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作文 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思维导图文案

2019-03-09 高考作文 类别:节日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作文 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思维导图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作文  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思维导图文案

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作文 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思维导图文案: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传统璀灿辉煌,传统节日异彩纷呈,充分反映了我们的文化渊源,为了让我们的后代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把我们的节日、节气分述如下:
一、节气
节气:即季节、气候。《乐府诗集》“三二”南朝宋谢灵运《燕歌行》:“盛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
我国古代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又叫二十四气。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是我国农历的特点。
农历平均每月有两气,即一个节气,一个中气。月初叫节气,月中叫中气。因农历小月29天,大月30天,所以有时一个月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那么这个月就是农历闰月,如某农历二月后的这个月没有中气,那么这个月就是闰二月,则这一年就是13个月了。(《逸周书·时则》《礼记·月令》《淮南子·天文》《汉书·律历志》)
节气可作两个意思理解:一、二十四气中的一类。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为另一个节气。计有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称十二节气。二、二十四气的泛称。节气一般是按阳历算出来的。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大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节气都是指的时刻,即太阳黄经等于15度时,便是清明节。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时间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春季
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节气日期速算法: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17年的立春日期如下:
[2017×0.2422+4.475]-[2017\/4-1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就是这么简单。
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就是根据这些节气来春种秋收的。所以节气与节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节日
节日与节气不同,它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载体,又称节令(《礼记·月令》)。每一个节日的背后有的有一个历史典故,有的有人文掌故,有时节日恰好与节气重合为一天,则是两个名,不相同的概念(三月的“清明”与冬月的“冬至”这两个就是)。而千万不能混淆了它们的文化含义。在我国农历(旧历)中,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据笔者搜集,罗列如下:
正月初一:春节。汉以前,把春节定在立春日。从节气表中可知立春日并不是固定的。所以从汉代开始,把每年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又称元旦,也叫“元日”,即一年的第一天的意思。《梦梁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朔:农历每月第一天;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月正”,正月也。一直沿用至今。《左传》:“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余于终,事则不悖。”所以这一天又叫“履端”、“元旦”。初一这一天又叫“鸡日”。据《东方朔传·岁时书》:“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曰晴,主所生之物盛,阴则灾。”唐朝李乔诗:“七日最灵辰。”意思是说:人是这一天产生的,所以称正月初七日是最灵神的一天。
初九日:又称上九日。《易》“上九潜龙勿用”。这天一大早,人们都要敬神、放爆竹。为的是庆贺大菩萨生日。相传这一天是菩提祖师(即《西游记》孙悟空的传道师傅祖师菩提是也)诞辰。
十五日:元宵节,民间又称“月半”,即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半日。俗有“年小月半大”。即如果外出的人在大年三十或正月初一春节赶不回家,则在正月十五必须到家的。所以这一天又叫团圆节。
二月初一:中和节,唐德宗因三月寒食与上已日,同时,欲以二月与之区别,李泌奏请以二月朔为中和节。取居春之中而和缓之意。
初二:这一天是汉民族的“龙抬头节”。明朝沈榜《宛署杂记》“二月引龙,熏百虫”,“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白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并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这一天,又是“土地会”,这一日为土地神生日,民间由生了儿子的人家带头,积资在一起吃酒庆贺。这个会旧时在民间很盛行,是一种祈求人丁兴旺的意思。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恐怕与此不无关系吧。
初三:文昌会,文昌帝君生日,这一天,旧时私塾学校师生及学生家长积资宴请老师庆贺,家长师生共乐。
十五日:花朝日,旧时传统,在这一天为女孩子穿耳朵(为长大后戴耳环之用),据说在这一天穿耳眼不发炎。
三月初三:上已辰,又称上已日,这一日少男少女们穿上艳丽的春装去春游。有时这一天恰好与清明节同时,有时又恰好与寒食节同时。
寒食节:日期不定。它根据前一年的冬至日来定,《岁时记》:“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为春社,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即上一年的冬至后一百零六天是清明节,而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
清明节:传统这一日为祖先扫墓。即后代子孙带上酒食和全家人一起上先人坟扫墓上香,并就地野餐。意思是缅怀先人之意。
春社日:每年的春社日一般也在三月(有时在二月),其具体日子要根据立春以后的第五个戊日来定。这一天农民们积资敬土神,举行宴会祈求这年农业好收成。以后到秋天又有一个秋社日,这个秋社日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一般在八月尾九月初,其活动如同春社,只是这一天又叫谢神日,即感谢土神和天帝赐给了好收成。
四月八日,浴佛节,又称春和日,即春天已完,夏日开始了。
在四月“小满”前后,日期不定。还有一个女儿节,在这段日子,一般有女儿出嫁了的人家,都要把出嫁了的女儿接回来喝汤,叫麦黄汤,因“小满”了,夏粮已快收割了之意。所以这个女儿节又叫“出嫁女儿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为纪念我国爱国诗人屈原而起。这一天有赛龙舟的习俗。民间称五月初五为“小端阳”,五月十五为“大端阳”。又称“蒲节”。在这一天中午,切菖蒲草放入酒中饮之可避瘟疫之气。又称“天中节”。可惜这个传统节日现已被韩国在联合国注册成了他们的节日。也就是说我们偌大中华已失去一个传统节日了。
六月:初伏日,表示最炎热的夏天开始了,这一天根据夏至日来定,《岁时记》:“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即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
初六,天贶节,宋哲宗元符四年六月六日,降诏书定此日为“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日。《天宝遗事》:“唐宫中每遇七夕,宫女各执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这一天古时又称“女儿节”,即未嫁女儿节。这一天凡有女儿的人家就在自己家中摆上大方桌(俗称八仙桌),把女儿平时学习刺绣的作品摆在上面,供同村女孩来参观。近年因外国公历2月14日为情人节,所以又有人把这一天说成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理由是每年七月七日王母娘娘同意牛郎织女在这一天会面。
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天仙配》董永有一句台词是:“七月十五是中元,家家户户祭祖先。”旧时习俗,这一天人们都要为祖先们烧纸钱。但人们一般不在中元(七月十五)焚烧纸钱,而是在十四日烧,意为提前一日,表敬仰怀念之意。而新近死亡的亲人,则在七月十三日为之烧纸钱,表示哀悼祭奠之意。
八月十五:中秋节,意为秋天之中,民间有吃月饼、庆团圆之意。
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因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故名重阳日。
十月:小阳春,因十月阳气开始上升,古时称十月为小阳春。
冬月:冬至是我华夏几千年来的传统祭祖的节令,鲁迅《祝福》:“冬至祭祖。”但祭祖的“冬至”与二十四节气的“冬至”恰逢其时,不要混为一谈,它们各有各的涵义。
腊月:初八,腊八日。旧俗有吃腊八粥的习惯。据传:从前有一个富人家生有一个儿子,从小娇生惯养,不学无术,好吃懒做,娶了一个媳妇,也和他一样。后来父母去世,他们坐吃山空,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实在饿得无法,就找找坛底,寻寻囤边,弄了些杂粮煮了一锅杂粮粥吃了。因天寒地冻,吃了这一锅杂粮粥,一下子暖和了,才想起不该坐吃山空,应该劳动。可是为时已晚,他们还是冻饿而死。人们为了教育儿孙要勤劳节俭,于是每逢腊月初八都要熬一锅杂粮粥,俗称腊八粥,边吃边讲腊八粥的故事,警醒儿孙不要好吃懒做。
二十四,俗称“小年”,这一天敬灶神,送灶神上天向玉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功过。《祝福》“是送灶的爆竹”,即指是这一天放的爆竹。
二十九——三十,大年除夕。即过了这一夜,就又是新一年了。这一夜也称大团圆之夕,是我国民间重大的庆贺节日。所以现代每年这一夜中央电视台都要举办联欢晚会,正是这个意思。
旧时私塾先生为方便学生记忆,编了一个包括二十四节气和各个月份的特殊节日的一个口诀:
正月元宵立春雨水,二月花朝惊蛰春分。
三月寒食清明谷雨,四月春和立夏小满。
五月端午芒种夏至,六月三伏小暑大暑。
七月七夕立秋处暑,八月中秋白露秋分。
九月重阳寒露霜降,十月小阳立冬小雪。
冬月数九大雪冬至,腊月腊八小寒大寒。
我国传统节日丰富多样,在当前青少年在赶时髦过“洋节”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的节日,也不要忘了我们的传统文化。
下午13:00—17:00
B.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在保证完成甲方工作任务情况下,经公司同意,可自行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3.1.2打卡制度
3.1.2.1公司实行上、下班指纹录入打卡制度。全体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不必打卡。
3.1.2.2打卡次数:一日两次,即早上上班打卡一次,下午下班打卡一次。
3.1.2.3打卡时间:打卡时间为上班到岗时间和下班离岗时间;
3.1.2.4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应填写《外勤登记表》,注明外出日期、事由、外勤起止时间。因公外出需事先申请,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请,应在事毕到岗当日完成申请、审批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因停电、卡钟(工卡)故障未打卡的员工,上班前、下班后要及时到部门考勤员处填写《未打卡补签申请表》,由直接主管签字证明当日的出勤状况,报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批准后,月底由部门考勤员据此上报考勤。上述情况考勤由各部门或分公司和项目文员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管理。
3.1.2.5手工考勤制度
3.1.2.6手工考勤制申请:由于工作性质,员工无法正常打卡(如外围人员、出差),可由各部门提出人员名单,经主管副总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审批备案。
3.1.2.7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需由其主管部门的部门考勤员(文员)或部门指定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并于每月26日前向人力资源部递交考勤报表。
3.1.2.8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如有请假情况发生,应遵守相关请、休假制度,如实填报相关表单。
3.1.2.9外派员工在外派工作期间的考勤,需在外派公司打卡记录;如遇中途出差,持出差证明,出差期间的考勤在出差地所在公司打卡记录;
3.2加班管理
3.2.1定义
加班是指员工在节假日或公司规定的休息日仍照常工作的情况。
A.现场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加班应严格控制,各部门应按月工时标准,合理安排工作班次。部门经理要严格审批员工排班表,保证员工有效工时达到要求。凡是达到月工时标准的,应扣减员工本人的存休或工资;对超出月工时标准的,应说明理由,报主管副总和人力资源部审批。
B.因员工月薪工资中的补贴已包括延时工作补贴,所以延时工作在4小时(不含)以下的,不再另计加班工资。因工作需要,一般员工延时工作4小时至8小时可申报加班半天,超过8小时可申报加班1天。对主管(含)以上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延时工作不计加班,因特殊情况经总经理以上领导批准的延时工作,可按以上标准计加班。
3.2.2.2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因无法确定加班工时的,应在本次加班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补填《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有效。《加班申请表》必须事前当月内上报有效,如遇特殊情况,也必须在一周内上报至总经理批准。如未履行上述程序,视为乙方自愿加班。
3.2.2.3员工加班,也应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有打卡记录但无公司总经理批准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加班。
3.2.2.4原则上,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集体活动不计加班。
3.2.2.5加班工资的补偿:员工在排班休息日的加班,可以以倒休形式安排补休。原则上,员工加班以倒休形式补休的,公司将根据工作需要统一安排在春节前后补休。加班可按1:1的比例冲抵病、事假。
3.2.3加班的申请、审批、确认流程
3.2.3.1《加班申请表》在各部门文员处领取,加班统计周期为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
3.2.3.2员工加班也要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各部门的考勤员(文员)负责《加班申请表》的保管及加班申报。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加班前到部门考勤员(文员)处领取《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项目管理中心或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签字批准后有效。填写并履行完审批手续后交由部门考勤员(文员)保管。
3.2.3.3部门考勤员(文员)负责检查、复核确认考勤记录的真实有效性并在每月27日汇总交人力资源部,逾期未交的加班记录公司不予承认。
下午13:00—17:00
度。全体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不必打卡。
3.1.2.2打卡次数:一日两次,即早上上班打卡一次,下午下班打卡一次。
3.1.2.3打卡时间:打卡时间为上班到岗时间和下班离岗时间;
3.1.2.4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应填写《外勤登记表》,注明外出日期、事由、外勤起止时间。因公外出需事先申请,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请,应在事毕到岗当日完成申请、审批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因停电、卡钟(工卡)故障未打卡的员工,上班前、下班后要及时到部门考勤员处填写《未打卡补签申请表》,由直接主管签字证明当日的出勤状况,报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批准后,月底由部门考勤员据此上报考勤。上述情况考勤由各部门或分公司和项目文员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管理。
3.1.2.5手工考勤制度
3.1.2.6手工考勤制申请:由于工作性质,员工无法正常打卡(如外围人员、出差),可由各部门提出人员名单,经主管副总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审批备案。
3.1.2.7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需由其主管部门的部门考勤员(文员)或部门指定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并于每月26日前向人力资源部递交考勤报表。
3.1.2.8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如有请假情况发生,应遵守相关请、休假制度,如实填报相关表单。
3.1.2.9外派员工在外派工作期间的考勤,需在外派公司打卡记录;如遇中途出差,持出差证明,出差期间的考勤在出差地所在公司打卡记录;
3.2加班管理
3.2.1定义
加班是指员工在节假日或公司规定的休息日仍照常工作的情况。
A.现场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加班应严格控制,各部门应按月工时标准,合理安排工作班次。部门经理要严格审批员工排班表,保证员工有效工时达到要求。凡是达到月工时标准的,应扣减员工本人的存休或工资;对超出月工时标准的,应说明理由,报主管副总和人力资源部审批。
B.因员工月薪工资中的补贴已包括延时工作补贴,所以延时工作在4小时(不含)以下的,不再另计加班工资。因工作需要,一般员工延时工作4小时至8小时可申报加班半天,超过8小时可申报加班1天。对主管(含)以上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延时工作不计加班,因特殊情况经总经理以上领导批准的延时工作,可按以上标准计加班。
3.2.2.2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因无法确定加班工时的,应在本次加班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补填《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有效。《加班申请表》必须事前当月内上报有效,如遇特殊情况,也必须在一周内上报至总经理批准。如未履行上述程序,视为乙方自愿加班。
3.2.2.3员工加班,也应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有打卡记录但无公司总经理批准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加班。
3.2.2.4原则上,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集体活动不计加班。
3.2.2.5加班工资的补偿:员工在排班休息日的加班,可以以倒休形式安排补休。原则上,员工加班以倒休形式补休的,公司将根据工作需要统一安排在春节前后补休。加班可按1:1的比例冲抵病、事假。
3.2.3加班的申请、审批、确认流程
3.2.3.1《加班申请表》在各部门文员处领取,加班统计周期为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
3.2.3.2员工加班也要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各部门的考勤员(文员)负责《加班申请表》的保管及加班申报。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加班前到部门考勤员(文员)处领取《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项目管理中心或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签字批准后有效。填写并履行完审批手续后交由部门考勤员(文员)保管。
3.2.3.3部门考勤员(文员)负责检查、复核确认考勤记录的真实有效性并在每月27日汇总交人力资源部,逾期未交的加班记录公司不予承认。
有人说手机普及了,年味自然就淡了。如今有电话拜年、短信拜年、视频拜年,未来拜年的方式还可能更时尚,但这对拉近心灵的距离帮助不大。连拜年短信都是抄袭的,都是雷同的,这里面还有几分真诚?吃年夜饭时还在低头玩手机,那不是手机的错,是与同席人的亲情不够浓了,人情淡了,年味也就淡了。
有人说村子空了,年味怎能不淡?去年过年回家乡时,遇见了老村长。他握着我的手,感慨万端。他对我这样说:如今家家都住上了楼房,都能吃上大鱼大肉。日子好了,村里却空了,留下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连过年时村子里的人也凑不齐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其实,在外务工一年的乡亲很愿意回乡过年,与家人团聚,浓浓的年味时时在他们心里回味。他们牵挂父母的身体,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多少年来,阜阳火车站都是全国春运的热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许风雪载途挡住了他们回乡的路,也许一票难求使他们错过了回乡过年的最佳时间,也许工作太忙请假难,也许没挣到足够多的钱怕人笑话,也许钱没拿到手被打了白条。
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在外务工,我们在过年时能聚一聚。每次见面我都会问这一年挣了多少钱,他总是说挣得不多。我开玩笑说,把百元大钞都换成角票口袋就鼓了腰就粗了!其实,他的笑容告诉我他混得不错。他说每年都想回来过年,谁不想家,年是游子的盛会。过了年再出门打工时还要带几十斤家乡的红芋粉丝,家乡的粉丝最好吃,一年到头吃不到家乡的特产很着急。可是有些年年底实在难以抽身回家,过年就成了抹不去的心结。他还告诉我,2000年以前,农忙时很多人都回来收割播种,然后再出门打工。后来机械化程度高了,干农活不需要那么多人手了。近几年土地在流转,有些农户全家常年在外,过年也难得回来。其实,家乡的变化牵动着在外务工人员的心。
他还说了一个笑话,去年年底他开着自己的轿车回来过年,转了几大圈愣是没找到村子,天气晴朗没有风雪竟迷了路。原来村与村之间都修了水泥路,大家都骑路盖起了楼房,集镇与村子相连,村子与村子相接,模糊了距离,就很难找到原来的方位。
家乡更“现代化”了,心里却莫名怅然。找不到那片鱼塘,找不到那一棵棵洋槐树,找不到村头那口井的影子,找不到老宅的痕迹,找不到村小学的门楼,找不到通往祖坟的那条小路……游子们归来,突然问你我,他的家在哪里,该如何回答呢!家是父母居住的地方,是心灵的避风港;家是温暖的窝,是情的居所,是爱的巢穴。留得住青山绿水,留得住漠漠农田,留得住鸡鸭牛羊的和鸣,留得住袅袅炊烟的缭绕,才留得住浓浓的乡愁,才留得住浓浓的年味。
愿年味永远飘香,成为你我他心中美好的记忆,成为民族的共同记忆……

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作文 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思维导图文案: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一、传统节日
◇1.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选择配偶。
2.三月街
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或竞赛。
◇3.火把节
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到了火把节之夜,村1
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火把节期间的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和比赛。
4.踩花山
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们为爬杆英雄欢呼雀跃。
5.目脑纵歌节
是景颇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目脑纵歌”译意为“大伙跳舞”,盛大的目脑纵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中旬以后的几天,选双日为吉,并有相对固定的广场举行活动。典礼开始,鼓乐齐鸣,景颇族和其他民族同胞互赠鸡蛋、米酒等礼物,向来宾敬献用芭蕉叶包的紫糯包,接着由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头戴美丽的孔雀羽帽领舞,各族同胞也跟着一起翩翩起舞,人们兴高彩烈,喜气洋洋,队伍中不时发出“哦啦!”2
“哦啦!”的欢呼声。舞场上“巴扎”劲吹,锣鼓喧天,雄浑而壮阔的舞步声震群山。
6.播种节
佤族的传统节日,节日一般在佤历“气艾月”(农历二月)举行。届时,村村寨寨都将房屋修整一新,剽牛一头,将牛肉分给家家户户祭祀祖先,然后人们身着盛装,带上农具和食物到田间地头,长者唱撒谷调,男子打坑,女了点播。
7.赛马会
五月端午的赛马会是中甸藏族人民纪念格萨尔大王的盛会,是藏历新年,是高原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日子,每逢这一天,人们扶老携幼,争相前往舞凤山赛马场观看赛马,100多匹赛马将表演精彩纷呈的马术、马技;晚上各民族一起在大街上点燃篝火,跳舞狂欢。
二、风俗习惯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的历史传统、民族感情和共同心理素质又各具特色,同时,受社会经济发展、所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的制约,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俗习惯。
1.对歌
是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青年传统的恋爱方式,也是节日的庆贺方式。如苗族的“游方”、瑶族的“唱风流”、布依族的“浪哨”“赶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调子、藏族的唱山歌等,都是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对歌交流感情,3
寻觅情侣,选择配偶。对歌内容根据当地流行的词曲,视环境和对象临时编出对歌内容,歌声抑扬顿挫,对答妙趣横生。
2.哭婚
是壮、彝、哈尼、藏等民族的婚姻风俗,一般在婚礼前几天或婚礼当天进行,由新娘的母亲及家属中的女眷陪伴新娘哭,表现新娘对少女时代生活逝离的悲伤、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对家人离别的眷恋,也有对婚姻不满的控诉。
3.抢亲
云南的彝、傣、白、阿昌、傈僳、景颇、瑶等民族都有抢婚习俗,通常是在男女自由恋爱婚姻受到阻拦的情况下发生。事先得到女方的默许,由男方缴约伙伴佯作抢亲或约伙伴抢走暗中选好的姑娘,姑娘既使愿意,也必须佯作反抗,大喊大叫。
4.丢包
每年泼水节时,傣族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相对排成两行,女方把花包掷向中意的小伙,如果男方有意,就装作不接花包,愉快认输,把礼物赠给姑娘,双双离场去倾诉衷肠。丢包时穿插有歌舞、野餐等活动。
5.阿夏婚
云南宁蒗摩梭人旧时婚俗,“阿夏”系摩梭语,为“朋友”之意,男女双方不称夫妻而称“阿夏”,只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交换信物之后即可偶居。其中走访婚最为奇特,4
走访婚是夜里男到女家望门访宿,次日黎明回到自己家中,不同吃不同劳动,无家庭经济联系,所生子女属女方,男女双方都可与其他人有同样的关系,这种婚姻是一种母系社会制的残余。
6.剽牛庆丰收
独龙族庆丰收的祭祀节日。每年秋季选择一天作为庆丰收日,剽牛仪式在村寨广场举行,由家族长主持,将牛拴在广场的木柱上,由一位青年妇女把一串珠琏挂到牛角上,经过短暂的仪式后,由一位姑娘将麻织物披到牛背上,最后由一位父母双全的男青年将锋利的竹矛剽入牛心脏,众人欢跃而上,开膛割肉。随后人们欢呼跳跃,跳起欢乐的锅庄舞,共庆佳节。
7.踩月亮
是苗族青年交友婚恋习俗,又称走寨,每当月明之夜,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弹着月琴,吹着洞箫到村村寨寨去寻找中意的姑娘,吹拉弹唱,嬉笑娱乐,通过“踩月亮”彼此了解,建立友谊,甚至相恋而盟誓终身。
8.树叶信
在景颇、傈僳族中流行过的“实物信”,利用树叶表达感情,传递信息,每种树叶都代表不同的含义。如男子用两片嫩叶加上蜂蜜等物,表达对女子的喜爱;女方有意则回赠草烟、芦子等,如表示拒绝则把两片树叶翻成背靠背送还给5

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作文 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思维导图文案: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大全
元旦(春节)
亦称元日、元正、正旦、朔旦、朔日等。在农历的正月初一日。因其日为岁之元(第一天)、时(季)之元、月之元,故又称“三元”。相传自尧、舜时,已为节日。古时,岁首时间不同,夏朝岁首与今相同,商朝在农历十二月,周朝改在农历十一月,秦及汉初在农历十月。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此后沿用二千多年,元旦乃成为汉族人民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这一天标志着新的一年及春季的开始。自称秦起,朝廷于此日有朝贺之礼,群臣朝见皇帝,称觞祝寿,称为“贺正”,皇帝受贺,则有赐宴作乐等仪节。此外,民间普遍有祭祖先、饮椒柏酒、屠苏酒、食五辛盘、爆竹于庭、钉桃符、贴画鸡、放鸠、浴五木汤、挂钟馗、食胶牙饧、贴春联、为亲友尊长拜年等庆贺娱乐活动。辛亥革命后,正月初改称春节,公历1月1日称新年。解放初,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然农历的正月初一,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仍然受到普遍的重视。在春节里,人们探望亲友,休息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除汉族外,古代及近代,也有部分少数民族以农历元旦为年节,用自己的习俗庆贺节日。《渊鉴类函.岁时部.元正》引《汉杂事》:“正旦朝贺,三公奉璧上殿,向御座北面,太常使赞曰:‘皇帝为君兴’,三公伏,皇帝坐,乃前进璧。”又汉崔寔《四民月令》:“正月之朔,是谓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弥。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坎如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帖画鸡,或斫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凡饮酒次第,从小起。”宋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一岁节序,此地之首......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袜、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此伉城风俗,畴昔侈靡之习,至今不改也。”清叶调元《汉口竹枝词.时令》:“新年春酒竞相邀,轿子何嫌索价高。提盒天天来送礼,汤圆春饼与年糕。”
元旦民俗
桃符:
亦名“桃板”。古代神话传说谓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二神,名神荼、郁垒、能食百鬼。故农历元旦,民间习以桃木板画二神于其上,悬于门户,以驱鬼辟邪。此俗起于汉代,至五代以后,渐代之以用纸书写的春联及刻印门神像。汉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或听镂五彩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宋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陈元靓《皇朝岁时杂记》卷五:“桃符之制,以薄木板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元方回《乙未岁除》诗:“诸公富贵新桃版,我是春前旧土牛。”版,同板。
小挂千:
旧时北京等地过春节时,店铺门前所粘刻有吉祥语的小红纸或小黄纸。清富察敦崇《燕亦岁
时记.挂千》:“挂千者,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者,乃佛前所悬也。其物民户多用之,世家大族鲜用之者。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者,曰小挂千,乃市肆所用也。”
闹嚷嚷:
明代元旦日,男女老幼所戴之饰物。以纸做成,缠于铜丝之上。为古代“人胜”、宋代“闹蛾”之遗。明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一》:“岁时元旦拜年......戴闹嚷嚷。”原注:“以乌金纸为飞蛾、蝴蝶、螞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钱,呼曰闹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贵人有插满头者。”清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元日闹嚷嚷》引《北京岁华记》:“元旦人家儿女剪乌金纸作蝴蝶戴之,名曰闹嚷嚷。”
年糕:
江南地区,用糯米或粘性较大的米,加水磨成粉,蒸制而成的糕。因是过农历年的食品,故称。又称“水磨年糕”。各地式样不一,以江浙一带最为重视。冬腊水制成,可存贮数月之久。清顾禄《清嘉录.十二月.年糕》:“黍粉和糖为糕,曰年糕。有黄、白之别。大径尺而形方,俗称方头糕。为元宝式者,曰糕元宝。黄白磊砢,俱以备年夜祀神、岁朝供先及馈贻亲朋之需。其赏赍仆婢者,则形狭而长,俗称条头糕。稍阔者,曰条半糕。富家或雇工至家磨粉自蒸,若就简之家,皆买诸市。春前一二十日,糕肆门市如云。”按:吴人所制“糕元宝”,黄者代表黄金,白者代表白银,清代诗人吴锡麒曾作诗嘲讽之。
五辛盘:
亦称“辛盘”。即在盘中盛上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作为凉菜食用。魏晋以下,元旦日有食五辛盘的风俗。意在尝新。源于汉代立春日食生菜。唐宋以下,演变为立春日之“春盘”。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原注引晋周处《风士记》:“元日制五辛盘。”原注:“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是也。《庄子》所谓春正月饮酒、茹葱,以通五藏也。《食医心镜》曰:食五辛以辟厉气。”唐韩鄂《岁华纪丽.元日》:“肴列辛盘,觞称椒酒。”
糯花米:
用糯米淘净晒干,在锅中拌炒爆而成,南方作为新年食品,并有用来占卜之俗。起于宋以前。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撚粉团栾意,熬稃膈膊声”注:“炒糯谷以卜,俗名孛娄。见吴郡、姑苏二志,张司直寅《太仓志》因之。范志云:亦曰米花。李戒庵《漫笔》有《米花》诗:春入吴城千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抛下黄金栗,转手翻成白玉花。红粉美人占喜事,白头老叟问天涯。晓来妆饰诸儿女,数片梅花插髡斜。《姑苏志》云:‘又曰卜流言,卜流年也。’”
拜年:
正月初一起,由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等热情款待之。亦有士大夫之族,不亲自登门,仅遣子弟或仆役持帖代拜者,宋时已成风气,相沿至近代,改用贺年片。南朝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宋《嘉泰会稽志》:“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男女序拜竣,乃盛服诣亲属贺,设酒食相款,曰岁假,凡五日而毕。”宋周辉《清波杂志》:“至正交贺,多不亲往,有一士人令人持名衔,每至一门撼数声,而留刺字(贺年帖)以表到......吕荥阳公言:‘送门状习以成风,既劳于作伪,且疏拙露见。’司马温公在台阁时,不送门状,曰:‘不诚之事,不可为也!’”清顾禄《清嘉录.正月.拜年》:“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门首设簿,书姓氏,号为门簿。鲜衣炫服,飞轿生风,幽巷静坊,动成哄市。薄暮至人家者,谓之拜夜节。初十日外,谓之拜灯节。”《江苏风物志.岁时风俗.新春贺年》:“接待贺年客人,除茶烟外,还有一茶生、瓜子、糖果、糕点等品。扬州、仪征一带,有一种漆器‘桌盒’,盒为圆形或方形,有盖。盒内分九个格档,中间一格放一枚大福橘周围八格分别装着各色糖饵。主人从桌盒内取出果饵奉客时,每样都说点吉利的话,如花生谓‘长生不老’,瓜子谓‘瓜瓞绵绵’,糖块谓‘甜甜密密’,黑枣谓‘早早发财’(或‘早娶新娘’、‘早生贵子’)橘子谓‘走大局’等等。客人们略为尝食,但很少动那橘子。”

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作文 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思维导图文案: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清明节一般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和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清明节的风俗,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
这就是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作文的经历,对《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希望对大家写《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