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临床常见疾病名称英汉对照缩写及简写作文 临床常见疾病名称英汉对照缩写及简写图片文案

2019-03-09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临床常见疾病名称英汉对照缩写及简写作文 临床常见疾病名称英汉对照缩写及简写图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临床常见疾病名称英汉对照缩写及简写作文  临床常见疾病名称英汉对照缩写及简写图片文案

临床常见疾病名称英汉对照缩写及简写作文 临床常见疾病名称英汉对照缩写及简写图片文案:

Addison病: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Af:心房颤动
AF:心房扑动
AGN:急性肾小球肾炎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AL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zheimer病(AD):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
AML: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rnold-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移畸形(阿-卡畸形)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F:急性肾衰竭
AS:强直性脊柱炎
ASD:房间隔缺损
AM:动静脉畸形
Binswanger病(BD):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
Budd-ChiariSyndrome:布加综合征
BPH:良性前列腺增生
CCF:颈动脉海绵窦瘘
CGN:慢性肾小球肾炎
CH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CIN:慢性间质性肾炎
CKD:慢性肾脏疾病
CL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ML: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Colles’fracture:柯莱斯骨折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RF:慢性肾衰竭
Crohn病:节段性肠炎或肉芽肿性肠炎
CTD:结缔组织病
DCM:扩张性心肌病
DDH: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M:糖尿病
DN:糖尿病肾病
Good-Pasture综合征: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Graes病(GD):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Basedow病)
Fahr’病: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
EH: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
FNH:局灶性结节增生
EP:癫痫
HB-GN: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
HCC:原发性肝细胞癌
HCM:肥厚性心肌病
HD:霍奇金病
HIE:缺氧缺血性脑病
HL:霍奇金淋巴瘤
HOA:肥大性关节病
IBD:炎症性肠病
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JAS:幼年强直性脊柱炎
JRA: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Kawasaki病:川崎病或MCLS(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MirrizziSyndrome(MS):米利兹综合征
MkulicySyndrome:米古利兹综合征(慢性无痛性腮腺炎)
MM:多发性骨髓瘤
MS:多发性硬化
MODS: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yamoyadisease:脑底异常血管网症(烟雾病)
NF:神经纤维瘤病
NHD:非霍奇金病
NHL:非霍奇金淋巴瘤
NS:肾病综合征
OA:骨性关节炎
Paget病:畸形性骨炎
PAM:肺动静脉畸形
Parkinson病(PD):帕金森氏病
PDA:动脉导管未闭
PH:肺动脉高压
P-J综合征:黏膜黑斑-息肉综合征(黑斑息肉病)
PsA:银屑病关节炎
PST: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RCC:肾细胞癌
RCM:限制性心肌病
RHD:风湿性心脏病
RS(Reiter综合征):又称反应性关节炎(ReA)
SAH:蛛网膜下腔出血
SCLC:小细胞肺癌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
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pA:脊柱关节病
SPA:类风湿性脊椎炎
SSSS: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或葡萄球菌性烧伤皮肤综合征
Sturge-Weber综合征:脑颜面血管瘤病
TB:结核病
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S:结节性硬化又称Bourneille病(神经皮肤综合症)
SD:室间隔缺损
T:室性心动过速
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
常见检查及手术名称中英文对照:
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ENBD: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ERCP: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L: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套扎治疗
EST: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S:腹腔镜脾切除术
KUB:泌尿系平片(肾、输尿管及膀胱区平片)
IP:静脉肾盂造影术
IU:静脉尿路造影术
PBP: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PTC: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PTCA: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TCD:经颅多普勒超声
呼吸科
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CAP社区获得性肺炎
COPD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IPF特发性肺纤维化
HAP医院获得性肺炎
PAP肺泡蛋白质沉积症
PIE间质肺气肿
PTE肺栓塞
肺TB肺结核
PCP卡式肺囊虫肺炎
心内科
AVB房室传导阻滞
Af房颤
ASD房缺
AI主闭
AS主狭
ASO闭塞性动脉硬化
AT房速
AMI急性心梗
AP心绞痛
APB房早
BBB束支传导阻滞
CHD冠心病
CHF充血性心衰
CF心衰
F3法三
F4法四
IHD缺血性心脏病
PDA动脉导管未闭
PS肺狭
PAT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MI心梗
MVP二间瓣脱垂
RBBB右束支传导阻滞
SSS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SBE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UA不稳定性心绞痛
VSD室缺
VDH心脏瓣膜病
血液科
ALT成人T细胞白血病
AA再障
AIH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LL慢淋
CGN慢粒
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ITP过敏性紫殿
IDA缺铁贫
HD霍奇金病
PNH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MM多发性骨髓瘤
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NHL非霍奇金
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型
TI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
消化科
AIH自身免疫性肝炎
AP急性胰腺炎
DU十二指肠溃疡
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FD功能性消化不良
GU胃溃疡
GERD胃食管反流病
HE肝性脑病
IBS肠易激综合症
IBD炎症性肠病
SAP急性重症胰腺炎
UC溃疡性结肠炎
WD肝豆状核变性
内分泌与代谢科
DM糖尿病
T2DM2型糖尿病
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N糖尿病肾病
DK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LE盘状红斑狼疮
GD甲亢
GravesHNKHC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IGT糖耐量减低
IDD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IIM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PKU苯丙酮尿症
MAS或POED多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
SSc系统性硬化病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
肾科及其他
AD阿尔海默茨病
ARF急性肾功能不全
AIN急性间质性肾炎
AGN急性肾炎
CGN慢性肾炎
CRF慢性肾功能不全
CIN慢性间质性肾炎
HIE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PD帕金森氏病
PEM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PID盆腔炎
SCA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MG重症肌无力
RA类风湿关节炎
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常见疾病名称英汉对照缩写及简写作文 临床常见疾病名称英汉对照缩写及简写图片文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
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何时何地发生?
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
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它能预防吗?
对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预防措施包括常洗手,尤其是换尿布后;消毒有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清洗脏的衣物。儿童发病头几天不要上幼儿园和学校或参加其他聚会。以上措施可大大减少传播,但还不能完全阻断传播。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2)
1、问:什么是肠道病毒71感染性疾病?
答:肠道病毒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71感染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少数病情较重,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2、问:哪些人容易患这种疾病?
答:该病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发病。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问:这种病什么季节最容易发生,怎么传播的?
答: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②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③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4、问:这种病开始有哪些表现?
答:患儿感染肠道病毒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5、问: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等症状,家长该怎么办?
答: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6、问:家庭如何预防这种病?
答: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7、问:幼儿园、托儿所如何预防这种病?
答: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学。
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8、问:小学如何预防这种病?
专家答:小学校要做好每日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病学生不应继续上学,要在家中休息。
学校老师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学生后,要立即对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发现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的防治
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口、臀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病原体: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以及其他型别的肠道病毒感染可导致该病。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流行特点: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合并症: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诊断:本病主要诊断依据①好发于夏秋季节。②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聚集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③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④病程经过较短,约4~10天,多在一周内痊愈。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治疗原则:患者一般可完全康复。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为主。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就诊、复查进行检测。
预防原则: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本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幼儿园、学校、家庭等如何有效防范手足口病?
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如果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在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专家建议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学。如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如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诊。
开展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和要求
1、在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医护人员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自觉意识,重点进行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2、在全省各级幼教机构组织开展托幼机构员工的防治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训,使他们掌握和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每一所幼教机构都设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
3、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幼教机构要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孩子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家长的防范意识。教育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规范治疗。
4、在托幼机构、中小学开展饭前便后洗手,房间通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措施,加强孩子共用玩具、毛巾、牙刷、水杯、奶瓶、奶嘴可能会受感染用品的消毒工作,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增强预防意识和能力,开展托幼机构晨间体检,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治疗。
5、在有病例发生的城市充分发挥各级社区卫生服务、妇幼保健等机构的作用,通过黑板报、展板、面对面宣传、宣传发放材料等形式,开展辖区内预防手足口病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
6、在有病例发生的农村地区要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妇女和计生干部的作用,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7、在流行季节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采取电视字幕、新闻报道、专题讲座、专家热线等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预防手足口病知识的专题宣传和防治动态的新闻报道,使广大群众认识和了解科学防治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8、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机构要根据群众需要,开发出折页、宣传画、爱心提示卡等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宣传材料及时发放到托幼机构和广大群众手中。
9、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广大城乡居民讲卫生、除陋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积极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预防手足口病(EV71感染)常用消毒方法
1、灭蚊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
2、饮用水:用1-3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
3、垃圾:用1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4、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5、食、饮具: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分钟。
6、生活污水:用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7、人畜粪便:可采用高温堆肥等方式无害化处理;也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8、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9、患者衣、被单: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
10、厕所或其他污染地面、墙: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消毒。用量200毫升\/平方米;旱厕也可用生石灰覆盖。

临床常见疾病名称英汉对照缩写及简写作文 临床常见疾病名称英汉对照缩写及简写图片文案:

温病: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
风热病邪:发生于冬春季的一种致病温邪。病种:风温(冬温)。
暑热病邪:发生于夏季的由火热之气化生的一种致病温邪。病种:暑温。
湿热病邪:主要发生于长夏具有湿和热二重性质的致病温邪。病种:湿温。
燥热病邪:发生于秋季的具有干燥性质一种致病温邪。病种:秋燥。
温热病邪:在春季致病的一种温邪。不兼有风、暑、湿、燥等病邪的性质,但温热性质显著。病种:春温
温毒病邪:指六淫之邪蕴结不解而形成的一类温热性致病因素。病种:肿毒温病。
疠气:指致病暴戾,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致病温邪。病种:温疫。
新感温病:简称“新感”,感受当令病邪即时而发的一类温病。病种:风温、暑温、暑湿、湿温、秋燥。
伏邪温病:简称“伏邪”:指感邪后未即时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病种:春温、伏暑。
寒热往来:指恶寒和发热交替出现。主要出现在暑湿,湿热郁阻少阳(属气分证)。
日晡潮热:指热势于下午益甚。日晡即下午3~5时。见于:热结肠腑,阳明腑实,湿温病等。
身热不扬:指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初扪皮肤不觉发热,久扪始感体温升高。见于:湿温初起,邪在卫气,湿中蕴热。
身热夜甚:指发热入夜尤甚,灼热无汗。见于:1.热入营分,邪热炽盛,营阴受损。2.热入血分,热瘀交结。
身热肢厥:指胸腹灼热,手足厥冷。为热郁于里,阳气不能外达四肢,内真热外假寒。见于:1.营血分;2.气分腑实内结,邪热闭郁。
战汗:指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续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多为热邪留连在气分日久,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的表现。
神昏谵语:神昏:神志不清,意识丧失;谵语:语无伦次或胡言乱语。两者常并见,故并称,多属闭证,实证。
昏聩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沉迷不语,属于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为痰热阻闭心包所致。
热深厥亦甚:
白pei:是在湿热类温病发展过程中,皮肤上出现的细小白色疱疹。是湿热病证的重要体征。
苔白厚如积粉(积粉苔):温疫病湿热秽浊极甚,郁闭膜原的征象。
白碱苔:苔垢白厚粗浊而板滞如石碱状。温病兼有宿滞秽浊多见于湿热性质温病。
白砂苔:苔白厚干硬如沙皮,扪之粗糙。邪热化燥入胃迅速,苔尚未转黄而津液已大伤。
白霉苔:秽浊之气内郁而胃气衰败之象。苔如霉状或如霉点,或如饭粒、豆腐渣样,刮之易去。温病久治不愈,胃气衰败。
镜面舌:舌上无苔,舌绛而光亮如镜面,干燥无津,为胃阴衰亡的征象。
杨梅舌(焦紫起刺):舌体紫红而有点状颗粒突起于舌面,为血分热毒极盛,热盛动血或动风之象。
猪肝舌:色如猪肝。为肝肾阴竭,预后不良。
泄卫透表法:驱除在表温邪,解除卫分表证的方法。
清解气热法:清泄气分热邪,解除气分热毒的方法。
和解表里法:以和解、疏泄、宣通气机达到外解里和的治法。
祛湿清热法:驱除三焦气分湿邪的治法。
气(营)血两燔:清营或凉血法与清解气热法合用,双解气营或气血之邪热。
分消走泄:用辛开苦泄或开泄之品宣展气机,清化三焦气分痰热或湿热。
温热类温病
风温:1.风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2.初起以肺卫表热证为特征的(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
3.病季节:以春、冬两季为多见。
春温:1.春温是由温热病邪内伏而发,以起病即见里热证候为特征的急性热病。
2.初起主要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等里热证候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见神昏、痉厥、斑疹等症。
3.发病季节:多发于春季、冬春之交。
暑温:1.暑温是由暑热病邪所致,初起以阳明气分热盛为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
2.初起临床表现:初起即见壮热、烦渴、汗多、面赤、脉洪大等气分热盛证候。
3.发病季节:多发于夏至至立秋。
暑厥:暑热炽盛时,适逢人体正气虚弱,尤甚在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暑热可直中心包而突然神昏肢厥。
暑风:(暑痫):暑热直入肝经而突发痉厥。
暑瘵:暑热炽盛亦可犯及肺,甚至损伤肺络,而骤然咯血,衄血咳嗽气促,
秋燥:1.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初起以病在肺卫并具津液干燥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
2.发病特征:传变较少,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易于痊愈,极少传入下焦肝肾。
3.初起临床表现:肺卫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舌边尖红,苔薄白等。津液干燥-咽干鼻燥,咳嗽少痰,或皮肤干燥等。
4.发病季节:秋季(立秋-小雪)
湿温类温病
湿温:湿温是由于湿热病邪所引起的,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的急性外感热病。初起临床表现:身热不扬,恶寒少汗,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腻脉缓。
暑湿:是感受暑邪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暑湿阻遏肺卫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身热,微恶风寒,头胀,胸闷,身重肢酸等表现。本病好发于夏末秋初。
伏暑:是夏季感受暑湿病邪,伏藏体内,发于秋冬季节的急性热病。特点是初起即有高热、心烦、口渴、脘痞、苔腻等暑湿郁蒸气分证,或为高热、烦燥、口干不甚渴饮,舌绛苔少等暑热内炽营分见证。
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所引起的,以头面焮赤肿痛为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于冬春两季。
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所引起的,以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密布为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于冬春两季,以2-8岁小儿多见。
温疫类温病:是指由疠气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包括:湿热疫和暑燥疫。
湿热疫:是由湿热性质的疠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发病急骤,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初起:邪遏伏膜原,见:憎寒发热,头身疼痛,苔白厚腻如积粉,脉数等。雨湿较盛之季节,以东南沿海和岭南一带为多见。
暑燥疫:是由暑燥淫热之疠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发病急骤,传染性和流行性极强。初起:卫气同病,传变迅速,热毒热炽盛,见:高热、头痛、身痛、斑疹、出血、甚至昏谵、痉厥等。病死率较高。多见于夏暑季。
上受:温病的感邪途径,为邪从口鼻而入,侵犯人体。
顺传(于肺):温邪始犯手太阴肺,继则传至中焦阳明胃的过程。
逆传(心包):温邪侵犯肺卫后,不顺传阳明气分,而直陷心包,出现:高热,神昏,舌蹇,肢厥,脉数等。
透热转气:指邪热入营,治宜清营热、滋营阴,佐以轻清透泄之品,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
两阳相劫:风与温热俱属阳邪(两阳),风与温热相结合为病,风火交炽,势必劫烁津液,而出现清窍干燥等症。
浊邪害清:湿浊与热邪相合,湿热蕴蒸而蒙蔽于上,清窍壅塞,临床上可见耳聋,鼻塞、头目昏眩等症。
益胃法:清气生津,宣展气机,并灌溉汤液,使气机宣通,热达于外,腠开汗出,病邪随之外透。
分消上下:即是针对病之上、中、下三焦气机郁滞,痰湿内阻的病机特点,治宜疏导三焦气机的运行,泄化三焦的痰湿。代表:杏,朴,苓及温胆汤。
胃湿:在阳旺之体,湿邪多从热化,而归于阳明胃,表现为热重于湿。
脾湿:在阴盛之体,邪从寒化,病多留恋太阴,表现为湿重于热。
阴湿(伤表):是指湿邪伤表,尚未化热。表现:恶寒无汗,身重头痛。
阳湿(伤表):是指湿邪伤表,已经化热。表现: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不为汗解。
湿滞阳明:湿浊阻于中焦脾胃,症见口渴、苔白腻、脘痞、恶心、腹胀等。
分利:湿流下焦,小肠泌别失职,膀胱气化及大肠传导失司,见小便赤涩,大便自利。治疗当分利湿邪为要。“利小便所以实大便”。
三焦分治:指对于湿热证可以分组于上,中,下三焦辨治。
辛开:即用幸燥之品,燥能祛湿,湿化则气机得开。
辛泄:用辛开药物+泄热药物。作用:燥湿清热。
瞀乱:瞀:目眩、眼花、目不明;乱:胸腹闷乱。是由于清阳闭阻不行,机窍闭塞,浊邪害清所致。
下泉不足:下泉为尿的别称。此指肾阴耗伤,小便短少。
涌泄:薛氏所云“涌泄”似可理解为清宣上焦气分郁热。
主客浑受:“主”指人体营血,“客”指病邪。指久病正虚,湿热之邪久留与人身营血相混而形成络脉凝瘀的一种病理状态。
辛凉轻剂:指治疗风热犯肺卫,邪浅病轻的方子。代表:桑菊饮。
辛凉平剂:指治疗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证的方子。代表:银翘散。
辛凉重剂:指治疗热入气分,肺卫热盛证的方子。代表:白虎汤。
舌蹇:证名。又名舌涩。指舌体卷缩,转动不灵,语言蹇涩之病证。多因脾胃积热,津液灼伤所致。
湿胜阳微:病证名。指湿邪过盛伤害阳气。湿为阴邪,重浊粘滞,能阻滞阳气活动,尤易损伤脾阳,症见面白、胸闷、腹胀、痞满、泄泻,甚则形成水肿等。
增水行舟:属润下法。用于温病热结液枯的便秘症,尤以偏于阴亏液涸之半虚半实证为宜。代表方为增液汤。
膜原:①人体部位名。指胸腹与膈肌之间的部位。②温病辨证中指邪在半表半里的位置。
温病: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
风热病邪:发生于冬春季的一种致病温邪。病种:风温(冬温)。
暑热病邪:发生于夏季的由火热之气化生的一种致病温邪。病种:暑温。
湿热病邪:主要发生于长夏具有湿和热二重性质的致病温邪。病种:湿温。
燥热病邪:发生于秋季的具有干燥性质一种致病温邪。病种:秋燥。
温热病邪:在春季致病的一种温邪。不兼有风、暑、湿、燥等病邪的性质,但温热性质显著。病种:春温
温毒病邪:指六淫之邪蕴结不解而形成的一类温热性致病因素。病种:肿毒温病。
疠气:指致病暴戾,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致病温邪。病种:温疫。
新感温病:简称“新感”,感受当令病邪即时而发的一类温病。病种:风温、暑温、暑湿、湿温、秋燥。
伏邪温病:简称“伏邪”:指感邪后未即时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病种:春温、伏暑。
寒热往来:指恶寒和发热交替出现。主要出现在暑湿,湿热郁阻少阳(属气分证)。
日晡潮热:指热势于下午益甚。日晡即下午3~5时。见于:热结肠腑,阳明腑实,湿温病等。
身热不扬:指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初扪皮肤不觉发热,久扪始感体温升高。见于:湿温初起,邪在卫气,湿中蕴热。
身热夜甚:指发热入夜尤甚,灼热无汗。见于:1.热入营分,邪热炽盛,营阴受损。2.热入血分,热瘀交结。
身热肢厥:指胸腹灼热,手足厥冷。为热郁于里,阳气不能外达四肢,内真热外假寒。见于:1.营血分;2.气分腑实内结,邪热闭郁。
打开百度文库APP阅读全文取消确定

临床常见疾病名称英汉对照缩写及简写作文 临床常见疾病名称英汉对照缩写及简写图片文案:

学校(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等.它们离我们并不远,就在我们的身边,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而且幼儿园是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幼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除有上述共同特点之外,还存在各自的特点,医生主要是根据这些疾病的各自特定来进行诊断治疗,并准确地进行防治预防和控制。下面我主要介绍以下几种主要传染病。
1、麻疹:患病初期症状有咳嗽、流涕、发热,主要特点是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全身斑丘疹,维持4至7日,也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麻疹病人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在这里要注意是否曾经打过麻疹疫苗,还有自己曾经是否得过麻疹,现在大年龄组由于没有免疫力,既没有打麻疹疫苗也没有得过麻疹,当身边有麻疹病例时就会传染。
2、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也可通过病人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主要特点是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良好。
3、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初期是一个感冒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绝大多数病人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4,水痘:发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5、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如EV71、COXA16等病毒引起的,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但中学生也有人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首先来了解一下传染病相关的基本知识:
传染病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在人群中被相互传染并流行的一种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鸽子家禽,感染出血热病毒的老鼠,感染狂犬病的狗等。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春季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如:空气、食物、水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为加深印象吧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就像现在很热门的H7N9禽流感,对患病的人要隔离治疗,患病的鸽子等禽类要捕杀并做无害化处理、患水痘的学生不能正常来学校上课等,从而做到传染源的控制。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如:不要吃病死禽、勤洗手等。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如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播的。
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
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消灭苍蝇、坟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大家知道了传染病相关的基本知识后就要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才能去真正杜绝或减少得传染病的机会。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包括现在很热门的H7N9禽流感,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鱼、吓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跑步、做操等增强体质。
2.尽量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特别是每次接触畜禽类动物后及每天回家后都要彻底洗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讲解六步洗手法并示范)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以免抵抗力下降;
6.不吃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果,不喝生水。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不对人打喷嚏;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不主张用双手捂住口鼻,因为在咳嗽或喷嚏时会随飞沫带出大量病毒或细菌,未及时洗手而会造成二次感染或通过物体表面传给他人,若无纸巾、手帕时可用衣袖遮住口鼻,用衣袖是因为病毒或细菌在干燥的衣服表面不大容易存活。
8.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不能拖着耗着,以免延误诊治。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近段时间外出游玩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11、幼儿园发现发热(特别是体温超过38°、咳嗽等症状)及出疹幼儿必须要求其立即离园就医,注意追访就诊及病情发展情况,并严格要求其在家隔离治疗至该病的隔离期满,凭医疗机构返校证明复课,密切注意病例班级内有无续发病例,如有续发,及时报告,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还要做好缺勤的幼儿统计工作;对因病缺勤的幼儿,了解幼儿患病情况,对患有传染病者予以登记、报告。对教室、宿舍、活动场所等保持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和日常消毒。必要时对可能受到病人污染的场所,选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消毒。新生入学及转入时要查验免疫接种证,严格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的规定完成相应年龄的免疫程序,对于应接种但又未接种者进行补种。
虽然传染病种类繁多,但我们也不用恐慌,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我们相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传染病能够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使我们拥有健康、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共同筑牢传染病的防护堤,减少甚至杜绝传染病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临床常见疾病名称英汉对照缩写及简写》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临床常见疾病名称英汉对照缩写及简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临床常见疾病名称英汉对照缩写及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