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申论管理学中最常用的20个定律作文 申论管理学中最常用的20个定律有哪些文案

2019-03-09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申论管理学中最常用的20个定律作文 申论管理学中最常用的20个定律有哪些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申论管理学中最常用的20个定律作文  申论管理学中最常用的20个定律有哪些文案

申论管理学中最常用的20个定律作文 申论管理学中最常用的20个定律有哪些文案:

1青蛙效应
是指把一只青蛙扔进开水里,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会用力一蹬,跃出水面,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当把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温水里并逐渐加热时,由于青蛙已慢慢适应了那惬意的水温,所以当温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青蛙便再也没有力量跃出水面了。于是,青蛙便在舒适之中被烫死了。
启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管是个人发展、企业发展,还是国家发展都要有这种意识。
2墨菲定律
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由爱德华·墨菲()提出的。主要内容: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启示:它揭示了在安全管理中人们为什么不能忽视小概率事件的科学道理;揭示了安全管理必须发挥警示职能,坚持预防为主原则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对于人们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手表定理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寻找,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负有心人,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
但出乎猛可的意料,得到了三块手表的猛可有了新的麻烦,因为每块手表的时间显示的都不相同,猛可不能确定哪块手表上显示的时间是正确的。群猴也发现,每当有猴子来问时间时,猛可总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猛可的威望大降,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变得一塌糊涂。
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启示:不管是团队还是个人,制定目标一定要明确且唯一;管理不能有双重标准甚至多重标准。
4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启示:细节决定成败,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5鲶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想方设法的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启示:从“渔夫”来说,是善于利用激励的手段;从“鲶鱼”来说,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从“沙丁鱼”来说,在于缺乏忧患意识。
6鳄鱼法则
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有点类似虎怒决蹯。
启示:做事一旦发现错误或者方向出现偏差,就需要果断的停止甚至放弃,否则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要勇于学会放弃,协调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7羊群效应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
启示:一定要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不能盲目跟从;从团队来讲,第一只羊,或者说领头羊的作用非同一般,不可忽视。
8刺猬法则
在一个寒冷的冬季,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冷而拥抱在了一起,但是无论如何它们都睡不舒服,由于它们各自身上都长满了刺,紧挨在一块就会刺痛对方,反倒睡不安宁。因此,两只刺猬就离开了一段距离,可是又实在冷得难以忍受,因此就又抱在了一起。折腾了好几次,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会被扎。这也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遵循“距离产生美”,不侵犯他人的空间距离、时间距离;也提示我们做任何事情有要适度,要有一个合适的尺度。
9二八定律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启示:对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占少数的20%,在工作中一定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
10木桶效应
木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启示:重视自身的“短板”,也就是缺点,因为它制约了一个人才能的发挥;重视团队中的“短板”,通过激励、提升“短板”的能力才能提升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11破窗效应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启示:从管理角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不良现象一定要在刚刚出现时就扼杀在萌芽中;从个人角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受环境和他人影响。
12晕轮效应
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告诫自己不要过早的对一个人下结论,而是要深入了解、多方面了解;同时,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注意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13马太效应
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
启示: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再者,当目标领域有强大对手的情况下,就要另辟蹊径,找准对手的弱项和自己的优势。
14南风法则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让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了个寒风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春意上身,纷纷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于是南风获得了胜利。
启示:针对不同的人和事,要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不能一味求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对员工施以温情原则,给员工以爱和尊重。
15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cePeter)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理论。
启示:从组织的角度来讲,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16海潮效应
是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海潮,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引力过弱则无潮的现象。
启示:作为一个组织,必须通过调节对人才的待遇,以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从而加大本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
17共生效应
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启示:一个人的成功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但也不能忽视周围环境以及优秀人才的相互促进;要重视团队的力量;有时合作比竞争更能刺激企业本身的发展,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18半途效应
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
启示:目标选择的不恰当是半途效应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所以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在确立目标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意志力本身对于成功也非常关键,一定要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注重意志力的磨练。
19责任分散效应
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启示:一件工作不能多人负责,必须要指定一人全程负责到底;一定要权责相关,给予员工一定的责任,就必须要同时给予相应的权利。
20威克效应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著名的威克教授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首先,他把一只玻璃瓶平放在桌子上,瓶的底部朝着窗户有光亮的一方,瓶口敞开,然后放进几只蜜蜂。只见它们在瓶子内朝着有光亮的地方飞去,不停地在瓶底上寻找出口,结果都只能撞在瓶壁上。经过几次飞行后,蜜蜂终于发现自己永远也无法从瓶底飞出去,它们只好认命,奄奄一息地停在有光亮的瓶底。接着威克教授把蜜蜂放出,仍然将瓶子按原来的样子摆好,再放进几只苍蝇。没过多久,它们就一只不剩地全部从瓶口飞了出来。在蜜蜂的思维里,玻璃瓶的出口必然会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可怜的蜜蜂没有意识到环境发生的变化,还一味地坚持业已形成的经验,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而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在意,也全然不顾光亮的吸引,在瓶中四下乱飞,结果误冲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
启示:在工作中一定要打破思维定式,善于创新。

申论管理学中最常用的20个定律作文 申论管理学中最常用的20个定律有哪些文案:

“100-1=0”定律
“100-1=0”定律最初来源于一项监狱的职责纪律:不管以前干得多好,如果在众多犯人里逃掉一个,便是永远的失职。从防止罪犯重新危害社会来说,百无一失是极为必要的。后来,这个规定被管理学家们引入到了企业管理和商品营销(包括服务行业)中,很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流传。
二战初期,美国空军降落伞合格率为99.9%,每一千个就有一个出事,非常影响士气,军方要求必须达到100%。厂家说,这不可能,什么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军方说,好,咱们改变质检的制度,最后抽检,我会随便抽出一个降落伞,让你厂商负责人亲自从飞机上跳下去。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很快降为零。这个故事可以看作是“100-1=0”的最生动注解。
企业管理者中,信奉这“100-1=0”定律的,有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她对此的理解是,你每一件事都成功,但哪怕出现一件错误,美誉就等于零。
深入分析,这个定律按负面效果看,固然是短板效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条鱼腥了一锅汤。但是,如果正向思考,严格控制,就能产生100-1>100的效果。
素 材 解 读
[防微杜渐]我们总以为,失败都有重大的原因。其实,一些小小的疏忽、小小的缺点有时也会酿成惨痛的教训。一枚马掌钉,看上去似乎微不足道,但也能决定一场战役的成败。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每次一点点的变化,每次一点点的放大,最终会演变成一场大的灾难。
[重视细节]一个人有时候不小心犯了一点小错,就会自我安慰:人无完人嘛!但问题的关键在于:1%的错误往往会导致100%的失败。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统计结果表明:如果全球市场中的1个消费者对某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满意,会告诉另外6个人;如果不满意,则会告诉22个人。事实上,任何组织或个人要想成功,就一定要不遗余力地重视细节,精益求精,改进、改进、再改进。
【其他话题】 杜绝错误、尽善尽美、将负面转向正面

申论管理学中最常用的20个定律作文 申论管理学中最常用的20个定律有哪些文案:

直面失败,就是直面我们的思想,我们要在突然来临的失败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绝不能被失败击倒,丧失了斗志进而自暴自弃。
直面失败,就是我们用笑容来覆盖我们心灵的伤痕。我们微笑,是因为我们斗志不灭;我们微笑,是因为我们的青春激荡着热情;我们微笑,是因为我们懂得人生的道路上除了有鲜花与掌声,也有沼泽和陷阱。
直面失败,你才有悬崖勒马,改变你错误的抉择,重新选择目标,重新调整方位,用我们的坚强与毅力和未来再作一次拼搏。
直面失败,赶走心灵上空弥漫的阴云惨雾,擦去我们写在脸上的忧伤,然后唱着郑智化的歌: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继续赶我们的路。
让我们直面失败,直面坎坷,蔑视这生活中的绊脚石吧!
例2失败
(一)楚汉相争,大小战役数百,刘邦屡战屡败,危急之时以致一骑独遁,然而最后。刘邦逼得项羽自刎乌江。尽管后人对这位帝王颇有微词,但我认为他能在一次次失败中,吸取教训,愈战愈勇,终成帝业,不失为一代人杰。——失败是一种成长。
(二)“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曾败到何种地步?为夫差驾车,为一马夫!而他却能忍辱负重,回国后卧薪尝胆之外,还令人在宫门外,每日见到他都高唱:“勾践啊!你难道忘了耻辱吗?”
正是这种卧薪尝胆的决心,使他打败了吴国,雄霸一方。——失败是一种决绝。
(三)有一位老人,53岁,政府已嫌他老了,早早送来抚养金。他生意失败,穷困潦倒,妻子离异,苦不堪言。然而,他没有垂下双手,而是握紧拳,举起手,用强而有力的姿势说:“我不甘心!”然后用一笔退休金办起了快餐店,而他,就是今日闻名于世的肯德基连锁店的创始人。——失败是一份创业的宣言。
(四)名落孙山,落寞乘船。想着数年寒窗艰辛,却落得孤寂归乡的下场。行至姑苏,来到寒山寺,领悟了人生,放下了心头阴影,却扬起了蓬勃的诗情——说到这里,大家已经知道,我说的是张继和他的《枫挢夜泊》。——失败是一首千古绝唱。
(五)我又想起了苏东坡,一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大名人,才华横溢,身边除了赞誉还是赞誉。
当他从“成功”的顶峰跌落而下,一直摔到了黄州赤壁,稍稍做了调整,就用《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向世人宣告了他的“文化突围”的成功!——失败是从表象成功到实质成功的必由之路。
(六)高耸的珠穆朗玛峰是伟峻的,因为它埋葬了无数前来朝拜者的尸骨;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是意义巨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横渡太平洋的航道是威严的,因为它淹没了无数的渡海探险者。——失败是成功的衬托。
(七)废墟也是一种美——一种残缺的美,它昭示着失败,激励着成功。
因而圆明园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奋斗;耶路撒冷的“哭墙”激励着犹太民族的奋斗。——失败是一种鞭策。
面对着这些失败,这些遗憾而伟大的失败,我们应当静·心思考了:我们的“失败”还能称之为“失败”吗?还应当为它注上“气馁”吗?
例3平静如金
鸟儿的双翼划过了天空,平静的踪迹便留在了天空;
鱼儿的尾巴摇进了水草,平静的踪迹便留在了水底;
我的眼睛映入了三个故事,平静的踪迹便留在了我的心灵:
(一)梵志持花献佛,佛云:“放下。”梵志放下左手之花。佛又道:“放下。”梵志又放下了右手之花。佛还是说:“放下。”梵志道:“我手中之花都已放下了,还有何可放?”佛曰:“放下你的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直舍去,舍至无可舍处,是汝放生命处。”这是一则禅语。本意是说心灵愈是平静,愈是朴素自然,愈容易修得正果,大彻大悟。
我常想象着如梵志般见佛,只不过右手持“成”,左手持“败”。想我放下成败,放下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之时,成功之花必已在心间绽放。
古龙说:“越是怕死的人往往越容易死;越是不怕死的人却往往不会死。”越是害怕失败、渴望成功的人也许越容易与成功擦肩。
(二)1914年冬季的一天,一场大火烧着了爱迪生的实验室,这无疑意味着,他操劳一生才得到的多项研究成果将在无情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当大火烧得最凶时,爱迪生的儿子发了疯似的在滚滚浓烟中寻找着父亲。他看到了什么呢?67岁的爱迪生正平静地看着大火,任满头的白发在冷风中飞扬。他极其平静地对儿子说:“快!快去叫你妈妈,她恐怕一辈子都见不到这样的场面。”
读着这则故事,我不觉怦然惊动:平静原来是一种勇气。
只有平静的心灵,才有勇气面对挫折,把失望看作是“生活的调味剂”,才能经受住生活的打击,从而尽情地享受生命。
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正因为他有平静的心灵。
平静而生的勇气,如此壮丽。
(三)诸葛孔明被司马仲达追得急了,便打开了城门,还坐在城头上弹琴。谋士劝仲达直捣黄龙,仲达日:“尔听孔明之琴声,悠悠然如高山流水,心定如山,必有依靠。退!”于是,大军如潮,来去匆匆,孔明逃过了一劫。
“心定如山”,换句话说,就是“平静如水”。可见,平静也是一种智慧。
出击时,心灵平静,才能看准时机,一击必中。“小李飞刀”便是理想化的形象。
防守时,心灵平静,才能迷敌心目,捕捉战机。“孔明空城退仲达”是一理想化的例子。而在现实当中,许许多多成功的例子背后,也必有一颗平静的、无牵无挂的心灵以及由平静而生的智慧。
三篇文章均属议论文,但写法又各不相同。例l在提出议论的话题后,开始全方位多角度阐述该如何面对挫折失败。或引用,或比喻,或运用因果句,或运用排比句,从正确的对待挫折失败的方法、作用等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可谓段段精警,处处深透。
例2采用了“脚注”这一独特的表现形式,全文共由七个事例构成,而七个事例的每一个“脚注”都是一个警句,它们或从失败本身的作用,或从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上,通过不同角度揭示了“失败”的作用。而这一切又都是为结尾铺垫蓄势,最后由分到总,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论证。无论是从结构形式上,还是从警句作结的写法上,都值得我们学习模仿。
例3虽也是议论文,但的则是形象化的叙述,这是一种以具体陈述替代理性观点、化抽象为形象的特殊写法。
三个故事后则是由警句组成的点评,它们与前两篇文章又有所不同。它是结合引用,阐述了平静在胜与败中的作用二写得既形象深刻,又生动具体。

申论管理学中最常用的20个定律作文 申论管理学中最常用的20个定律有哪些文案:

XX年
达维多定律
达维多定律是以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达维多的名字命名的。达维多认为,一家企业要在市场中总是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它就要永远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
这一定律的基点是着眼于市场开发和利益分割的成效。人们在市场竞争中无时无刻不在抢占先机,因为只有先入市场,才能更容易获得较大的份额和高额的利润。
(总298期)
“拉绳实验”的启示
作者:郭晓东 杨柳青
法国工程师林格曼曾经设计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拉绳实验:把被试者分成一人组、二人组、三人组和八人组,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同时用灵敏度很高的测力器分别测量其拉力。结果,’二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绳时二人拉力总和的95%;三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绳时三人拉力总和的85%;而八人组的拉力则降到单独拉绳时八人拉力总和的49%。这个结果对于如何挖掘人的潜力,搞好人力资源管理,很有研究价值。
“拉绳实验”中出现“1十1<2”的情况,明摆着是有人没有竭尽全力。这说明人有与生俱来的惰性,单枪匹马地独立操作,就竭尽全力;到了一个集体,则把责任悄然分解到其他人身上。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这是集体工作时存在的一个普遍特征,并概括为“社会浪费”。
人的潜力极限需要刺激,而最长效、最管用的刺激手段,莫过于建立人尽其才、人尽其力的激励机制。责任越具体,人的潜力发挥得越充分,耍滑头的人越少,用真劲的人发展的空间越大。这样,既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挖潜节能,又可让“南郭先生”无法滥竽充数混日子,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浪费”。
(总292期)
酒与污水定律
作者:车驾明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几乎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它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人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你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总304期)
90/10法则
作者:尹玉生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似乎从没有快乐过:倒霉的日子一天接着一天,糟糕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烦恼无休无止,终日忧心忡忡,愤怒、暴躁影响者亲情、友情。多么讨厌、多么残酷的生活!如果恰巧你就是这样的人,请别气馁、你能改变这一切,如果你了解并熟练运用了“90\/10法则”!
那么什么是“90\/10法则”呢?简要的说就是,生活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决定。“90\/10法则”的内在含义是:我们确确实实无法控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10%,比如我们无法阻止我们的轿车一天天变旧,也无法不让飞机晚点,一个偶尔的事故就让我们遭遇令人恼怒的堵车。这些都属于那10%,我们控制不了了。但另外90%就不同了。你完全能决定这另外的90%。
让我们举个例子吧。你正在和家人吃早餐,你的女儿碰翻了咖啡杯,咖啡弄脏了你洁白的衬衣,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将取决于你的反应了。一种反应是:你严厉地责骂了女儿,她泪流满面。你又转向你的“那一位”,埋怨他(她)不该将杯子放在桌子边上,一场口舌之争就这样开始了。你怒不可遏地跑到楼上,换下衬衣,再回到楼下,发现女人只顾哭了,没有吃完早饭,也错过了校车,而这时你的“那一位”也必须马上去上班,你只好急急忙忙的开车送女儿去学校,因为晚了,开车超速,再延误了15分钟,并交了60美元违章罚款后,你们到了学校。20分钟后,你来到办公室,你发现,你忘记带公文包了。你倒霉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糟。等你下班回到家中,你发现,你和你的“那一位”以及女儿之间别别扭扭的。为什么你会有这么糟糕的一天呢?有四个可能的原因:a)咖啡;b)女儿;c)交通警察;d)你自己。
答案是d。你对咖啡洒了这件事没有掌控好你的反应。你的反应导致了你糟糕的一天。
不妨换一种反应。咖啡溅在了你身上。你女儿吓得快哭出来了。你温和地说:“没事,宝贝,你下次小心就是啦!”你随手拿起一条毛巾,边擦衣服边跑到楼上,换了衬衣,拿上公文包后,你下楼来,看到女儿上了校车。你和你的“那一位”上班之前亲切的吻别。你提前5分钟来到办公室,你高高兴兴的跟同事们打招呼,你的老板说,你将有开心的一天。
同样一件事,却有完全不同的结果。为什么?因为不同的反应。你控制不了所发生的10%,但你完全可以通过你的反应决定剩余的90%。
如果有人说了你一些负面的话,你千万别像海绵那样全部吸收,而要让那些话像玻璃上的水珠那样,自行滚落。“90\/10法则”,让你保持乐观的情绪。
如果开车时,有人挡住了你的路,你与其大发脾气拍打方向盘,咒骂他,甚至去撞他,不如使用“90\/10法则”,保持冷静,不做过火的事情。
如果你突然被解雇了,为什么要失眠或者怒火冲天呢?把你用来忧虑的精力和时间来找另外一份工作吧。
使用“90\/10法则”,你的生活将因此阳光明媚。
(总393期)
90%的玄机
作者:陈鸿桥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 结果是 59%。
如果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这个等式说明什么问题
从小到大,无数次应对过各种考试的我们都知道,60分是及格线,100分似乎比较难,而90分是一个可以引以为豪的分数了。工作中也是如此,很多人认为“把工作做到60%太危险,会被公司炒鱿鱼;做到100%太辛苦,也不太现实;把工作做到90%就很不错了”。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个一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的,每个环节都以上一个环节为基础,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乘法为基准最终产生结果,而不是百分比的简单叠加。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 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
一个集约化的现代经营过程需要经过构思、策划、设计、讨论、修改、实施、反馈、再修正等诸多环节。如果你不能在每个环节认真对待,对每一个环节及时反馈和修正,不致力于每一个环节的完美,而是想当然地认为“结果不会有太大问题”,那么,最终的结局可能就是这个环节你做到了90%,下一个环节还是 90%,在5个环节之后,你的工作成绩就不是平均值90%,而是 59%–一个会被激烈的竞争环境淘汰的分数。在有些情况下可能还会低于这个分数,甚至变成负数!到了这个时候,你再回过头来按照100%的标准进行“检修”,就可能意味着整个项目、整个工程都需要“推倒重来”,意味着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意味着效率低下和错失时机,意味着先前的努力付诸东流。90%×90%× 90%×90%×90%=59%,这个简单的等式数学之外的意义就是–执行过程不能打折
(总433期)
“二五o”定律
美国著名推销员吉拉德在长期工作中发现,每一位顾客的身后,大体上都有二百五十名亲朋好友,这些人又会有同样多的各种关系。他把这一现象名为“二五零”定律。开罪一名顾客,将会失去几十名、数百名甚至更多的潜在顾客,相反则会产生同样大的正效应。善待刺头顾客尤为重要。
美国一家销售家具的公司规定,凡在本店购买的商品,如不中意,六个月内可退,两年之内包换。
一天公司一家商店来了一位老妇人,手拿一只破旧不堪的门厅用的伞桶,说是不喜欢,执意要求退换。这伞桶已经用了七年,只能扔进垃圾桶了。这样非分要求按理说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商店经理认真思考后,果断决定给予换货。
你是否会问,这样做,岂不是助长了一些人的占便宜行为?其实不然,这家商店经理深知:这样的“刺头”顾客虽是极少数,但很有影响力。如果对他们分问题不妥善解决,那他们很可能会四处散播不瞒言论,使不明真相的人对公司信誉产生怀疑;反之,在可能的情况下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可能也会提供现身说法,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新顾客,这就是吉拉德说的“二五零”定律。
(总162期)
犹太人的“宇宙法则”
作者:玉山
犹太人有50XX年的悠久历史,其灿烂的文化曾光耀整个世界,其中也深藏着许多神秘的东西。“78∶22”就是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世代相传的神秘法则–宇宙法则。“宇宙法则”有似中国的太极图和道家的八卦,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太极图”显示世界由阴阳两极构成,而犹太人的“宇宙法则”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是按78∶22的比例存在的。比如,地球上的空气成分是:氮与氧的比例为78∶22;我们身体内的水与其他物质的比也是78∶22;犹太人做生意时喜欢按78∶22来剖析每桩买卖的相互比例。如世上“放款的人”多,还是“借款的人”多?一般人回答:“借款的人”多。但犹太人老早就已发现:“放款的人”远远高于“借款的人”,其比例是78∶22。很简单,银行是靠借很多“放款的人”的钱,再转借给少数“借款的人”而生存的。在犹太人的眼里,世上财富的78%永远是在22%的少数富人手里,而78%的普通人只掌握22%的财富。犹太人之所以极度鄙视“薄利多销”而追求厚利多销,正是这个道理。犹太人做起事情总给人一种自信百倍的样子,也是因为他们觉得掌握这个“法则”的人永远只有22%。因为哪个民族都自视优越、排他,使这个法则成了犹太人的专利。
(总180期)
马蝇效应
作者:刘光永
一天《纽约时报》的主编亨利·雷蒙特来见林肯。当他谈到蔡斯正在狂热地追求总统职位的时候,林肯给他讲了一个小故事:“雷蒙特,你不是在农村长大的吗?那么你一定知道什么是马蝇了。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犁玉为地,我吆马,他扶犁。这匹马很懒,但有一段时间它却在地里跑得飞快,连我这双长腿都差点跟不上,到了地间,我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它身上,于是我不把马蝇打落了。我的兄弟问我为什么要打掉它。我回答说,我不忍心这马那样被咬。我的兄弟说:“哎呀,正是这家伙才使得马跑起来的嘛!”
然后,林肯意味深长地说:“如果现在有一只叫“8总统欲”的马蝇正叮着蔡斯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斯不停地跑,我就不想去打落它。”
(总217期)
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总298期)
蝴蝶效应
作者:傅西
所谓”蝴蝶效应”,用来比喻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说的是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沿着因果关系的链条发展,最终引起北半球的一场风暴. 蝴蝶翅膀扇起风暴,也许有些夸张,但是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现象,一件小事,引起连锁反应,波及越来越大,产生没有预见到的结果
(总231期)
8020定律
作者:木梓
管理学范畴有一个著名的80\/20定律,它说,通常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这个80\/20定律被一再推而广之–
经济学家说,20%的人手里掌握着80%的财富。
心理学家说,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他们生就鹤立鸡群。
这个世界本来没有绝对的公平。
20%的人享受了世界上80%的爱情,甚至办掉全世界80%的结离婚手续。这20%的人总是在爱和被爱,而余下80%的人只好寻寻觅觅,苦苦追求;
20%的人历经人生80%的大喜大悲,体验80%的精彩和跌宕,而80%的人更多地在copy平淡的日子;
20%的人可以实现80%的心愿;而80%的人只能实现20%的心愿;
20%的人占尽天下80%的好处;留下可怜的20%让那80%的人打破头颅地抢作一团;
就是请一顿饭,都是20%的客人吃了80%的好菜。不信?你请一顿试试。
我在上星期疲于奔命。除了对付自己的工作量,还被迫做了很多份外的活儿。在最声嘶力竭的时候,我被告知,在任何一个单位,都是20%的人干80%的活儿。80%的人闲着,悠游地应付剩下的20%。
我当即就想,为什么我总是站错队?
在我想做20%的时候,我常常是那个80%;而好不容易熬到我想当80%的时候,我偏偏就不得不做20%!
何其不幸,80\/20定律就这样作用于一个人身上。这哪里是有没有绝对公平的问题,根本就是绝对的不公平啊!
轮到自己的时候,80\/20定律通常是这样的–20%的人倒足80%的霉,或者80%的人伸着脖子看着人家20%的好运气,空悲切。
这样想的时候,我突然领悟了80\/20定律的实质意义。它其实被智慧的中国古人用另一句话表达过,那句话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总285期)
一只水杯有多重
作者:李北陵
一直塑料水杯有多重?13克。可就是这样一个并不起眼的小东西,法国航空公司在节能减排是也不放过:13克被减轻至9.5克。这3.5克的细微“瘦身”,后来被推广到全法国航空公司的所有航班。
对于油耗量巨大的飞机,一只水杯减轻3.5克的重量,似乎微不足道。但在管理者的眼中,小小水杯积少成多的效应就不能被低估–据法国有关专家测算,一年下来,全公司可因小小水杯“瘦身”,而少排放20吨二氧化碳。细节,显现了管理着的精明与远见。
(总432期)
破窗理论
作者:愚顽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给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
(总266期)
史坦普定理
一个国王叫人牵了只猴子来给自己做伴。猴子天性聪明,很快得到国王喜爱。国王周围的人也尊重它。国王对这只猴子更是十分相信和宠爱,甚至连自己的宝剑都让猴子拿着。一天,国王去游园林,只带了猴子。国王游玩地累了,对猴子说:“我想在这睡一会儿。如果有什么人想伤害我,你就要竭尽全力来保护我。”蜜蜂闻到花香飞了来,落在国王头上。猴子心想:“这个家伙竟敢在我的眼前螫国王!”抽出宝剑就照着蜜蜂砍下去,结果把国王的脑袋砍下来了。造成惨剧发生的原因是“国王”作为管理者选错了授权对象。成功的企业领导不仅是授权高手,更是控权的高手,这就是史坦普定理。
(总457期)
嫉妒经济学
作者:茅于轼
在嫉妒的经济学中,衡量幸福的标准不是物质享受的多少,而是享受的名次排列。在这种条件下如何增进社会的幸福便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说,全国最富有的一个人是全体人民嫉妒的目标,也是他们痛苦的根源。如果把他拉下到富有的第二位,就可以增进一个人(原来排列第二的那个人)的幸福感。此时社会总的幸福量没有改变,一个人降低了,另一个人提高了。但如果将这最富有的人剥夺成为最穷的人,甚至将他杀死,就可大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怨恨之气,可以极大地增进社会的幸福总量。
然而,到此问题并未解决,因为最富的人被拉下了马,原来次富的人成了最富的。为了增进社会幸福总量,还得将第二富的人也拉下马。这个过程重复下去,最后惟一能使全体人民满意的是一个清一色的绝对平均的社会。可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一状态下,每个人一切改进物质享受的企图都成为泡影。原来是希望自己超过别人,但结果是断绝了一切改善自己处境的可能性,除非社会中每个人都能齐步致富。
当然,这种极端的逻辑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并未发生。我们常说的“内耗”,多半也与嫉妒心理有关。我曾研究中国穷的根源,发现“损人不利己”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原因,而它也与嫉妒有关。
(总297期)
树木越多犯罪越少
作者:kate devlin 南风译
“树木和绿地对人的影响”研究小组组长、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教授弗朗西斯?库奥说:“大自然能让人平静,使人的心态变得年轻,更有能力迎接挑战。”
库奥教授说:“在我们的研究中,那些接触大自然较少的人,注意力和认识能力相对较差,在处理人生问题方面能力较弱,抑制冲动的能力较差。”库奥还说:“犯罪率和绿地覆盖率之间的关系非常明显:树木越多,犯罪越少。据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树木覆盖率高能使犯罪率下降7%。”
(总448期)
重复博弈
作者:王治平
你到菜市场去买菜,当你但心上当受骗而犹豫不决时,卖菜的摊主就会对你说别但心我不会骗你,我是天天在这卖菜的!他强调这个天天在这里买菜,你便会放下心来,与之交易,这就是经济学经常提到的语言重复博弈!
博弈本是赌博与下棋,其结果不是你赢就是我输!泛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涉及双方互相损益的行为,现在人们又引申为一切人际关系中各个行为主体相互影响的决策及其均衡。在单独的一次搏弈中存在较大的机会主义,也就是只要有可能,每个人都倾向于利用自身的优势为自己追求最大化利益,这就可能给对方带来损失,而对方也同样会这么做,于是双方都要采取措施来防范对方 ,白白增加了很多成本。
而进行重复博弈可以减少欺骗,增加相互间的信任,因为上当受骗的人会进行一报还一报的报复行动,其结果是双方都没得到好处,互为损害利益!理信的人们认识到这样大家都没好处,于是相互欺骗的行为减少了,诚信就产生了。
(总332期)
奥卡姆剃刀
作者:邓琮琮
六百多年前,教皇把一个神学领域的异端分子关进监狱,目的是不让他的思想得到传播。这个异端分子叫威廉。上帝保佑,威廉居然逃跑了,并投靠了教皇的死敌–德国的路易皇帝。他对路易说:“你用剑来保卫我,我用笔来保卫你。”
威廉写下的大量著作都影响不大,但一句不见他著作中的格言却享有盛名。这句格言只有8个字:“如非必要,勿增实体。”其含义是:只承认一个个确实存在的东西,凡干扰这一具体存在的空洞的普遍性的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和废话,应当依据这一格言一律取消。这一似乎偏激独断的思维方式,被称为”奥卡姆剃刀”。
六百多年来,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磨砺着这把“剃刀”,使之日见锋利,终于成为科学思维的出发点之一。凡使用这把“剃刀”的科学家,无不成果辉煌。
(总203期)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申论管理学中最常用的20个定律》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申论管理学中最常用的20个定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申论管理学中最常用的20个定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