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作文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文案

2019-03-10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作文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作文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文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作文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文案:

计算机网络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答: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多台计算机及其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和网络线路的连接下,在NOS、网络协议、网络管理软件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
2.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包括那些?
软件资源、硬件资源、数据资源。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覆盖范围分:
LAN(局域网):传输速率快、可靠性强、传输介质多。
WAN(广域网)、MAN(城域网)、PAN(个人区域网)
2)按拓扑结构分(基本的三种):
总线型、星型、环型。
3)按服务方式分:
C\/S(客户机\/服务器):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对等网:无主从之分,peer-to-peer简称P2P,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文档,对等连接工作方式可支持大量对等用户同时工作。
4)按传输介质分:
有线网: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无线网:微波、红外线、激光。
5)按通信方式分:
点对点:一对一(用交换机传输数据PCA-PCB)。
广播式:所有联网计算机都共享一个公共通信信道。当一台计算机利用共享通信信道发送报文分组时,所有其他的计算机都会“收听”到这个分组。接收到该分组的计算机将通过检查目的地址来决定是否接收该分组。
6)按网络的使用者分:
公用网(publicnetwork)
专用网(privatenetwork)
四、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决定了局域网通信的传输方式、介质、速率。
1、什么是拓扑结构:节点间的几何结构。
2、拓扑结构可以分为哪两种?
1)物理拓扑:描述网络中的节点是怎样互连的。
2)逻辑拓扑:描述信号是怎样传输的。
3、拓扑有哪些常用类型:
1)总线型:所有节点共用一条传输介质。
两端必须要有终端电阻。
节点处用BNCT型头(细缆)/AUI接口(粗缆)
优点:建网容易,增减节点方便,节省线路。
缺点:重负载时通信效率不高,总线任一处对故障敏感,覆盖范围有限,用户多、数据量大时冲突会加强。
2)环型:任一节点都会与中央节点相连。
数据单向传输。
所有数据传输都必须绕环一周。
优点:不会产生冲突,比较适合于大量数据的传输。
电缆长度比较短,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速率快。
缺点:中间某个节点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瘫痪(采用备用环,但要有相应的软件地址进行控制)。故障诊断、增加节点比较麻烦。
3)星型:所有节点都会通过中央节点相连。
所有数据的传输都通过中央节点转发。
所有节点相互独立。
优点:故障诊断简单(所有节点独立)、增加节点方便(看中央节点有多少个端口或者扩展,eg.再加一个集线器)。
缺点:中央节点负载重(购买时要注意背板带宽:2.4G\/4.8G....),如果故障,所有节点都将瘫痪(要备一个中央节点),成本高(传输介质需求大)。
五、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传播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的层次及各层协议的集合。
二、OSI\/RM分为哪几层?每一层的功能是什么?
A.物理层: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介质上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B.数据链路层: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的线路上无差错传输数据(点对点)。
C.网络层:路由技术与交换。
D.传输层:实现端到端的信息传输(由硬件到软件的传输)。
E.会话层:建立两台不同计算机上用户之间的会话和服务同步(告诉对方,即将发送数据)。
F.表示层:执行某些通用的信息处理操作(数据格式化)。
G.应用层: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一个端口(所有层中最复杂的)。
三、TCP\/IP参考模型分为哪几层?每一层的功能是什么?
A.网络接口层:负责管理设备和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
B.网际层: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C.传输层:提供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
D.应用层:用户使用网络的接口。
四、TCP\/IP的重要协议:
1、网际层协议:
IP:网际协议。
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IP--MAC)。
RARP:反向(逆向)地址解析协议(MAC--IP)。
2、传输层协议:
协议:传输控制协议(虚电路分组交换,适合传输大量数据、实时性要求高的场合)。
面向连接;实现可靠传输。
:用户数据报协议(数据报分组交换,传输数据量小。)。
面向无连接;不可靠传输。
3、应用层协议: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FTP:文件传输协议。
SMTP:简单邮件协议(发送邮件)。
POP3:(接受邮件)。
DNS:域名解释系统(域名---IP地址)。
Telnet:实现远程登陆的网络终端协议
六、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1、网络分层结构模型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
A.将网络的功能分解为若干层次。
B.层次之间逐层过渡,下层为上层服务。
分层: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层与层的通信通过接口协议实现。
2、网络层次结构模型的好处是什么?
A.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
B.易于实现和维护。
C.有利于促进标准化: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和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
D.灵活性好。
E.结构上可分割开。
3、什么是网络协议?特点是什么?三要素是什么?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特点:层次性、可靠性、有效性。
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数据交换几种技术)
1.电路交换:
1电路建立阶段(物理线路)物理信道在通信的双方之间建立一条电路。
2数据传输阶段(连接维护阶段)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了一条全双工的信道。
3电路拆除阶段(释放连接阶段)释放后才能被其他用户使用。
电路交换的特点: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A.信道的利用率低。
B.适合大量数据的传输。
C.实时性较低。
D.传输可靠性高,速度快。
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接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a)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b)报文无大小限制(如果报文数据超过中间节点的存储容量时,数据会丢失,可靠性不高,但一般中间节点的存储容量会尽量大些)。
c)传输时延长,对中间节点的存储容量要求高。
d)传输数据前无需建立连接(但会在报文中加入源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3.分组交换(packetswitching)【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但存储转发时需排队,有时延。
a)虚电路分组交换:(报文交换与电路交换相结合)。
1建立连接(虚的逻辑连接)2、数据传输
3拆除连接
b)数据报文交换:
传输前无需建立连接,但是分组(从源段发送到目的端后重组,在一组都会记载它在原来组中的顺序)
4.路由器的作用是实现分组交换。
一、Lan的构成
1、网络硬件系统:
主机(客户机\/服务器)、网络设备(Switch\/Hub)、传输介质、网卡。
2、网络软件系统:
NOS、网络协议(TCP\/IP)、网络管理软件与应用软件。
二、WAN的基本构成
1、通信子网:负责数据传输。
2、资源子网:提供共享资源。
物理层
一、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如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二、数据通信的方式:eg.半双工与全双工统称为双工。
1.单工通信\/单向:单向传输(光纤)
2.半双工通信\/双向交替:不能同时在两个方向传输。
3.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能在两个方向同时传输。
4.串行通信:一次只能传输一个数据(远距离)
5.并行通信:多个数据同时发送,一个数据一条线。
6.异步通信:每位数据都会带起止位。
7.7.同步通信:效率高,适合大量数据传输。
三、数据传输的类型:
1基带传输(数字信号):在数字信道中直接传输数字信号的方式,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
2频带传输(模拟):将数字数据调制成模拟信道传输的方式,适合远距离传输。
四、数据编码
1.数字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
1不归零编码:电压高低代表数据正“0”负“1”
2曼彻斯特编码:通过电压是否有跳变来表示数据,高—低“1”,低—高“0”。
3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根据每一位的开始处是否有跳变来表示数据,有“0”无“1”;每一位中间处的跳变只代表时钟同步。
2.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调制)。
1调幅:幅移键控法ASK
2调频:频移键控法Fsk
3调相:相移键控法Psk
3.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解调)。设备:编码改码器(codel)
1采样:采样频率(频率越快,采的点数越多,准确率更高)。
2量化:根据每一点的数值量化
3编码:3种编码。
4.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记为S\/N,
1求信噪比的公式:
2香农公式:
五、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1、传输媒体分为:导引型传输媒体(有线)、非导引型传输媒体(无线)。
2、导引型传输媒体: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缆
3、光缆优点:损耗小、距离长、抗干扰性能好、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
六、信道复用技术
1、什么是多路(信道)复用?
一个物理信道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传输媒体的带宽要高于任一单一信号的带宽)。
目的: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2、常见的几种复用技术:
A.频分复用:将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分割成若干个与传输单个信号带宽相同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
B.时分复用: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段,轮流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个用户轮流使用规定时间,循环,直至数据传完)。
C.码分复用(CDM):【码分多址CDMA】是靠不同的编码来区分多路原始信号的一种复用方式。它既共享信道的频率,又共享时间。
D.波分复用(WDM):就是光的频分复用,在一根光纤中传输多种不同波长(频率)不同的光信号,由于波长不同,所以各路光信号互不干扰,最后再用波长分解复用器将各路波长分解出来。
2:数据通信的三要素:
信源:在数据通信中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计算机及周边设备)。
信宿:在数据通信中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设备。
信道:信号传输的通道(逻辑通道和物理通道)。
二、信息、数据、信号的概念
1、信息:数据的内容的解释。
2、数据:传递信息的实体。
3、信号:数据的电子或电磁编码(数字信号、模拟信号)。
三、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1.数据传输的数率:100bit\/s
1比特率:数字通信(数据传输的速度快慢)bit\/s。
2波特率:模拟通信(数字—模拟调制速度)B(Band)。
2.信道容量: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bit\/s=bps位\/每秒。
3.误码率:传输的可靠性指标。
一、传输:将信号送到传输线路上(强调动作)。
二、通信: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设备之间的有意义且有序的关系(强调过程)。
数据链路层
一、数据链路层的基础知识: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2.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的两种类型:
点对点信道:使用一对一点的点通信方式。
广播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
3.链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点的一段物理线路(有线或无线),中间无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4.帧: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5.透明传输:
在数据链路层透明传送数据,表示无论什么样的比特组合的数据都能通过这个数据链路层。因此,对所传送的数据来说,这些数据就“看不见”数据链路层有什么妨碍数据传输的东西。或者说,数据链路层对这些数据来说是透明的。
6.适配器的作用: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
\/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1)先检测信道是否空闲(空闲则发送数据,否则等待);
2)边发边监听;
3)发生冲突,先退避,然后再发送。
二、差错控制与差错检测:
1、什么是差错?
数据经过信道传输之后,接收方收到的与发送方不一致的现象。
2、什么是差错控制?
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发现、检测并纠正差错,将差错控制在数据传输允许的尽可能小的范围内的技术。
3、差错控制的核心是差错控制编码。
4、差错控制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A.纠错方案:原始信息带上足够的检测信息(很少用)。
B.检错方案:原始信息中附加一定的检测信息(多用)。
5、常见的检错码有哪几种?
A.奇偶校验码:通过一种增加一位冗余位,使得码字中“1”的个数恒为奇数或恒为偶数的编码方法。分为:水平、垂直、水平垂直三种。
B.循环冗余校验码(CRC):也称多项式码,效率更高。
CRC=事先生成的一个多项式去除信息多项式所得的余数(除的尽,没差错;除不尽,有错重发)。
三、点对点协议PPP(Point-to-Point):
1、字节填充和零比特填充
四、以太网的MAC层
MAC层的硬件地址:
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地址(48位);
固化在适配器的ROM中。
适配器有过滤功能,其中“发往本站的帧”包括:
单播帧(一对一):即收到的帧的MAC地址与本站的硬件地址相同。
广播帧(一对全体):即发送给本局域网上所有站点的帧(全1地址)。
多播帧(一对多):即发送个本局域网上一部分站点的帧。
五、网桥
1.使用网桥的好处:
1)过滤通信量,增大吞吐量;
2)扩大了物理范围;
3)提高了可靠性;
4)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的以太网;
2.网桥在转发帧时,不改变帧的源地址。传播过多的广播信息会产生广播风暴。
3.透明网桥:
自学习
转发帧
4.为什么要找出一个生成树?
为了避免产生转发的帧在网络中不断地兜圈子,而产生广播风暴。
网络层
数据交换技术
1.什么是数据交换?
在两个端节点间进行数据传输都需要经过中间节点的转接过程。
局域网技术
1.局域网LAN的主要特征:
a)地理范围相对较小
b)网络结构相对较灵活
c)一般采用:基带传输
d)能进行广播或者多播(组播)
二.局域网LAN的拓扑结构
a)总线型:CSMA\/CD(最容易产生冲突(最早))。
b)环型:,令牌、单向(不会产生冲突),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CDDI铜线电览分布式数据接口。
c)星型:
三、局域网LAN的工作模式
A.对等网模式:
B.C\/S模式:范围广、综合性强
C.专用服务器模式:FTP\/E_mail\/文件\/WWW
四、LAN的特性主要由三个元素决定:
A、拓扑结构。
B、传输介质。
C、介质访问控制(决定着局域网的技术特性)。
五、LAN的标准(IEEE802标准):
1.以太网802.3:定义了CSMA\/CD总线MAC子层与物理层规范,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局域网。
2.令牌总线802.4:定义了令牌总线MAC子层与物理层的规范。
3.令牌环802.5:定义了令牌环MAC子层与物理层的规范。
六、因特网的组成
1、边缘部分(资源子网)
2、核心部分(通信子网)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作文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文案:

一、选择题
1、第一台计算机ENIAC淡生于1946年,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科学计算;信息管理;实时控制;办公、生产自动化;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电子商务;辅助设计(CAI);辅助设计(CAD);
3、计算机的信息表示形式为二进制,它采用了冯。诺依曼的思想原理,即以0和1两个数字形式用于展现,“逢二进一”;它的基本信息单位为位,即一个二进制位。常用的换算单位有:1B===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1个汉字===2B;
4、二进制换算法则:将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时除二取佘;二进制转化为八进制时以三位为一组,三位的权重等于八进进中的一位权重,二进制转化为十六进制时以四位为一组;
5、对于字符的编码,普遍采用的是ASCII码,中文含义为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作用通用信息交换标准。
6、计算机的系统的组成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7、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控制器和运算器合成为中央处理器即CPU,存储器主要有内存和外内之分;内存又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断电内容丢失的是RAM,外存主要有硬盘(GB),软盘(3。5寸,1。44MB),光盘(650MB左右),移动存储器优盘(MB),MP3(MB)等;
8、软件指在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种程序及其有关的资料。主要有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软件即实用程序(如WPS,OFFICE,PHOTOSHOP等)。
9、计算机性能的衡量指标有:
10、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是计算机语言;
11、显示器的分辩率是显示器一屏能显示的像素数目,是品价一台计算机好坏的主要指标。常见的主要有尺寸有:640480800600,1024768
12、打印机主要有针式打印机,喷墨式,激光打印机;
13、开机方式有:冷启动:加电,引导进入系统;热启动:CTRL+ALT+DEL,也可以用于结束任务;复位启动法:RESET键;
14、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通过非授权入侵而隐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影响和破坏计算机的安全的程序;复制性,破坏性,隐藏性,传染性;
15、常见的感染病毒特征:计算机启动比平时过慢,运行异常;有规律的发生异常信息;访问设备时长时间不响应或异常,如打印机不能联机,乱码等;磁盘空间突然变小,或不识别磁盘设备;程序及数据神秘丢失,文件名不能识别;显示莫名信息及异常显示;经常死机,重启,不能正常启动;可执行文件大小变化及不明来源的隐藏文件出现;
16、计算机病毒清除:手工方式(DEBEG)杀毒软件(瑞星杀毒。KV3000,诺盾)
17、上网必须的设备是调制解调器(MODEM),即将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和电话线传输识别的模拟信号进行转化;
18、磁盘格式化命令(FORMAT),可将磁盘重写,将信息丢失;FDISK是分区命令,可以改变磁盘逻辑;
19、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所以利用网络的最大目的是资源共享同时方便数据传输;
20、按地理位置不同一般将网络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按拓朴结构一般分为:星型,总线型,环型,混合型;
1.下列不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朴结构的是()
A网状结构B单线结构C总线结构D星型结构
2.在1616点阵字库中,存储每个汉字的字型码需要的字节数为()
A32B256C4D2
3.在微机中,VGA的含义是()
A微机型号B键盘型号C显示器标准D显示器型号
4.数码相机属于外部设备中的()
A输出设备B辅助存储设备C输入设备D随机存储设备
5.下列存储中,读写速度由快到慢的是()
ARAMB硬盘C光盘D软盘
6.微机中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的部件是(CPU)
7.用MIPS来量计算机指标的是()
A运算速度B字长C存储容量D传输速率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的是(免疫性)
9.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
10.既可作输入设备也可作输出设备的是(硬盘驱动器)
11.下面属于计算机输入(鼠标、键盘、条形码阅读器、猫眼、)、输出(显示器、打印机、绘图形、喷绘器)、存储设备的是(硬盘、软盘、光盘、移动存储器)
12.目前,计算机代表性的应用领域有;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工程CAI)辅助设计CAD
13.关于存储量描述正确的是(1MB=10241024Bytes)
14.一台计算机要连入Internet必须安装的硬件是(调制解调器modern)
15.计算机必不可少的输入、输出设备是(键盘和显示器)
16.在计算机内部、传送、存储、加工处理的数据和指令都是(二进制码)
17.以下关于操作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操作系统与硬件的联系不如应用程序与硬件的关系紧密)
18.计算机在处理数据时,首先把数据调入(内存)
19.一台计算机的字长是4位,则计算机所能处理的数据位数是(32位)
20.显示器主要性能指标(分辨率)
21.微机Pentiun41G,1G表示为什么?(CPU速度)
22.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是(二进制)
23.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IP包括了三个重要的服务软件:TELNET(简单过程终端协议)、FTP(网际文件传送协议)、SMTP(简单的邮件传送协议)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分成四组,每组8位,每位最大值256个,所以区间为0----255;
25.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在Interner上的每一台计算机都有一个域名,用来区别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在域名中最高域名为地区代码为:中国:CN,日本:JP,台湾:TW。美国:US,香港:HK
26、网络传输介质:(1)双绞线、(2)同轴电缆、(3)光缆(4)无线通信
26.操作系统实际上是一组程序,他们用于统一管理计算机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协调计算机的各部分之间、系统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27.操作系统的功能完整叙述?答案:操作系统具有五个方面的功能内存储器管理、处理机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
28.通过Internet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E-Mail)的首要条件应该每一个电子邮件,(E-Mail)地址,它的正确形式是XXXX@
29.将鼠标按钮设置为左手习惯和指针速度改为最快,将任务栏设置为自动隐藏和任务栏上的时钟隐藏。(开始菜单\/\/设置\/\/控制面板\/\/鼠标;我的电脑\/\/右键\/\/快捷菜单\/\/资源管理器\/\/控制面板\/\/鼠标)(开始菜单\/\/设置\/\/作者国栏和开始菜单)
30.设置键盘字符重复延迟最长,字符闪烁频率最快。(控制面板\/\/键盘)
31.将系统时间改为2005年4月20号下午19:30(开始菜单\/\/设置\/\/控制面板\/\/日期及时间;我的电脑\/\/右键\/\/快捷菜单\/\/资源管理器\/\/控制面板\/\/日期及时间)(双击任务栏时间提示框\/\/对话框)
32.在C盘文件夹下创建新文件夹命名为ABC并在该文件夹下创建一个空的BMP图象文件(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C:文件菜单\/\/新建\/\/BMP图象;文件菜单\/\/重命名)
33.将C盘文件夹中的T+LETXT文件删除,并清空回收站(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C:\/\/选中文件,删除)(回收站右键单击\/\/快捷菜单\/\/清空回收站或打开回收站\/\/清空回收站)
34.通过搜索查到D:中的。WAV格式的声音文件,并复制它们到C:GUANLI文件夹内,GUANLI文件夹自建;
35.将D:中的AA。BMP文件移到C:下,AA。BMP文件系从桌面的屏幕内容;(PRINTSCREEN命令和剪切功能)
36.通过反选命令将D:下的非。DOC格式文件选中(先选中。DOC文件,编辑菜单中\/\/反向选择)
37.在D中查找到GUANLI文件夹,并将此共享;
38.利用非连续性选择快捷键将D:下的.DOC文件全部选中(利用CTRL键)
39.查看文件夹的属性,并设置为隐藏,同时将文件属性设置为可见;设XX文件为只读属性,;(选中文件\/\/菜单栏\/\/属性;或者是右键单击\/\/属性)(菜单栏\/\/工具\/\/查看)
40.将隐藏默认文件名的扩展名设置为可见状态;(菜单栏\/\/工具\/\/查看)
41.在C磁盘下新建一个AAA。BMP文件,并设置桌面背景为C:AAA。BMP(控制面板\/\/显示;桌面空白处单击右键\/\/属性)
42.将D:下的文件按名称进行重新排列;
43.设置桌面磁盘保护程序为三维文字,并设置文字为“我爱交大合力培训中心”
44.设置桌面分辩率为800600,同时更改我的电脑图标;
45.区域设为英语(美国),小数后位数4位(无需重启)(控制面板\/\/区域设置选项中)
46.添加EPsonLQ-----1600k本地打印机,并将打印机名称设置为交大合力西郊分校。
47.添加新的输入法新加坡语言,并将声音框设为最小。
48.在桌面上新建D:QQ。EXE文件的快捷启动方式,并命名为“聊天真好”,并采用“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49.在开始菜单级创建D:QQ。EXE文件的快捷方式。命名为“咱们要好好聊天”
50.对D:QQ。EXE文件创建快捷方式在同级目录下。
51.利用开始菜单、搜索网上邻居的192。168。0。254,并将该机上的AAA文件夹下的NIT模拟文件夹复制到本机上;
二、文字处理题
(1)添加一列,使用公式计算平均气温再按平均气温降序排列。
(2)将表格的字设置为小四号、水平居中,数字部分四号字,垂直水平居右。
城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北京3120
上海2924
天津3122
南京91
66三、文字操作题
1)将IT替换为信息产业
2)加着重号
3)绘制表格45列,合并三行1---2列
4)外框线设为1.5磅,内部框线为1磅,框线为蓝色、、整个表格底纹为黄色。
5)将文档标题设为隶书,4号空心,红色居中。
6)将正文设为小四号字体为仿宋将正文复制4次,前三段合并一段,后两段合并为一段。
7)插入页眉页脚第X页,共Y页,居中。
8)将正文各段首行缩进出口0.8cm,第二段设为等两栏,宽5.7cm,第二段左右缩进2cm.
9)设置整篇页面为A4,页边距上下2.5cm,左右3cm,最后保存在
10)段前段后设为10磅
四、网页及电子邮件题目
1、浏览网页,打到有关奥运会开幕的问题的文字内容存储为GUANLI。TXT文件,同时将文件利用附件形式发送给guanliedu@,同时抄送给guanxin@,主题是“有关新情况在后续报道中,请注意后续消息”,邮件内容随意;
2、浏览网页,打开\/news\/页面,将一幅图片下载到D:下,文件名为美丽的世界。
1.1概述
1.1.1计算机与信息处理
●信息是反映客观情况的资料,其可由图、文、声、像等多媒体形式表现。
●数字化信息:仅用0和1代码串表示的信息称数字化信息。
●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加工)机。计算机一般指的是数字计算机,数字计算机能接受和处理的是数字化信息。
●输入计算机的信息可分成数据和程序两类:数据是被加工的对象;程序是加工数据的指令串。
●信息处理指的是对信息的编码、存储、转换、传输、检测等。
●计算机可处理的信息有文字、数值、图形、声音、图像、视频等。
1.1.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1.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存储程序,逐条执行(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VonNeumann提出并付诸实现)。
2.计算机的分类:
●按信息的表示和处理方式分: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按计算机用途分: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与性能分: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
1.1.3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1.计算机的发展简况
●1946年第一台数字计算机(ENIAC)问世(诞生于美国)
●第一代(46-57年):以电子管为逻辑元件,迟延线或磁鼓做存储器;一般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方面。
●第二代(58-64年):以晶体管为逻辑元件,用磁芯为主存储器,并开始使用及磁带等外存储器;创立了高级语言。
●第三代(65-71年):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功能器件,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出现了批处理、分时及实时操作系统。
●第四代(72—):将CPU、存储器及各I\/O接口做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应用已极其广泛。
2.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运算速度以每秒运算次数表示,目前已高达每秒几十亿次到几千亿次
●精确度高——精确度以机器字长表示,即所能表示数据(二进制数)的位数,目前已达到64位。
●具有记忆(存储)能力——用各种存储器存储信息。
●具有逻辑判断功能——进行是或非的判断。
●高度自动化与灵活性——用程序控制计算机自动操作。
3.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航天、桥梁、建筑)
●实时控制(生产线、现代武器)
●数据处理(数据库)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和辅助教学(CAI)
●文字处理和办公自动化
●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
●计算机网络应用(Internet、校园网)
1.2计算机的数制与编码
数制是表示数的方法和规则;编码就是解决各种信息按照什么方法和规则表示成0、1代码串的问题。
1.2.1数制
1.进位计数制
(1)十进制计数制:有0-9十个数码,逢十进一。
(2)二进制计数制:仅有0、1两个数码,逢二进一。(0+0=00+1=11+0=11+1=10)
(3)八进制计数制:有0-7共8个数码,逢八进一。(7+1=10)
(4)十六进制计数制:有0-9、A、B、C、D、E、F共十六个数码,逢十六进一。(F+1=10)
(5)数的表示:(数值)计数制例:(2BF)16(十进制数默认,可不加下标。)
(6)各进制数的对应关系:如图1-1所示。(试写出?处相应的数)
图1-1
2.数制间的转换(输入计算机的数都要被转换为二进制)
(1)各进位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将各进位制数按照其通式展开(个位为0位),计算出结果即可。
(2)十进制数换成二、八、十六进制数
10→?采用“?除—倒取余数法”(一直除到商为0,将得出的余数倒排即为转换结果。)
(3)二进制数与八进制数转换
2→8采用“三位一并”法:以小数点为基点,向左右两边三位一组转为八进制数,不足三位用0补齐。
8→2采用“一分为三”法。
(4)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转换
2→16采用“四位一并”法:以小数点为基点,向左右两边四位一组转为十六进制数,不足四位用0补齐。
16→2采用“一分为四”法。
1.2.2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字母、标点符号、特殊符号以及作为符号使用的数字,通称为字符。这些字符统一采用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表示,简称ASCII码。
●ASCII码查表方法(教材P311页附录一):ASCII码用7位二进制数(或最高位为0的8位二进制数)来表示;表中的列表示第654位,行表示第3210位,共128个编码。查表按先列后行读数。
●字符的大小是根据其ASCII码大小来比较的。常用字符的ASCII码(由小到大):空格—数字—大写字母—小写字母
例如:查表得A的ASCII码值为(1000001)2=(41)16=65;由A可推算出F的ASCII码十进制值为70[相差5];
根据该表可知A的ASCII码值[65]比a的ASCII码值[97]小,即小写字母的ASCII码值比大写的大。
图1-2
1.2.3汉字编码
为了用0、1代码串表示汉字,我国制定了汉字的信息交换码GB2312-80,简称国标码。
●国标码共有字符7445个。一级汉字3755个,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二级汉字3008个,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由于汉字的字符多,国标码的每一个符号都用两个字节(16位二进制)代码来表示。
1.国标码:行、列各94(0-93),用先行后列的双7位二进制数表示,即两个字节的最高位为0(见教材P77)。
2.区位码:用二进制国标码表示不很方便,因此汉字也可用十进制区位码表示。
●区(行)、位(列)各94(1-94),用先区后位的双2位十进制数表示,不足两位前面补0。
●区位码表详见教材P312附录2。图1-3是部分区位码表,如:福2403;该2435;各2487
图1-3
3.机内码:是计算机内部实际使用的表示汉字的代码,在微机中多用两字节(最高位为1)代码作为机内码。
4.三种编码的相互转换:(见图1-4)
●将区位码的区号和位号分别由十进制转换对应的十六进制后+2020H即为国标码(其中H表示16进制数);
●将十六进制国标码+8080H即为机内码。由此可见,机内码两个字节的最高位一定为1(国标码的为0)。
图1-4
例:大字的区位码为2083、国标码为1453H+2020H=3473H、机内码为3473H+8080H=B4F3H。
1.3计算机的基本运算
计算机的计算有两种:数值计算(最基本的是四则运算)和非数值计算(最基本的是逻辑运算)。
1.3.1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中最基本的是加法,其它运算都可由加法实现。
二进制的加法规则:0+0=00+1=11+0=11+1=10
二进制的乘法规则:00=001=010=011=1
1.3.2基本逻辑运算(P13表1.2)
基本逻辑运算有三种:与(AND)、或(OR)、非(NOT)。
以下0、1是二进制码,一般1表示事件的肯定(真)、0表示事件的否定(假)。
1.逻辑与规则(当A和B同时为真时,AANDB的值为真,否则为假。)
0AND0=0,n,0AND1=0nn1AND0=0nn1AND1=1(或0?0=00?1=01?0=01?1=1)
2.逻辑或规则(当A和B有一个为真时,AORB的值为真,否则为假。)
0OR0=0nn0OR1=1nn1OR0=1nn1OR1=1(或0+0=00+1=11+0=11+1=1)
3.逻辑非规则(当A为真时,NOTA的值为假;当A假时,NOTA的值为真。)
NOT0=1nnNOT1=0(取反)
1.3计算机的基本运算
计算机的计算有两种:数值计算(最基本的是四则运算)和非数值计算(最基本的是逻辑运算)。
1.3.1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中最基本的是加法,其它运算都可由加法实现。
二进制的加法规则:0+0=00+1=11+0=11+1=10
二进制的乘法规则:00=001=010=011=1
1.3.2基本逻辑运算(P13表1.2)
基本逻辑运算有三种:与(AND)、或(OR)、非(NOT)。
以下0、1是二进制码,一般1表示事件的肯定(真)、0表示事件的否定(假)。
1.逻辑与规则(当A和B同时为真时,AANDB的值为真,否则为假。)
0AND0=0,n,0AND1=0nn1AND0=0nn1AND1=1(或0?0=00?1=01?0=01?1=1)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作文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文案: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分析:考试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6个的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共10分,都是基本概念。
1.1计算机概述
一、计算机的四特点:1.有信息处理的特性2.有程序控制的特性3.有灵活选择的特性4.有正确应用的特性
二、计算机发展经历5个重要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1.大型机阶段40-50年代2.小型机阶段60-70年代3.微型机阶段70-80年代4.客户机\/服务器阶段5.Internet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在1991年6月中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
三、计算机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2.事务处理3.过程控制4.辅助工程(CAE,CAI,CAT)5.人工智能6.网络应用7.多媒体应用
1.2计算机硬件系统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2.硬件具有原子的特性,成本低速度快;软件具有比特的特性,成本高速度慢。二者在功能上具有等价性、且具有同步性。
3.计算机硬件组成四个层次:①芯片②板卡③整机④网络
一、计算机硬件的种类:计算机传统分类:巨型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
IEEE1989年分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计算机。
计算机现实分类:服务器(按处理器体系结构分CISCRISCVLIW三种,按结构分刀片式),工作站(基于RISC和UNIX操作系统的份额专业工作站和基于Interl和Windows的PC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二、计算机指标:
1.字长(位数)。8位是一个字节,16位是一个字,32位是一个双字长,64位是两个双字长。指CPU一次能处理寄、存器能储存32位数据
2.速度。MIPS是表示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FLOPS是考察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3.容量。Byte用B表示。4.数据传输率(带宽)。Bps用b。5.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6.产品名称和版本。越高越好。3.微处理器简史:Intel8080(8位)→Intel8088(16位)→奔腾(32位)→安腾(64位)
三.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精简指令RISC技术。
⑴超标量技术。经过内置2条U、V(仅精简指令)整数指令流水线和1条浮点指令流水线,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
⑵超流水线技术。经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经典奔腾每条整数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浮点流水线分8级流水,前4点同,后4点:二级浮点操作、一级4舍5入及写回浮点运算、一级为出错报告
⑶分支预测。为提高流水线吞吐率,内置分支目标缓存器,动态的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⑷双CACHE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⑸固化常见指令。⑹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内部总线是32位,外部总线增为64位。
⑺采用PCI标准的局部总线。⑻错误检测即功能用于校验技术,前者可在内部多处设置偶校验,以保证数据传送正确,后者能经过双工系统的运算结果相比较,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操作。⑼内建能源效率技术。⑽支持多重处理。与CPU发展相似,由提高主频到多核处理。
四.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64位处理机,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奔腾系列为32位,精简指令技术RISC。286.386复杂指令系统CISC。奔三增加了:SSE:StreamingSIMDExtensions流式的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扩展指令。
五.主板由五部分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以及电源。
主版的分类:①按芯片集分:x的,②按CPU芯片分,④按数据端口:SCSI、EDO、AGP,⑤按主版规格分:带T的,,⑦按CPU插座分:Socket、Slot槽,⑧扩展槽分EISA、PCI、USB
六.网卡主要功能:①实现与主机总线的通信连接,解释并执行主机的控制命令。②实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如形成数据帧,差错校验,发送接收等。③实现物理层的功能。
1.3计算机软件的组成
1.基本概念:由程序(指令序列组成)和相关文档构成。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核心是操作系统)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桥梁。软件就是指令序列以代码形式储存储存器中。这些指令序列就是程序。
2.常见应用软件:字处理:Word(微软)、WPS(金山);电子表格:Excel(微软)、Lotus1-2-3(Lotus)、数据库:Access(微软)、LotusApproach(Lotus);投影演示:Powerpoint(微软);桌面出版:Publisher(微软)、PageMaker(Adobe);浏览器:InternetExplorer(微软)、Communicator(Netscape即网景)、Firefox(火狐);金山WPS已不是单纯的字处理软件,而是集成的办公系统软件,类似于微软Office组件。
3.软件开发过程(三个阶段):
⑴计划阶段: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是决定软件项目是否开发的关键)
⑵开发阶段:在开发前期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三个子阶段,在开发后期分为编码、测试两个子阶段。前期必须形成的文档有: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后期主要形成各种报告。⑶运行阶段:主要任务是软件维护。为了排除软件系统中依然可能隐含的错误,扩充软件功能。
4、把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工具,有两种类型:解释程序与编译程序。解释程序就是把源程序输入一句,翻译一句,执行一句,并不成为整个目标程序,速度慢。编译程序是把输入的整个源程序进行全部的翻译转换,产生出机器语言的目标程序,然后让计算机执行从而得到计算机结果,速度快
1.4多媒体
媒体的概念与分类:(1)媒体的概念:信息的载体(2)媒体的分类:传输媒体、表现媒体、表示媒体、感觉媒体
1.基本概念:有声有色的信息处理与利用技术。
2.多媒体技术分为偏软件技术和偏硬件技术。
3.多媒体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有:
①CD-ROM②具有A\/D和D\/A转换功能③具有高清晰的彩色显示器④具有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的硬件支持
4.音频流和视频流之间的同步叫做“唇同步”,要求音视频之间的偏移在±80ms内;
打电话等音频业务,允许的最大时延0.25s,时延抖动小于10ms,否则通话不畅。
4.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①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JPEG:实用与连续色调,多级灰度,彩色或单色静止图象。MPEG:包括视频、音频和系统,考虑音频和视频同步。P×64标准:CCITT的H.261号建议,P为可变参数,目标是可视电话和视频会议,可覆盖整个ISDN信道。按压缩前后图像的差别可分为无损(信息熵编码法)和有损压缩(预测编码法、变换编码法、矢量量化编码法),按照原理分为熵编码(无损)、源编码(有损)、混合编码。
②芯片和插卡技术。③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④多媒体数据管理技术。
⑤超文本就是收集、储存和浏览离散信息以及建立和表现信息之间关系的技术。
当信息不限于文本时,称为超媒体。超媒体技术是一种典型的数据管理技术,它是由称之为结点(node)和表示结点之间联系的链(link)组成的有向图(网络),用户能够对其进行浏览、查询和修改等操作。6.超媒体系统的组成:
①编辑器。编辑器能够帮助用户建立,修改信息网络中的结点和链。②导航工具。一是数据库那样基于条件的查询,一是交互样式沿链走向的查询。
③超媒体语言。超媒体语言能以一种程序设计方法描述超媒体网络的构造,结点和其它各种属性。
7.流(式)媒体:把整个音频、视频、3D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压缩,形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地依次传送。
服务模式:P2P服务模式。优点:不需要Internet路由器和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持,因此性价比高、易于部署。其次能够上传
特点:连续性、实时性、时序性。
主要技术目标:经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在数据网络上的有效地传递多媒体信息流。
第二章网络技术基础
本章约7个选择题和3个填空题,约13分,都是基本概念
分析:主要掌握几个问题: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传输技术和覆盖范围、规模。2、基本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树型、环形和星型。3、数据传输速率和误码率的概念,如:奈奎斯特定理和香农定理。4、一个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和时序。5、ISO\/OSI参考模型、TCP\/IP模型。
2.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如下4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能够追述到20世纪50年代。2.第二个阶段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AP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要标志。
3.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4.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
2.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广义定义计算机通信网络、资源共享的观点和用户透明性观点定义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资源共享。
2.表现特征:①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②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我们判断计算机是否互连成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看它们是不是独立的“自治算机”。
③连网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
2.2.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广播式网络(经过一条公共信道实现)和点--点式网络(经过分组存储转发实现)。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点式网络与广域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2.按覆盖地理范围和规模分: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
一、广域网的通信子网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互联。早期计算机网络结构实质上是广域网的结构。
广域网的功能: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早期广域网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主要包括主机和终端。主机经过高速通信线路与通信子网的通信控制处理机相连接。终端是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
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它通信设备组成,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通信控制处理机在网络拓扑结构中被称为网络节点。通信线路为通信处理机之间以及通信处理机与主机之间提供通信信道。
广域网的特点和主要技术:1.适应大容量与突发性通信的要求;2.适应综合业务服务的要求;3.开放的设备接口与规范化的协议;4.完善的通信服务与网络管理。
代表性技术:X.25网:公用分组交换网、FR、SMDS、B-ISDN、N-ISDN、帧中继:光纤ATM:异步传输模式用于多媒体
二、广域网扩大了资源共享的范围,局域网增强了资源共享的深度。局域网的特点和主要技术。
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高数据传输率;一般一个单位所有,比较容易使用和维护。
主要技术:以太网、令牌总线、令牌环网
分类:按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分为共享局域网与交换局域网两种,按使用传输介质类型分有线介质局域网和无线介质局域网。
三、城域网的特点和主要技术
(5)早期的城域网产品主要是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其协议是802.3与802.5)。
(6)各种城域网建设方案有几个相同点:传输介质采用光纤,交换接点采用基于IP交换的高速路由交换机或ATM交换机,在体系结构上采用核心交换层,业务汇聚层与接入层三层模式。城域网MAN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
特点:1.几十公里范围内2.用于连接局域网
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微机经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经过路由器实现的。路由器是网络中最重要的部分。
2.2.3计算机网络拓扑构型
1.定义:计算机网络拓扑是经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拓扑设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对网络性能、系统可靠性、通信费用有重大影响
2.分类:①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②广播式通信子网的拓扑:总线型,树型,环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2.2.4、数据传输率和误码率(描述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通信的基本技术)描述数据通信的基本技术参数有两个:数据传输率与误码率
1.数据传输率的定义: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it\/second),记作bps.对于二进制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S1\/T(bps),其中,T为发送每一比特所需要的时间.
2.带宽与数据传输率的关系:
⑴奈奎斯特(Nyquist)准则:信号在有限带宽、无噪声的信道中传输时,对于二进制信号的最大数据传输率Rmax与通信信道带宽B(B=f,单位是Hz)的关系能够写为:Rmax=2f(bps)
⑵香农定理:香农定理则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的关系.
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传输率Rmax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关系为:Rmax=B×log2(1+S\/N)
其中:B为信道带宽,S为信号功率,n为噪声功率。
3.误码率:误码率是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在数值上近似等于Pe=Ne\/N(传错的码元数除以传输的二进制码元总数)
(1)误码率应该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参数.
(2)对于一个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不能笼统地说误码率越低越好,要根据实际传输要求提出误码率要求;在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后,误码率越低,传输系统设备越复杂,造价越高.
(3)对于实际数据传输系统,如果传输的不是二进制码元,要折合成二进制码元来计算.
(4)差错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在实际测量一个数据传输系统时,只有被测量的传输二进制码元数越大,才会越接近于真正的误码率值.
2.3、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
在早期广域网的通信子网数据交换方式中,能够采用的方法有两类:电路交换、储存转发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又分报文存储转发交换(报文交换)与报文分组存储转发交换(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的通信过程:线路建立阶段、数据传输阶段、线路释放阶段。报文分组存储转发交换又分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虚电路是传输分组时建立逻辑连接,有虚电路建立、数据传输、虚电路拆除三个阶段。2.4、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2.4.1、网络协议是为网络数据传递交换而指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由三部分组成:(1)语法,即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的响应;(3)时序,即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将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是具体的,是能够运行的一些硬件和软件。)。第一个为IBM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3.计算机网络中采用层次结构的好处:①各层之间相互独立;②灵活性好;③各层都能够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它各层;④易于实现和维护;⑤有利于促进标准化
2.4.2、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OSI)模型: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联性、互操作性和应用的移植性。在OSI中,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方法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采用了三级抽象,既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格说明。实现了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与应用的可移植性
①划分层次的原则是:(1)网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经过接口通信。(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5)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②OSI七层:
⑴物理层:主要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递比特流。(网卡、集线器)
⑵数据链路层:分为MAC和LLC,在通信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网卡、交换机)
⑶网络层:经过路由算法,为分组经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和网络互连功能,使用IP协议(路由器)
⑷传输层: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最关键的一层。能够认为使用TCP和UDP协议
⑸会话层: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使用NETBIOS和WINSOCK协议
⑹表示层: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⑺应用层: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2.4.3、TCP\/IP参考模型
⑴特点:①开放的协议标准,能够免费使用,而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②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③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④标准化的高层协议,能够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⑵TCP\/IP参考模型的分类:应用层,传输层(端-端通信),互连层(报文分组、路径、拥塞),主机-网络层。
⑶TCP\/IP参考模型和OSI模型的对应关系:
1应用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2传输层-传输层3互联层-网络层4主机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⑷TCP\/IP参考模型各层次的功能和协议
①互连层:主要是负责将源主机的报文分组发送到目的主机,源主机与目的主机能够在一个网上,也能够不在一个网上。
功能:1.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2.处理接受的数据报。3.处理互连的路径、流控与拥塞问题。
②传输层:主要功能是负责应用进程之间的端到端的通信。定义了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UDP协议是无连接的不可靠协议。
③应用层:包括所有高层协议,协议分为:
1.一类依赖于面向连接的TCP:文件传送协议FTP、电子邮件协议SMTP以及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2.一类是依赖于无连接的UDP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
3.另一类既依赖于TCP协议,也能够依赖于UDP协议:域名服务DNS等
还包括:网络终端协议TELNET;路由信息协议;RIP网络文件系统NFS.④主机-网络层:负责经过网络发送和接受IP数据报。包括各种物理协议。
2.5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1.搜索引擎(运行在WEB上的应用软件系统)技术
2.播客与博客技术:
播客是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广播技术之一。播客录制的是网络广播或类似的网络语音广播节目,用户能够将网上的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随身听,同时用户也能够自己录制节目在网上与她人分享。分三类:传统广播节目的播客、专业播客提供商和个人播客。世界上第一个专业播客网站是亚当.利科的“每日源代码”,中国第一个专业播客是“土豆网”。
播客技术带来的变化:使广播从单纯的语音向语音和视频结合的方式,听众成为主动参与、增强主动性和互动性;不限时;个人可制作播客(blog)既网络日志网志,是以文章形式在互联网上实现信息共享。分4类:以个人的记事、表示、为主的个人博客;以共同关心一类问题的人或团体组成的博客社区;以学术专题讨论为主形成的关于技术研讨或知识研究所的博客社区;以新闻实时发表、转载与评论的博客社区。
3.网络电视:是经过宽带IP网络传播的,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互动点播,同时也能够方便地将电视服务可WWW、EMAIL以及其它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推进“三网结合”是指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
4.P2P技术应用:文件共享、多媒体传输、即时通信(典型应用)、数据存取、协同工作、P2P搜索以及P2P分布式计算。
2.6、无线网络的研究与应用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IEEE802.16,分移动接入和固定接入;
无线局域网IEEE802.11,4个应用领域:作为传统局域网的扩充、建筑物间互联、漫游访问与特殊网络;按采用的传输技术分红外线、扩频和窄带微波
蓝牙技术IEEE802.15,是无线自组网技术的一种应用,具有自组能力;
2.6.4无线自组网是一种自组织、对等式、多跳的无线移动网络,又称移动Adhoc网络,是在分组无线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由一组用户组成、不需要基站的移动通信模式。发展趋势: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无线网格网。
2.7典型的计算机网络
1、20世纪80年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1990年ANSNET与NSFNET连通把ARPANET替代,ANSNET成为Interner的主干网。
2、NSFNET是第一个采用TCP\/IP协议的广域网,采用的是一种层次结构,能够分为主干网,地区网与校园网,ANS于1990年接管NSFNET。
et。4、Internet2的初始运行速率可达10Gbps.由UCAID建立,Internet2在网络层运行的是IPv4,同时也支持IPv6业务。
2.8网络计算、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一、网络计算的概念
分类:1.移动计算机网络2.网络多媒体计算3.网络并行计算4.存储区域网络计算
二、移动计算网络的研究和应用
1.概念:它是将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移动计算的计算环境和新的计算模式,其作用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信息提供给在任何地理位置的用户。移动计算包括移动计算网络和移动Internet。无线传输介质为移动计算网络提供物理网接口。无线局域网是实现移动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
2.分类:①移动计算网络→无限局域网(WLAN)和ADHOK网络→WAP协议和移动IP技术②移动Internet
三、多媒体网络的研究和应用
1.概念:是指能够传输多媒体数据的通信网络。多媒体网络需要支持多媒体传输所需要的交互性和实时性要求。
2.网络视频会议:是一种典型的网络多媒体系统。分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
4.多媒体网络应用对数据通信的要求:①高传输带宽要求②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传输的要求不同;③网络中的多媒体流传输的连续性与实时性要求;④网络中多媒体数据传送的低时延要求⑤网络中的多媒体传输同步要求⑥网络中的多媒体的多方参与通信的特点。
5.改进传统网络的方法是:增大带宽与改进协议。增大带宽可从传输介质和路由器性能两方面入手。改进协议主要表现在支持IP多播、资源预留协议、区分服务与多协议标识交换等方面。
四、并行网络计算的研究和应用
1.网络并行计算是使用多个CPU或者计算机来协同工作的计算模式,根据其组建思想和实现方法能够分为:机群计算和网格计算学习使人进步,相信能就一定能成功
机群系统的分类:按应用目标可分为:高性能机群与高可用性机群。按组成机群的处理机类型分:PC机群、工作站机群、对称多处理器机群。按处理机的配置分为:同构型机群和非同构型机群。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作文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文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开创高校工作新局面,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贡献。
学习小结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了解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的文本除“序言”和“实施”外,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总体战略”设置了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等两章内容;第二部分“发展任务”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特殊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第三部分“体制改革”设置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等内容;第四部分“保障措施”囊括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是《教育规划纲要》中领我感触最深的工作方针。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均离不开发展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现了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也符合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更是实现老百姓对教育美好憧憬的政策保障,制度保障。
《教育规划纲要》最终勾画出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线图”。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作为首要任务,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务实进取,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努力开创高校工作新局面,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贡献。
当代大学生其思想政治状况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主流是好的。但是由于多数大学生思想还比较单纯,在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时易出现迷茫和不安,与人交往困难及自理能力较差等特点。大学新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更是突出:一方面,心理落差的存在。由于高中阶段许多学生都将考大学作为最终目标为之奋斗,并将大学生活想像得过于美好,但当他们进入大学校园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时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甚至因此而不愿继续努力。另一方面,人际交往困难。崇尚个性自由和人际交往敏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一个共性。这就使得他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冲突。久而久之,使得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心理焦虑甚至出现交往心理障碍。作为学生辅导员,我们除了应当好学生的学习引导者,还应该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引导,避免心理问题的积累并因此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同时,面对高校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特别注重方式、方法。由于大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容易产生偏激。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思想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增强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
总之,在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是要以学生为本,坚持“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另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对于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增强教育教学效果为重点,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突破口,抓好教材研究、考试考核方法创新、学科建设、工作机制、督导检查等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学生心目中的“招牌课”,使思政课教师队伍成为一支质量高的教师队伍,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今后,我们在学校工作中,要认真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林黛玉:三生石畔,灵河岸边,甘露延未绝,得汝日日倾泽。离恨天外,芙蓉潇湘,稿焚情不断,报汝夜夜苦泪。
2.薛宝钗:原以为金玉良缘已成,只待良辰,奈何君只念木石前盟,纵然艳冠群芳牡丹姿,一心只怜芙蓉雪。
3.贾元春:贤孝才德,雍容大度,一朝宫墙春不再,一夕省亲泪婆娑。昙花瞬息,红颜无罪,到底无常。
4.贾探春:虽为女流,大将之风,文采诗华,见之荡俗。诗社杏花蕉下客,末世悲剧挽狂澜,抱负未展已远嫁。
5.史湘云:醉酒卧石,坦荡若英豪,私情若风絮,嫁与夫婿博长安,终是烟销和云散,海棠花眠乐中悲。
6.妙玉:剔透玲珑心,奈何落泥淖,青灯古佛苦修行,高洁厌俗袅亭亭。可惜不测之风云,玉碎冰裂,不瓦全。
7.贾迎春:沉默良善,见之可亲,深宅冷暖,累遭人欺,腹中无诗情风骚,膺内缺气概魄力。空得金黄迎春名,可怜一载赴黄泉。
8.贾惜春:高墙白曼陀,冷水伴空门。孤寒寂立一如霜,如何能得自全法?狠心舍弃近身人。侯门金簪冰雪埋,海灯僻冷长弃世。
9.王熙凤:毒酒甘醇,罂粟灿艳,锦绣华衣桃花眼,眼明刀锋吊梢眉。何幸七窍玲珑心,只惜冷硬霜凝集。千机算尽,反误性命。
10.贾巧姐:七月七日,牵牛花开,绮罗金线裹绕成,家亡院坍落污地。幸有阴德济困危,得获余生农家栖。一亩薄田,岁月绵长。
11.李纨:寒梅立霜,春来朝气。本自名宦出,农家稻香自甘愿,忠贞侍亲犹清心。竹溪茅舍佳蔬,分畦田列落英,一世宁安。
12.秦可卿:花容柳腰,风情月韵。钗黛兼美太风流,袅娜温软惜早夭。荒唐言尽,辛酸泪流,引情凡世仙客来,红楼梦醒扶春归。
2.陆雪琪只是微笑,深深凝视着他,这个在梦里萦绕了无数次的男子,许久之后,轻轻地,低低地道:“别管明天了,好吗?”
3.清风一缕西南荡,风铃响,仙乐扬。碧水霓裳,共与灵犀晃。月映残鬓忆以往,襟又湿,欲断肠。探首出窗望迷茫,青云上,黑竹旁,翠影依依,拂袂试晨霜。笑语欢声起心浪,同心结,不能忘!
4.我半生说学,尽在相术,尤精于风水之相。这青云山乃是人间罕有灵地,我青云一门占有此山,日后必定兴盛,尔等决不可放弃。切记,切记!
5.风雨萧萧,天地肃杀,苍茫夜雨中,彷彿整个世间,都只剩下了这一处地方,只有他们两人。
6.生则尚有希望,死则背信怯懦
7.曾经的一抹绿,我会倾尽全部守护她.
8.这样的一生,又会有多少的事,或人,值得你这般不顾一切呢?
9.光阴如刀般无情,温暖你心的,是不是只有一双淡淡微笑的眼眸?你忘了么?多年之后,又或者另一个轮回沧桑?你记得的,又是什么?那空白的空虚就像回忆一样,怔怔的看着黑暗、远方。曾经的,我曾经拥抱过么?
10.天高云淡,蔚蓝无限,的确令人心旷神怡,可是,却怎比得上,深心处里那一个心爱女子的──一个微笑?
11.碧瑶:现在这些事,其实都是我的不是,是我瞒骗了他,所以我受什么责罚,也是应当的,但我绝不能背叛师门。
12.暮雪千山,我不是一个人。
13.师父,你别说了,弟子心里都早已想得清楚了。此事乃是天意,师父你自己也想不到的,何况当日最后时刻,虽然田师叔他老人家口不能言,但我心里清楚明白地感觉到他的心意,那一剑,田师叔也是要我出手的。
14.陆雪琪:‘我当然在乎,若有可能,谁不愿长相厮守,谁不想天长地久?只是明知道难以达成,便不去想了吧!反正将来怎样,谁又知道,我却是终究不肯忘怀的。'
15.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也许真的拥抱了你。这个世界就从此不一样了吧。
16.雨丝从夜空里落了下来,在黑暗的夜色中,在张小凡少年的眼里,仿佛带了几分温柔,甚至于他忽然觉得,这夜是美丽的,这雨是缠绵的,就连雨水打在竹叶上的清脆,也是动听的,响在了他灵魂深处。只因为在他身旁,有那样一个美丽女子,抬着头,带着七分青春二分欢喜乃至一分凄凉的美,怔怔出神地看着。这一场雨!
17.旧时沧桑过曾记否伤心人白发枯灯走天涯一朝寂寞换宿休
18.那眼光在瞬间仿佛穿过了光阴,忘却了这周围熊熊燃烧的火焰,看到了当初少年时,曾经的过往。
19.黑暗深渊里的回忆,仿佛和今日一模一样,像是重新回到了,那曾经天真的岁月。原来,这一个身影,真的是,从来没有改变过吗?那变的人,却又是谁?
20.在你绝望的时候,有没有人可以与你相伴?即使无路可走,还有人不曾舍弃吗?
21.一切,终究是要结束的。一切,仿佛也将要重新开始……日月旋转,穿梭不停,斗转星移,谁又看尽了人世沧桑?
22.那时候,我们身陷绝境,垂死挣扎,可是我却一直没有害怕过,当时若是就那样和你一起死了,我——我也心甘情愿!
23.原来,千百年的时光,还是抹不去深深的一缕伤怀么……
24.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师姐,你多半是骂我不知人事,不知这世道艰险,我心中所想所求,泰半都难有结果。其实我又何尝不知?若说心苦,我也曾的确为此苦过。只是,我却是想开了,人家说世难容,不可恕,而我终究不能如他一般,破门出家。但即便如此,我也只求心中有那么一个人可以相思,而且我还知道,他心中也有我,只要这般,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25.一剑斩龙,两界阴阳,三生合欢,四灵血阵,五婴圣骨,六和镜玄八卦幻,七朵痴情伤心瓣。八凶赤炎玄火鉴。
26.碧瑶:你哪里会笨了?你聪明的紧!难怪我爹老是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似木讷,其实内秀的很。
27.九幽阴灵,诸天神魔,以我血躯,奉为牺牲。三生七世,永堕阎罗,只为情故,虽死不悔。
28.从小到大,不知道有多少人讨好我,送了多少奇珍异宝,可是……“她抬起头,凝视著张小凡的眼睛,轻轻道,”就算全天下的珍宝都放在我的眼前,也比不上你为我擦拭竹子的这只袖子。“
29.你心中苦楚,天知我知,我不能分担你的痛楚,便与你一道承担。总希望有一日,你能与心中爱人,欢欢喜喜在一起的-------陆雪琪语
30.我从来都不苦的,师姐。从来师门传道,便是要我们无牵无挂,心境自在,参悟造化,以求长生,不是么?可是,我要长生做什么?
31.我不后悔,十年了,我心中还是记挂着你。如果可能,我情愿放弃一切,跟你一起到天涯海角。可是,终究是不可能了!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作文,希望在写《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