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写苏轼的材料作文 文案

2019-03-10 高考作文 类别:材料 6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写苏轼的材料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写苏轼的材料作文  文案

写苏轼的材料作文 文案:

苏东坡亦豪迈亦旷达亦俊秀亦从容亦淡泊亦宁静,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挥之不去。他的诗如仙界散落的花朵,气韵生动,神思逸飞,是心灵流淌出来的智慧,是神笔马良勾画出来的美景。不知上天给他注入什么天资,使他的诗,你信手拈来,都不会觉得俗气,如同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酣畅,“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慷慨纵横,“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冷静独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深沉豁达,一首诗一种风格。他的心中包藏着浩瀚无边的大海,重重叠叠的山峦,万般风情由他驾驭。
林语堂眼中的绝不是高居于文学史殿堂的苏东坡,他阐述的是一个才情兼备、魅力四射的苏东坡。他如冰山上的雪莲,纯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外冷内热,是个有情有义的君子。《水调歌头》里的手足情让世世代代的后人感慨万分。
但他有岂是将爱只倾注与家庭之人?他报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用文学抒写心中对朝廷黑暗的强烈不满。你只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才能明白在诗歌的华丽包装下,情神异浓才是他真正的本色。
他以自由的眼光俯瞰人生,从不被他人左右,经历过大喜大悲后,他“终于获得一种自由完善感和灵魂归宿感”。
苏东坡,就如同他的名字----子瞻,在滚滚红尘中,用他独具匠心的眼光,于文学之巅山,嘹望人间悲情冷暖。他是个乐天派,是百姓的朋友,是大文豪,是大书法家,是巨儒政治家,是诗人……是一个卓尔不凡的英才。

写苏轼的材料作文 文案:

在宋代词人中,苏轼是一位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的人物,他为中国的文学有着卓越的贡献。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的作文素材
1苏东坡的幽默
无才官员卖弄不成反被嘲
历朝历代,名人品评都是文人士子们的梦想,“一经品题,便作佳士”的机遇吸引着他们趋之若鹜。苏东坡作为文坛巨擘,这种点石成金的奇效更是灵验无比,“苏门四学士”的成名便是明证。
当时,很多青年才俊以在苏东坡面前吟诗为荣,倘若得其一二点评,则有登堂入室、无上荣耀之感。
一位叫王祈的官员,颇以才华自诩,常在苏东坡面前卖弄。一次,他作了一首《竹诗》,对其中两句尤为得意,便在苏东坡面前吟诵道:“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
苏东坡一听,不禁哈哈大笑道:“这两句好是好,不过,万竹千叶,无异于说十根竹子方生一片叶,天下何处有此竹?”苏东坡遂下一评语说:“世间事忍笑为易,惟读王祈大夫诗,不笑为难!”苏东坡一评天下知,王祈因此落下了愚钝之名。
2讥笑有名无实的养生经
1080;1084年,苏东坡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五年余。期间,他与隐居于黄州岐亭的名士陈慥成了至交,两人畅谈用兵之策,兴亡之道,过从甚密。陈慥好谈养生,经常吹嘘自己的养生功效,洋洋自得。
一次,陈慥生了场大病,整整一月都不见好转,于是,苏东坡“幸灾乐祸”地写了一封信戏弄陈慥说:“公养生之效,岁有成绩,今又示病弥月,虽使皋陶听之,未易平反。公之养生,正如小子之圆觉,可谓‘害脚法师鹦鹉禅,五通气球黄门妾’也。”
意思是你平日吹嘘养生效果如何如何,如今一病不起,整月未愈,即使狱官皋陶听了,也没法给你平反了。你的所谓养生经验,好比小子圆觉、蹩脚法师、鹦鹉谈禅、五孔的气球、太监的小妾,不过是无用的摆设罢了!
苏东坡用一连串俏皮的比喻,把陈慥有名无实的养生经大大讥笑了一番。
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号: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籍贯: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时代:北宋
仕途: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任杭州通判,又知密州、徐州、湖州,政绩卓著。作品:著作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两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的散文。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放鹤亭记》、《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
名望: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建立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创一代诗歌新貌;在词方面和南宋词人辛弃疾共为豪放派的代表,常以苏辛并称。苏轼的书法、绘画皆善,在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贡献概述
苏轼在文学艺术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苏轼的诗、词和散文都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苏轼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突出成就
(1)变俗的柳永新声为雅的士大夫抒怀。
对柳永的慢词一方面改革,一方面超越。其一,变俗为雅。其二,变婉约为豪放。
一扫过去词坛上轻柔绮丽、缠绵悱恻的婉约之风,代之以纵横捭阖,意境博大的豪迈气象。
(2)以诗为词。
其一,以诗的内容入词。
苏轼在词的题材上有很大突破,从整体上改变词以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为主体的特征,而开始以士大夫抒情为主体,是题材上一次质的飞跃。
其二,以诗的境界入词。
以往的词内容多局限在花间、樽前、闺阁,词境小、狭、深;而苏词则以开阔高远的境界入词,把词从景到情都塑造成壮观的风格,故苏词表里俱刚大。在词史上,李煜柳永对词开阔之在深,苏词开阔之在大,故词境之大自苏轼始。
其三,以诗之音节、气势入词。
苏轼所创制的豪放词刚劲粗宏,具有阳刚之美;其音域宽广,可放声高唱。
(3)突破词律。
原因:①自觉突破。②才气大。③不精音律。苏自称三样不如人:饮酒,下棋,唱曲。
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
1“河东狮吼”成专称
陈慥本是眉州(四川眉山)人,字季常,北宋名宦陈希亮膝下四公子,青年时嗜酒好剑,视钱财如粪土。中年折节读书,但终未考取功名。晚年,他放弃家财,自号龙邱居士,隐居岐亭,好蓄养声妓(歌姬舞女),爱交朋结友,平日里弦歌曼舞,宾客盈门,不亦乐乎。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有一悍妻柳氏,每每苏东坡等好友前来聚饮,倘有声妓在侧,柳氏总是妒恨交加,以杖猛击照壁(屏风墙),大吵大闹,让宾客们不欢而散。
1085年,苏东坡移居常州后,常常怀念陈慥,便写了一首长诗《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一给蕲春名士吴瑛(字德仁),一给好友陈慥。
诗中有句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苏东坡又把陈慥惧内之态大大戏弄了一番。此诗一度在士大夫间疯传,“河东狮吼”也从此成为了悍妇的专属。
2给和尚了然“判死刑”
1089;1091年,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州期间,曾写过一篇绝妙的判决书。事情是这样的,灵隐寺和尚了然,虽入空门,心里不空,迷恋上了勾栏院风尘女子李秀奴。和尚养小三,花钱自然如流水,来往日久,终弄得家光业尽,身无分文。
和尚的钱袋子空了,李秀奴就和他断绝了关系。然而,了然一往情深,不能自拔,依然纠缠不休。某日,了然喝多了,去找李秀奴,谁知又吃了闭门羹。了然勃然大怒,乘着酒性,一顿拳打脚踢,将李秀奴当场打死,于是,了然以谋杀罪受审。
在审案的过程中,苏东坡看到了然胳膊上刺了一副对联:“但愿生同极乐国,免教今世苦相思。”和尚恋爱不成反将人打死,罪不容诛,苏东坡愤然写下判词说:“这个秃奴,修行忒煞,灵山顶上空持戒,一从迷恋玉楼人,鹑衣百结浑无奈。毒手伤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随即判决了然死罪。
苏东坡评事品人,雅俗兼具,谑而不虐,于机智诙谐的调侃中给人启迪,句句堪称酷评。不过,尽管苏东坡说话率直,但他却是极为通透、通达之人。他只是对那些自鸣得意的庸人、唯利是图的小人看不惯,好嘲讽讥刺而已,正如他自己所说:“如食内有蝇,吐之乃已。”
对于文朋诗侣,性情之交,他则爱开开玩笑,挖苦挖苦,也只是打趣搞笑,不至于失欢。而对那些真正有才学、有识见的人,哪怕是自己的敌人,例如排挤过自己的王安石、迫害过自己的章惇,他都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记仇,不记恨,往往一笑而过,这是他敦厚达观的一面。

写苏轼的材料作文 文案:

我一个人走进晚风的夕阳中,柔和的风吹得我受伤的心隐隐作痛。自己苦心经营的,决不能失败,但败得似一幕滑稽剧快降下帷幕,只留下一串串奇怪、探询的目光闪耀在脑海中。
夕阳将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无力的阳光伴着漫无目的的脚步,“林断山门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相同的无奈让我又一次轻轻走近了苏东坡。
夕阳下的小河边,碧草茵茵,清澈的河水,点点涟漪,我仿佛望见了东坡先生驾一叶扁舟,缓缓而来。晚风吹起他乱如旌的白发,“唯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他似一只孤独的大雁,无人能知他的志向是天空。“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人们多认为这是悲观中的消极,无力中的感慨,而我却一厢情愿地认定这无声之境便是苏东坡的极致。苍凉中有着无边的宁静与深邃,最痛苦的时刻,正孕育着无限的希望。枝上柳绵被风吹少,而他却道:“天涯何处无芳草”,任岁月染白头发,他却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被风雨截住了去路,他会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无情相思袭上心头,他又说:“休将故国思故园,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东坡是深刻的,就在于他有一双在黑暗中发现阳光的眼睛,先生踌躇满志,随时代的际遇跋涉到了颠峰,厚重,明朗溶为共同的血液,流动在一个人的人格血脉里面,于是,我们看见先生在滚滚大江前,唱“大江东去浪淘尽”悠悠古江,因为一种不同凡响的胸襟而千古激荡。
你是否看到一位老者信马由缰,奔驰于天地之间,“左牵黄,右擎苍”的矫健英姿伴着那句“老夫聊发少年狂”,你是否看到大雪纷飞天地间,对着绽放的寒梅,那位老者心旷神怡,“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东坡先生,面对人世间的沧桑,只留下一句最深最切的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失意中的安然,快意中的怡然,失败中的泰然,成功中的淡然,构成了他一生中最闪亮的人格魅力。
……
我从东坡思想那里归来,心中舒畅了许多。是他又一次唤起了我兴奋的勇气,我相信,我会用成功来回谢他。

写苏轼的材料作文 文案:

1, 苏轼名字的由来。
“轼”是指古时候车前用的搭手,平时可有可无,并不起眼,但去掉就不是完整的车。苏轼的父亲苏洵在《名二子说》中写道“轼者,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就是说怕苏轼过分显露而不加掩饰。可以说,这是基于父亲对儿子的了解。苏轼以后的宦海沉浮,几经波折,这是因为过于耿直、刚正
2, 乌台诗案之后的“犹不改矣”。
乌台诗案审理过程达100日,苏轼为口无遮拦所累,但出狱后立即写下了两首诗,两首诗中,其一有“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之句,非常自矜。写完这两句后,苏轼“私自骂曰‘犹不改也!”,后世纪昀也评论说“少自省之意”。这就是苏轼,坚持自己。
3, 苏轼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得天底下无一个不好人。这句话是对苏轼赤子之心的写照,我喜欢他,大概也是喜欢这种贴近平民,收放自如又高的不可企及的情怀、心胸吧。


结语:《写苏轼的材料》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写苏轼的材料》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写苏轼的材料》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