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语言出彩方法作文 语言出彩方法是什么文案

2019-03-09 高考作文 类别:童话 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语言出彩方法作文 语言出彩方法是什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语言出彩方法作文  语言出彩方法是什么文案

语言出彩方法作文 语言出彩方法是什么文案:

语言出彩一般从修辞和句式上下功夫,句式灵活是高考场上拿满意分数的有效手段。
1.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如:红有樱桃,绿有芭蕉。身处书城之中,三更梦回,书可当枕,此乐何极!一灯一书一房间,容纳百川,将整个世界装在薄薄几张纸页之间,令人心驰神往。选自《一朵花里一个天堂》
2.多用整句
如:种子忍受住冬天的寂寞,终于在春天破土而出,焕发新的生机;蛹虫历经漫长的寂寞,终于在破茧的那一刹那,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小溪度过了冰封的寂寞终于在春暖花开时融化坚冰,快乐地流向远方。选自《寂寞与成才》
3.多用比喻和排比
比喻句如:人生如河,永不停息地流着,有顺流,但无处不有暗礁;人生如歌,永不绝响地唱着,有高亢,但随处都有低调;人生如画,绵延不断地伸展着,有那熠熠生辉的亮彩,但无处不点缀着暗淡。选自《征服自己》
排比句如:在真实与虚伪之间,我唾弃虚伪;在忠诚与背叛之间,我厌恶背叛;在宽容与狭隘之间,我保留宽容;在自尊与阿谀之间,我恪守尊严。在成长的路上,有舍才有得,心灵的选择决定了一生的方向,心灵的选择是人的灵魂的集合。选自《心灵绝唱》
议论文中排比列举事例,可使立论大气磅礴,无懈可击,但也要注意不能为了排比而排比,不能只讲形式不讲内容,如果全是是空洞的说教,文章就显得很漂浮。

语言出彩方法作文 语言出彩方法是什么文案:

一、反问艺术的运用
运用反问句式,可以加强表达的肯定语气。而优秀的高考作文在这一点上都做得比较好。
例1、共和国元帅彭德怀曾说:茄子不开虚花,小孩子不说假话。难道我们大人还不如小孩子吗?的确,我们从人之初性本善的童年所带来的那份淳朴的诚实,应该好好把握,怎能任岁月雨打风吹去,而洗掉了诚实的本色呢?(《把握诚信》)
先用难道吗的反问句式,再加上彭总的那句称赞小孩子诚信诚实的话,表明我们大人确实应该比小孩子更能讲诚信;再用怎能呢的句式进一步强调我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守住自己的诚信的大门。整段话读来意味无穷,全仗两个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例2、喊着狼来了的孩子在两次成功的欺骗后尝到了苦果;连一道浅浅的划痕都不放过的奔驰汽车公司以信誉换来了盈利这些难道不足以告诫我们要好好把握住自己的诚信吗?(《把握诚信》)
先从反面讲狼来了的不诚实的故事,再从正面说奔驰公司为信誉而诚信的事,最后再用难道吗的反问句式,让人明白了我们必须把握住自己的诚信。
例3、无所谓人性本善,也无所谓人性本恶,当面临选择时,我们需要的不光是果断,还要有也许是一桩小事所体现的人性。在面临选择时,据说,蚂蚁被火围困的时候,会迅速抱成团滚出火堆,以牺牲最外层的蚂蚁来保证种族的延续。蝼蚁如此,人何以堪?(何俊洁《面临选择》)
先用议论性的语言点出当面临选择时不光是果断,还要有人性,强调了人性。再举蚂蚁遇火时抱成团滚出火堆以保证种族延续,亦是强调动物的人性。最后用蝼蚁如此,人何以堪表示反问,别人动物都能做到在选择时拥有人性,而我们人类呢?作者举蚂蚁采取迂回战术,绕一个弯子还是回到主题上来:在选择时人应比动物更有人性才行。
例4、美丽者,外表也,古人早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训诫,若为美丽而弃诚信,岂不是以败絮其中来换金玉其外?小生真乃糊涂也。《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可谓丑至极,然而他美丽的心灵弥补了他外表的缺陷,使他的形象光辉千古。(《岂可弃我诚信自述》)
作者采用自述的口吻,先讲将美丽定在外表上,虽不十分准确,但作者后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训诫来自圆其说,并用一个反问说明如果只为美丽而抛弃我(诚信)的话,其结果是用败絮其中来换金玉其外,显得不明智,所以说小生真乃糊涂也。而最后又从正面举了敲钟人虽丑,但心灵是美的,从而使其流传千古。
二、设问艺术的运用
设问也是一种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好的修辞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定当收到非常好的表达效果。
例5、可是,我仍想问,风到底是什么?地理老师镜片下的眼睛闪着壑智的光,他一字一顿地解释着:风么,就是高低气压层的不同引起的,风的种类也可多着呢,有什么热带季风,海洋季风有的风,带来寒流的讯息,有的风噢,原来是这么回事,风是自然的产物,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终于知道风是什么啦!不全对。哲学老师脱口而出。我愣了。她接着解释:风是一种物质,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古人言有风婆婆的说法唯心的啊?带着满脑子的问号,我碰到了文学老师。她正品茗吟词呢。啜一口清茶,她略带文化的忧郁,缓缓而道:风是一种文化,对的,一种文化。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有什么桃花文化,青铜文化,风,也是一种文化。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汉高祖刘邦到李煜、王安石,风无不是一种永恒的文化。譬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山雨欲来风满楼,还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待。哦,我明白了,风还是一种深沉妙不可言的文化。可是,我不敢再问了,也许,历史老师会说风是一种历史,迎着历史长风(《风是什么?》)
先提出风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通过地理老师、哲学老师和语文老师三人之口分别说出了风这个意象在他们心中的答案。地理老师用纯地理的眼光来分析了风的形成原因、种类和相关信息;哲学老师以一个哲学家的口吻阐释了风的哲学内函,读来意味十足;语文老师则用文学家的眼光来品读风,把它理解成一种文化,并列举了从《诗经》以来许多与风相关的诗句,无一处不显示出风的文化气氛。最后作者说不敢再问了,因为历史老师有历史老师对风的理解,化学、物理、生物、外语等老师他们都各有自己的看法。从而揭示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主题。
例6、诚信是什么?才学说:诚信是一种虚伪。我可以无所怜惜地抛弃它。诚信说:当老师的诚信化为空中楼阁,那么才学也不复延续。于是才学凝滞了。(《诚信是什么?》)
本例与其他例子又不同:先设问诚信是什么,然后用才学和诚信两个本无生命无法对话的抽象概念来对话,从而揭示诚信不能丢这个主题的。
例7、你知道10减1等于几吗?9。对,可也不完全对。
如果是树上10只鸟,被枪打掉1只,这里的10减1就不一定是9,而可能1只鸟也没有。
如果是鱼缸里的10条金鱼,死了1条,问还剩几条金鱼,那么10减1还是等于10。
如果是夜里点燃的10支蜡烛,被风吹灭了1支,问到天亮还剩几支,那么答案是1,因为其余的蜡烛都燃尽了。
如果是桌子的10个角,砍掉1个角,那么10减1还是不等于9,因为我们将看到11个角。好了,如果现在再问10减1等于几,你还会只想到9吗?你还有其他答案吗?(《10减1等于》)
本例的体式很特别:先提出疑问:你知道10减1等于几吗?回答说是9,再加上作者的评价对,可也不完全对。那到底等于几呢?读者肯定要这样问。下文举了四个答案:等于0、等于10、等于1、等于11。更绝的是作者没有直接说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主题,而是连用两个设问,让读者自己去得出这个结论。这就是设问的魅力。
三、连续发问艺术的运用
连续发问如连珠炮,问得你喘不过气来,正是在这种紧张的场面才有一种艺术的力量在召唤,从而恰当地表情达意,产生良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例8、诚信是什么?是诚实?是信用?是真诚?是热情?
诚信是什么?是幼稚?是青涩?是无能?是愚蠢?一百双眼睛里有一百种诚信,一百个人给我一百种答案。(《诚信是什么?》)
本例作者深悟连续发问的真谛。两段文字一共使用了十个问句,真是让人应接不暇。先用一个设问诚信是什么,按一般的情况,就有可能回答成诚实、信用、真诚、热情,但作者的语言富于变化,没有这样做,而是连用了四个选择问,好认读者自己去选,不过这四个选择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似乎都可以作为答案。再来看第二段,作者也是先设问,但后面供选择的幼稚、青涩、无能、愚蠢中却无一个可做问题的答案的,但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他是反面来说的,意即如果思考不周,他的答案就会这四个中的一个或几个,那就错得远了。所以这两段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解释诚信的内涵的。
例9、健康者,能使人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工作起劲,然而诚信之健康者,何也?四肢发达之躯壳也。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亦是为拯救躯壳。而此小生弃我于水底,试问,无诚信之躯壳于己何用?于世何用?(《岂可弃我诚信自述》)
本例的连续发问是在最后:无诚信之躯壳于己何用?于世何用?这实际上是用两个反问来强调诚信对人的精神空间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意义。如果一个人能把诚信的含义看准吃透,那也就不会出现行尸走肉的人或出卖朋友、背叛祖国的小人了。
例10、朋友,走过历史的烟云,你对生活有什么答案?你将如何面对现实?你将以什么姿态去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别忘了,我们正年轻,看云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寻找一个理性的答案,让我们追,让我们飞。生活要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沧海看云》)
本例开头连用三个设问:对生活有什么答案,如何直面现实和怎样面对将来。这三个题一起到来,意志不坚定者、思想徘徊者、生活毫无认识者可能都会在这劈头盖脸的问题中清醒过来,从而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那些本来就对生活有认识的有识之士,则会在这三问中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从而矢志不渝地朝着既定的方向奋勇前行而绝不后悔。所以作者在这一段的最后说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就是这个道理。

语言出彩方法作文 语言出彩方法是什么文案:

第五招:巧用标点符号
一、用些无标点的句子。(该不用就不用)
我所指的是一种很长的单句,在某个成分上十分烦琐,却能起到一种强调的效果。比如:
1、——老师解着一道又怪又僻又新颖的极难极难的需要绕好几个“弯”才能解出的习题。
2、——看什么?再下一桌的下一桌问下一桌的下一桌再下一桌的下一桌问再下一桌……
3、郑渊洁的童话。
二、巧用省略号。(该省略就省略)
我们常常看电视剧或电影,往往为了情节的发展,剧中的某一个主人公快要死的时候,对着旁边的人说两话以后,没有说完就断气了……,这种手法在我们的写作时同样具有魅力。且看,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吃酒,劈头就遇到掌柜讨帐,面兜里只有四个铜板,处境十分狼狈,却又不能不开口,“这……下次还清吧!”这句中一个间断,就把说话人的狼狈处境和状况活画出来了。随后掌柜又逼问偷窃和断腿的事,孔乙己窘到极点,也慌到极点,本想说:跌断的。可是不惯撒谎的读书人孔乙己只说出了三个这的两个这就结巴了,结果成了:跌断,跌,跌……。这里运用省略号,创造出语言的情韵义,让人读后回味思索。曹雪芹《红楼梦》写到: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这里黛玉临终有满腹话儿要说,但是体力不支,欲说又止,而且只在“你好”二字上,这后面有多么丰富的潜台词,让人去品味。

语言出彩方法作文 语言出彩方法是什么文案:

第三招:巧用修辞(该修辞时就修辞)
修辞是雕饰语言是常用手段。作为中学生,修辞是再熟悉不过了。作文中能适时用上几处,一定会让文章增色不少。如:
——只有极为偶然的机会,看到几本《儿童画报》,让我的梦不至于枯萎。
——同学们将手插进衣袋木偶般的坐着。
——幸福并不是老天爷牙缝里落下的肉屑。
——该面对的绝不逃避,该执着的永不怨悔,该舍去的不再留恋,该珍惜的好好把握,这些也许就是幸福的真谛了。
——罗纳尔多就像一辆老汽车,这一次发动机坏了,下一次是减震器,接下来是刹车、油箱!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语言出彩方法》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言出彩方法》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语言出彩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