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作文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吉林建筑大学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作文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吉林建筑大学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作文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吉林建筑大学文案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作文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吉林建筑大学文案: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2.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和区域性、资源性和价值性、危害作用的时滞性、变动性和稳定性。
3.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限制律、等值性、整体性大于个体和、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
4.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火山、地震、台风等属于原生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振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5.20世纪8大著名公害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公害污染物:烟尘、SO2)、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SO2)、
伦敦烟雾事件(烟尘、SO2)、
日本水俣病事件(甲基汞)、日本骨痛病事件(镉)、日本四日哮喘病事件(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日本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6.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7.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全球化、社会化、综合化、政治化。积累化和高科技化。
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
1.什么是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或具有普遍性,并对全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或者说是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2.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人为性、危害性、移动性、可变性、加速性、隐蔽性。
3.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退化、水资源危机、海洋污染、森林锐减、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城市问题。
4.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危害?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举国搬迁的国家——图瓦卢);气候异常,洪涝、干旱、冰冻、火灾频发。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影响人类健康。
5.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破坏DNA,皮肤病,白内障等;
2、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产量和质量下降,间接影响;
3、对材料的影响:加速老化;
4、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生产力,影响幼体
6.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
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
3、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4、无控制外来旅游;
5、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
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
7、全球气候变化。
7.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蔓延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简述它们对人类的危害。
(1)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消退,气候异常,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健康;
(2)臭氧层破坏: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UV-B的影响):
a.损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呼吸道疾病增加
b.可破坏蛋白质与DNA结构,引发皮肤癌
c.可使眼睛受损,白内障发病率增高
2)对植物的影响
3)对水生生态的影响:破坏生态系统、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导致农作物减产,引发粮食危机。
4)对其它方面的影响:过量紫外线照射,将使塑料、高分子材料容易老化和分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酸雨:对人体的危害呼吸系统:肺;溶解金属元素:生物富集
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对建筑材料及金属材料腐蚀
8.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和森林植被破坏不仅威胁着生物的生命,而且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危机。试阐述人类从哪些方面可以避免之。
针对土地荒漠化:
(1)制订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一体化的政策,把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逐步建立合理的土地使用权制度体系,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增强农牧民保护土地经济动力。
(3)合理管理和使用水资源,控制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和盲目灌溉,建立流域管理体系和节水农业体系。
(4)合理规划和使用耕地和草地,营造防护林和薪碳林,保护植被,防止水土侵蚀。
(5)改变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的状况,限制载畜量,退耕还草,有效改善退化的土地
生物多样性减少防治对策包括两种:
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
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
1.宏观措施
①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
②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依法保护环境,促进荒漠化防治;
③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④发展荒漠化地区的各类科教事业;
⑤建立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投资机制和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营机制;
⑥建立先进的荒漠化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搞好决策,搞好信息管理与服务;
⑦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绿色革命,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
⑧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与外援;
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⑩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利用非常规能源,如风能、光能,以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
技术措施:1.生物措施
①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
②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
③通过植物播种、扦插、植苗造林种草固定流沙
④建立风沙区防护林体系
⑤沙区牧场防护林
(2)工程措施
沙障固沙:用枝条、柴草、秸秆、砾石、黏土、板条、塑料板及类似材料在沙面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控制风沙流方向、速度、结构,达到固沙、阻沙、拦沙、防风、改造地形等目的。沙障作用重大,是生物措施无法替代的。
(3)化学固沙措施:将稀释了的有一定胶结构的化学物质,喷洒于流沙表面,水分迅速下渗,化学物则滞留在一定厚度(1~5mm)沙层间隙中,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壳,以增强沙表层抗风蚀能力,达到固沙目的。目前已研究出几十种化学固沙材料,但由于成本高,未普及推广。
(4)风力治沙:是以输出为主的治沙措施,减小粗糙度,使风力加强,风沙流呈不饱和状态,造成拉沙和地表风蚀的效果。
(5)农业措施:一是发展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二是防风蚀旱农作业措施,带状耕作、伏耕压青、种高秆作物等。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自然资源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森林的作用:①保护和改善环境;②为国家建设提供多种木材和各种林产品,同时还是我国农村有些地区目前的重要燃料;③涵养水源,保障农牧渔业的发展;④是各种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
4.森林面积减少的危害:可能引起全球性气候变化;引起物种变化和绝迹;引起强烈的水土流失;
5.海洋资源的特点:种类多,储量大;开采技术难度高;地域差异性;利弊两重性。
6.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地区分布不平衡;富矿少,贫矿多;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共生矿多,单一矿少。
7.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意义:
提供生态系统的“本底”,为环境监测和各种定位研究提供有利条件;
保存物种资源、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的自然贮藏库;
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地;
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自然保护区是观察和研究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规律,保护和开发珍贵的生物资源,引种驯化有价值的生物种类的基地;
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自然历史遗产保护的重要设施;
是教学的天然课堂,也是供参观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地;
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和宣传自然保护的重要场所;
有助于区域环境改善、维持生态良性循环。
8.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核心区(绝对保护区);缓冲区;实验区。
9.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一)发展水的开源节流和净化技术
(二)完善水资源保护体制。
三)用市场手段管理水资源
全国人民应该:
(一)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
二)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
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10.从全球角度考虑,土地是一种丰富的资源吗?试以一次用品——竹制或木制筷子为例,全面分析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1.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12.试述当前世界和我国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13.试阐述从哪些方面可以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利用和保护,并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规划做一简单概述。
第四章水污染及其控制
1.水质指标包括哪几类?物理性水质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化学性水质指标(BOD5、COD、TOC、TOD);生物性水质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2.水体污染的概念: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特性发生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3.一般情况,影响水体生态平衡的关键是水中的溶解氧(DO)。
4.水体污染的发生取决于污染物、污染源及承受水体。
5.水体污染源概念:向水体排放污染物或对水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6.水体污染物概念:造成水体质量恶化或引起水体污染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大致可如下区分:固体污染物、需氧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有毒污染物、油类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感官性污染物和热污染等。
7.水体的自净作用是指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受污染的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的现象。根据净化机制分为三类:物理净化;化学及物理学净化;生物净化。
8.按污水处理原理划分可分为哪几种处理方法: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法和复合技术处理法。
9.按污水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哪几种处理方法:一级处理、一级半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10.污水物理处理法的主要处理对象、设备和构筑物有哪些?
主要处理对象漂浮物、悬浮物以及泥沙等。处理设备和构筑物:筛网、格栅、滤池、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等。
11.沉砂池有哪两类?平流沉砂池和曝气沉砂池。
13.沉淀池有哪几类?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
14.废水的中和处理方法有哪几类?酸碱废水互相中和法;药剂
中和法;过滤中和法。
15.废水的化学沉淀法主要有哪几类沉淀方法?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钡盐沉淀法。
16.污水活性污泥处理法的基本流程?
第五章大气污染及其控制
1.大气污染源概念: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2.大气污染物的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大气污染物的分类:从形成过程:一次、二次污染物;从存在状态:气态和固体颗粒态的污染物
3.请列举大气污染中的主要气状污染物?
4.请列举烟尘控制技术的主要设备:干式机械除尘装置;湿式除尘装置;过滤式除尘装置;电除尘装置。
第六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1.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哪些?土壤沙化;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土壤污染;非农业占地。
2.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的危害?对害虫的天敌和其它益虫、益鸟有杀伤作用,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在人体内蓄积,造成慢性中毒作用;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
3.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一)施加抑制剂;(二)控制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三)改变耕作制度;(四)客土深翻;(五)制定农药的容许残留量
第七章固体废物污染及其综合利用
1.固体废物的概念: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物。
2.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有哪些?压实、破碎、分选。
第八章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
1.噪声的主要特性:噪声是一种感觉性污染,传播时不会遗留下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质。对噪声的判断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噪声源的分布广泛而分散,但由于传播过程中发生能量的衰减,因此其影响范围有限;噪声污染没有后效作用。一旦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会消失。
2.噪声的危害?
1)极大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2)影响人们交谈、思考,影响人的睡眠,使人产生烦躁、反应迟钝、工作效率降低、分散人的注意力、引起工作事故;3)损伤人的听力;4)对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也会有严重影响。
3.噪声的控制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
噪声源的控制;传播途径的控制;接受点的防护.
4.放射性的来源: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医疗照射;其它(一是因运输事故、遗失、偷窃、误用,以及废物处理等失去控制而造成;二是一般居民消费用品,包括含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产品)。
5.放射性物质辐射的作用方式:外照射;内照射;体表沾染;复合照射。
6.对放射性物质外照射辐射需要从哪几个方面防护?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7.光污染是指超量的光辐射,包括紫外、红外辐射对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它主要来源于人类生存环境中日光、灯光以及各种反射、折射光源造成的各种过量和不协调的光辐射。光辐射污染最常见的眩光。一般光污染可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
--------------------环境学简答题补充和完善------------------
第二章
4.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危害?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举国搬迁的国家——图瓦卢);气候异常,洪涝、干旱、冰冻、火灾频发。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影响人类健康。
5.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破坏DNA,皮肤病,白内障等;
2、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产量和质量下降,间接影响;
3、对材料的影响:加速老化;
4、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生产力,影响幼体
6.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
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
3、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4、无控制外来旅游;
5、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
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
7、全球气候变化。
7.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蔓延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简述它们对人类的危害。
(1)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消退,气候异常,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健康;
(2)臭氧层破坏: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UV-B的影响):
a.损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呼吸道疾病增加
b.可破坏蛋白质与DNA结构,引发皮肤癌
c.可使眼睛受损,白内障发病率增高
2)对植物的影响
3)对水生生态的影响:破坏生态系统、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导致农作物减产,引发粮食危机。
4)对其它方面的影响:过量紫外线照射,将使塑料、高分子材料容易老化和分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酸雨:对人体的危害呼吸系统:肺;溶解金属元素:生物富集
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对建筑材料及金属材料腐蚀
8.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和森林植被破坏不仅威胁着生物的生命,而且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危机。试阐述人类从哪些方面可以避免之。
一,如何避免多样性锐减?
生物多样性减少防治对策包括:
1.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
2.控制人口,加速城市化发展
3.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
4.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
5.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6.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好森林资源,不乱砍乱伐,合理利用生物资源,避免环境污染,阻止外来物种引进
二,如何保护森林植被?如何避免森林植被被破坏?
保护措施
(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森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加强森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6)加强森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森林区的机会。
小结:运用数字法记忆:\"三保二设一结合\":\"三保\"是加强环保教育,实行保护性开发,建立自然保护区;\"二设\"是设立国际基金,设立森林缓冲区;\"一结合\"是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对森林的保护,整个国际社会都应该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三,如何避免土地荒漠化?
针对土地荒漠化:
(1)制订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一体化的政策,把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逐步建立合理的土地使用权制度体系,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增强农牧民保护土地经济动力。
(3)合理管理和使用水资源,控制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和盲目灌溉,建立流域管理体系和节水农业体系。
(4)合理规划和使用耕地和草地,营造防护林和薪碳林,保护植被,防止水土侵蚀。
(5)改变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的状况,限制载畜量,退耕还草,有效改善退化的土地
1.宏观措施
①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
②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依法保护环境,促进荒漠化防治;
③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④发展荒漠化地区的各类科教事业;
⑤建立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投资机制和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营机制;
⑥建立先进的荒漠化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搞好决策,搞好信息管理与服务;
⑦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绿色革命,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
⑧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与外援;
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⑩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利用非常规能源,如风能、光能,以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
(1)技术措施:
1.生物措施
①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
②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
③通过植物播种、扦插、植苗造林种草固定流沙
④建立风沙区防护林体系
⑤沙区牧场防护林
2.工程措施
(1)沙障固沙:用枝条、柴草、秸秆、砾石、黏土、板条、塑料板及类似材料在沙面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控制风沙流方向、速度、结构,达到固沙、阻沙、拦沙、防风、改造地形等目的。沙障作用重大,是生物措施无法替代的。
(2)化学固沙措施:将稀释了的有一定胶结构的化学物质,喷洒于流沙表面,水分迅速下渗,化学物则滞留在一定厚度(1~5mm)沙层间隙中,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壳,以增强沙表层抗风蚀能力,达到固沙目的。目前已研究出几十种化学固沙材料,但由于成本高,未普及推广。
(3)风力治沙:是以输出为主的治沙措施,减小粗糙度,使风力加强,风沙流呈不饱和状态,造成拉沙和地表风蚀的效果。
(4)农业措施:一是发展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二是防风蚀旱农作业措施,带状耕作、伏耕压青、种高秆作物等。
第三章
9.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一)发展水的开源节流和净化技术
(二)完善水资源保护体制。
三)用市场手段管理水资源
全国人民应该:
(一)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
二)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
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10.从全球角度考虑,土地是一种丰富的资源吗?试以一次用品——竹制或木制筷子为例,全面分析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答案没找到。。。
这3个层面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侧重而又统一的。3者并不矛盾、更不对立。
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坏了居住、生活的环境,就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自然环境。
作为政府来说,既要着眼于宏观的保护,又要从微观入手,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使环境保护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
11.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1、节约能源,生产能耗低的产品,以进口高能耗产品,代替国产。
2、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发煤变油。
3、利用核能,发展核电。加快核聚变技术的研究。
4、开展能源外交,争取能源来源多样化。
5、发展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
6、开发生物能源,如沼气、农作物秸杆转化为燃料、其他植物变酒精等。
7、发展型社会,减少能源消耗,如节能建筑等。
还有其他许多方法可以采用,这个世界上的事也不是那一个国家说了算的。当然有危机感就会有办法,就会事到临头有办法。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作文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吉林建筑大学文案:

环境法复习资料(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
1.我国现行环境基本法是1989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
2.环境立法目的的演变反映了一个思想的演变,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条件下“经济优先”“人类优先”思想转变为以生态为中心的环境下的“生物优先”和“地球优先思想”。目前各国环境立法是“环境优先”的战略思想
3.现在欧洲有据可查的最早的环境法律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在1306年颁布的禁止在伦敦使用天燃煤炉具的条例
4.1930年罗马尼亚通过了世界上首部保护自然遗迹的法律,并设立了36个自然保护地
5.日本在1874年建立了自然公园制度,1989年制定了《森林法》,进入20世纪后,日本于1919年制定《狩猎法》以禁止和限制捕获野生鸟兽
6.1967年,举世闻名的“四大公害事件”,促使日本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开始走上综合计划地方公害道路
7.在日本,较为突出的变化是在1970年底召开的第64届临时国会上,一次通过了新制定和修改制定的14部环境法律。1993年,日本制定新的《环境基本法》
8.20世纪70年代以后,受联合国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影响.......
9.公元前11世纪,西周在颁布《伐崇令》中规定。。。。。
10.自1973年8月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起,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初步而艰难的发展时期。
11.联合国大会还决定于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摩尔举行首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UNCHE
12.1979年9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了环境保护法草案《环境保护法(试行)》的制度特别令人瞩目,标志着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开始建立。
13.从1989年修改颁布《环境保护法》到2000年修改的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我国资源保护立法的调整改革时期。
14.2000年修改的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到2011年决定部分修改《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的环境强化时期。
15.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议再次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修改,首次确立了“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和超标排污违法制度”
16.2011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部分修改的《环境保护法》的工作纳入了2011年立法计划之中。
17.1970年3月在日本召开的公海国际研讨会上,与代表共同发表《东京决议》首次明确。。。。
18.1971年针对工业“三废”污染的管理和综合利用,国家计划委员会设立了三废利用领导小组。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设立的第一个环境保护机关。
19.环境监测一般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
20.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环境条约均有一个明显发展的倾向,就时不断朝着“框架协议”的方向演变(框架条约+议定书+附件)例如1985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附件。
21.在国际社会,最先制度的双边环境保护条约时1900年《保护非洲野生动物,候鸟和鱼类公约》1902国际制定《保护农业益鸟公约》
22.为了防止海上油污,1954年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为主,在伦敦签署了《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该公约的签署被认为时国际环境法产生的一大重要标志
23.联合国于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发展宣言》又称斯德哥尔摩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
24.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中心议题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宣言又称地球宪章,(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25.委员会于1987年在东方召开的环境特别会议上,提出一份各位,《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即时可持续发展。
26.为实施《巴塞尔公约》中国在1995年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规定27.1979年联合欧洲经济委员会制定了《长程越境大气公约》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空气污染的公约。
28.《京都议定书》中的,《马拉喀什协定》。
共同但有制位制责任原则:是指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导致全球恶化的各种因素,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负有共同的但又是有区别的责任。
国际环境法:是国家间制定的以全球环境与生存保护为目的国际法规范的总称。
环境法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为目的,调整人类环境利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法上的预防原则:是指对开发和利用环境行为所产生的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环境破坏等应当事前采取预测、分析和防范措施,以避免、消除由此可能的带来的环境损害。
协调发展原则:是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各类发展决策中将环境、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发展相协调一致,而不至于顾此失彼。
受益者付费原则:只需从环境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获得实际利益,懂应当就环境与自然资源价值的减少付出应有的补偿费用,而不局限于开发者和污染者。
公众参与原则:是指公众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参与一切与公众环境权益相关的开发决策等活动,并有相应的法律保护和救济,以防止决策的盲目性、使得该项决策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和需要。
协同合作原则: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国家内部各部门之间、在国际社会国家(地区)之间重新审视既得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实行广泛的技术、资金和情报交流与援助,联合处理环境问题。
环境标准:是指为了保护人群健康、保护社会财富和维护生态平衡,就环境质量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环境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的事项,按照法律规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指标与规范的总称。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后,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
环境费:是对所有环境收费的总称。指国家或者其他公法人团体以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为目的依法向环境利用行为人收取的与其行为相对等的金钱。
治理、恢复、补救:是指针对环境利用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或自然破环而对行为人采取的以恢复环境与自然的原状为中心的行政命令措施。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环境法在创制和施行中必须遵循的具有拘束力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准则。
盖然性说:也称优势证据说,是指环境侵害案件中只要因果关系存在的盖然性(即可能性)大于因果关系不存在的盖然性的程度,就可以认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侵权行为中的因果关系:是指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的原因与结果的客观联系。
环境侵害纠纷:是指从事排污行为和开发资源行为造成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或不利改变,影响或危害他人合法权益从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侵权纷争。
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允许与争议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原告出于保护环境利益的目的,以行政机关或者环境利用行为人为被告向法院起诉的行政诉讼或者民事诉讼。
简述环境法的含义和特征:1,环境法是指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为目的,调整人类环境利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法律规范构成的科技性;法律方法运用的综合性;保护法益确立的共同性。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预防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受益者负担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协同合作原则
我国公众环境权益的内容:优美、舒适环境的享受权;开发利用环境决策与行为知悉权;开发利用环境决策权与建议权;监督开发利用环境行为及检举和控告权;环境权益侵害救济请求权
中国环境法历史发展个时期:1、环境立法前的混沌时期:1949-19732、环境发的产生时期:1973-19783、环境法的发展时期:1979-19894、环境法的调整时期1989-20005、环境法强化时期:2000-2011
政府实施环境与资源保护管理的手段:1、行使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管理权包括:开发利用环境与资源决策权;···许可权:···监督管理权;规章制定权;行政强制全与行政处罚权2、代表国家对环境与资源损害行使民事索赔权。
环境侵害的概念和特征:指开发利用环境行为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效益降低或者造成健康损害和财产损失的现象①侵害结果的广泛性和保护法益的局限性②加害主体的多元性与被害主体的不确定性③侵害行为的行政合法性与追害一般民事责任的主观过失性。④侵害行为的单一性与构成侵害后果的关系的复杂性。
(7)环境污染侵害责任的构成:1、行为的违法性2损害事实3损害结果4、污染环境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免责条件1不可抗力2由第三人责任3侵害人过错
环境公益诉讼的特征1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不是以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提示主张2环境公益诉讼的功能具有明显的预防性质3环境公益诉讼并非独立的诉讼的领域而只是一种与原资格认定相关的诉讼方式和手段。
环境公益诉讼的救济手段:1、申请取消行政机关的决定,使开发利用环境行为失去合作行为的依据2、申请法院发布停止侵害的命令3、民事处罚4、和解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作文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吉林建筑大学文案:

环保
(1)引言
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存在、延续的物质基础。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的范围,通常又叫生物圈。生物圈是遵循平衡法则的循环系统,有天然自净作用,如果天然自净徨遭受人为破坏,环境就会受到污染,人类自己就会受到惩罚,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义务,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2)事实论据
我国水哉污染严重
我国江河湖泊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每年至少接受排放的污水300亿吨,平均每天8000万至9000万吨。而其中85%以上未经任何处理埋接流入江河。黄河、珠江、淮河、松花江、辽河、海河等流域有机污染严重。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赤潮频频发生,近海海域水质恶化日趋明显。
保护我们的环境
我国建成了“三北防护林带”,有效地控制了风沙的南侵;限期治理淮河水质污染,政府下令限期沿淮河两岸的工厂企业达标排放废水,凡是在限期内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关闭。目前正采用同样措施治理其他江河湖泊沿岸工厂企业的排放污水问题,这样就有效地制止水资源的污染;包兰荒漠防护网的形成,积累了人类战胜荒沙的经验;长江上游的植被重建工程,历时二十余年,取得较为显着的成效,最近又加大了重建的力度,划定了天然森林禁止砍伐区、扩大封山育林的区域;国务院决定本世纪末投资900亿元重点重建长江、珠江、钱塘江和太湖、鄱阳湖、巢湖的环境。
闻名世界的“水俣病”
水俣湾是日本的一个风景秀丽的海湾。水俣镇上的渔民世世代代靠丰富的海产生活。1950年,镇上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猫猛然得了怪病,走起路来晃晃悠悠,四肢不断抽筋,最后竟自己跳进海里淹死。不久,当地居民也得了这种怪病。症状跟病猫十分相似,先是口齿不清,走路东倒西歪,继而肌肉哆嗦,身体蜷曲,发疯似地喊叫,最后在极其痛苦中死去。
这种怪病的起因,直到1969年才查清楚:原来水俣镇有一家氮肥公司,它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汞作催化剂。这家公司向水俣湾排出的废水废渣中就含有汞。汞进入动物体或人体内,就会麻痹中枢神经,年深日久就会造成死亡。
水俣湾的海水被含汞的废水污染,海洋里生物中了汞毒,海洋生物组成“食物链”,一环一环的积累,到了大鱼身上,汞的浓度就比海水中的提高了一万倍到十万倍。猫和人吃了含汞量较高的水产,就得了可怕的水俣病。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作文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吉林建筑大学文案: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一方面,工业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江河湖海,天空到处弥漫着黑色的烟尘,堆积如山的垃圾.另一方面,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沙漠化,气候变异,酸雨成灾,旱涝肆虐,生态灾难频繁,水资源和自然资源逐渐枯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着环境不断恶化所带来的严峻威胁,地球及其居民好象进入了一个高风险地带.警钟早已敲响,但是,人类对于环境恶化进程的遏止仍显得过于苍白无力.
美好的地球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每当我们的自身利益与环境利益相互矛盾时,人类总是只顾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而环境利益却被我们远远地抛在脑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卫生”而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为此付出的代价森林被毁,水土大量流失,生态失衡;为了获取看似贵重的毛皮、虎骨,满足渺小的口腹之欲,有人甘冒违法的风险,疯狂地捕杀野生动物……据统计,人类工业化发展的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升级和其它人类活动的增加,物种灭绝的速度比自然灭绝的速度要快一千倍之多.如果人类再不节制自己的行为,我们的后代将会见不到除人类之外的其它生物,甚至将可能无法在这个星球上继续生存下去,人类也将面临灭绝.这决不是危言耸听.面对着我们一手造成的恶果,面对着逝去了的、将要逝去的,以及那些在人类的屠刀下呻吟的生命,我们——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该怎么办……
警钟已经长鸣!环境需要我们保护,家园需要我们建设.我们每个人可以做许多事情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如回收废旧电池,节约水电,不吃口香糖,不乱扔杂物,不用塑料袋,不用一次性筷子,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到城镇乡村开展以“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大规模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为人类生活创建一个美好和谐的环境.
大自然与我们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地球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天蓝地绿,山川秀美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和理想.为了把我们的绿色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为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的天地,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保护我们的地球,也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吧!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