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毕业论文模板(附带标注)作文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规范文案

2019-03-10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毕业论文模板(附带标注)作文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规范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毕业论文模板(附带标注)作文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规范文案

毕业论文模板(附带标注)作文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规范文案: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附带标注)
申请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基于Red5的共享白板交互系统的
研究与开发
论文作者:姓名
学号:XXXXXX
交大导师:姓名
企业导师:姓名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XXXX年XX月
ThesisSubmittedto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fortheDegreeofEngineeringMasterTHEDESIGHOF
SHAREDINTERACTIVEWHITEBOARDSYSTEM
BASEDONRED5
ate:XXX
StudentID:XXXXXX
Supervisor(I):XXX
Supervisor(II):XXX
Department:ComputerScienceEngineering
Speciality:XXX
SchoolofElectronicInformationandElectricEngineering
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
Shanghai,
May,2011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它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基于Red5的共享白板交互系统的
研究与开发
摘要
论文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载体,写好摘要是科技人员写作所必备的基本功。国际标准ISO214-1976指出:摘要是一份文献内容的准确压缩,不加解释或评论。中国国家标准规定: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不读原文就知全文,短、精、完整三大特点。摘要一般在全文完成之后形成,可独立使用,也可以被引用,或提供给文摘第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由4部分组成:研究目的(简明指出此项工作的目的,研究的范围)、研究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做法,包括对象(分组及每组例数、对照例数或动物只数等)、材料和方法(包括所用药品剂量,重复次数等)等)、研究结果(简要列出主要结果(需注明单位)、数据、统计学意义(P值)等,并说明其价值和局限性)和结论(简要说明从该项研究结果取得的正确观点、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推广前景)。
写作摘要需要注意:(1)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按逻辑顺序书写,句子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句型应力求简单,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慎用长句。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摘要写作成功的诀窍是突出新贡献,并使之尖锐化,即区别他人工作和自己新贡献不同之处(如:“想法”、“设想”和“已给出数学定义、模型”等的区别),使之分离。用精辟语句使新东西出现在摘要的突出位置。所谓新贡献包括: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观点、新规律、纠正前人错误、解决争议、补充和发展前人成果等。不要不在摘要中体现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到论文的后面经分析推论等才指明。新贡献不要多谈,要精辟。不能模棱两可,让读者去分析作者的贡献“新”在何处,让读者自己看,不能自我评价。
关键词关键词,应该是,黑体,小四
THEDESIGHOF
SHAREDINTERACTIVEWHITEBOARDSYSTEM
BASEDONRED5
ABSTRACT
原则上,中文摘要编写的注意事项都适用于英文摘要,信息性文摘(InformationAbstract)应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将论文的“目的(Purposes)”,主要的研究“过程(Procedures)”及所采用的“方法(Methods)”,由此得到的主要“结果(Results)”和得出的重要“结论(Conclusions)”表达清楚。如有可能,还应尽量提一句论文结果和结论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情况。也就是说,要写好英文摘要,作者必须回答好以下几个问题:
1)本文的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WhatIwanttodo?)
2)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HowIdidit?)
3)主要结果及结论(WhatresultsdidIgetandwhatconclusionscanIdraw)
4)本文的创新、独到之处(Whatisnewandoriginalinthispaper?)
英语有其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在撰写英文摘要时应特别注意。
1)英文摘要的时态。英文摘要时态的运用也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
一般现在时。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
一般过去时。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实验、观察、调查、医疗等过程)。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的发现、现象,往往是尚不能确认为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的,而只是当时如何如何;所描述的研究过程也明显带有过去时间的痕迹。
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完成时少用,但不是不用。现在完成时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过去完成时可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事情,或在一个过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过去行为。.
2)英文摘要的语态。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一篇摘要很短,尽量不要随便混用,更不要在一个句子里混用。
主动语态。现在主张摘要中谓语动词尽量采用主动语态的越来越多,因其有助于文字清晰、简洁及表达有力。Theauthorsystematicallyintroducesthehistoryanddevelopmentofthetissuecultureofpoplar比Thehistoryanddevelopmentofthetissuecultureofpoplarareintroducedsystematically语感要强。必要时,Theauthorsystematically都可以去掉,而直接以Introduces开头。
被动语态。以前强调多用被动语态,理由是科技论文主要是说明事实经过,至于那件事是谁做的,无须一一证明。事实上,在指示性摘要中,为强调动作承受者,还是采用被动语态为好。即使在报道性摘要中,有些情况下被动者无关紧要,也必须用强调的事物做主语。例如:Inthiscase,agreateraccuracyinmeasuringdistancemightbeobtained.
3)英文摘要的人称。原来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Thispaper…等开头,现在倾向于采用更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例如:Todescribe…,Tostudy…,Toinvestigate…,Toassess…,Todetermine…,Thetorrentclassificationmodelandthehazardzonemappingmodelaredevelopedbasedonthe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行文时最好不用第一人称,以方便文摘刊物的编辑刊用。
4)注意事项。应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
冠词。主要是定冠词the易被漏用。the用于表示整个群体、分类、时间、地名以外的独一无二的事物、形容词最高级等较易掌握,用于特指时常被漏用。这里有个原则,即当我们用the时,听者或读者已经确知我们所指的是什么。例如:hineisoperatedwithsolarenergy.由于现在缩略语越来越多,要注意区分a和an,如anXray.
数词。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如:ThreehundredDendrolimustabulaeformislarvaearecollected…中的Threehundred?不要写成300.
单复数。一些名词单复数形式不易辨认,从而造成谓语形式出错。
尽量使用短句。因为,长句容易造成语义不清;但要避免单调和重复。科技期刊涉及专业多,英文更是不易掌握,各行各业甚至表达方式、遣词造句都有区别。
Keywords:HCCI,chemicalkinetics,numericalsimulation,DME
目录
第一章------------------------------------------------------------------------------------------------------1
1.1HCCI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1
1.1.1HCCI数值模拟模型----------------------------------------------------------------------1
-----------------------------------------------------------------
1.2本章小结----------------------------------------------------------------------------------1
第二章DME均质充量压燃着火的数值模拟方法---------------------------------------------------2
2.1二级标题----------------------------------------------------------------------------------2
2.1.1三级标题------------------------------------------------------------------------2
-------------------------------------------------------------------
-------------------------------------------------------------------
第五章结论----------------------------------------------------------------------------------------------6
参考文献----------------------------------------------------------------------------------------------7
附录--------------------------------------------------------------------------------------------8
致谢---------------------------------------------------------------------------------------------------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0
第一章绪论
文章正文应该是宋体小四,行间距是1.5倍行距。段落对齐格式是两端对齐。
1.1二级标题格式应该是黑体四号加粗左对齐正文内容,正文应该是宋体小四,行间距是1.5倍行距。段落对齐格式是两端对齐[1]。
1.1.1三级标题格式应该是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正文内容,正文应该是宋体小四,行间距是1.5倍行距。段落对齐格式是两端对齐[2]。
正文内容,正文应该是宋体小四,行间距是1.5倍行距。段落对齐格式是两端对齐
正文内容,正文应该是宋体小四,行间距是1.5倍行距。段落对齐格式是两端对齐
正文内容,正文应该是宋体小四,行间距是1.5倍行距。段落对齐格式是两端对齐
(2-1)
正文内容,正文应该是宋体小四,行间距是1.5倍行距。段落对齐格式是两端对齐
正文内容,正文应该是宋体小四,行间距是1.5倍行距。段落对齐格式是两端对齐
(2-2)
表2-1二甲醚清洁燃料(楷体五号居中)
Table2-1Homogenouschargecompressionignition(TimesNewRoman五号)
组分Hf(kcal\/mol)Sf(kcal\/mol)Cp(kcal\/mol)A1A2A3100100100
续表2-1
组分Hf(kcal\/mol)Sf(kcal\/mol)Cp(kcal\/mol)A4A5A6A7A8100100100
图2-1二甲醚清洁燃料(楷体五号居中)
Fig.2-1Homogenouschargecompressionignition
1.5小结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所有学术论文的“结论”部分是展现作者学术观点的“关键”所在,也是作者进行科技创新的“核心”部位。
论文的结论部分,应反映论文中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并经过理论分析后得到的学术见解。结论应是该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
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该部分的写作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②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③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结论\"部分的写作要求是: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具体,常象法律条文一样,按顺序1、2、3……列成条文,用语暂钉截铁,且只能作一种解释,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文字上也不应夸大,对尚不能完全肯定的内容注意留有余地。
参考文献
[1]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1-12.
[2]中国力学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天津,出版社,1990,20-24.
[3]WorldHealthOrganization,Factorsregulatingtheimmuneresponse,reportofWHOScientificGroup[R],Geneva,WHO,1970.
[4]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1998,50-55.
[5]河北绿洲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一种荒漠化地区生态植被综合培育种植方法,中国,01129210,5[P\/OL],2001,10,4[2002,5,28],.asp?recid=01129210.5leixin.
[6]国家标准局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GB\/T2659-1986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S]\/\/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文献工作国家标准汇编,3,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59-92.
[7]李炳穆,理想的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的素质与形象[J],图书情报工作,2000(2),5-8.
[8]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9]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18(2),4[2000,01,18],
附录
致谢
按照GB7713-87的规定,致谢语句可以放在正文后,体现对下列方面致谢: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和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其他应感谢的组织与个人。
致谢应该真诚。被致谢的对象为第3人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毕业论文模板(附带标注)作文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规范文案:

题目(粗黑体、小二号、居中)
(空两行)
摘要(宋体加粗、小四):XXXXXXXXXXXX(楷体小四)。
(空一行)
关键词(宋体加粗、小四):XXX;XXX;XXX(楷体小四)
注意:1、页眉、页脚居中,打印五号宋体;
2、中英文摘要页、目录页用小写,,,等顺序编写;
3、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空一行,1.5倍行距)
(空两行)
Abstract(TimeNewRoman加粗、小四号):XXXXXXX(TimeNewRoman、小四号)
(空一行)
Keywords(TimeNewRoman加粗、小四号):XXX;XXX;XXX(TimeNewRoman、小四号)
(注: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空一行,1.5倍行距)
目录(粗黑体、小二号、居中)
(空两行)
1XXXXXXX(四号宋体)…………………………………………………………1
1.1XXX(小四号宋体)………………………………………………………1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四号宋体)…………………………………………………………
谢辞(四号宋体)……………………………………………………………
注:1、引言和结束语均不作为标题进入目录;
2、“谢辞”不作硬性要求;
3、序号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正文要求同此);
4、目录书写到二级标题即可。
空两行,1.5倍行距)
书写正文(宋体、小四,正文的第一段为“引言”,但不加小标题,即不写出“引言”二字。)
1XXXXXX(粗黑体、三号)
1.1XXXXXX(粗黑体、小三号)
1.1.1XXXXXX(粗黑体、四号)
注:1、标题序号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2、各级标题均居句首;
3、图表标号与要求:
图1.1图1.2图2.1……(与图名称一起标在图正下方,用5号宋体,如图1.1GDP按年度增长率)
表1.1表1.2表2.1……(与表名一起标在表正上方,如表1.1职工情况一览表)
4、正文页码格式为“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5号宋体);
5、有结束语的,“结束语”不加小标题,即不写出“结束语”三字,但结束语内容与正文之间空一行。
(空一行,1.5倍行距)
参考文献(黑体、三号、居中)
(空一行)
[1](宋体、五号)
[2]
注:1、正式标注在文中的参考文献须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参考文献须在文中一一对应标注。
2、每一个参考文献的最后不要打句号,其间的标点符号用
半角,具体格式要求如下:
书籍格式:[编号]作者,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格式:[编号]作者,作者.文章题目[J].期刊名,年份(期数):起页码~止页码
报纸格式:[编号]作者,作者.文章题目[N].报纸名,年月日,第几版
3、网络文献一般不作为参考文献;
(空一行,1.5倍行距)
谢辞(黑体、三号、居中)
(空一行后书写谢辞内容)(小四号,宋体)
附件2
南华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装订格式及打印规范
一、装订顺序
1、封面页:首页为封面,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封面样式打印;
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页;
3、开题报告;
4、中文摘要和关键词页:摘要的字数在200至300字之间,关键词在3至5个之间;
5、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页:根据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翻译;
6、目录页:应有小节对应的页码;
7、正文页;
8、参考文献页;
9、谢辞
二、打印规范
1、论文以A4标准页面排版(2129.7cm),1.5倍行距,字体、字号要求如下:
标题用粗黑体:一级标题三号,二级标题小三号,三级标题四号;正文用宋体小四号。
2、章节目序号(标题序号):
(1)按照正式出版物的惯例,标题编号顺序规定如下:1、1.1、1.1.1………
(2)论文标题一律从“1、”开始。
3、图表标号:
图1.1图1.2图2.1图2.2……
(与图名称一起标在图正下方,用5号宋体,如图1.1,GDP按年度增长率)
表1.1表1.2表2.1表2.2……
(与表名一起标在表正上方,如表1.1职工情况一览表)
4、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
关键词:※※※;※※※;※※※
其中:摘要和关键词这两个词用宋体加粗,小四号,摘要内容和关键词内容用楷体四小号;
5、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参照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用TimesNewRoman体;
6、论文正文:空二行后书写正文,正文的第一段为“引言”,但不加小标题。
7、参考文献列示格式(5号宋体):
书籍格式:〔编号〕作者,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格式:〔编号〕作者,作者.文章题目[J].期刊名,年份(期数):起页码~止页码
报纸格式:〔编号〕作者,作者.文章题目[N].报纸名,年月日,第几版
注意:网络文献一般不作为参考文献。
8、页眉必须打印“南华大学※※※学院毕业设计(或论文)”,居中(5号宋体);
9、正文必须打上页码,页码格式为“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5号宋体);论文前面的中英文摘要页、目录页用小写ⅰ、ⅱ、ⅲ、ⅳ顺序编页。
10、所有论文请用WORD98以上版本打印。

毕业论文模板(附带标注)作文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规范文案:

标准论文格式
一: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二: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上海复旦大学xx学院2007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5、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6、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7、装订要求:先将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等装订好,然后套装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之内(用胶水粘贴,订书钉不能露在封面外)。
1.纸张与页面设置
(1)a4,纵向;
(2)页边距:上1.0cm,下2cm,左侧2.5cm,右侧2cm
2.页眉
(1)设置:1.4cm
(2)字体: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
(3)分割线:3磅双线;
(4)内容:××学院本科期末论文,居中。
3.页脚
内容:页码,居中。
4.论文基本内容与要求
(1)论文题目:单独成行,居中,日语:小2号黑体;英语:timesnewroman18号;
(2)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居中,日语:小4号宋体;英语:timesnewroman12号;
(3)内容提要: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长度要求150字以上;英语:timesnewroman12号,长度要求在100字左右;
(4)关键词: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3-5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割,内容为小4号黑体;英语timesnewroman12号;
(5)正文
正文部分的要求如下:①正文部分与“关键词”行间空两行;②日语正文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英语正文文字采用timesnewroman12号,标题日语采用四号黑体,英语采用timesnewroman14号,每段首起空两格,1.25倍行距;③段落间层次要分明,题号使用要规范。理工类专业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序号与层次要求;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无违反政治上的原则问题与言论,要采用计算机打印文稿;⑤图表要求:所有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图,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工作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图,图表中的文字日语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newroman10.5号;图表编号要连续,如图1、图2等,表1、表2等;图的编号放在图的下方,表的编号放在表的上方,表的左右两边不能有边;⑥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1500(按老师要求);⑦学年论文引用的观点、数据等要注明出处,一律采用尾注。
(6)注释
注释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正文部分空出两行;②按照文中的索引编号分别或合并注释;③“注释”采用五号黑体,注释内容日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newroman9号。
英语注释具体要求如下:
①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1];②如果重复出现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时,只注明作者的姓和引文所在页码(姓和页码之间加逗号);格式要求如下:
[1](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逗号),页码(后加英文句号)。
[2](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起止页码,英文句号。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注释部分间空两行;②应列明期末论文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参考文献”采用五号黑体,参考文献内容日语、汉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timesnewroman10.5号。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目、出版事项顺序排列,其格式为:
期刊类:著者.题名[j].杂志名,年份,(期号)。
书籍类:著者.书名[m].城市名:出版社,年份,页数。

毕业论文模板(附带标注)作文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规范文案: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
绿色材料与清洁生产课程评分标准
共计80分
1.按照课堂要求内容独立完成20分
2.论文题目与所讲内容相符20分
2.论述清楚、结构完整、符合格式规范要求20分
3.字数不少于5000字10分
4.摘要字数100-200之间10分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结合课堂讲课内容自拟,但不要脱离课堂内容。最好结合实际。
论文共分两部分:
1.结合第一章环境保护、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的讲课内容写出相关内容论文。
2.结合第三章绿色材料、第四章清洁生产的讲课内容写出相关内容论文。
范文
关于水泥工业大气污染及治理技术的概述
10081212
摘要水泥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会产生气、水及噪声等污染,其中主要的还是对大气排放的粉尘及有害气体的污染。我国水泥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结构性调整和减少烟尘排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不少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粉尘治理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当前我国水泥工业的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从总体上看,环境污染依然比较严重。本文阐述了大气污染的污染源记原理,水泥工业中的治理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并且对于大气综合治理提出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关键词水泥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治理设备
1.大气主要污染源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1.1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源:(1)燃料的燃烧:冬季取暖—煤烟型污染(2)工业生产过程:如冶金过程形成的烟(3)交通运输:汽车废气、扬起的尘土(4)自然灾害:火山喷发、流星燃烧产生宇宙灰尘。
1.2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二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①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在大气污染中,气溶胶系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从大气污染控制的角度,按照气溶胶的来源和物理性质,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种:a粉尘(dust):粉尘系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粒子,能因重力作用发生沉降,但在某一段时间内能保持悬浮状态。它通常是由于固体物质的破碎、研磨、分缎、输送等机械过程,或土壤,岩石的风化等自然过程形成的。粒子的形状往往是不规则的。粒子的尺寸范围,在气体除尘技术中,一般为1—200μm左右。属于粉尘类的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如粘土粉小,石英粉尘、煤粉、水泥粉尘、各种金属粉尘等.在大气污染控制中,还根据大气中的粉尘(或烟尘)颗粒的大小,将其分为飘尘、降尘和总悬浮微粒.b烟(fume):烟一般系指由冶金过程形成的固体粒子的气溶胶。它是由熔融物质挥发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冷凝物,在生成过程中总是伴有诸如氧化之类的化学反应。烟的粒子尺寸很小,一般为0.01一lμm左右。产生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如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铅烟、氧化锌烟,在核燃料后处理厂中的氧化钙烟等。c飞灰(flyash):飞灰系指随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飞出的分散得较细的灰分。d黑烟(smoke):黑烟一般系指由燃料燃烧产生的能见气溶胶.在某些情况下,粉尘、烟、飞灰、黑烟等小固体粒子气溶胶的界限,很难明显区分开,在各种文献特别是工程中,使用得较混乱,根据我国的习惯,一般可将冶金过程或化学过程形成了固体粒子气溶胶称为烟尘;将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飞灰和黑烟,在不需仔细区分时,也称为烟尘.在其他情况,或泛指小固体粒子的气溶胶时,则通称粉尘。e雾(fog):是气体中液滴悬浮体的总称.在气象中指造成能见度小于lkm的小水滴悬浮体。在工程中,雾一般泛指小液体粒子悬浮体,它可能是由于液体蒸汽的凝结,液体的雾化及化学反应等过程形成的,如水雾、酸雾、碱雾、油雾等。
②气体状态污染物
气体状态污染物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污染物,简称气态污染物。
气态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大部分为无机气体.常见的有五大类:以二氧化硫为主的含硫化合物,以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含氮化合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及卤素化合物等。
对于气态污染物,又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在大气污染中目前受到普遍重视的一次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碳氧化物(CO,CO2)以及碳氢化物(HC)等.受到普遍重视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硫酸烟雾(Sulfuroussmog)和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smog)。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随着大气污染状况不断加剧、对环境破坏造成的影响日益严重和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为保障人体健康,我们要严格粉尘及其它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并考虑技术、经济可行性,推行节约并合理使用能源、高效低污染燃烧以及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排放措施,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泥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水泥工业发展的双赢。
环境大气质量标准
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二氧化硫SO2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0.020.050.150.060.150.500.100.250.70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日平均0.080.120.200.300.300.50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日平均0.040.050.100.150.150.25氮氧化物NOX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0.050.100.150.050.100.150.100.150.30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0.040.080.120.040.080.120.080.120.24
3.污染物排入大气后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3.1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和稀释
大气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是大气环境容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废气浓度较低、危害性相对较小或排放总量小的场合下,常用烟囱将废气或烟尘排放到一定高度的空中,使得污染物向更广范围进行扩散,达到稀释并降低污染危害的目的,这种做法是实用而且合理的。
废气或烟尘在烟囱中借助于烟囱对气流的动力和废气本身的热浮力的作用从烟囱口排出,进而继续上升,然后在大气中扩散。废气或烟尘在大气扩散过程中,与周围大气发生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直到与周围大气的速度、温度等基本相近时废气或烟尘便随着大气运动而浮沉和扩散,最后与大气融为一体。
废气或烟尘在大气中的扩散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废气或烟尘的性质(比重、温度)、气象条件(风力、风向、气温、湿度)、烟囱高度等,其中气象条件是最重要和难以人工控制的因素。在大气中扩散,废气或烟尘在外观上往往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此称为烟羽。烟羽的形状通常有五种:波浪形、锥形、扇形、屋顶形、熏烟形,主要与气象条件有关。
3.2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
大气污染过程中,原污染物或初级污染物在大气中往往由于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而形成二次污染物。众所周知的洛山矶光化学烟雾就是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结果,如下表所示是光化学烟雾中的重要化学反应。
NO2+光NO+O
O+O2O3
O+NONO2+O2
O+HCHCO.
HCO.+O2HCO3.
HCO3.+HC醛、酮等
HCO3.+NOHC2.+NO2
HCO3.+O2O3+HCO2.
HCOx.+NO2过氧化硝酸盐
上述反应的步骤说明了在汽油和其它染料的燃烧过程中所形成并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氮因为阳光的作用而产生了臭氧,臭氧就是二次污染物,它与碳氢化合物反应形成一系列的化合物,包括醛类、有机酸和环氧化合物。这样,大气就能够被看作为一个巨大的反应器,反应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污染物形成,使得污染情况越来越复杂。
4.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与水污染控制相似,大气污染控制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提倡清洁生产、改革工艺技术和改造生产设备,尽快能地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样,在污染物的排放前也应该充分考虑资源和能源的回收利用。在必须排放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的危害性,具体方法有:污染源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合理利用大气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建造烟囱实行高空排放;在污染源进行废气及烟尘的处理,使其达到一定要求后再排放等。就技术原理来说,废气或烟尘的处理与净化过程中广泛使用到物理方法(如扩散稀释、沉淀、离心、阻隔、吸收)、化学方法(如燃烧、催化氧化)、物理化学方法(如吸附)和生化方法(如生物滤池对废气的净化)以及尘渣和污泥的妥善处置。这些处理方法和净化设备在工程应用中可以单独使用,但往往是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处理工艺系统,这些方面与污水处理具有很大的共性。
5.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设备
大气污染控制中的主要技术方法和设备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物理法分离重力除尘、离心除尘、静电除尘、过滤除尘、洗涤除尘;溶剂吸收;物理吸附;换热扩散烟囱高空排放化学法分离化学吸附转化燃烧、催化转化生物法转化
5.1污染物的扩散稀释
废气或烟尘中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扩散受气象条件(大气稳定度、大气温度和湿度)、烟气性质(比重、温度、排出速度)以及障碍物情况所影响。
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污染物不易稀释扩散,污染物会积聚在地面造成污染;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污染物易于稀释扩散,污染物对地面的影响得以缓减。对烟气的大气扩散形成障碍的主要有:山谷和街谷将导致烟气中烟尘降落、地面浓度增高,加剧污染危害。因此,为创造良好的扩散稀释条件,设计中应使得因此高于200m半径范围内的障碍物5m以上。
烟囱有效高度的计算:
h效=h囱+h动+h浮
式中:h囱-烟囱高度(m)
h动-烟气动能引起的上升高度(m)
h浮-烟气浮力引起的上升高度(m)
最大落地浓度和距离的计算:C最大=
V风.h效
X最大=(h效\/Cz)2\/(2-n)
式中:C最大-最大落地浓度(g\/m3)
X最大-最大落地浓度处距烟囱的距离(m)
Q-污染物排放量(g\/s)
Cz、Cy-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扩散系数
V风-平均风速(m\/s)
n-随大气稳定性而变的萨顿扩散系数
5.2污染物的分离
5.2.1除尘
除尘技术,更广义地说是非均相分离技术,它涉及粉尘的捕集、净化、回收等问题。许多烟气中含有固体颗粒状污染物,使用除尘设备将它们从烟气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烟气、减少排放量的目的。
除尘设备按其起作用的技术原理划分主要有:重力除尘设备、离心除尘设备、惯性除尘设备、洗涤除尘设备、阻隔除尘设备、静电除尘设备等。
5.2.1.1重力除尘设备
重力除尘设备类似于污水处理中的沉淀池,其核心部分是重力沉降室,按气流方向分为:平流式沉降室和垂直式沉降室两种。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由于比重相对较大,在重力沉降过程中逐渐与烟气主体分离开来,并沉淀到除尘设备的尘斗。
影响颗粒物重力沉降分离效率的因素主要有:烟气的过流速度、颗粒的大小和比重、布气效果等。烟气过流速度越小,则除尘效率越高,但过流速度太小则除尘设备的长度太大,投资费用增高。一般控制烟气过流速度为1~2m\/s,除尘效率为40~60%。除尘设备的进气和出气口要注意防止气流的短流和偏流问题,必要安装气流分布板,并控制设备的总阻力损失为50~130Pa为合适。
5.2.1.2离心除尘设备
通过烟气在设备中的回转造成离心力场,尘粒由于离心力聚集在除尘器内壁,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灰斗,气流在除尘器中心形成内涡旋,从而将尘粒从烟气中分离出来,又称为离心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离心除尘器具有结构简单、造价较低、没有运动部件等特点,适用于去除粒径为10微m以上的尘粒,许多情况下是作为预除尘装置出现的,除尘效率为70%以上,压力损失为500~1500Pa,设备的入口速度为8~12m\/s左右。适当增加筒体高度、较小筒体直径都有利于提高除尘效率(增加气流在圆筒内的旋转圈数和强化离心力场),但直径过小,则除尘容易逃逸,高度太大,阻力损失加大。一般筒体总高度(包括灰斗)为直径的5倍为宜。离心除尘器的卸灰部分应保证严密无缝(保证灰斗部分处于负压状态),否则将严重影响除尘效率(灰都中尘粒被气流重新带走)。注意及时排灰。适当提高进气速度:防止细、软、潮、粘的颗粒在除尘器内壁结块,降低除尘效率、增加阻力损失。
5.2.1.3惯性除尘设备
使含尘烟气急剧改变气流风向,尘粒因为惯性力而偏离流线(尘粒的惯性力对于气流的惯性力)并撞击在挡板上,实现尘粒与气流分离的一种除尘设备。主要有弯管式、百叶窗式和多层填料隔板式三种。
5.2.1.4湿式除尘器
湿式除尘器型式包括喷淋式(水流自上向下喷成雾状,尘粒和液滴之间的碰撞、拦截和凝聚等作用使得尘粒随液滴降落下来)、旋风式(又称为水膜式除尘器,水流经喷嘴沿切线方向在圆筒内壁形成薄膜,含尘烟气也沿切线进入圆筒,但两种流体的方向相反,尘粒在离心力作用下紧贴筒壁运动并被水膜粘附,从烟气中分离出来)。
湿式除尘器的特点:除尘的同时也能清除废气中气态污染物;捕集的粉尘不会产生飞扬;设备结构简单、阻力小(喷淋式和旋风式)、操作方便;能够处理高湿和有爆炸危险的气体。缺点是设备庞大、效率较低,对高温烟气中的热能不能进行回收利用,造成能源的浪费,并且洗涤除尘后排放大量的含尘污水,需要进行妥善处置;设备腐蚀问题和冬季防冻问题。
5.2.1.5阻隔除尘设备
又称为过滤式除尘设备,其基本工作原理与污水的过滤净化和污泥的过滤脱水基本相似。按照过滤介质的基本型式分,阻隔除尘设备主要有两种:布袋除尘器和颗粒层除尘器。
含尘烟气在通过多孔介质时被截留、较大尘粒由于碰撞而被捕集、尘粒静电吸附(气流、介质和尘粒摩擦生电)。随着除尘的进行,介质表面积聚的尘粒越来越多,阻力损失越来越大,但除尘效率也越来越高。在实际应用中过滤材料可以制成袋、筒、抽屉、管状、平板等型式。
滤筒式除尘器的起始阻力损失为250~400Pa、终了的阻力损失为1250~1500Pa,对细小粉尘(1-5μm)以上的粉尘除尘效率为99.99%。
a.布袋除尘器:在袋时除尘器中,滤袋可以做成多种形状,如扁袋式、抽屉式、滤筒式等,其中布袋除尘器中以扁袋除尘器使用最广泛,它具有除尘效果好,处理能力大的优点。
在工业污染治理中,可以使用某些工业废水作为旋风水膜除尘器的洗涤介质,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进气速度为15m\/s以上,阻力损失为500~1500Pa,对1μm以上尘粒除尘效率为88%~99%)、水
浴式、泡沫式、填料式、喷射式等。能够将粒径为0.1~20μm的液体或固体粒子从气流中去除,同时能够去除气流中的溶解性气态污染物。
烟气通过布袋的速度控制在0.5~2m\/min,对于0.1微米的尘粒除尘效率可达到99%以上,阻力损失为1000~1500Pa。在袋式除尘器工作时,除尘主要靠粉尘初层起作用,因此清灰不能破坏滤布表面的粉尘初层,否则造成除尘效果的下降。
b.颗粒层除尘器:以石英砂粒或其它颗粒介质(硅石、焦炭等)来分离烟气中的尘粒。颗粒粒径为2~5mm,颗粒层高度为100~200mm,烟气过流速度为0.1~2m\/s,效率为99%左右,阻力损失为800~1300Pa。颗粒层除尘器通常有如下型式:振动反吹清灰型、交叉流碎石移动床型、耙式颗粒过滤型和沸腾式颗粒过滤型。颗粒层除尘器在清灰时,反吹空气以一定速度和压力从颗粒层下部经过气流分布板鼓入,使得颗粒层呈流化状态,粉尘因碰撞、摩擦而脱落,被气流带走,进入一级除尘器收集。颗粒层除尘器具有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抗冲击,功率介质费用低廉来源广等优点,但再生较为困难,同时对微细粉尘的捕集效率还不高。另外,需定期停风进行反吹,不能连续工作,因此往往多台并联运行,轮流进行除尘和反吹。
5.2.1.6静电除尘设备
工业规模的静电除尘器与1907年在美国加州诞生。在静电除尘器中,以金属筒体作为一个电极(集尘极),在其内部悬挂许多根金属线作为另一极(电晕线)。电源输出3~6万伏直流或脉冲电压在两极之间形成高压电场,在高压电场中烟气发生电离,气流中尘粒因为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集尘电极)作定向运动从而与烟气主体相分离,达到除尘目的。静电除尘器有电源控制箱、升压变压器和整流器等组成。与其它除尘器相比,静电除尘器对细小粉尘的除尘效率高(99%),压力损失小(200~500Pa),处理烟气的流量大,但一次性投资、结构复杂、耗用钢材较多、占地大静电除尘过程中,粉尘将聚集在电极上,必须及时去除,否则将严重影响电流的大小和均匀度。电极的清洁方法:电磁振打或锤式振打清灰,振打必须注意振打强度和频率,既达到清灰目的,又不至于使得粉尘重新飞扬。静电除尘器类型很多:其中按照电极的形状划分有板式、管式和棒式三种;按电源类型划分为交流电式和直流电式两种;按照除尘器内烟气流向有卧式和立式;按照电极清灰方式有干式和湿式;按照电晕极性有正电晕型和负电晕型;按电晕区与收尘区的关系分为合建式和分建是两种。
5.2.2除雾
在分离的原理以及使用的设备上,除雾与除尘十分相似。常见的除雾设备有:重力除雾器、惯性除雾器、旋风除雾器、洗涤除雾器、过滤除雾器和静电除雾器等。适用于除尘的设备完全可以用于除雾。
5.2.3.吸收
气体污染物在向液相中吸收转移时,存在着气液两相间的动态传质过程: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作为溶质在气液界面上会产生分压力,其大小表示它们返回到气相的能力。当液体中该溶质的分压力与气相中分压力相等时,气液传质达到了平衡,溶解过程终止。吸收剂(水或碱性吸收液)与吸收质之间还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属于选择性吸收,化学吸收作用的存在将大大加快吸收过程和提高吸收效率(化学反应降低吸收体系中的吸收质浓度,提高了吸收过程推动力,同时降低了吸收结束时吸收质的含量)。由于废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组分,因此在吸收是微粒吸收和化学吸收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由于废气中污染物浓度较低,因此必须创造必要的条件来保证吸收效率,以便排气达标。另外,吸收过程结束后吸收剂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必须碱性妥善的处理或处置,否则做造成二次污染。
废气中污染物在吸收液中的去除程严格遵守气液两相传质的亨利定律
P=C\/H
式中:P-吸收平衡时吸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atm)
C-吸收质在吸收液中的的含量(kmoL\/m3)
H-吸收质溶解度系数(kmoL\/),与吸收质的溶解度和温度有关
烟气的吸收法净化与前述的洗涤法(或湿法除尘)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不同的是:洗涤法的吸收介质是清水,而吸收法的介质除清水外,还可以是其它的溶剂或溶液。另外,吸收法除主要用于处理各种有害的气态污染物外,兼有除尘作用。
吸收剂的选择十分重要,选择原则为:对被吸收的气态污染物溶解度高、吸收快;为减少吸收损耗,蒸汽亚要低;无毒、无臭、无腐蚀性、难燃,化学稳定性高,冰点低;粘度低,不起泡;有利于被吸收物质的回收;来源充足,价格低廉,易于重复使用。
水是最常见、也最经济的吸收剂,易溶于水的气态污染物都可以使用水作为吸收剂吸收去除,如氨气、溴、溴化氢、氯化氢、二氧化硫。但难溶于水的气体,如氮气、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甲烷、乙烷、乙烯、乙炔等必须寻求其它的吸收剂。其中,碱性吸收剂主要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溶液和氨水,用于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化氢、氯化氢、氯气等污染物的化学吸收;酸性吸收剂为稀的硫酸、硝酸等,用于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化学吸收。有机吸收剂有:煤油、聚乙醇醚、甲醇、二乙醇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可以对基甲苯、二甲苯、苯等有机性气态污染物进行物理吸收。氧化吸收剂:次氯酸钠、臭氧和氯气可以氧化甲醛、乙醛、氯化氢和甲醇等污染物。
吸收设备必须满足如下基本要求:气液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和足够长的接触时间;气液之间扰动强烈,吸收阻力小、效率高;操作稳定并有一定弹性;结构简单、维护方便,造价低;抗腐蚀和堵塞的性能。主要的吸收设备有:填料塔、板式塔、喷洒塔和文丘里吸收器。如同化工生产,填料塔内的填料多种多样,如拉西环、鲍尔环以及鞍形和波纹填料,它们的比表面积大(气液接触面积大)、气流阻力小。填料塔的主要缺点:净化含尘多的烟气时,容易造成堵塞。可采用湍流塔替代:塔内筛板上有不断湍流的空心小球(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轻、耐磨、耐腐蚀、耐高温),小球表面的液膜不断更新,气液两相的接触和传质得以增强。筛板塔在化工中经常使用,气液在筛板上交错流动,通过气体的鼓泡进行吸收,筛板塔具有处理能力大、气流阻力小、效率高、安装制作简单、造价低等优点,主要缺点:负荷范围较窄、操作弹性小、小孔径筛板容易堵塞等。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毕业论文模板(附带标注)》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模板(附带标注)》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毕业论文模板(附带标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