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作文 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人物文案

2019-03-10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作文 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人物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作文  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人物文案

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作文 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人物文案:

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
关于鲁迅的故事
关于鲁迅的故事(一):
鲁迅爱书故事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画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他珍藏着的一万多册图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破散的状况。
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个性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如果上方有了破边卷角等损坏的状况,他会不高兴的。对于那种不爱护书的借阅者,鲁迅宁愿把书送给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蹂躏过的原书再转回来。”鲁迅先生时常把一些好书主动寄赠给渴求知识的人,每当把书送出去时,总是十分仔细地包扎好。鲁迅先生爱护书籍的故事至今还在广为流传。
关于鲁迅的故事(二):
鲁迅先生先学矿路,再学医学,最后弃医从文,可谓“半路出家”了。然而鲁迅一登上文坛,就写出了超多优秀文学作品,于是就有人称赞鲁迅是“天才”了。鲁迅先生却感慨地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是啊,例如鲁迅先生在写作《阿Q正传》时,写到阿Q赌钱一段写不下去了,因为他是从不赌钱的。先生废寝忘食,冥思苦想,可始终写不出令自我满意的场景来。于是他又抽出时间,请一个名叫王鹤照的工人来表演赌钱的情景。王鹤照对绍兴戏的摊牌九极为熟悉,在手舞足蹈的表演中,他还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咳,开啦里格……天门啦,角回啦,人和天宝在哪里啦……啥人的铜钱拿过来咧……”鲁迅先生一边倾听,一边记录,在此基础上最后写出了生动的赌钱场面。这天,当我们惊叹于《阿Q正传》的精妙时,你可明白鲁迅以前为此付出了多少工夫吗?
关于鲁迅的故事(三):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留意地给他理发,还一向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明白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关于鲁迅的故事(四):
鲁迅的故事:演讲轶事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立刻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关于鲁迅的故事(五):
鲁迅童年故事
金牌换书
鲁迅少年时代在南京矿路学堂读书,学习十分刻苦。在同学中,他年龄最小,而成绩却最为优秀。矿路学堂当时规定,每月考一次,考得第一名者奖三等银牌一枚;四个三等银牌换一个二等银牌,四个二等银牌换一枚金牌(金质奖章)。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同学中只有鲁迅一人换到了金牌。当时矿路学堂的总办比较开明,学生看书报也比较自由。鲁迅求知欲十分强烈,除学习功课外,他还广泛阅读古代小说、野史、杂书和从西文翻译过来的新书。由于家境贫困,为了求知,他把自我好不容易得来的金牌变卖了,买回了一些渴望已久的书来读。广泛的阅读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人做过统计,他在创作中引用过的书,足以开一个规模不小的图书馆。
关于鲁迅的故事(六):
鲁迅的故事:标点的稿费
大家明白: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修改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呵呵!
关于鲁迅的故事(七):
鲁迅的故事:爱书情结
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多册书本。他平时很爱护图书,看书前总是先洗手,书脏了就留意翼翼地弄干净。他自我还准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他平时不轻易把自我用过的书借给人,若有别人借书,他宁可另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
关于鲁迅的故事(八):
鲁迅的故事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这天怎样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关于鲁迅的故事(九):
鲁迅的故事:烟罐驱猫
鲁迅晚年来到上海专事写作,50多岁仍然童心未泯。一次,夜静更深鲁迅在写作,外面的猫不停地叫,屡屡打断他写作的思路,鲁迅随即拿起手边的五十支装铁皮的香烟罐,对着可恶的猫一一发射。
关于鲁迅的故事(十):
鲁迅的故事: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之后最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关于鲁迅的故事(十一):
鲁迅的故事: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
鲁迅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很不好。为了读书,他揣上8元钱上路了。就这8元钱,还是母亲多方设法为他张罗来的。在南京,他进了江南水师学堂,这是一所免费的学校,然而,鲁迅很快发现那里校风不太好,他转入另一所陆师附设的矿路学堂。矿路学堂是新办的,不仅仅免费,学生津贴也多一些,这样鲁迅就能够多买一些书籍和文化用品了。鲁迅酷爱读书,在当时,正是西方文化引入时期,几乎每一月都有优秀的西方著作出版,为了买到这些书籍,鲁迅省吃俭用,节衣缩食,饿肚子现象时有发生,寒冷的冬季,他还穿着单薄的夹衣。鲁迅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却是成绩最好的一个,他有着极强的理解潜力和记忆潜力,平时学习又刻苦,所以几乎回回得第一。矿路学堂有着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每次小考成绩优异的,都发给一个三等奖章;若干个三等奖章,能够兑换一个二等奖章;积够若干个二等奖章,就发给一个头等奖章。头等奖章是金质的,很值钱。鲁迅是班里唯一一个荣获过金质奖章的人,他把奖章变卖了,换回许多优秀的图书。有些同学觉得不可理解,金质奖章在同学中
但是无限的荣耀呀。在鲁迅看来,图书比奖章更有用,他不需要任何满足虚荣的物品,鲁迅把这一谦逊的品格持续了一辈子。鲁迅一生写成了超多的优秀作品,他的作品往往资料深刻,笔法冷峻、简练,深受老百姓喜爱,有人把这一成就说成来自鲁迅的天才,还有些当面盛赞鲁迅是天才的文学家,鲁迅却很有感慨地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
关于鲁迅的故事(十二):
鲁迅的故事:戏弄特务
有一次,鲁迅在上海的街头蹓跶,身后总跟着一小特务盯梢。当然这对鲁迅来说是常有的事。鲁迅故意将他当成乞丐,坦然地转过身去递过一块银元:“买饭吃吧。”

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作文 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人物文案:

话说某日,鲁迅走进理发店。店伙计上下一瞥,心里嘀咕着:“这家伙,不修边幅,胡子拉碴,肯定不是有钱的主儿。”于是,他就三下五除二“打发”了鲁迅。鲁迅非但没有生气,而且还随意掏出钱给他,把他高兴坏了。
鲁迅买单过了一段时间,鲁迅又来理发,又是上次的店伙计“接待”他。店伙计心想,真是人不可貌相,这回可要认认真真理才行。于是,他便拿出全部看家本领,“精雕细刻”地理,满脸写着谦恭,还时不时与鲁迅嘘寒问暖、谈笑风生、心里打着如意算盘:看来今天又能捞一把了。
谁知付账时,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仔细地数给他,一个子儿也没多给。店伙计大惑不解,说道:“先生,今天咋给这点儿?您上回……”
鲁迅笑笑:“上回你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次你认认真真地理,我便认认真真地给。”言毕,背着手扬长而去。

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作文 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人物文案:

童年时代,鲁迅常跟母亲住到绍兴乡下安桥头外婆家里,后来又到皇甫庄大舅父家里寄居。安桥头、黄甫庄都在绍兴昌安门外水乡,宽狭纵横的河流静静地流过村边。鲁迅喜欢到乡下去,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
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儿来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湖里的戏台前面,看武功演员翻筋斗。有时,他还和农民的孩子一起学演戏、扮小鬼。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
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是很有吸引力的。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鲁迅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还和农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同时也看到了旧社会阶段压迫、阶级剥削的血淋淋的事实。鲁迅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两天不下河打渔),饿得发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要哭出声。”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

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作文 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人物文案:

鲁迅卖金牌故事
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鲁迅卖金牌故事,感谢您的阅读!
鲁迅先生生于一八八一年。他于一八九八年离开绍兴到南京去求学时,实在只有十七岁。他的母亲给他办了八元的川资。当时从绍兴到南京还没有通火车,要先乘民船到西兴,然后步行或者坐轿到钱塘江边,乘帆船渡过江,再从杭州的拱袁桥乘小轮船去南京。路上要经过好几天,就得花去不少钱,川资只有八元,连十元都凑不上,因为他的父亲已在久病之后去世,家中坠入了困顿。到了南京,用剩的钱当然不多了,困顿的家中也不会就有钱汇去。
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日常生活》上说:“他(鲁迅先生)在南京读书时,没有余钱制衣服,以致夹裤过冬,棉袍破旧得可怜,两肩部已经没有一点棉絮了。……他爱吃辣椒。我当初曾问他何时学会吃辣,他只答道在南京读书时,后来才告诉我:因为夹裤过冬,不得已吃辣椒以御寒气,渐渐成为嗜好,因而害及胃的健康,为毕生之累。他发胃痛的时候,我常见他把腹部顶住方桌的角上而把上身伏在桌上,这可想见他胃痛的厉害呀!”
当我读了这些话,立刻联想到鲁迅先生在《在酒楼上》所描写的一段:一斤绍酒。——菜?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我略带些哀愁,然而很舒服的呷了一口酒。酒味很纯正;油豆腐也煮得十分好;可惜辣酱太淡薄,本来S城人是不懂得吃辣的。
我们知道,鲁迅先生从一九一九年冬,迎接母亲到北京去住,同道离开绍兴以后,没有再到故乡去过。在《祝福》上,一开头就是“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祝福》内容的故事是要从“故乡”展开的。《在酒搂上》也是这样的:“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是一个客子”。文艺作品,不是真人真事的记述。所谓真实性,只要所写的情形、细节是真的,“故事”不妨更动或者虚拟。上面所引的两个例子,不但无碍于文艺上的真实性,而且带点乡愁的抒情,反而显得格外真切的样子。
“一斤绍酒”。这话也是活用的。以前在北京,绍兴老酒只叫做“绍兴”。如果真在绍兴,那末名称很多:元红、善酿、花雕、竹叶青、加饭,后来还有香雪。既然在绍兴,当然不会单用绍兴的绍字来名酒。显然,鲁迅先生这样写,是为了使《在酒楼上》不是只写给绍兴人看的。
“辣酱要多!”“可惜辣酱太淡薄,本来S城人是不懂得吃辣的。”接连三句都表示了爱吃辣而成了一种嗜好,终于损害了胃而影响到了寿命。
对于鲁迅先生的爱吃辣,我又记起来了一件事情。有一天,我到老虎尾巴去看他。他正在吃馄饨,是蒸的,没有卤,所以放在盘子里。不用调匙,也不用筷子;他吃鸡鸭或者猪脚之类喜欢用手抓,我是看惯了的。这时使我诧异的是,手抓馄饨,而且把那抓着的馄饨,先放到那盘旁摊在一张方纸上粉屑一般的东西上翻几翻,再揿一下,然后放进口里咀嚼。我本坐在西墙边的靠背椅上,向藤野先生那照相下面望去,误以为那粉屑般的东西是麻酥糖。我想蒸馄饨是放上了酱油的,“为什么还要和麻酥糖混在一起当作甜点心吃呢?”我不觉走了过去探视,闻到刺鼻的胡椒气味,几乎咳了起来。
“大先生,”我耐不住问:“怎么你要用这样多的胡椒粉?”
“哈哈,没有辣酱就吃胡椒。可以吃!”
“可以吃”是他的习惯话,是“很好吃”的意思。
“但你恐怕吃不来,所以不请你吃。哈!”
笑得很自然,也显得得意的样子。鲁迅先生是“细嚼黄连不皱眉”的。他的确是吃惯了辣的,由于经济困难,夹裤过冬,借以御寒开始,成了习惯,变为嗜好以后,好象也就成了一种提神的兴奋剂。
鲁迅先生在南京求学时,因为经济困难,夹裤过冬,吃辣御寒,成了胃病以外,还有一个故事,我早知道,也是深深感动的,就是“卖金牌”的故事。他穷得连棉裤都买不起,南京严冬比绍兴冷得多,没有棉裤是很难过的。但他非常用功,成绩非常好,得到了金牌的奖章。奖章分三种,铜牌、银牌和金牌。全校学生多,奖章少。成绩好的,可用三块铜牌换得一块银牌;用三块银牌才可以换得一块金牌。一块金牌等于九块铜牌。鲁迅先生的成绩特别好,直接获得了金牌的奖章。听说这样获得金牌的,全校只有他一个人。这是多么难得的呀!可是鲁迅先生,并不把这金牌好好保存起来,而是把它卖掉了。他把金牌卖掉所得的钱并不去买棉裤穿,也不买件新棉袄来代替“两肩部已经没有一点棉絮了”的旧棉袄,而是买了一大批的书。余下的零钱是买了点心请同学们一道吃掉了。
后来我在《且介亭杂文》中《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上读到鲁迅先生赞扬章太炎的话:“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迫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始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扇坠是扇子的装饰品,平常以彩色的丝线打成什么结或几挂须做成,也有是挂一块汉玉之类的,总之是个玩弄的东西。大勋章是国家最高机关的奖章,本是最可宝贵的,章太炎把他的大勋章当作玩弄品,是轻视窃国大盗袁世凯的表示。所谓包藏祸心,是指袁世凯是妄想做皇帝的。鲁迅先生固然厌恶清政府的媚外辱国,说那洋务派办的学堂乌烟瘴气,因此我怀疑,他的卖金牌,大概也是因为那金牌的来路不正,原是看不起清政府、洋务派的表示。我这样猜想,却没有明白的证据,老是这样暗自猜想就是了。
最近得到俞芳老师著的《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读了其中《学习、荣誉和金牌》的一章,我明白了,我的猜想并不对。俞老师和鲁迅先生的母亲认识时还只有十一岁。鲁迅先生住在砖塔胡同六十一号时,她们经常在一起。从一九二三年八月起,《鲁迅日记》上有很多关于俞家三姊妹的记载。鲁迅先生住到阜内西三条以后,她们几乎是每星期日必到的常客。鲁迅先生南下到厦门以后,北京家里的杂务由我的四妹照料;到我的四妹南归,俞老师已在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就接替了我四妹的任务。鲁迅先生的母亲和她实在是无所不谈的。
“你们的大先生在南京,”俞老师引用鲁迅先生母亲的话说:“读书刻苦努力,成绩很好,还得过金牌呢。”
“关于金牌的事,我曾问过他,我当时觉得卖掉了有点可惜。因为它是纪念品,拿回来给我们看看,大家高兴高兴,有多么好!但他——”鲁迅先生的意思是这样的:“金牌是可以用钱换的,要什么样子就可以买什么样子;再说金牌充其量只能表示当时的学习成绩,它不能证明我将来成绩的好与坏;况且金牌保存起来,它永远只是一块金牌,金牌再也变不出其它的东西来。弄得不好,反会使人增加虚荣心,滋长傲气,从此不再上进。而从书里,却可以得到知识。”
原来鲁迅先生的卖金牌,并非随随便便,只凭一时的意气,而是实事求是,经过仔细的考虑的。
俞老师又引用鲁迅先生母亲的话:“你们大先生小时读书,常常受到寿先生的称赞,但他从来不把这些告诉家里大人的。有时我从别人那里知道,心里高兴,问他时,他若无其事地说:‘这有什么好说的,做学生,书总应该好好读的!’”
鲁迅先生不用把金牌卖掉所得买书的余钱买棉衣裤,而买得点心请同学们吃,我看也不是随随便便的。大概他平时常吃了同学们的点心,他无钱回请,记在心里,所以有了机会就大请其客了。在俞著《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上有这样的记载:在砖塔胡同时,有人要求鲁迅先生请客,馄饨或者桂花元宵,每人一碗,他总是连俞家的女佣人也请她吃一碗的。在这册书上,俞老师不但记述着亲身经受的、鲁迅先生爱护儿童青年和用科学方法教育他们的动人事迹,尤其可贵的是又记述着由他母亲亲口说的他幼年时期刻苦努力学习的事情,富有教育的意义。这实在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作文的经历,对《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希望对大家写《关于鲁迅的故事12个》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