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40年人物故事作文 四十年的故事文案

2019-03-10 高考作文 类别:素材 6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40年人物故事作文 四十年的故事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40年人物故事作文  四十年的故事文案

40年人物故事作文 四十年的故事文案:

刘增济,男,1959年出生,十堰市东风6264小学体育老师,十堰市唯一的篮球国家高级教练员,1977年参加高考。
刘增济祖籍在天津,但自小在内蒙古包头长大。1972年,正上初中的他,随父母来到十堰。
1976年,高中毕业的刘增济被下放到十堰市花果公社相公岭大队知青农场,不过,还未等正式下放,便传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从广播里听到消息后,我都不敢相信,因为两个哥哥读完高中后,都没能考大学。”刘增济和其他同学一样,一路跑到单位的办公室,才确信此事。
“得知自己符合报考条件,我脑海一片空白,觉得大学离我太遥远了。”刘增济说,但对大学的向往,还是让他兴奋不已。
回家后,刘增济将初中和高中的课本都翻了出来,准备复习。一起要高考的,还有两个哥哥。“家里人知道我们要高考,都很反对。”刘增济说,当时家里条件困难,父母希望他们找活干,减轻家庭负担。
当时,刘增济每两天要上山砍柴一次,供家里生火做饭用。在小伙伴帮忙下,刘增济砍柴轻松不少。“通常他们帮我把柴砍好,我在一旁复习。等柴砍好了,我就背下山。”刘增济说,每个周末,当时的湖北省工业建筑一公司中学和48厂学校有免费的高考辅导,他将平时遇到的问题,集中向老师请教。
考试时,刘增济并不紧张,“我那年17岁,也许是因为年轻,高考对我来说没有造成什么大的心里负担。”
放榜时,刘增济正在劳作,听到公榜的消息,他跑了半小时赶到湖北省工业建筑一公司机关。“看到有自己的名字,真是激动不已,连忙跑回家把消息告诉父母,他们得知后都非常高兴。”刘增济说,包括两个哥哥在内,当时跟他一起高考的4人都没考上,他是个幸运儿。

40年人物故事作文 四十年的故事文案:

黄剑儿,男,1946年1月生,广东珠海人,毕业于广东教育学院,中学高级教师,珠海市香州区教委教研室主任,1977年参加高考。
时光荏苒,转眼恢复高考已经40个年头,每每回想起1977年恢复高考那一幕,71岁的黄剑儿都非常激动。
1977年10月21日,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前山中学全体师生一片沸腾,首次恢复高考招生对象包括“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由于荒废学业十年时间,大家连高考书本、复习资料都没有。而12月份就要高考,复习时间仅有两个月。前山中学立即制定复习备考方案,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各科都配备了最强师资,老师想方设法向外地老同学、老朋友找资料、借资料,互通有无,偶然找到一两本高考复习资料就高兴得不得了,争相抄写留作复习用。为追回失去的时光,当时已退休的拱北中学教务主任、70岁的苏鼎也主动请缨为学生讲解文言文,人人都陷入一种时不我待,要把失去的十年光阴夺回来的紧迫感中。
1977年12月10日高考那一天,前山中学两栋办公楼悬挂一条红色横幅:“一九七七年全国高考前山中学考场”,派出所人员亲自护送试卷。事后,黄老师还把当年的广东省高考题一笔一划全部抄录下来,保存至今,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40年人物故事作文 四十年的故事文案:

王星光,男,1957年生,河南获嘉人,现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参加高考。
对于王星光来说,1977年没有冬天,只有充满着希望和憧憬的温暖阳光。
1977年,距离王星光高中毕业已经四年。毕业后他先后做过砖瓦工、铸工、车床工,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王星光瞬间被兴奋所包围。
决定报考后,王星光就过上了半工半读的日子,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在家自习。在正式开考前的日子里,他借来高中的课本,又跑到学校和县里的图书馆借书复习,也曾跑到以前的母校请教高中老师。考虑到自己文科方面的学习基本没有落下,为了保底,他报了文科。
考试是在1977年冬天。王星光回忆,当时考场设在一所小学里,考语文、数学、政治三门课,一天之内考完。
直到现在,王星光还记得那年的作文题目,“两个任选一个,我写的是‘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试卷做完之后,他又在试卷上面写了一首诗,“因为太激动了,写完作文觉得还有好多话要说。”于是,像是立军令状一样,王星光把自己对于恢复高考的激动,考上之后为国效力的感情,全部融入了自己最擅长的诗歌里。
放榜是在过完春节,获嘉县当年考上大学的只有几十人。“县委大门口的墙上,贴着大红榜,写在上面的名字就意味着可以离开这里。”王星光回忆说,当时他的名字被写在第一个,他也成了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顺利考上郑州大学历史系。大学毕业后,他又考取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硕士,之后便一直在郑大历史系任教。

40年人物故事作文 四十年的故事文案:

刘若云,女,中山大学国际汉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0年、1981年参加高考。
弹指一挥间,离1980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已是37年。历经了两次高考,刘若云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了。刘若云是惠州市一中毕业生,当年为了能考出好成绩,她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学习,晚上也复习得很晚。1980年7月,在学校那棵古榕树下,忐忑不安的她并没有在高考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她落榜了。
第一次高考虽然落榜了,但刘若云没有气馁,而是选择复读。这一次,她选择了读文科。这就意味着,前几年没有学的历史、地理等文科课,她得重新学习。跟其他考生一样,每天上课、复习、补课,但她或许比其他人更多了一份破釜沉舟的毅力。
第二年高考,她考了一个很好的成绩,已达到去北京上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但她觉得北京太远了,没有报北京大学,而是选择了中山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刘若云留在中山大学工作至今。如今,她是该校国际汉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她的学生有不少外国人,来自100多个国家。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40年人物故事》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40年人物故事》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40年人物故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