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行程问题公式大全作文 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行程问题公式大全作文 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行程问题公式大全作文  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文案

行程问题公式大全作文 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文案:

行程问题公式
基本概念
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
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路程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问题(直线)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相遇问题(环形)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环形周长
追及问题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问题(直线)
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及时间追及问题(环形)
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
解题关键
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
流水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用到.此外,流水行船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1)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
这里,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别指顺流航行时和逆流航行时船在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
根据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由公式(l)可以得到:水速=顺水速度-船速,船速=顺水速度-水速。
由公式(2)可以得到:水速=船速-逆水速度,船速=逆水速度+水速。
这就是说,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另外,已知船的逆水速度和顺水速度,根据公式(1)和公式(2),相加和相减就可以得到: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例:设后面一人速度为x,前面得为y,开始距离为s,经时间t后相差a米。那么
(x-y)t=s-a解得t=s-a\/x-y.
追及路程除以速度差(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v1t+s=v2t(v1+v2)t=s
t=s\/(v1+v2)
(一)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求路程,求相遇时间,求速度。它们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二)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的地点可以相同(如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也可以不同,但方向一般是相同的。由于速度不同,就发生快的追及慢的问题。
根据速度差、距离差和追及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罕用下面的公式: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距离差÷速度差速度差=距离差÷追及时间速度差=快速-慢速
解题的关键是在互相关联、互相对应的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三者之中,找出两者,然后运用公式求出第三者来达到解题目的。
(三)二、相离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由于背向运动而相离,就是相离问题。解答相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趋势的距离(速度和)。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而下与逆流而上问题通常称为流水问题,流水问题属于行程问题,仍然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解答时要注意各种速度的涵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船在静水中行驶,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距离叫做划行速度或叫做划力;顺水行船的速度叫顺流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叫做逆流速度;船放中流,不靠动力顺水而行,单位时间内走的距离叫做水流速度。各种速度的关系如下:(1)划行速度+水流速度=顺流速度(2)划行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
(3)(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划行速度(4)(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
流水问题的数量关系仍然是速度、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即:速度×时间=距
离;距离÷速度=时间;距离÷时间=速度。但是,河水是流动的,这就有顺流、逆流的区别。在计算时,要把各种速度之间的关系弄清楚是非常必要的。

行程问题公式大全作文 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文案:

相信熟记以下基本知识点,你一定会旗开得胜!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2、a+b、a-b、ab、a2+b2(知二求二)
3、用点的坐标表示线段长:一定要加绝对值
若已知两点A、B的坐标:则AB=右-左、AB=上-下
见坐标、想代入;
见坐标、作垂直(向x轴、y轴作垂直)横平竖直
4、1)双曲线与直线y=±x的交点,到原点距离最近
2)直线y1和双曲线y2
①当y1y2时,cx0或xm


=
3)已知范围过原点,所求范围:或
已知范围不过原点,所求范围:两边夹
4)函数增减性: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后面没括号,说增减性,一定错,有括号不一定对。二次函数增减性,看对称轴和a的性质:a0时,离对称轴越近,函数值越小,a0时,离对称轴越近,函数值越大(一定要画草图)
5、角平分线+平行→等腰
∵AD∥BC
∴∠2=∠3
又∵∠1=∠2,
∴∠1=∠3
∴AB=AD
6、线段的中垂线:
见线段的中垂线,作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则这两个距离相等
7、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两种分类方法:
ⅰ、分锐角等腰三角形和钝角等腰三角形
若求顶角,则两顶角互补;若求底角,则两底角互余
ⅱ、△ABC是等腰三角形:①AB=AC②BA=BC③CA=CB
工具:用圆规
2)黄金等腰三角形:
△ABC∽△BCD
8、直角三角形:
常用勾股数:
3、4、5;6、8、10;9、12、15
12、16、20;15、20、25;5、12、13
8、15、17;7、24、25注意勾股比的应用
9、相似:
1)等等等?
∵∠1+90°=∠2+90°
∴∠1=∠2
又∵∠A=∠D
∴△ABE∽△DEF
2)母子相似图(知二求四)
∠1=∠C、∠2=∠B
在Rt△ABC中,
∵AD⊥BC
∴BA2=BD·BC、DA2=DB·DC、CA2=CD·CB、AB·AC=BC·AD
10、四边形:熟记所有定义、性质、判定
1)平行四边形为中心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为轴对称图形
等腰梯形为轴对称图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既轴对称也中心对称
任意多边形外角和均为360°
2)等腰梯形:上底=腰,加下列中的
任意一个,则可得到其他结论
BC=2AD,∠A=120°,∠ABC=60°
BD⊥CD,BD平分∠ABC
3)等腰梯形:对角线互相垂直
S梯形ABCD=S△DBE=
4)中点四边形:
原四边形对角线相等,则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原四边形对角线垂直,则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原四边形对角线相等且垂直,则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菱形:加对角线,小直角大等腰,特别注意两邻角分别为60°、120°和30°、150°的情况
当∠BAD=60°时,AB=BD,BD:AC=1:
菱形面积S=AB·DE=
当∠BAD=30°时,则DE=
6)矩形:加对角线,小等腰大直角
7)直角梯形:常用辅助线:作高
11、解直角三角形:
1)已知30°的对边求邻边:×
已知30°的对边求斜边:×2
已知30°的邻边求对边:÷
已知30°的邻边求斜边:÷×2
已知斜边求30°的对边:÷2
已知斜边求30°的邻边:÷2×
2)已知直角边求斜边:×
已知斜边求直角边:÷
3)
4)已知腰求底:×
已知底求腰:÷
5)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sin30°=cos30°=tan30°=
sin45°=cos45°=tan45°=1
sin60°=cos60°=tan60°=
6)正弦:
余弦:=
正切:tan
7)已知一边、一个三角函数:设k法
8)注意转化角的应用
12、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它到已知两点A、B距离之和最小(A、B在直线l同侧)
方法:作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
连接BC交直线l于P,则点P即为所求
此时,BC即为PA+PB的最小值
或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它到已知两点
A、B距离之差最大(A、B在直线l两侧)
方法同上,BC即为PB-PA的最大值
13、分类:
1)见等腰,想分类
2)见高,想分类
3)相似中的分类
以D、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4)四边形中的分类
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

行程问题公式大全作文 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文案: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路程长的运动得快的方法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得慢物理意义: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成为速度。公式:v=sts=vt,
单位:m\/s, km\/h(1m\/s=3.6km\/h, 1km\/h=1\/3.6m\/s)
速度定义: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两层含义:①快慢不变②经过的路是直线特点:①方向不变②速度不变
分类 公式
: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特点:①方向不变②速度变化
公式:v=s总 t 总
匀速 匀速 静止 变速

行程问题公式大全作文 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文案:

成功自古以来都是有秘诀的,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W=X+Y+ZW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不浪费时间
成功的人们无一不遵循着这个人人都懂得的道理。说它人人都懂也不为过,但难能可贵的是坚持着把它“算到底”。
就比如说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大规模地进攻吴国,吴国接连打了败仗。后来勾践北上中原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使自己成就了一番伟业!越王勾践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事例也正说明了“成功公式”中必不可少的努力与付出。
但是有的时候光有努力也并不完全代表“成功公式”,正确的方法也很重要。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后来他废掉汉平帝建立了新朝。他一度废寝忘食推行改制,王莽信奉儒家思想,他认为天下要恢复到孔子所宣称的“礼崩乐坏”前的礼治时代,才可能实现政通人和。因此王莽当上皇帝后,企图通过复古西周时代的周礼制度来达到他治国安天下的理念。但结果并不如愿,由于这些政策只求名目复古,很多都是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的,而且在推行时手段和方法不正确,在遭到激烈反对后,又企图通过严刑峻法强制推行,使诸侯、公卿直到平民因违反法令而受重罪处罚者不计其数,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人们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各项政策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因此导致天下各豪强和平民的不满。在王莽推行新政时,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由于王莽改制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剧烈动荡,国库也耗费殆尽无法拨款赈灾,造成了民众生存难以为继。因此于天凤四年(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及绿林大规模的反抗。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在南郊举行哭天大典。同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王揖等护卫下逃往渐台,公卿大夫、宦官、随从还有千余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也退至渐台。这时他的儿子、侍中王睦正想脱掉官服逃命。王邑将他喝住,父子俩一起守着王莽。最后随从王莽的千余人全部战死或者被杀。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所杀,校尉公宾问杜吴王莽的尸身在哪,杜吴告诉他在“室中西北陬间。”公宾就斩了王莽的首级,悬于宛市之中,数十个军士争相杀王莽,分裂了王莽的尸体。百姓们听说王莽的首级在宛市,‘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可见没有正确的方法,只有一腔热血和无谓的努力并不会获得成功。
当你拥有正确的方法,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就会得到像越王勾践的成功,不重蹈王莽的覆辙,完成“成功公式”。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行程问题公式大全》作文的经历,对《行程问题公式大全》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行程问题公式大全》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行程问题公式大全》,希望对大家写《行程问题公式大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