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作文 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作文文案

2019-03-09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作文 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作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作文  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作文文案

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作文 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作文文案: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
第一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简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及其意义。(P120—121)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其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其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第二节遵守社会公德
2.简述公共生活的含义及其特点。(P122—123)
(1)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
(2)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3.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特点及其主要内容。(P124—125)
(1)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所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
(2)社会公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
(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上网。
4.论述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P128—129)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的最低准则,也是维护安定环境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会公德一方面是社会成员都要遵守的公共生活准则,是社会成员进一步提升道德境界打基础,也是衡量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志。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们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
第三节遵守职业道德
5.简述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P133—134)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它有以下基本特点:
(1)规范性和专业性。每种职业都有各自的行业规定,因而其道德规范的内容各不相同,所有从业人员都要严格按照各自职业的规范去调适自己的行为。
(2)可操作性与准强制性。职业道德往往采取制度、章程、守则、公约等形式表现出来,如有违反,会受到一定的经济制裁或行政纪律制裁。
(3)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由于人们的职业生活代代相传,职业道德会表现出历史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
6.简述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简述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P135—137)
(1)爱岗敬业。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
(2)诚实守信。从业人员应该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讲求信誉、遵守职业纪律。
(3)办事公道。从业人员要秉公办事、平等待人、不滥用职权、不假公济私。
(4)服务群众。从业人员应尽力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处处为他们的需要着想。
(5)奉献社会。从业人员要树立为社会、为他人作奉献的职业精神。
7.简述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简述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P138—139)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
(4)坚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8.论述在职业生活中应如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P139—140)
(1)努力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从业人员应该认真学习、积累和掌握职业道德要求的基本内容,明确职业活动的基本规范和目的,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并体现在职业活动中。
(2)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优良职业品质对个体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培养职业道德素质、形成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意识的基础。
(3)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的能力。只有不断地实践职业道德的行为,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使自己的知识、意志、能力在服务社会的职业劳动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第四节遵守家庭美德
9.简述爱情的本质及其特征。(P142—143)
(1)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相互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持久强烈、纯洁专一的感情。
(2)爱情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平等互爱性;专一排他性;强烈持久性;纯洁严肃性。
10.简述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P148—150)
(1)尊老爱幼。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尊敬、照顾和赡养老人,抚养、热爱和教育子女。
(2)男女平等。要求在家庭生活中男女有平等的地位、权力和尊严。
(3)夫妻和睦。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互敬互爱互助互信互谅。
(4)勤俭持家。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勤奋劳作,节约简朴,合理持家。
(5)邻里团结。要求在家庭生活中与邻里之间友好往来,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11.论述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P150—152)
(1)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加强家庭美德修养,认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能净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增进人生价值。
(2)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五节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12.简述个人品德的含义及良好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P155—156)
(1)所谓个人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倾向和特征。
(2)良好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是:正直无私,忠诚守信,友爱善良,勇敢进取,敬业好学,勤劳节俭,谦虚谨慎,遵纪守法,文明礼貌。
13.简述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P159)
(1)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2)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夯实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3)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14.简述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P160—163)
(1)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其方法主要有:学思明理,择善而从,学习榜样。
(2)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其方法主要有:知行统一,积善成德。
(3)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其方法主要有:省察克治,陶冶情操,慎独自律。
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第一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1.简述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P166—168)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包括: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2.简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P167)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生、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3)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或凌驾于法治之上的特殊公民。
3.简述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P168)
(1)确立宪法和法律是人们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人人都要自觉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
(2)要维护法制的稳定、统一和尊严。
(3)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简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以德治国的关系。(P168—169)
(1)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在道德标准与法律标准发生冲突的场合,最终应当坚持法律的立场,依法办事。
(2)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属于不同范畴。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
(3)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道德的普遍推行,以德治国有利于社会法治的有效实现。
5.简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P169—171)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6.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P173—174)
(1)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从中国国情出发。
(6)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7.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及其关系。(P174—176)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2)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要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第三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和国家安全意识
8.简述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内容。(P178—179)
(1)所谓法律思维,是指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
(2)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权利义务相统一;重证据;讲程序。
9.简述证据的含义与特征。(P180)
(1)所谓证据,就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2)证据具有如下特征: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关联性,即证据必须要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10.简述法律程序的含义及其价值。(P180—181)
(1)法律程序是人们进行法律行为时所必须遵循的法定的时间或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是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必要条件。
(2)法律程序对维护实体正义具有积极意义。公正的法律程序通过抑制、分工、间隔等功能设计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克服执法、司法的随意性,从而保证法律运作的结果客观公正。此外,通过让当事人参与法律运作的过程,可使其更容易认可法律运作的结果。
11.简述传统国家安全观与全新国家安全观的内容。(P181—182)
(1)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2)全新的国家安全观,除了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外,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内容。
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法学基本知识
1.简述法的本质。(P184—185)
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体系,其本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3)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2.简述法的作用。(P185—186)
法的作用是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可以分为社会作用和规范作用。
(1)法的社会作用,指法所具有的维护有利于并适合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2)法的规范作用,包括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和制裁作用,反映了法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3.简述法律规范的含义及其种类。(P187—189)
(1)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及其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2)法律规范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根据对行为限定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体系
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P193—194)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主要体现为: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具有阶级性和人民性。
(2)我国社会主义以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反映,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基本工具,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证。
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P197—198)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实体法和程序法两部分组成。
(1)实体法。包括宪法及其他与宪法相关的法律、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刑法等。
(2)程序法。我国的程序法主要有《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仲裁法》等。
第三节法律运行
6.简述法律实施的含义及其内容。(P202—203)
(1)法律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实现的活动,包括法律适用和法律执行。
(2)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
(3)法律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进行行政事务管理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7.简述法律适用的特点。(P202—203)
(1)法律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
(2)法律适用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3)法律适用过程或结果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第八章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
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1.简述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P210—211)
(1)宪法的特征:首先,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它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其次,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最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2)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2.简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概念及其内容。(P217—218)
(1)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它主要有以下内容: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特定人的权利。
(2)公民基本义务是指公民依照宪法应当履行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责任。它主要有以下内容: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第二节我国的实体法制度
3.简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P222)
(1)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程序正当性原则。
4.简述经济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P231—232)
(1)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保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权、责、利统一原则;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简述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P235)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6.简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P243—244)
(1)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对于任何人犯罪,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是决定刑法轻重的依据,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
第三节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7.简述我国仲裁法的基本原则。(P253)
(1)自愿原则。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公平原则。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3)独立原则。仲裁依法独立地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
(4)一裁终局原则。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作文 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作文文案: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爱国守法
《纲要》将爱国守法列为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首要规范,有其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爱国”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是公民遵守各种道德规范的前提和基础;守法是“爱国”规范的延伸。爱国必须守法,守法是爱国的重要表现和必然要求。
“爱国”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其内涵就是热爱祖国,报效人民,维护国家的统一,捍卫民族的尊严。“爱国”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它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把热爱祖国作为自己的一个神圣的道德义务。维护国家的统一,保卫国家的利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是每一个公民的光荣责任。
“爱国”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它渗透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各种规范之中,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相联系,主要体现在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感上,同时它还必须具体落实到以高度的责任感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每一件有利于祖国强盛的事情上。同样,它还必须具体落实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上。
“守法”规范也主要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其内涵就是学法、知法、用法,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我国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很强的法治意识,有必备的法律知识,认真执行各项法令、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和服从法律,有明确的法制观念,这是现代社会文明教养的基本要求。换句话说,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社会成员如果没有基本的法律知识,不遵守法律,不懂得维护宪法的尊严,那就不能说是一个文明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我国社会中,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作用。一般来说,违背法律的行为同时也是违背道德的行为。在有的情况下,违背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犯罪行为。所以,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实质上也是在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
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中,我们要切实加强“爱国守法”教育与宣传,引导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增强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思想感情,增强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做一个爱国守法的公民。
明礼诚信
“明礼”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从狭义上讲,“明礼”就是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无论是在公共场,还是在职业场所和个人家庭生活中,行为举止都得体、适宜;从广义上讲,“明礼”就是讲文明,特别是注重公共场合中言谈举止的文明,如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等等。讲究文明礼貌是做人的起点,每个人来到世上,学习做人就是从讲文明礼貌开始的。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如你向同学的一句不经意的问候,一个小小的帮助等等都会使同学感觉友谊的存在。
“诚信”是对“明礼”规范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即古人所说的“礼于外,诚于内”。它的基本内容是诚实、诚恳、信用,也就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曾说:做人的第一要素是诚信。试想一个习惯于坑蒙拐骗的人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吗?在我们校园曾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一位需要贷款助学的同学拿着助款银行的宣传单对银行工作人员说:“要是我以后不还怎么办?”弄得银行工作人员面面相觑,不知如何解释是好。诚信、是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它既是市场经济领域中基础性的行为规范,也是个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不管前面这位同学当时是如何想的,但从他的问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对当代大学生加强信誉教育,还是十分必要的。
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的新期待,明确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堪称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政治宣言、思想指南、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具有鲜明的指导性、创新性、实践性和人民性。
党的十八大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的新期待,明确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堪称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政治宣言、思想指南、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具有鲜明的指导性、创新性、实践性和人民性。大会报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部署,其中,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用24字简要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生长点,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精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不可分、有机统一: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与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原则与依据;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精髓,是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价值理念,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要求,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反映了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及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和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价值目标和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和要求。这三个层次的价值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融汇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价值追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特征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符合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和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主要价值追求。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和特质。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在其思想和理论体系中虽然未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直接、系统的阐述,但却从许多方面,间接阐述了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公正、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的高度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土沃壤和厚重根基,具有较强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根脉,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中形成的“礼、义、仁、智、信”、“和为贵”、“和而不同”、爱国主义等优秀传统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的概括和提升。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吸收了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大胆借鉴了外国价值理念的合理成分,具有鲜明包容性的开放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理论概括,是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所做出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的主体价值选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价值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符合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人民的要求。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主体和价值诉求的人民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理念。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2]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规定,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对自己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的彻底解放,因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凝聚民心民力的主要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最高层面。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本质内容和发展指向,纳入了以人为本这一理念之中。《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科学阐释以人为本丰富内涵时明确指出: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新时代的集中表达,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已从制度层面深入到价值观层面。党的十八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用24字明确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而把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理论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丰富厚重,其科学性、指导性为社会各界所认可,但却一直面临着大众化、通俗化的问题,即需要解决增强自身说服力、感召力,进一步融入社会生活、走进人们心灵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为全国各族人民所认同、接受、践行和传承,从2010年以来,党和国家就组织社会各界特别是社科理论界就开始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凝练和概括。党的十八大广泛吸取各方面的意见,高瞻远瞩的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准确、通俗简明,易懂易记,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一定会为人民所认同、所传承、所践行,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突破点和着力点,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发挥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价值需求和价值理想,能够凝聚人气,对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价值导向作用,正是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功能的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目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引导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抓手,能够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取得凝聚人心、人气、人力的巨大成效,构筑起中华民族奋发向上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的巨大精神纽带和精神支撑。

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作文 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作文文案:

助人为乐
讲礼貌,懂礼貌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的基准。尊敬长辈,爱护弱小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更就应做到讲礼貌、懂礼貌。
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明白了讲礼貌、懂礼貌并不需要做的轰轰烈烈,只要平平常常就能够了。记得在 今日视线 曾报道过,有一位先生多次捐献出自我的爱心,帮忙有困难的人。当记者想要见一见这位好心人时,他总是不愿露面,更不愿意说出自我的姓名,人们称他为活雷锋,还亲昵地称他关微先生。透过记者的搜索,最后得知关微是广东一位行善不留真名的人,五年来,他共捐款72。5万元。平时都是透过电话确认救助对象,然后把钱汇过来,唯一一次露面,是在2004年秋天,利用出差之机,取走几年来的资助发票。见过他的人记得,关微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那乐善好施的礼貌行为感动了所有人。
还有一次,有一个人因出车祸流血过多,需要输血!当 今日视线 发出报道求助时,一位来人明白自我的血型能够救人。赶紧去献血。当医生得知他刚献完不到三个月,不能在献血。可老人毫不犹豫,不顾自我的安危地再次献了救命的血!他的行为不正诠释礼貌两字的含义吗?
我相信,礼貌就像一盏灯,灯亮一些,我们的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我相信,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我相信,礼貌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人迈出礼貌的一小步,社会将迈出礼貌的一大步。礼貌是一种力量,好像奥运火炬手传递一样,经过没人的手中,都能汇聚、释放所有人的热情。
让我们携手起来,共同倡导讲礼貌,树新风的美德吧。

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作文 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作文文案: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