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人教版历史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作文 历史第十五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文案

2019-03-10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人教版历史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作文 历史第十五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历史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作文  历史第十五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文案

人教版历史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作文 历史第十五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文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教学目标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比较“蔡侯纸”和以前的书写材料,了解造纸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成就。
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收集整理汉墓的考古成果,了解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教材分析
从单元内容上看,前面学习了两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本节课学习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两汉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为两汉科技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两汉的科技文化是两汉政治经济繁荣的反映,因此,本节课与前面所学内容起到相呼应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者是由小学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中的古代文化史尤其感兴趣,通过对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对历史的理性认识明显增强,但他们对一些复杂的历史史实理解上有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因此在学习本课时,以激趣入手,以形象直观教学为主,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本课学习。
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司马迁和《史记》。
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张仲景和华佗及其成就。
难点
科技与文化的兴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的。
教学资
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6月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XX年6月版
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XX年5月版
傅举有:《马王堆汉墓不朽之谜》浙江文艺出版社XX年7月第1版
良渚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长沙国贵族生活特展》浙江摄影出版社XX年12月第1版
张道一:《徐州画像石》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译林出版社XX年1月第1版
王娟:《汉代画像石审美研究——以陕北、晋西北地区为中心》文物出版社XX年10月第1版
杨孝军、郝利荣:《徐州新发现的汉画像石》《文物》杂志XX年第2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秦汉史》中华书局XX年1月北京第1版
萧然:《大汉帝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XX年1月第1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引用中国著名历史文物研究者沈从文先生的话导入本
学生阅读课文,自学本课。
一、造纸术的发明出示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
提问:出土的是什么?这张纸像什么?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归纳。
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
纸的发明
请学生说出在纸发明之前有哪些书写材料?
出示地图册第42页的《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请同学们分析这些书写材料有何不足?
出示材料: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关于纸的记载。分析并提问:最初纸的原料是什么?
进一步思考:最初的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不广泛?引出蔡伦改进造纸术。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前面所学进行发言。学生分析材料回答。
蔡伦改进造纸术
请学生说一说蔡伦用什么为原料造纸?这些原料有什么优点?
出示书本68页的《造纸工艺流程图》,请学生说一说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工序是怎样的?
引用“材料研读”,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有何反响?
出示地图册第42页的《造纸术的传播》图,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义。
学生看书回答。
识读《造纸工艺流程图》和《造纸术的传播》图,并回答问题。
二、张仲景和华佗
张仲景
出示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帛书、帛画和简牍,特别是帛书《五十二病方》的图片,引出《伤寒杂病论》。
提问:这部著作有何成就?这部医学著作的作者是谁?被后世称为什么?
引用“相关史事”,分析张仲景的医德。
学生看书回答。
感受医德的重要性。
华佗
展示绘有各种运动姿势的帛画导引图的图片,引出“五禽戏。”
提问:看一看上面模仿了哪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这套体操的创编者是谁?这套医学体操叫什么?
展示一号墓中出土的“长寿绣”药枕的图片,说明了两汉人很注重养生。
提问:华佗除了创编“五禽戏”以外,还有什么成就?
总结两汉的医学成就。
学生看图并结合课本知识回答。
三、道教和佛教
道教
介绍徐州汉画像石。
展示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鱼龙升仙》图,提问:表现了墓主人什么信仰?
请学生说一说你所了解的道教文化。
提问:道教何时兴起?早期教派有哪些?
提问:其中太平道尊奉的是春秋时期的哪位大思想家?是《西游记》中哪个神仙?前面学到哪个事件与太平道有关?
出示青城山的图片,介绍“五斗米道”
讲述道教早期教派的教义,分析道教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
解读《鱼龙升仙》图,了解道教。
回顾前面所学回答问题。
根据课本知识回答。
佛教
展示《僧侣骑象图》,提问:反映的应该是哪个宗教?
请学生说一说佛教的创始人、诞生地、产生时间、传入途径和基本教义。
引用“相关史事”和“知识链接”分析佛教广泛传播的原因和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解读《僧侣骑象图》,了解佛教。
根据课本内容回答。
分析佛教广泛传播的原因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力。
四、历史巨著《史记》
引用前几课学过的知识引入对《史记》的学习。
播放视频,提问: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成《史记》?请学生分组讨论。
提问:《史记》主要记述了哪一阶段的史事?体裁是什么?
解释何为“纪传体”、“通史”。
引用材料《史记·陈涉世家》分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原则。
请学生品读材料,分析《史记》的记事文笔。
提问:司马迁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学生阅读课文和材料回答问题。根据材料分析。
总结
分析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交融和对外交往频繁,以及人民的勤劳智慧等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文化的昌盛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力。
呼吁学生批判的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感悟汉文化的魅力进而认同民族文化。板书设计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人教版历史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作文 历史第十五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文案:





第11课《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三块内容: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三块内容互为因果关系,西汉建立是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前提,“文景之治”又是前两块的结果。学习这三部分内容,还要了解秦末的社会形势与秦朝灭亡的原因。汉初70年的历史,是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也为此后2000余年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在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历史尤其是三国时期的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同时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但学生阅读史料尤其是古文史料时仍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当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合理分析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历史。同时,教师应当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史料意识,掌握较为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教学目标通过对文字、图片、地图等史料的学习,知道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认识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俭恭,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重点难点重难点:休养生息政策。教学流程【情境导入明确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导入:1.缇萦救父的故事。2.王珪的《咏汉高祖》中的诗句“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出示学习目标:知道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认识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俭恭,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过渡语: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建立之初是如何统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师生共同解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检查、巩固学习成果,温故知新。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任务,有的放矢。【感知历史】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自主学习:1.找出西汉建立的情况和汉初社会景象。2.说说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3.什么是“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整理史实:充分利用表格、图示等方法整合本节课的基本史实。口诀:“文景之治”谋发展,轻徭薄赋重生产。带头节俭把事办,“以德化民”民心安。文帝景帝治江山,国库钱粮都丰满。1.教师问题导学,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基本史实。2.学生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指导。3.教师通过历史地图和文字等史料,穿插讲解曹操见许攸和赤壁之战等相关历史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史实。4.师生根据前面自主学习的内容,整理史实,完成本课的板书设计。同时联系多种记忆方法,如关键词记忆法,知识体系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教师过渡语:在初步学习本课的基础上,梳理基本史实。同时,充分利用趣味性的历史细节,丰满历史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探究体验】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史料探究、体验感悟一、休养之因1.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汉)陆贾:《新语》请结合上节课的知识,说说秦朝时如何统治的。徭役兵役沉重,刑罚严苛。2.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平准书》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秦朝灭亡的教训;西汉初年,国家经济凋敝,国家贫穷。二、休养之果1.(1)(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史记·孝文本纪》(2)(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汉书》汉文帝、汉景帝时重视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重视农业。措施:减轻徭役赋税;奖励耕作;提倡节俭。2.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户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与汉初相比,文帝景帝之时出现了怎样的局面?文景之治。3、兴亡之思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秦朝残暴酷虐,奢侈腐化;汉武帝注意节俭。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秦朝因为实行暴政而亡国;汉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教师教学策略:在学生交流展示基础上精讲点拨,注意指导精读史料的方法。学生学习策略:精读史料——分析图片史料的细节,找寻文字史料的关键词、关键语句,理解材料的出处和可靠性,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研究史料之间的关系。分小组讨论、展示。一、休养之因1.徭役兵役沉重,刑罚严苛。2.秦朝灭亡的教训;西汉初年,国家经济凋敝,国家贫穷。二、休养之果1.汉文帝、汉景帝时重视农业。采取措施:减轻徭役赋税;奖励耕作;提倡节俭。2.与汉初相比,文帝景帝之时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三、兴亡之思1.秦朝的统治者残暴酷虐,奢侈腐化;汉武帝注意节俭。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秦朝因为实行暴政而亡国;汉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教师结束语:西汉初建,民生凋敝,政权不稳。高祖吸取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稳定政权。文帝、景帝继续推行此政策,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为武帝大一统打下坚实的基础。下一课,我们将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通过史料探究,突破重点,进行主题学习。【巩固检测迁移运用】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巩固检测1.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D)A.吸取秦亡教训B.减轻人民负担C.发展生产D.巩固封建统治2.“文景之治”是指(B)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3.今天我们强调要以“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B)A.高祖时期B.文景时期C.武帝时期D.光武帝时学生完成课后检测练习,教师矫正反馈。所学知识巩固检测,迁移运用。板书设计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其他资料:
缇萦救父的故事:汉文帝初期,朝廷的刑罚还是相当严厉的,除死刑外还有肉刑,不是刺面削鼻就是剜膝砍脚。有一次,齐国的太仓令淳于意犯了罪,按法当判肉刑。汉文帝下诏把他逮捕到长安治罪。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下决心拼死救出父亲。她到长安后给汉文帝写了封信,说:“我的父亲是齐国的一个小官吏,齐国的百姓全都称赞他为官廉明。如今触犯了法律,当被处以刑罚。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父亲很想悔过自新,但人死了不能复活,被损毁了的肉体就不能再恢复,即使想悔过自新却不可能了。因此我愿意把自己卖入官家当奴婢,以赎父亲的刑罚,使父亲有个自新的机会。”汉文帝见到这封信后,觉得缇萦小小年纪竟这样懂事,便赦免了淳于意,并且下令废除肉刑。文帝景帝注重“以德化民”形成文景之治的局面。
《史记·卷一百五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有文:
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菑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方术。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馀,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甚精。受之三年,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然左右行游诸侯,不以家为家,或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
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於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人教版历史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作文 历史第十五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文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出示与本课相关的史料,学生阅读史料提炼要点。小组合作,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多媒体播放视频短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和发展,是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难点:“文景之治”。
【学情分析】
学生对老子的“无为而治”,庄子的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的思想主张有了初步的了解,因而,认识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材料研读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具】
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西汉初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治理天下,实现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联系所学,首先要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回忆: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秦的暴政)思考: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了怎样的后果?由此导入新课。
一、西汉的建立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4页的内容,从中找出描写西汉初年社会状况的句子。
学生回答: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教师讲解:确实如此,西汉初年,有三大社会问题非常突出:一是经济凋敝;二是边境不安;三是诸侯王割据称雄。其中经济问题最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投影展示: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教师讲解:材料选自《汉书》,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初的经济状况,当时谷物奇缺,物价昂贵,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那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前面所学内容,讨论一下,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略。
学生回答: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的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农民战争的破坏以及楚汉之争的破坏。
教师引导:再具体一点。
学生回答:秦朝时,每年服徭役的人不下300万,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沉重的赋税使农民大量破产,使社会出现了经济凋敝的景象。再加上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影响,就出现了材料中所提到的现象。
二、休养生息政策
教师解读名词“休养生息”:国家在社会大动荡或大变革之后,统治者实行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请学生看大屏幕,教师投影展示如下四则史料:
史料一秦之所以失天下者何?我之所以得天下者何?
——刘邦
史料二“兵皆罢归家”。诏曰:“……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汉书·高帝纪》
史料三……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汉书·食货志》
史料四农,天下之本……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
学生分析归纳出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材料,归纳措施)①吸取秦亡的教训。②士兵还乡,释奴为民,增加农业劳动力。③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④重视农业生产。
教师设疑: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师生一起总结作用:(1)增加劳动力。(2)减轻人民负担。(3)恢复农业生产。(4)缓和社会矛盾→使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播放《文景之治》视频,思考什么是“文景之治”?
请学生看大屏幕,教师投影展示如下史料:
史料一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史料二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史料三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àn),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指导学生总结文帝、景帝时期的主要措施: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③重视“以德化民”。
教师继续投影如下史料,师生共同归纳“文景之治”的表现。
史料一自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
——《史记·平准书》
史料二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史料三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表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老师强调:“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
合作探究: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能与民休息,使人民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从而使粮价大大降低,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
畅所欲言: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
成由俭、败由奢;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教师总结: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件。
【板书设计】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
练习题
1.(2018秋?滦县期中)“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是唐朝诗人王珪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下列属于汉高祖成就的是()
A.建立汉朝B.降低田赋,实行三土税
C.废除严刑苛法D.开创“文景之治”同面
【分析】本题以“《咏汉高祖》”为切入点,考查了刘邦建立西汉的知识。
【解答】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是现在的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故唐朝诗人王珪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与刘邦建立汉朝有关。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刘邦建立西汉。
2.(2018秋?卓尼县期中)西汉初年,汉高祖采取以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为主要措施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B.巩固封建统治
C.发展经济D.减轻人民的负担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知道封建统治者实行各种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了秦朝因暴政灭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同时这些措施的实行客观上起到了减轻人们负担和发展生产的作用。故西汉初年,汉高祖采取以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为主要措施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文景之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封建统治者实行各种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3.(2018秋?阳新县校级期中)以下促进经济恢复的政策中,不是汉高祖所采取的是()
A.把田租税率定为十五税一
B.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C.凡退役归农的军官士兵,免除若干年徭役
D.连续十五年全免田租
【分析】本题以“汉高祖”为切入点,考查汉初修养生息政策。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让士兵还乡务农,又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注重农业生产发展,这些措施都属于休养生息。其中连续十五年全免田租是汉文帝时期的措施。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4.(2018秋?黔东南州期中)公元前202年()建立()朝,定都(),史称西汉。
A.秦始皇秦咸阳B.刘邦汉长安
C.刘秀汉西汉D.夏禹阳城
【分析】本题以“公元前202年”“西汉”为切入点,考查西汉的建立。
【解答】秦灭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汉的历史及对历史时间的识记和理解。
5.(2017秋?市南区期末)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凝固的历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佐证。从下面这幅汉墓出土的牛车的文物图片中,我们能提炼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西汉初年牛车普及B.西汉初年经济凋敝
C.牛力气大,适宜拉车D.当时交通不便
【分析】本题以汉墓出土的牛车的文物图片为切入点,考查考查西汉的社会发展状况。
【解答】据所学知,经过秦末以来长期的战争,西汉建立初期经济凋敝,马匹稀少,所以出行只能用牛车。所以从如图这幅汉墓出土的牛车的文物图片中,我们能提炼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西汉初年经济凋敝。
故选:B。
【点评】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西汉建立初期的社会状况。
6.(2018春?龙凤区校级月考)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各处分封制弊端B.削弱王国势力
C.清除宦官专权D.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分析】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知道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所以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7.(2018秋?如皋市校级期中)下列属于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背景的是()
①兵皆罢归家
②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③吸取秦速亡的教训
④秦的暴政和秦末战乱导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汉高祖时期,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开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统治者吸取秦速亡的教训,加上秦的暴政和秦末战乱导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①是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史实。
8.(2018秋?萧山区期中)汉初统治者吸取秦王暴政,采取了什么政策来恢复经济()
A.统一货币B.分封制C.统一赋税D.休养生息
【分析】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知道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解答】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故汉初统治者吸取秦王暴政,采取了休养生息来恢复经济。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2018秋?鄞州区校级期中)《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俱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文中的“上”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光武帝
【分析】本题考查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西汉初期的汉高祖及其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
【解答】由材料“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可知这是描绘汉初经济的贫困,此处“上”指的是汉高祖。汉高祖为恢复经济的发展,采取了减轻百姓赋税、田租十五税一、徭役和兵役负担,发展农业生产的与民休息的休养生息政策。故“上”是汉高祖刘邦。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汉朝初年的状况以及休养生息政策。
10.(2018秋?市北区期中)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文景之治”,你认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②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③重视发展农业
④以德化民
⑤焚书坑儒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分析】本题以“形成“文景之治的‘局面的原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内容。
【解答】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他们还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人民富裕起来,历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据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⑤焚书坑儒与秦始皇的治国措施有关。
故选:C。
【点评】本题掌握文景之治相关知识。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11.(2018秋?龙泉驿区校级期中)近年来,全国各地严抓醉酒驾车。运用所学知识,你来分析:如果是汉文帝,他会主张采取何种举措来治理醉酒驾驶现象?()
A.强迫人们遵守B.“德”教化人民
C.提倡以农为本D.轻徭薄赋
【分析】本题以酒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文景之治。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国家统一,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故B选项符合汉文帝采取的措施。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我国历史上的盛世景象。
12.(2018秋?黔东南州期中)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与了很大的增强,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统治局面为()
A.刀耕火种B.炎黄子孙C.春秋战国D.文景之治
【分析】本题以“文帝和景帝时期”为切入点,考查文景之治。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故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与了很大的增强,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统治局面为文景之治。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历史上的治世局面。
13.(2017秋?梁平区期末)历史学科具有让后人吸取前人智慧的价值。“文景之治”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文景之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4.(2017秋?海港区期末)“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王朝,汉文帝、汉景帝励精图治、休养生息,为汉朝走向鼎盛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时期()
①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②提倡勤俭治国
③重视“以德化民”
④发生了楚汉之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他们还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人民富裕起来,历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①②③正确,A项符合题意;楚汉之争发生在秦朝灭亡后,西汉建立前。④不符合题意,故选项BCD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15.(2018春?商水县期末)下面是四位同学排演的“文景之治”的课本历史剧,你认为不确切的是()
A.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政府奖励
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劳动人民摆脱了贫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解答】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选项ABC均符合文景之治的史实;选项D当时劳动人民相对于前代虽然比较富裕,但没有摆脱贫困,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16.(2018春?莒县月考)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历史期末考试,希望中学七年级一班的李刚以“和谐”为主题进行了知识总结:传说中尧舜禹的“禅让制”是古代最民主和谐的政治制度;秦朝蜀郡太守李冰建造的都江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春秋时期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主张人与人之间和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人与自然应当和谐;西汉武帝时期的“文景之治”是古代封建王朝政治和谐的一个典例。你能发现李刚的知识总结中有几处错误()
A.1B.2C.3D.4
【分析】本题以“和谐”为主题的知识总结为依托,考查的是禅让制、都江堰的修建、百家争鸣和文景之治的知识。
【解答】都江堰是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不是秦朝。墨子是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不是春秋时期。文景之治指的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统治,不是汉武帝。因此说李刚的知识总结中有3处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和谐”为主题的知识总结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禅让制、都江堰的修建、百家争鸣和文景之治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7.(2017秋?西华县期末)“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其经济文化发展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文景之治”的表现不包括()
A.政治清明B.国力强盛C.人民富裕D.国库充盈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知道“文景之治”的表现不包括人民富裕。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故“文景之治”的表现不包括人民富裕。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18.(2017秋?乌鲁木齐期末)西汉早期,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与汉文帝、汉景帝连续几代帝王都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相同点是()
①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②都吸取了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③都让士兵还乡务农
④都加强思想控制
A.①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人教版历史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作文 历史第十五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文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造纸术的发现改进。《九章算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
二、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对比和归纳综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秦汉时期许多重大的科技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特别是造纸术的发现更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造纸术的发现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创制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伦的医学成就。
学生阅读课前提示,教师作简要说明: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比较安定,封建经济有了发展,这为秦汉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秦汉时期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象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就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
(一)纸的发现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纸的发明(板书),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从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讲起,以便学生了解发明纸的历史背景。
师问:甲骨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
生答:龟甲、兽骨。
师问:“金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
生答:青铜器。
师问: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什么样的书写材料?
生答:竹简、丝帛。
(教师用课件演示,兽骨、龟甲→青铜器→竹、帛→纸)
师讲:纸普遍使用之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人就把竹木简当作书写材料。现在我们还把书按“册”计算,这个“册”字就是个象形字,很多竹木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册”了。但竹木简太重了。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一天要看一百二十斤重的文书。而帛又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从事造纸术的研究。
2、蔡伦改进造纸术(板书)
在蔡伦之前,我国劳动人民虽己发明了造纸的方法,但纸的质量还比较差,产量也不高。
东汉时,宦官蔡伦负责管理为朝廷造纸的作坊,(用课件演示蔡伦的图象),它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蔡伦用于造纸的原料。
师问:当时蔡伦都用哪些原料来造纸?
生答: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
(用课件演示造纸原料)。
师讲:这些原料很容易搞到又很便宜,既扩大了原料,又降低了成本,造出的纸的质量比以前要好得多。不仅提高了纸的质量还提高了纸的产量,纸的使用也逐渐普遍起来了。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及其意义。
(略讲)纸的传播,(利用课件进行演示)纸最初传入朝鲜、日本,后来又向西传入阿拉伯,并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
师问:与竹木简和帛相比,纸的主要长处是什么?
生答: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造价低廉而又携带方便。纸的发明,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和人类文化的传播。
(二)九章算术
成书于东汉的一部数学著作.全书共分九章,书中有很多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它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数学专著,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此处师讲)
(三)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利用课件演示张衡与地动仪的图像)
师讲:张衡是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既是文学家,又是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他于132年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西方制作的类似仪器要早1700多年,(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课件:向学生介绍地动仪的结构和原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叙述地动仪结构的小字部分,然后说明其测报地震的科学原理。
(四)医学的成就
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良医辈出,。
1、华伦创制“麻沸散”和“五禽戏”(板书)
(利用课件演示华伦人物图像)
华伦是东汉著名的医生。他擅长针炙、医学专用术和外科手术。华伦制成的“全身医学专用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首创,他还创制了医疗保健体操“五禽戏”。这套体操模仿鹿、虎、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这部分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
2、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也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后世尊称他为“医圣”,(课件演示张仲景图像)。《伤寒杂病论》一书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在秦汉时期,中国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领先于世界的?(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许多领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很多成就是世界之最,处于领先地位。西汉初期,我国劳动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九章算术>>的许多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华伦的麻沸散,并用它来实施外科手术,这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最早的,这么多伟大成就,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骄傲。
利用课件演示课堂练习题。
(一)、选择题:
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这主要因为它(D)
A、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B、是构思巧妙的地动仪
C、能够测定地震方向D、是世界上最早测出地震方向的仪器。
(二)填空题:
l、东汉时候,____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
2、《》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
3、东汉著名医学家____创制了“麻沸散”和“五禽戏”。
4、____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____”。
(三)讨论题:
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又有什么重要意义?
本讨论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查找资料写一篇小论文。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二、《九章算术》、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
三、医学方面: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华伦创制“麻沸散”和“五禽戏”
内容仅供参考


结语:《人教版历史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历史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人教版历史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