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虚词其的用法_练习题.1作文 虚词其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虚词其的用法_练习题.1作文 虚词其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虚词其的用法_练习题.1作文  虚词其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文案

虚词其的用法_练习题.1作文 虚词其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文案:

其练习题
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5、童微伺其睡。
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7、独其为文犹可识。
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10、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11、距其院东五里
1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4、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15、其皆出于此乎
16、子其勉之。
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国无主,其能久乎
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2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
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2、吾其还也。
23、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24、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
25、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26、溱与洧,浏其清矣。
27、北方其凉,雨雪其雱。
2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9、彼苍天者,曷其有极。
30、既见君子,云其何忧。
3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3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33、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
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
三、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
人言,蔺相如徒以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2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3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4其与之.”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5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6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7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8其一二。9其是耶,其非耶10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1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12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1、()2、()
3、()4、()
5、()6、()
7、()8、()
9、()10、()
11、()12、()
答案
一、
1—4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5—7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8第一人称代词“我”;9—12指示代词“那”“那些”;13指示代词“其中的”;14—15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16—17表示祈使语气“应当”;18—21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22表示商量语气;23表示假设“假如”;24表示选择“或者、还是”;25表示让步“尚且”;26相当于“然”,用在形容词后;27—29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作用;30—32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33(jī)表示疑问语气。
二、B(①他的②其中的③那④那⑤其中的⑥他,他们⑦我,自己⑧他,他们)⑨大概
三、
1、代词,可译为他
2、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
3、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4、副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5、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6、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7、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
8、代词,可译为其中
9、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
10、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11、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译
12、代词,可译为我,自己

虚词其的用法_练习题.1作文 虚词其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文案:

中职语文常用虚词“之”“而”的用法

1.代词:
(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
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我
②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它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他
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它
(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事”、“那”、“那样”等。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这件事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一类
2.动词:一般来说“之”字后接(表处所的词),“之”字作动词用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③辍耕之垄上
3.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彼童子之师
③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宾语前置的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4)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
(5)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译。
①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配套练习题
判断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
1.吾得兄事之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为之奈何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5.夫秦王有虎狼之心6.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9.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1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答案
1、人称代词,他;2、动词,到
3、指示代词,这件事
4、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助词,的
6、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助词,定语前置的标志
8、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9、之①动词,到;之②,助词,补充音节
10、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②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七)表示因果关系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八)表示目的关系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而”练习题:
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登高而招。()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6.吾从而师之。()
7.秦强而赵弱。()
8.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9.小学而大遗。()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答案:1.(表转折);2.(表递进);3.(表并列);4.(表修饰);5.(表假设);6.(表顺承);7.(表并列);8.(表修饰);9.(表转折);10.(表因果)。

虚词其的用法_练习题.1作文 虚词其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文案:

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
惑)(疑惑)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
击)《狼》
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
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
这里指卸下)
12、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
1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1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
的声音)(
2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
记》
2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
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的地方)(同上)
23、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
24、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
2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
26、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
2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
2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
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
31、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
32、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
34、年且九十(将近)((愚公移山)
35、杂然相许(赞成)(同上)
36、寒暑易节(交换)(同上)
37、虽我之死(即使)(同上)
38、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
39、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
40、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
41、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
42、亭亭净植(树立)(同上)
4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4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马)《短
文两篇.三峡》
45、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
46、林寒涧肃(寂静)(同上)
47、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
记承天寺夜游》
48、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察秋
毫:形容视力好。秋毫:秋天鸟
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49、夏蚊成雷,私拟作群舞空(自己
把它比作)(同上)
50、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愉悦)
58、水尤清洌(清凉)《小潭石记》
59、怡然不动(愣往的样子)(同上)
60、叔尔远逝(忽然)(同上)
61、往来翕忽(轻快敏捷)(同上)
62、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同上)
63、悄怆幽遂(深)(同上)
64、不可久居(停留)(同上)
7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
都)《核舟记》
73、其两膝相比者(挨着)(同上)
74、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同
7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
7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道歉)
《唐睢不辱使命》
77、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忙
碌的样子)
7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
往)《陈涉世家》
7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80、虽有千里之能(即使)《马说》
8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驱策,用马鞭子打)
82、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始
得西山宴游记》
84、游于是乎始(从此)(同上)
8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醉
翁亭记》
86、云归而岩穴暝(昏暗)(同上)
87、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
88、杂然而前陈者(摆列)
89、若脱笼之鹄(天鹅)《满井游记》
91、委而去之(放弃)(离开)《孟子
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2、域民不民封疆之界(界限,这里
意思是限制)(同上)
9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之间。(被起用)(被举用)
9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验)
(了解)
9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
(规模)《岳阳楼记》
9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同

虚词其的用法_练习题.1作文 虚词其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文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
导读:(一)动词,像,好像。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蒲松龄《促织》)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二)用作代词。
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司马迁《鸿门宴》)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
③更若役,复若赋……(柳宗元《捕蛇者说》)(若: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司马光《赤壁之战》)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司马光《赤壁之战》)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3.至,至于。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①指挥若定。(司马光《赤壁之战》)
【若何】怎么样。
①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①车后若干递送夫。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虚词其的用法_练习题.1》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虚词其的用法_练习题.1》,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虚词其的用法_练习题.1》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