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2017素材积累:追忆那些年经历的青春作文 追忆昔年的青春文案

2019-03-10 高考作文 类别:素材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2017素材积累:追忆那些年经历的青春作文 追忆昔年的青春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7素材积累:追忆那些年经历的青春作文  追忆昔年的青春文案

2017素材积累:追忆那些年经历的青春作文 追忆昔年的青春文案:

高考自1977年恢复以来,已走过整整40年。从上世纪80年代的“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到上世纪90年代的并轨、扩招政策出台,再到进入新世纪后的自主招生、统一考试、分省命题……高考制度几乎每年都在变。40年光阴,高考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近日大河报发出征集后,有4位不同年代的“高考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当年的高考故事。一起来听听吧!
故事一
放下锄头、翻出旧书,考大学!
时间:1977年人物:李先生
对于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1977年参加高考的人最有体会。那一年,关闭了10年的高考考场再次开启,全国570余万考生冲出工厂和田地,重新拿起书本备考。
今年59岁的李先生就是当年570余万考生中的一个,过去了40年,如今他仍说,庆幸自己在一个尚未完全懂得世事的年纪,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李先生是新乡市原阳县人,1975年高中毕业,当时还是农村户口的他毫无悬念地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那个时候上大学靠推荐,名额少得可怜,高中毕业后,我就在家门口的生产队干农活。”李先生回忆。
1977年10月份,早已习惯“农夫”式生活的李先生偶尔听大人们念叨:“听说国家要恢复高考了!”对此,他半信半疑,“对于好的变化,人们总是愿意相信,却又不敢相信。”直到有一天,他通过广播听到了恢复高考的新闻,他才真正相信“好事儿”真的来了。
考!李先生当即决定。当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公布时距离考试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复习迫在眉睫。但两年多的学习“空窗期”使得许多学生的书本早已不知去向。于是,他和几个年龄相仿的朋友拼拼凑凑,相互借书复习。因为要挣工分,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复习至深夜。后来,母亲心疼儿子,便不再让他干农活,专心复习考试。“我们的学习环境没办法跟现在的孩子比,当时院子里养了几只鸡,总是跑到窗户底下叫,吵得我心烦意乱,‘轰鸡’成为我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在想想,很有意思。”
一个月后,他参加高考。第二年春天便收到了当时鹤壁市师范学校大专部的录取通知书,学习数学专业。经过三年的学习,李先生毕业,被分配到当地,成为一名数学老师,随后又来到教育局工作,今年年底就要退休了。
“对于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我们这一批大学生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李先生说,他很感谢那个时代,给了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同时也很庆幸,在一个尚未完全懂得世事的年纪,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故事二
真正“天之骄子”,好好考就能吃“商品粮”
时间:1983年人物:焦先生
焦先生,郑州某高校教授。
1983年8月,他从乡里取回河北农业大学录取通知书,全村人都赶着来看。闷热的宁晋县,知了的叫声比现在还喧嚣,大学生却比现在稀罕得多。一同长大的孩子里,焦先生是全村唯一的本科大学生。
“那时候,高考可是改变命运的大事,全家人都期待鲤鱼能跃过龙门”,焦先生回忆说,城乡二元经济时代,想要跨越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间的鸿沟,高考几乎是唯一途径,考上大学就能成为“公家人”,吃的可就是“商品粮”。所以,大学生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天之骄子”。
提起高考,焦先生说挺幸运。1982年,身为省级三好学生的他,幸运避开了最后一届预考,最终因成绩不理想选择复读,1983年,他考上大学。“1982年之前,通过预考才能参加高考。而预考试卷难度跟高考一样,发挥失常就会失去高考资格,不少同学因此与改变命运失之交臂。”
虽然1983年高考文理分科,但焦先生关于文理选择的记忆几乎为零。“不知道因为什么,那时候只有县高中才有文科班,乡高中只能学理科,大家按部就班,学校有啥课就上啥课”,焦先生说,农村孩子都是学理科的,高考落选后有人去参加复读补习班,才知道原来还有文科。
“等待查分的时候挺难熬,有些同学总是吓唬人,说你分数高或者分数低”,焦先生说,那一年,河北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来得格外晚,好多同学都收到通知书的时候,他就骑着自行车,每天都去乡里的邮局问一问。“最后还是听别人说,通知书到了,就赶紧骑车去,心情激动得不得了。”
焦先生回忆说,跟现在各式各样录取通知书不一样,久久等待来的只是一个牛皮纸挂号信封,里面只有一张简单的纸。“上面写着录取通知书几个大字,谁谁被学校录取,几号报道,其他就什么都没有了”。但就是这张纸,让全家人一连几年都沉浸到它所带来的荣光里。
故事三农家学子心中,上大学是唯一出路
时间:1991年人物:刘先生
至今,已在郑州工作多年的刘先生总是梦回高考时分。因为那个特殊的时刻,烙印进他的青春太深太深。
刘先生的家乡在信阳市商城县。1991年,19岁的刘先生迎来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大考”——高考。“当时只觉得,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上大学。”刘先生说。
为备战高考,他和同学们常常凌晨5点多就起床读书。天未亮时大家先在教室里看书,等天亮了同学们就走出教室,河沟旁、大树下,全是学生苦读的身影。晚上10点宿舍熄灯,小伙伴们都拿着手电筒钻进被窝看书,怕被老师查房时发现。等到11点老师查房结束,大家就钻出被窝,点上煤油灯,20多人的大通铺上,每个人都在挑灯夜读,常常到次日凌晨一两点。让刘先生印象最深的是,煤油灯点的时间长了,常弄得一脸黑。
就在这样的节奏中,“黑色七月”很快来临。高考前一天上午8点,刘先生和小伙伴一起骑自行车赶了20多里的山路,来到商城县,高考考场在那里。学校已经为他们订好宾馆,为省一天的房费,学生们都是过了中午12点才住进宾馆。
高考那几天是怎么度过的,刘先生已记不清太多细节,高考作文具体写的什么他也已忘记,但刘先生仍清楚地记得,他的高考作文得了满分,语文120分满分他考了117分。不过,让他郁闷的是,数学考砸了。
那一年,刘先生报考的是郑州大学经济系,正是由于语文高分,被调剂到中文系,觉得“这是个好苗子”。
故事四文理分科,经历选择的纠结
时间:2004年人物:高女士“学了3年‘3+X’,没想到下定决心复读后,突然通知要文理分科。”回忆起当年的高考,在洛阳从事旅游行业的高女士记忆犹新。复读前那一个暑假,因为到底选文还是选理的纠结,加上对选择后未来何去何从的迷茫,她瘦了近10斤。
2001年,河南高考开始实行“3+X”,也就是大综合,文理不分科。就在该政策实行3年之后,2004年改成了文理分科。因为2003年高考落榜,准备复读的高女士正好撞上了这一调整。
“我老家是驻马店泌阳县古城村的,当时,农村孩子还是得靠考大学来改变命运。经历了落榜,本来心情就很沮丧,好不容易调整好状态决定复读,却不得不面对文理分科的改变。”高女士告诉记者,得知这个消息时,先是震惊、不敢相信,接着就是不知所措。
复读的这一年对高女士很重要,她必须考上大学,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虽然理科稍微差一些,但也不敢贸然就决定选文科。因为,当时文科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对较高。”高女士回忆说,整个暑假一直在纠结,头天晚上辗转反侧决定选文科,第二天一听到家人、同学的建议又改成了理科,就这样反复了很多次。因为这个事,还多次跑到村里的河边哭鼻子,甚至靠拼命干农活来逃避选择。
暑假结束,高女士找班主任商量多次后,还是选了理科。结果在理科班上了一个星期,高女士又变了主意。原因是做化学老师自己出的小试卷,满分60分,只能得30多分,错题怎么都做不对,化学老师也质疑:“就你这水平,还选理科?”
结果,高女士还是学了文,虽然也经历了一段时间适应期,但在每天凌晨4点起、晚上11点后睡的努力下,最终如愿考上了大学。
回忆过往,高女士觉得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重大决定。“很纠结,是因为来得突然;很迷茫,是因为无法预知抉择之后的命运。”她说,不管怎样,那都是青春,是镌刻在心里一辈子的记忆。

2017素材积累:追忆那些年经历的青春作文 追忆昔年的青春文案:

关于青春的名言警句:
1.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已的好奇心若消失,人生就没有意义了. ——穆勒
2.人的青春是短暂的,但是,如果卑劣地度过这短暂的青春,就显得太多了.——莎士比亚
3.谁能保持永远的青春,便是伟大的人. ——郭沫若
4.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孟郊
5.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获,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德
6.希望会使你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同胞兄弟. ——雪莱
7.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容
8.青春是在它即将逝去的时候最具有魅力. ——塞涅卡
9.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
10.青年人充满活力,像春水一样丰富. ——拜伦
12.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易卜生
13.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莎士比亚
14.青春最漂亮的装饰应该是勇气. ——德 雷*马克
15.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春天就像黄金,你想做成什么,就 能做成什么. ——高尔基
16.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 ——塞涅卡
17.青春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 ——雨果
关于青春的作文800字:
青春感悟
青春,这个美好的字眼,富有诗意,富有人生哲理。有的人在你眼下坠落深谷;但也有人经历风雨的考验,终于迈开了成熟人生的步伐。
曾记得有位诗人说过:人生最有诗情画意的年代莫过于青年时代,但青年时的精华,莫过于青春。青春是人生最美的季节,她犹如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当人生迈进十五、六岁的花季时,青春悄悄地向你走来。于是中学生的烦恼、忧愁、喜怒哀乐出现了,感觉到了;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单调,像是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触动着你的心。笔者有个体会:在初中时,初一的学习成绩都不错,可到了初二、初三时,就有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差距。是什么魔力在牵引着呢?每次看到异性的学生时,免不了多看几眼。即使人家的笑声、发型、走路的姿势都留在自己的心中,于是朝思暮想,心中像是觉得缺点什么,想需要点什么精神享受。于是追求来了,单相思出现了,争风吃醋来了,免不了要发生“干”,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等等。其实,从心理学上看,这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可以说是免不了的——是青春期燥动的表现,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部分同学受影响,悄悄地看不该看的书,于是不该发生的事也随之发生了,这是人生的遗憾。
人之生存本就不易,要成功就更难了。雷锋生前说过:“我要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表现,我们还小,思想不可能达到那样的境界。但我们应该明白,青春是短暂的,我们可以和异性同学结交成朋友,在各方面相互帮助,树立正确的思想,发扬革命精神。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发展,也有利于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学生时代,更应以学习为主,要多沉默。孔明白:“静以修身。”多看些健康的书籍,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审美观点。
让我们用正确的思想态度来渡过自己的青春,让自己的青春在人生的大潮中留下光辉的历史;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才能慢慢地走近成功,才懂得人生哲理。
让心浸在醉恋中的青年们站立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和我们一起讴歌青春、讴歌辉煌的明天。
青春,这个饱含诗意的花季,我赞美你
青春的照片
那年暑假我们毕业,你我一边写纪念册一边默念,短头发快点长,青春痘快点消,但这份默契不要变。
——题记
天,灰蒙蒙的。
雨,淅沥沥的。
我独自一人,手捧一张照片,来到草坪上,这里,曾充满了欢快的笑声……
雨,游丝般亲吻着我的脸,柔柔的。思绪从茫然中飞回到了照片上,飞到了那一天……
三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手拉着手,依依不舍地站着,眼神里,写满了留恋。
在明天这个时刻,我们就要分开各自奔向不同的城市。我们就要结束小学生涯,结束六年的友谊。
……
拿出相机,将这最后的画面,永远保存着。
时间,凝聚在了这色彩凝重的照片上。一张张可爱的面孔,一个个不舍的眼神,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的我,手捧着照片,眼看着照片,心想着照片。
照片上的笑,那么不自然,透露着几丝忧伤和不舍。是在笑吗?
雨,停了。
走在那条熟悉的小路上……
很想化作一棵枫树,火红的枫叶是炽热的心,若你无视地走过,身后落下的不是残叶,而是我忧伤的心。
朋友,你还好吗?你是否也在思念三张美丽的笑脸?
朋友,你还好吗?你是否也在思念那充满笑声的草坪?
朋友,你还好吗?你是否也在思念那美好的时光?
花样年华,阳光被踩得支离破碎,倒映出晶亮的眼眸,飞溅着跳跃的灿烂。微微润湿的空气中,剔透着闪烁的笑语,撞击出清脆的铃声。
童年已去,儿时的欢笑已去,我们还会相见吗?若相见,我们还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那张曾挂满笑容的脸吗?我们还会手拉着手,在充满笑声的草坪上嬉戏吗?
会的,我想一定会的。
我们会上同一所大学,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在同一个梦想的摇篮里做着同一个美丽的梦。
傻笑的照片,最后的回忆,美妙的笑声,凝聚在这里,遥想不远的将来,马尾辫们长大了,会带着成熟,成功与自信,幸福地相聚,我们会再有一张照片,留下我们的青春与美丽。
这一天,不远……

2017素材积累:追忆那些年经历的青春作文 追忆昔年的青春文案:

2017素材积累:追忆那些年经历的青春作文 追忆昔年的青春文案: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2017素材积累:追忆那些年经历的青春》作文的经历,对《2017素材积累:追忆那些年经历的青春》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2017素材积累:追忆那些年经历的青春》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素材积累:追忆那些年经历的青春》,希望对大家写《2017素材积累:追忆那些年经历的青春》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