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作文素材:钱学森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作文 钱学森精神品质作文文案

2019-03-10 高考作文 类别:素材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作文素材:钱学森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作文 钱学森精神品质作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作文素材:钱学森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作文  钱学森精神品质作文文案

作文素材:钱学森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作文 钱学森精神品质作文文案:

钱学森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
惊闻我国航天科技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不幸辞世的消息,举国上下都在为失去这位科学伟人而惋惜。有位网友评价钱老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笔者以为甚是准确,因为它代表了广大国人的心声。
何谓“中国人的精神”?当年在海外生活时,钱学森先生就立下铭誓:“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这就是一个海外赤子的“中国人的精神”。
作为一个华夏子孙,应该知道自己的根在这片祖先留下的热土上。一个人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富有还是贫穷,你都应该知道,你将永远属于生你养你的母亲;无论你现在的国籍还是不是中国,你都没理由忘记祖宗。而那些数典忘祖的人,还会说自己是中国人吗?
当年抗日,积贫积弱之中国危在旦夕,无论华夏大地的国人,还是海外的华人华侨,纷纷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同心御辱。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大家众志成城,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和衷共济,终于完成了我们的“建国大业”,中华睡狮从此才站立起来。这依靠的,就是广大中华儿女的“中国人的精神”。
汶川大地震,无论是祖国大陆各族人民,还是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抑或海外的游子,纷纷伸出援手。有的慷慨解囊相助,有的直接奔赴灾区参加抢险救灾。一幅幅感人的画面,至今令人难以忘怀。在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和世界上众多友人帮助下,我们又一次渡过难关。这一次,我们主要还是靠的“中国人的精神”。
钱学森先生于1935年赴美留学,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他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流的火箭专家。由于发表了“时速为1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与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当时的美国,也算是屈指可数的杰出人才。
闻知新中国的诞生,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虽然,他当时在美国过着十分富裕的生活,有着无限广阔的前程,但他的心早已飞向了大洋彼岸的祖国。历尽周折,1955年10月,他终于回到当时还比较贫穷,但也充满希望,令他魂牵梦萦的祖国。从此,他百折不挠,走过了将自己奉献给祖国,奉献给科学事业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见证了自己“此生惟愿长报国”的誓言。
钱学森先生一生的卓越成就,使他更无愧为“中国人的精神脊梁”!

作文素材:钱学森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作文 钱学森精神品质作文文案:

钱学森的道路值得永远追随
钱学森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家,只有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智慧,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赢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尊重,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
钱学森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刻入几乎每个中国人的记忆之中。他一生的言行事功,尤其是他在20世纪后半期的人生轨迹,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存在,成为估量中国知识分子价值的标准之一。
作为科学家,钱学森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家,只有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智慧,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赢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尊重,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钱学森不平凡的回国经历,以及他政治上的抉择,为他施展宏大的抱负奠定了基础。他的特殊经历说明,作为一个中国科学家,为自己国家的发展贡献才智,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这既是至为重要的政治抉择,也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要方式。
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人说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的最终和最大的价值是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这固然是崇高的目标,但对于科学家个人来说,国家和民族利益,仍然是无法超越的,至少是暂时无法超越的,因而,仍然是值得科学家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钱学森回国时是这样,今天仍然是这样。现在世界上一些国家,仍然把中国视为高技术出口的禁区,这充分说明,作为中国的科学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想把科学研究这个职业视为晋身“世界公民”的路径,至少在眼前,和我们国家民族的总体利益诉求还无法完全交集在一起,和中华民族的基本情感还无法完全交集在一起。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钱学森的抉择仍然是值得后人崇仰的。
当然,今天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已和钱学森的时代不大一样。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社会空间比过去大得多,因此,科学家可以选择更多元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有的科学家甚至把个人利益视为人生价值的估量标准之一,这种个人利益选择的多样化固然应该得到尊重,但是钱学森这个偶像的价值依然是崇高的,他的道路依然是值得后人追随的。追求个人利益和国家民族的利益之间虽然不一定矛盾,但如果没有一大批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置于首位的知识精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则无疑会延缓很多。正因为此,钱学森仍然是我们眼前的一座高峰,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他仍然是不能放弃的偶像。
钱学森是一个有忧患意识的人。对中国的教育体制难以培养杰出的人才,钱学森晚年深感忧虑,并多次对温家宝总理谈及他的这种忧虑。这让人想起冰心在上世纪80年代对当时中国教育现状的批评。他们那一代人的内心,仍然深藏着五四时代滋养出来的那种现代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深刻忧患,这种自觉的担当,对今天的知识分子来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思索。
钱学森的道路,值得后人永远追随。不但如此,作为后人,只有走得更远,才不辜负钱学森那一代人的期望,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

作文素材:钱学森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作文 钱学森精神品质作文文案:

钱学森离去,后学不应惟仰望
2009年10月31日,着名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火箭、导弹和太空技术奠基人钱学森与世长辞,终年98岁。
作为师从冯-卡门,曾官拜美国陆军航空兵(今天的美国空军)上校,在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担任重要职务,并参与五角大楼科学顾问小组、被美国人称为“几个师也不换”的着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是中国自然科学界屈指可数、被公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家。尽管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和同时代的钱三强、邓稼先等人一样,未能获得诺贝尔奖、甚至诺贝尔奖提名,但他的成就是举世皆知、无法抹煞的,这不仅仅体现在卫星上天、飞船升空、导弹轰鸣上,更体现在友人、敌人的态度上:恩师冯-卡门在麦卡锡主义余毒未消、中国“文革”甚嚣尘上的1967年,破例以老师身份在自传里为学生立传,称之为“美国火箭领域曾经的不世出之杰,我最好的学生”;而担心其掌握的关键技术为中国所用的美国当局,竟将他足足软禁了5年之久。
二战后的高科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5年的周期对于大多数高科技人才,足以让他们从本学科的高峰跌入谷底,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曾将之无情关押5年的美国当局,最终放心地纵鱼入海,放虎归山,然而凭借聪慧的头脑,顽强的意志,钱学森用全世界都看得见的科学成果,让天下人为他、也为中国人的勇气、智慧和能力惊叹,今日之中国能屹立世界大国之林,包括火箭技术、导弹技术和太空实力在内的“硬指标”是重要支柱,包括钱学森在内的一批早期“海归”科学家功不可没。
今天的人们已无须讳言,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国并不拥有良好的科学氛围,更不存在可与美国媲美的研究设备和条件,然而也正因为此,钱学森们所取得的成就,才具备更加灿烂的成色;今天的人们也无需讳言,倘留在美国,留在冯-卡门身边,钱学森在专业学科领域里也许会取得更多突破,获得更多的国际声誉,然而也正因为此,钱学森们的选择才格外令人敬佩。今天中国的科研条件、开放程度已今非昔比,但今天的中国科学界也好,“海归”科学家也罢,是否也能有前人般的执着?是否也能取得堪与前人媲美的成果?
今天的青年人或许觉得,钱学森等一代大家不论科学成就或人文高度,都是后人高山仰止,无法企及的,事实上并不然,钱学森早年曾申请美国国籍未遂,其毅然回归祖国,爱国主义情怀固是主要因素,美国麦卡锡主义的歧视、打击和排挤也是重要原因,他思想的演进、升华,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后来人同样可以通过思考、磨练,达到前人的思想高度;至于科学本身,正如牛顿所言,伟大科学家之所以能达到空前的高度,是因为站在巨人肩膀上,今天的科学工作者可以站在钱学森等前辈的高大肩膀上攀登,只要努力,就能够、也应该达到更高的高度。
上世纪80年代末,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我,经常在收音机的学生科普栏目里听到钱学森的声音,对于一些浅显的科学常识,当时已年逾七旬、功成名就的钱老深入浅出、生动风趣地予以解读,并毫无架子的和学生听众交流。更小的时候也读过钱老的科普文章,语言浅白,文笔生动,不仅是科普的好材料,也是相当优美的文字。不仅钱老,老一辈的许多科学家——如在钱老故乡杭州成就盛名的茅以升,也同样具有科普精神、与普通人、青少年沟通的能力,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这些都是今天的大多数科学工作者所不具备的。
大师们相继逝去,对于他们,后学不应惟仰望,也许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钱学森们的科学高度,但每个人都可以取法他们的学术和人文精神。

作文素材:钱学森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作文 钱学森精神品质作文文案:

1、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闵恩泽: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
上世纪60年代,闵恩泽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也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闵恩泽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颁奖词】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3、胡鸿烈 钟期荣:散尽家产培养人才
这是两位均已89岁高龄的老人,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
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1953年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出资创办树仁学院,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颁奖词】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4、李剑英:16秒内的选择是牺牲
2006年,李剑英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如果跳伞后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壮烈牺牲。
【颁奖词】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5、孟祥斌:年轻军人舍己救人
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到金华市区购物。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多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人。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沉入水中,28岁的年轻生命陨落了。
【颁奖词】
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6、李丽:用轮椅画出爱心轨迹
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
【颁奖词】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7、方永刚: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
入伍20多年来,方永刚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被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2006年11月,方永刚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他从医院回到学院,坚持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颁奖词】
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8、陈晓兰:无私无畏坚守医德
陈晓兰曾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超过20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
在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陈晓兰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
【颁奖词】
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
9、谢延信:侍奉亡妻家人33年
55岁的谢延信是河南焦作的一名普通工人。1973年,刘延信(后改姓为谢)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颁奖词】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10、罗映珍:用爱唤醒“沉睡”丈夫
2005年10月1日,罗映珍和在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当民警的丈夫罗金勇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与3名毒贩殊死搏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每天守候在丈夫身旁,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
【颁奖词】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