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事变作文 事变有哪些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6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事变作文 事变有哪些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事变作文  事变有哪些文案

事变作文 事变有哪些文案:

七七又到,1937年7月7日这一天,日本军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
这一天,酿造了惨无人道、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之国耻!
这一天,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掀起了旷日持久的八年抗战。
八年,我们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付出宝贵生命;八年,中华儿女从不言放弃;八年,中华民族历经磨练;八年,中华民族固若长城;八年,我们拥有了摧不跨的“抗战精神”!
今天,让我们一起为七七事变和八年搞战付出生命以及做出贡献的中华儿女敬礼!
今天,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个日子,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今天,我们借助网络为我们的英雄们敬礼,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饮水思源”。
中国,一个发展中的中国,一个崛起的中国,我们需要牢记历史,回首过去,居安思危,永不忘却,让这些成为我们“强国之路”的基石。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的历史意识,国难意识,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个人以为青少年的国家民族自强精神是国家之根本。我们不但要有爱国意识,更要有忧国意识,牢记历史是我们将悲痛转换为动力的办法之一。
“抗战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中华儿女用生命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可以说她们是中国崛起和富强的永恒动力。可以说,只要保持着“抗战精神”和“长征精神”中国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
牢记这一天,为我们的英雄默哀,也为我们的祖国祝福!

事变作文 事变有哪些文案: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此次事变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索。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中国国耻日”。
名称:九一八事变
地点:中国东北地区
参战方兵力:中国:160000人
日本:30000-66000人
事变简介
发生时间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发生过程
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对敌政策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但是,大家也不要过分指责蒋介石,因为在“九一八事变”前,他的主要精力不在日本军队上,因此,为了不至于和日本人闹僵,使自己手忙脚乱分身乏术,才出此下策。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

事变作文 事变有哪些文案: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
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从1929年起,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三省先后秘密组织了四次“参谋旅行”,侦察情况,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1931年6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制定“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确定了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具体步骤;7月,陆军参谋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调运至沈阳,对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月,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国师团长会议上叫嚷: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随后进一步做了发动此次战争的各种准备。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事变作文 事变有哪些文案:

西安事变之所以被称为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主要原因不仅是因为国内,而且西安事变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存在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西安事变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有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屡受排挤,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在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从而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区取得胜利。
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蒋介石调集嫡系军队约30个师准备从河南开入陕甘参加“剿共”。之后,蒋又于1936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把军队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陈诚、卫立煌等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如何对待事变的问题上,南京当权势力中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主张。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策动“讨伐”,轰炸西安,企图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而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亲属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则不顾何应钦的反对,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努力。
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南京方面在弄清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此次事变的态度后,于22日派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谈判。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也参加了谈判。他遵照中央的有关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并进行同南京方面的谈判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两天的商谈,宋美龄等人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日发动”等项承诺。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
25日下午,张学良决定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回南京。一到南京,蒋介石立刻扣留张学良。消息传出后,西安出现动荡不安的局势,东北军中坚决主张联共抗日的王以哲军长被东北军中一部分过激分子杀害,内战危险重新出现。周恩来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坚定而细致地进行工作,巩固了红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团结,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伟大成果。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社会政治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国共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西安事变背景介绍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手上掌握了大量的军队,他一面忙着整编一面和中共展开合作,而中共也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可以说西安事变的意义十分重要,那么在此之前的局势是怎样的呢?或者换句话说西安事变背景是怎样的呢?
在说西安事变背景的时候,大家首先应该知道那时候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张学良从退出东北战争之后,深深觉得是自己的失策才造成这种局面,于是他开始离开国家出过去考察。而中共方面经过了艰难的长征路途也在陕北顺利的会师。但是国内的环境也使得西安事变的背景有些混乱。那时候北平已经有许多大学生开展了示威或者游行的活动,人们心中停止内部争斗的呼声更加强烈,而国民党身上的压力也越来越重。以上这些内容都可以归到西安事变背景之中去。
除此之外西安事变的背景还包括国民党的剿共计划遇到了失败。当时蒋介石在西安设立了剿共的总部,但是东北军在这条路上却并不太顺利,先后几次遭遇了失败蒋介石终于坐不住了,亲自到西安查探和监督,可以说蒋介石这次到达西安在西安事变的背景中十分重要。这时候张学良已经质疑他的政策是否正确了,在和周恩来会谈之后,更是多次劝阻蒋介石,但是都遭到了拒绝,在两人争吵的最激烈的时期甚至撤掉了张学良身上一切的职务。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西安事变发生了,而这次事变意义非凡,将西安事变背景中这些问题大部分都解决了。
西安事变对世界的影响介绍
西安事变之所以被称为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主要原因不仅是因为国内,而且西安事变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存在的。张学良为了迫使蒋介石能够答应停止内战,策划这次事变的发生,西安事变对国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西安事变对世界的影响要怎么说明呢?
西安事变对于世界的影响可以从多方面来说明,首先在西安事变之前,国际上就曾经组织过会议,针对世界法西斯这一事件也做了深刻的分析,认为在这种残暴的列强主义面前,建立一条统一而且同步的战线是十分必要的,那么西安事变对于世界的影响就出现了。日本的侵略行为也属于上述针对的问题当中,而西安事变主要就是想要达成一致的对外战线,从而抵抗并且破坏掉日本的不良企图,这样看来西安事变对于世界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除此之外西安事变对世界的影响还可以从国际上形成的格局来说明。当时日本的野心是很大的,不仅是对中国就是对苏美也存在假想,甚至曾经想要通过占领中国而达到称霸世界这个狂妄的目的,苏联对于西安事变也是极其关注的,若是西安事变并不存在,中国就有可能因为内战从而导致被占领的最后结局,到时候苏美等国家是否还安然存在就是个未知的了。
上述西安事变对世界的影响都是真实存在的,而且通过西安事变而导致遏制日本的侵略,也能使法西斯远离各个国家。
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西安事变是一次伟大的历史变革,对于当时的社会和战争情况都有很大的意义,同时也正是因为西安事变终于停止了已经持续了十年的内战,大家都知道西安事变可以说是张学良一手策划和主导的,但是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表面上看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似乎是因为张学良不同意蒋介石的政策,认为攘外安内才是最应该做好的,所以才用西安事变来逼迫蒋介石划定统一战线,但是这是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吗?其实刚刚说的只是这次事变的一个直接原因罢了,至于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还应该从大局着手。
在讨论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之前,先来看一下当时的社会和战争背景。那时候日军已经在中国土地上十分的猖獗了,可是共产党几次作战都没有获得什么明显的成效,而北平又不断的有各种游行和示威的活动,希望国家可以停止内部的争斗,转而将外敌打退才是最主要的,但是蒋介石的态度却是十分强硬的,他认为必须先将国内的矛盾解决之后才开始开展对外作战,这样一来就和许多爱国人士的想法发生了冲突。
其实以上的种种现象已经早已表明,那个时期中日之间巨大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的矛盾了,在这个主要矛盾面前内战这种事情已经算不上那么严重,当前最应该做的就是解决主要矛盾。这样看来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中日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上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是迫在眉睫了。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事变》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事变》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事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