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人教版音乐教案作文 一年级下册人教版音乐教案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人教版音乐教案作文 一年级下册人教版音乐教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音乐教案作文  一年级下册人教版音乐教案文案

人教版音乐教案作文 一年级下册人教版音乐教案文案:

第一单元百卉含英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唱歌《茉莉花》
2.拓展欣赏《茉莉花》(东北民歌、河北民歌)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唱、欣赏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2.通过学习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唱、对比、聆听等方式,分辨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
1.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能够用流畅圆润、有呼吸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音乐形象。
2.对比、探究江苏、东北、河北三地不同版本《茉莉花》的异同,能够辨识这三种音乐风格。
三、教学重难点
歌曲的演唱及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茉莉花》
2.师生交流
(二)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1.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挥拍聆听。
2.复听歌曲
3.再次聆听
4.轻声跟唱
5.学习歌词
6.随琴演唱
(三)拓展学习
1.东北民歌《茉莉花》
2.河北民歌《茉莉花》
五、课堂小结
回顾上过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
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加深熟练程度。
七、板书设计
见教学过程
八、安全提示语
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九、课后反思
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很好
第2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欣赏《玫瑰三愿》
(二)听竖笛演奏《送我一枝玫瑰花》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继续学习优秀的中国艺术歌曲,感受其魅力。
2.通过听竖笛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体验合作演奏所带来的愉悦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从歌曲结构、演唱方法、歌词、旋律发展、伴奏等方面带领学生进行梳理,进一步了解艺术歌曲的特点。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三)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艺术歌曲《玫瑰三愿》,能够了解、分辨音乐创作常用方法“模进”,体会其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
2.了解艺术歌曲价值及其发展,探究我国艺术歌曲发展趋势,并用“模进”创作手法完成旋律编创。
三、教学重难点
有关竖琴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交流
2.教师总结
(二)欣赏《玫瑰三愿》
1.初次聆听歌曲
2.两次聆听
3.小组探究
(三)探究艺术歌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
2.师生总结
(四)竖笛演奏《送我一枝玫瑰花》
1.教师示范演奏
2.学生自学
3.分声部练习
4.合奏练习
五、课堂小结
回顾上过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
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加深熟练程度。
七、板书设计
见教学过程
八、安全提示语
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九、课后反思
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很好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唱戏曲《夫妻双双把家还》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增进对戏曲知识的了解;热爱、弘扬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黄梅戏知识、欣赏视频资料,感受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分析音乐要素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2.通过聆听范唱、视唱旋律、随录音学唱等手段,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三)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黄梅戏相关知识。
2.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腔和唱法。
3.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能够分角色背唱表演。
三、教学重难点:
黄梅戏的唱腔和唱法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初次聆听
2.黄梅戏简介
新课教学
(一)、念白与板式特点
1.学习黄梅戏念白
2.简介黄梅戏的板式特点
(二)、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1.随琴哼唱
2.随伴奏演唱
3.探讨黄梅戏艺术风格
4.介绍黄梅戏著名表演艺术家
5.分角色表演唱
五、课堂小结
回顾上过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
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加深熟练程度。
七、板书设计
见教学过程
八、安全提示语
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九、课后反思
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很好
第2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学唱、表演豫剧片段,加深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印象,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在听、看、唱、做、表等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豫剧唱腔的韵味,体验豫剧唱腔的艺术魅力。
3.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豫剧片段,加深对中国戏曲唱腔、行当等相关知识的了解,感受豫剧艺术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戏曲的演唱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欣赏豫剧《花木兰》片段。
教师播放豫剧电影《花木兰》片段。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剧种?唱腔有什么特点?
(2)介绍豫剧常识。
①教师简介《花木兰》故事梗概,播放《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段唱腔刻画了花木兰刚柔相济的性格特点。
②总结豫剧唱腔特点:爽朗、大方、朴实、装饰音较多。
③简介豫剧及其代表人物——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着重介绍常香玉的艺术成就和爱国精神。
2.感受豫剧唱腔与方言的联系
(1)学说河南方言。
用河南方言学说“谁说女子不如男”,辨别河南方言语音语调与普通话的不同,分析河南方言的特点。
(2)聆听唱腔。
结合方言的学习,聆听这一句唱腔,分析唱腔与方言的联系。
【设计意图】
通过学说河南话,感受豫剧的音乐特点。
3.学唱戏曲
(1)唱段分析。
①《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个唱段用的是豫东调武生腔二八板,曲调铿锵,朗朗上口。唱段从“男子打仗到边关”到“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采用二八连板即二八板的连奏,中间没有间奏,很有气势。
②最后一句“哪一点不如儿男”运用了切分音和甩腔,以及重复的衬词“咳咳”,尽显英武豪迈之气。
(2)模唱片段。
①学生随教师模唱。
②通过模唱与跟唱,学习豫剧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体会音乐中的滑音与甩腔等特点,感受花木兰的艺术形象。
(3)学习表演动作。
学生通过观看录像中人物的表演,模仿一两个动作。
【设计意图】
感受戏曲唱腔艺术,增强艺术表现力。
4.表演展示
(1)分组表演。
①分小组练习演唱与表演动作。
②小组表演后其他组同学给予意见与建议。
(2)集体表演。
四、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豫剧唱腔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花木兰的英雄形象,体验豫剧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厚、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特点。
五、作业布置
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加深熟练程度。
六、板书设计
见教学过程
七、安全提示语
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八、课后反思
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很好
第三单元西乐撷英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唱歌《绿袖子》。
2.拓展欣赏《绿袖子幻想曲》。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a旋律小调,学会用暗淡、忧伤的情绪演唱歌曲《绿袖子》,表现纯朴、伤感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1)使用柯尔文手势培养内心听觉,唱准变化音。
(2)在活动中体验三拍子的韵律感。
(3)采用比较法、视唱法欣赏管弦乐曲《绿袖幻想曲》。
3.知识与技能。
(1)能用有气息支托的声音演唱歌曲。
(2)把握变化音的音准,找到3拍子的韵律感。
三、教学重难点:
音准及旋律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体验四三拍韵律
1.教师哼唱《绿袖子》,随乐拍手划旋律线,学生观察老师动作找规律。
2.再次哼唱《绿袖子》,学生按四三拍子的强弱规律随乐拍手划线。
(二)学唱歌曲《绿袖子》
1.视唱歌曲乐谱。
(1)出示a旋律小调音阶。(教师范唱音阶,提示4的唱名发音:fei(飞),5的唱名发音:c)
(2)教师做柯尔文手势唱音阶,学生跟着老师做手势默唱。(学生独立做柯尔文手势唱音阶。)
(3)教师范唱歌曲《绿袖子》乐谱,设问:歌曲的基本情绪是什么?
(4)学生听《绿袖子》音乐,拍手划旋律线,体验歌曲基本情绪。
(5)教师:歌曲是由几个乐句组成?情绪是否一成不变?
(6)学生再次聆听,回答问题。
(7)学生聆听教师视唱乐谱,将乐谱中出现的变化音标记出来。
(8)学生随钢琴视唱旋律。
(9)教师提示弱起小节的进入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附点四分节奏和三拍子的韵律感。
(10)学生完整视唱歌谱。
(三)拓展欣赏《绿袖幻想曲》
1.介绍作品。
教师:英国沃恩·威廉斯将在世界广泛流传的英国民歌《绿袖子》改编成管弦乐,用于歌剧《热恋中的约翰先生》的第三幕中的主题之一。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2.全曲欣赏。
3.教师引导学生从速度、演奏乐器、旋律发展等方面去了解作品《绿袖幻想曲》
4.出示由另一首英国民歌《可爱的约翰》改编成的B主题谱例,学生用竖笛视奏。
5.复听全曲。
五、课堂小结
回顾上过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
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加深熟练程度。
七、板书设计
见教学过程
八、安全提示语
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九、课后反思
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很好
第2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如歌的行板》。
2.欣赏《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特性,体验十九世纪在沙俄统治下人民苦难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分段聆听──整体聆听──分段聆听──整体聆听,学生参与相关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音乐。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格林卡。
(2)了解弦乐四重奏的构成和演奏特性。
(3)熟悉《如歌的行板》、《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的音乐主题,能视唱《如歌的行板》A主题。
三、教学重难点
音乐背景信息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哼唱《四小天鹅》旋律后提问:老师刚才唱的曲名是什么?
2.介绍柴可夫斯基。
教师介绍:他生于1840年,是一个开始在大学修读法律专业,选修音乐,由于对音乐的热爱而改学音乐,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世界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他叫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浪漫派作曲家,中国乐迷亲切称之为“老柴”。柴可夫斯基的优秀作品与其一生的情感经历密不可分,他所创作的作品情感丰富,旋律优美,织体饱满。他在交响曲、歌剧、芭蕾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流传于世。
(二)、新课教学
了解《如歌的行板》A主题
1.出示A主题谱例。
教师要求:在看到乐谱上标有红色三角形记号的地方拍手,没有记号处拍腿
▼▼▼
XXXXXXXXXXX
拍手拍腿拍腿拍手拍腿拍腿拍手拍腿拍腿拍腿拍腿
2.学生看节奏谱按要求拍击节奏。
3.教师哼唱A主题,学生用拍手拍腿节奏身势为教师伴奏。
4.引导学生关注乐谱由2拍子变成3拍子的变化,引出2\/4、3\/4变拍子音乐知识。
5.聆听A主题,学生带着对变拍子的感受,看节奏谱用拍手拍腿节奏身势伴奏并默唱。
6.学生加上拍手拍腿节奏身势随钢琴哼唱一遍。
7.教师唱A主题中的下行四度旋律音程,并将音程板书。
8.教师视唱A主题:教师视唱时,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谱,当看到唱过的下行四度旋律音程时用手做下行的动作。
9.找出行四度旋律音程,教师用蓝色色块标示出来。
10.学生随钢琴视唱A主题,视唱时教师应提醒学生关注下行四度的音准。
11.教师引导学生说唱下行四度旋律音程的感受──忧郁、痛苦。
12.教师介绍A主题出处:刚才唱的旋律是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柴可夫斯基将这首歌曲的旋律作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的主题,并把这个乐章命名为《如歌的行板》。
13.板书课题,出示弦乐四重奏的图片,介绍弦乐四重奏的组成部分。
14.介绍乐曲。
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非常喜欢音乐,他听完《如歌的行板》后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在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下面,我们一起来呢聆听这首优秀作品吧。
(三)全曲完整聆听
1.教师提问:我们聆听时,请关注A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主要集中在乐曲的首、中、尾的哪个部分?
2.全曲整体欣赏。
3.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4.教师板书乐曲结构:ABAˊ的复三部曲式。
(四)感知B主题
1.教师:B部分是由乐曲的另一主题构成的,我们将它称之为B主题。
2.出示B主题谱例。
3.教师:这部分有两个富有特点的节奏是这个主题的灵魂。(一个是附点音符的节奏一个是八分音符三连音的节奏)
4.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手势和拍手的方式分别感受附点音符和三连音节奏--教师哼唱B主题,当唱到有附点音符和三连音时,引导学生做相应手势动作。
5.教师提问:这两种节奏型在乐曲中的运用,让音乐产生了什么变化?
6.学生看乐谱随音乐做手势。
7.谈感受。
8.教师小结。
(五)再次整体欣赏
(六)欣赏《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选听)
1.故事导入。(故事梗概见教学相关资料)
2.简介作曲家。
格林卡是俄国著名作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创始人之一,是现实主义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乐坛上不朽的音乐大师。格林卡所创作的作品包含了全部主要的音乐体裁,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俄罗斯古典歌剧,并对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被世人称为“俄罗斯古典音乐之父”。格林卡所创作的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是世界歌剧史的杰作。
3.整体欣赏,初步感受乐曲。
教师提问: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基本情绪是什么?
4.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主题。
教师提问:第一主题。
力度速度音调演奏乐器基本情绪表现的人物
(2)欣赏第二主题。
教师提问:与第一主题比较后的变化
力度速度音调演奏乐器基本情绪表现的人物
(3)再次整体聆听,完整感知作品音乐形象。
五、课堂小结
回顾上过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
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加深熟练程度。
七、板书设计
见教学过程
八、安全提示语
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九、课后反思
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很好
第3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2.欣赏《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选听)。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不同的风格的音乐作品,增强音乐鉴赏能力,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对比和参与相关的音乐实践活动,充分感知音乐的意境和深刻思想。
3.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视唱《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两个主题音乐。
(2)了解音乐家鲍罗丁、李斯特。
(3)了解交响音画诗及其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音乐背景信息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跟随哼唱《如歌的行板》主题A。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并由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过度到另一个俄国杰出的作曲家鲍罗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欣赏俄罗斯主题
1.教师提问:我们再听一段俄罗斯的民族风格的旋律,听它和刚才的音乐情绪有什么不同?
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俄罗斯主题音乐。
学生:前者忧伤痛苦,后者广袤寂静。
2.教师: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第二次聆听俄罗斯主题音乐。
学生:单簧管、圆号。
3.学生随钢琴视唱俄罗斯主题音乐。
教师:请在单簧管演奏第一遍时跟音乐哼唱,在圆号演奏时用嘴发出“哒哒”的音效加入为音乐伴奏。
4.将全班分为三组,进行第三遍聆听与跟唱。
第一组随音乐哼唱由单簧管演奏的音乐,第二组在圆号演奏时进入,第三组在大提琴拨奏“XXXX”固定音型时发出“哒哒”的音效加入。
5.学生谈聆听《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中的俄罗斯主题的感受。
6.教师小结:我们刚才欣赏的音乐是《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中的俄罗斯主题。(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A段俄罗斯主题音乐的基本速度、情绪。设立指向明确的问题,让学生有意识的关注乐曲中演奏乐器及其音色变化让乐曲产生了的情绪、意境变化。
(三)鲍罗丁及交响乐《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1.介绍鲍罗丁。
他是俄国五人“强力集团”成员之一,是俄国具有传奇色彩的著名作曲家、化学家。由于他每周一到周六都要在实验室工作,只能用星期天作曲,因此又被称作“星期天作曲家”。虽然他的作品采用西方作曲技法,但由于受民主、进步的俄罗斯民族思想的影响,其作品展示的却是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史诗性、抒情性,充分展现了俄罗斯民族的豪勇的性格和广阔的胸襟,为俄罗斯民族交响乐和室内乐的创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位评论家说:“没有一个音乐家只写了那么一点作品而能‘永垂不朽!’”
2.简介《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交响乐中有一种叫“音画”的交响乐。它具有很强的描述性,常取材于各类故事或描述自然风光,换句话说就是用音乐来“绘画”。交响音画诗《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是鲍罗丁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有标题的管线乐曲,他用音乐描述了一支行走在中亚细亚大草原的东方商队在俄罗斯骑兵的护送下安然到达目的地的故事。
这是鲍罗丁在1880年为一个艺术展览会所作的配乐。次年,因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非常喜欢而将之赠送与他。音乐因朴实动人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意境而得以广泛流传,是标题音乐中的代表作。
3.教师:刚才我们所听的就是交响音画诗《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中的表现俄罗斯主题。分别由单簧管和圆号各演奏了一遍,我们带着对标题的理解再来听一听,作者分别表现了什么场景?
4.第四次聆听俄罗斯主题。
5.学生:第一遍单簧管演奏描述草原的广袤寂静;第二遍圆号演奏描述威严整齐的俄罗斯骑兵。
6.教师小结:同一旋律因演奏的乐器不同,就会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四)欣赏东方主题
1.教师:我们再听一段音乐,仔细体会音乐与俄罗斯主题音乐的差别。
2.第一遍聆听东方主题音乐。
3.学生:悠扬迷人、具有浓郁东方神秘色彩。
4.教师:这段音乐是用英国管演奏的,它的音色与双簧管相似,有忧郁、梦幻的情调。英国管不是交响乐的主要乐器,但因为它的音色符合作者描述的音乐形象,所以在这首乐曲中出现了英国管独奏。
音乐主题主奏乐器音乐风格音乐形象俄罗斯军队主题音乐单簧管、圆号舒缓、悠长寂静广袤、威严肃穆东方商队主题音乐英国管悠扬、梦幻神秘、迷人
(五)整曲欣赏
1.教师:在乐曲开始先后出现了俄罗斯与东方主题音乐,之后双方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继续聆听,听音乐是怎样描述的吧!
2.第一遍全曲聆听。
3.学生描述聆听感受,教师补充完善故事。
4.教师小结:鲍罗丁用两个主题交替叠加演奏来表现,仿佛让我们看到东方商队在俄罗斯骑兵的保护下安然离开的情景。
5.第二次聆听全曲。
(1)分组讨论,分别为俄罗斯主题音乐和东方商队音乐设计简单的动作,选出合适表现音乐形象的动作,分成三组,分别担任用动作表现俄罗斯主题音乐、东方主题音乐和用嘴做“哒哒”音效表现马蹄声。
(2)聆听全曲,各组在聆听到不同的音乐形象用不同动作表现。
6.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两遍的整体欣赏乐曲,让学生充分感知交响音画诗所描绘的《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意境和动人故事,能进一步熟悉两个风格鲜明的主题音乐,理解作品深刻内涵。
(六)欣赏《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选听)
1.简介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著名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创作了700多首音乐作品,主要音乐作品有吉普赛风格的《匈牙利狂想曲》、《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等。李斯特将钢琴的演奏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创立19世纪音乐会的炫技性演奏风格,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2.作品简介。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是李斯特创作19首匈牙利狂想曲中的第二首,是最有名的一首,也是钢琴独奏曲中技术要求最高的乐曲之一。
3.教师:作者采用了匈牙利民间舞蹈音乐“查尔达什舞曲”的形式。第一部分主题采用了“查尔达什舞曲”中的“拉绍”(原意为“缓慢”),其特点是节奏缓慢,情绪庄重,多为慢板。
4.欣赏《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第一部分A主题。
5.学生谈聆听感受:低沉压抑的旋律蕴含着内在的激情,表现了匈牙利人民的民族精神和坚毅不屈的性格。
6.教师:第二部分使用“查尔达什舞曲”中的“弗里斯”(原意为“活泼”),其特点是节奏轻快,气氛热烈,多为急板。
7.欣赏《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B主题。
8.学生谈聆听感受:速度迅速,情绪炽热、奔放,具有欢快、活泼的性格。
9.欣赏全曲。
10.教师小结:李斯特根据匈牙利和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音调加工而成的《匈牙利狂想曲》的钢琴曲,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全曲充分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民族解放运动必将胜利的信心。正是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才被世人所喜爱,这首乐曲在流传范围非常广泛,还被动画、电影、电视节目作为背景音乐,甚至还被流行音乐引用。
五、课堂小结
回顾上过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
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加深熟练程度。
七、板书设计
见教学过程
八、安全提示语
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九、课后反思
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很好
第四单元欧美流行风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斯卡伯勒集市》。
2、欣赏《温柔的爱》。
二、教学目标
1.能够主动欣赏并了解欧美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流行歌曲,激发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热情。
2.能够在科尔文手势的引领下,熟悉歌曲的调式调性,了解外国流行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参与、体验的兴趣。
3.能够用有气息支撑的声音,有感情地轻声演唱歌曲。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外国流行音乐的特点;用正确的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教版音乐教案作文 一年级下册人教版音乐教案文案:

第一课时彩色的中国
教材第一单元彩色的中国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及欣赏分析三拍子的歌曲,重点从歌曲的旋律节奏上做比较,使学生认识不同风格的三拍子歌曲的风格和特点,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视野。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体验其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学难点一、正确地表现《彩色的中国》的音乐情绪。二、正确感受、体验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及风格。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钢琴,PPT课件等班级学情分析同学们对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对音乐的乐理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乐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课后修改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复习器乐合奏曲《哆来咪》导入新课三、介绍歌唱的基本要求及歌唱的基本姿势四、介绍演唱形式独唱、齐唱、轮唱、合唱及领唱五、聆听歌曲《彩色的中国》1、引导学生按照三拍子指挥图示随音乐进行划拍,用声断气不断的歌唱方法唱好友休止符的乐句,并体会休止符的表现作用。2、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3、分组学唱歌曲的简谱。4、轻声、有感情的朗诵歌词。5、学唱歌曲,齐唱全曲。6、分组练习副歌部分的二声部。7、完整的合唱全曲。
六、学习基本指挥图示七、音乐练习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重点练习歌曲中容易唱错的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2抄写歌曲的后11小节,讨论它们与前奏的关系,并从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说说这段音乐在整首歌曲中的作用。八、拓展活动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随音响边划拍边唱开始部分。九、课堂小结
《歌唱祖国》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2、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地演唱《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3、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欣赏《多情的土地》,以及PPT展示我国的大好河山,以此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
2、了解两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教材分析
《彩色的中国》和《多情的土地》寻选自2012年新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一单元。《彩色的中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与中华文化的热爱。曲调生动流畅地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让演唱者真正感受到“神州处处好”,祖国处处好。
《多情的土地》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歌曲通篇采用e小调,旋律抒情流畅、优美感人,情感真挚、耐人寻味。上下两大段旋律相同,结构为AB、A'B',每一段落的前三句都配以语言化的旋律,演唱时如同对亲人轻声地诉说。第四句旋律连续上行,并采用三连音以增加急切与激动不舍、焦灼与真切思念的情绪。歌曲在B乐段开始发出深切的感叹,感叹助词“啊”的两句旋律前部相同,只在高音处略作后句高于前句但弱于前句的处理,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觉。“我拥抱……”和“我捧起……”两句更是耐人寻味、真挚动人,其旋律的流畅如思念的河流奔涌流淌。结束句在钢琴伴奏与人声交替互补、渐行渐弱、渐行渐远中结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播放两首歌曲,让学生听一听,他的旋律、歌词主要表现了什么?是什么歌曲?
(1)我的中国心(2)在希望的田野上学生回答听完后的感受。教师总结:主要表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在祖国幸福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那么今天我们要去学习的是另外一首表现热爱祖国的歌曲——《彩色的中国》。
新课讲授
2、教师找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想象一下歌词描绘的场景。
3、教师通过PPT来展示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长长的长江、弯弯的黄河、宝岛台湾,让学生对歌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4、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欣赏,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
5、教师教唱歌曲。提醒学生注意:(1)休止符,后半拍出来。(2)向学生讲解反复记号和跳跃记号。
6、学生自行演唱,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演唱。(视情况跟随伴奏)。
当然,表现祖国美好,热爱家乡的歌曲还有很多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十分深情的歌曲。《彩色的中国》比较欢快、愉悦,而这首《多情的土地》就比较抒情,优美感人,表现了对家乡、对生育养育自己地方的无限眷恋和怀念之情。
7、教师简介作者:施光南
8、欣赏《多情的土地》。
五、延伸拓展
现在,同学们都生活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之下,我们当然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感谢为今天美好生活作出贡献的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最后的时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刘德华的《中国人》。
《歌唱祖国》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了解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
3、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热情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4、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5、通过学唱《爱我中华》,欣赏《走向复兴》,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团结是国家昌盛的前提,激发学生奋发向睥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歌曲来提升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2、《爱我中华》音域跨度大,准确把握大跳时的音准,以及演唱时的精神气氛。
三、教材分析
《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歌曲为二段体结构,采用广西壮族民间音调并进行了发展。前12个小节为第一乐段,后11个小节为第二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第二段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但第二部分音域跨度较大,速度快,学生很不容易掌握音准,可放慢速度,对比、模仿来解决。
《走向复兴》是一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的歌曲。该歌曲的曲作者为印青;词作者为李维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通过PPT展示几幅身着少数民族服装人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个民族?(采用抢答方式)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你知道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教师通过PPT总结有哪些民族?)
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但是相同的是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因此我们要团结起来,我们是兄弟姐妹,我们是一家人,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千言万语汇聚在一首歌曲里,今天,就让我们去学习这首《爱我中华》。
2、教师播放《爱我中华》视频片段,让学生在后面跟唱一下。
3、教师介绍歌曲作者
词作者:乔羽(1927.11.16—)山东济宁人。中共党员。1946年初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学习,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和小说,还写过秧歌剧。1948年毕业于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1948年华北联大与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调入华大三部创作室,开始专业创作。2010年4月9日,担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是中国音乐创作界不折不扣的词坛泰斗。著名歌曲歌词:《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夕阳红》等。
曲作者:徐沛东(1954~),著名词曲作者,是大陆流行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1970年考入福州军区歌舞团任首席大提琴。197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1979年毕业,同年回福州军区歌舞团任作曲及指挥。1985年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任作曲、指挥。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室主任、副院长等职。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美声、民族、通俗歌曲及文艺晚会主题曲近千首,出版了100多盘个人作品专辑。包括《雍正王朝》主题曲《得民心者得天下》、《亚洲雄风》、《辣妹子》、《爱我中华》等。
《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作曲家在创作时考虑到民运会是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一次盛会,既然是在广西举办,最好要有广西风格,但也不能全是广西风格。所以在音调上尽可能像广西的而又不全是广西的,曲调上推陈出新。比如,“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的旋律以及后面的衬词“咳罗咳罗咳罗咳”则具有一种明显的云南风格,整首歌曲发展显得很大气。
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盛传。
《爱我中华》这首歌先后由韦唯和宋祖英演唱,传遍大江南北。它的深刻寓意,成为一首歌颂民族团结、少数民族聚会的必唱曲目。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学唱。音乐大部分学生很熟悉,基本会唱,因此教师只对个别音域跨度比较大的地方做一个提醒和教唱。
那么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要团结起来,热爱自己的国家。而接下来的一首歌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去振兴我们的国家,让我们中国走向富强。它就是———《走向复兴》。
5教师简介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
《走向复兴》是一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的歌曲。被选入新中国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成为将演出推向高潮的压轴曲目。在举世瞩目的庆祝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中,歌曲《走向复兴》也成为联合军乐团演奏曲目之一,并且由北京各大中院校学生2500人组成的群众游行合唱方阵对其进行了完整演唱。
6、教师播放《走向复兴》MV,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欣赏,感受其进行曲式的风格,充满自豪、刚劲、威武雄壮的感情和气势。
五、延伸拓展
总结这一单元学唱和欣赏过的歌曲,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并通过举例让学生加深印象。
第二单元缤纷舞曲
第一课时
《青年友谊圆舞曲》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
2.学会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学生体会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3.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二、过程与方法
1.先欣赏,学生感受音乐流畅优美、热情,对音乐旋律有所感知。
2.然后学唱歌曲,学会之后尝试加进身体律动和打击乐。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三拍子的击拍图式。
2.用三解铁、木鱼、沙锤、铃鼓、响指为《青年友谊圆舞曲》伴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并参与音乐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2.表演唱中身体动作的表现及加入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教学资源1.多媒体音乐室
2.VCD《圆舞曲》舞蹈片段
3.打击乐器:三解铁、木鱼、沙锤、铃鼓、响指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一、组织教学:学生排队入室就坐(播放音乐),检查人数,师生问好。
教学活动2二、发声练习(断音和连音练习)
1=D3\/4
321│321〢
mimimima
教学活动3三、听音练习:(老师在琴上弹出不同高度的音,学生用la模唱。)
1=C
51〢36〢15〢41〢53〢
教学活动4
四、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学习音乐知识——圆舞曲。
1.学生听《青年友谊圆舞曲》,听辩出是几拍子,有何特点?
2、圆舞曲知识简介:又称“华尔兹”,它是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额一种三拍子的舞蹈。分快步与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其特点为:节奏明确、轻快,旋律流畅、热情,节拍感鲜明,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
3、复习三拍子击拍图式,学习新图式,用右手为《青年友谊圆舞曲》击拍,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教学活动5
五、学唱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1、学唱谱:
(1)学生击3\/4拍子视唱二次,教师辅以琴声。
(2)结构:共六个乐句,前四句节奏一样,五、六两句有小的变化。
(3)提出要求进行随琴视唱:注意断和连。
2、学唱词:
(1)朗读理解词义,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2)学生进行填词演唱。教师辅以琴声伴奏。
3、表演唱:
(1)加身体动作表现三拍子强弱弱规律进行延长。
(2)加打击乐进行演唱。
教学活动6
六、小结:学生畅谈学习感受。
第二课时《溜冰圆舞曲》
教学目标:1.体验作曲家如何描绘冬季,以及冬季给人带来的欢乐。2.能够背唱第一圆舞曲的A、B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并充分发挥想像力,体会该圆舞曲所表现的溜冰时的情景。
教具准备:多媒体、碰铃、红纸、黄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请坐端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吕薇表演唱《溜冰圆舞曲》)教师:这是青年歌唱家吕薇一边唱歌一边在——(生答溜冰),很特别的表演。刚才我们看到这首歌曲叫——(生答溜冰圆舞曲)。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圆舞曲吗?我们看屏幕。(师读,圆舞曲又叫“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蹈。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舞蹈时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这种华尔兹的圆舞曲一般是几拍子的?(生答,三拍子)。重音在哪一拍上?(生答,第一拍)我们知道在溜冰时脚一蹬就能向前滑行,再一蹬又能向前滑行。(教师做动作,数1、2、3、1、2、3)在1882年,法国作曲家瓦尔德退费尔在他的管弦乐作品《溜冰圆舞曲》中将溜冰和圆舞曲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刚才听到的吕薇这首歌的旋律就来自于这首乐曲,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走进《溜冰圆舞曲》(多媒体出示题目、作曲家、国家、年份)
二、新授教师:《溜》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首先来看它的第一小圆舞曲。教师:请同学们听下面的这段旋律,说说它的情绪?(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优美、宽广、缓慢的)教师:像溜冰刚拉开序幕,也可以把它想像成溜冰者轻松的姿态。教师:这是这段旋律的的简谱,我把它弹奏一下,同学们看谱(出示简谱)(加两小节前奏)教师:我们跟着钢琴唱一唱,前面有两小节前奏(教师说1、2、3、1、2、齐,齐字后开始唱、稍慢)(教师指出每四小节换气、3音归到后面乐句)(指出后稍加速再唱)教师:唱得不错!下面我跟着旋律画圈,请同学们观察在每小节的哪拍上我开始画圈?(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师画圈)教师:哪一拍上?(生答,第一拍)教师:真不错!第一拍,每一小节画一个圈。拿出右手,一起来画一画。手拿高一点、握球状、逆时针画。第一句预备起(师唱一起画)教师:跟着音乐来画(播放主题A)教师:同学们听一听这段旋律可以怎样画?(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主题B)教师:(根椐学生的手势教师概括,为什么可以这样画?(生答,速度上快了)教师:刚才那段是长音(教师画圈唱)而这段看它的简谱,用了短促的八分音符。它的音写得也很有规律,第一行5161的反复,第二行5262的反复,第一小节只有两拍,其它是三拍,这个小节叫不完全小节。跟着钢琴来唱一唱。齐字以后开始(教师数123齐)提速也唱一遍。教师:同学们看看这段旋律我画三角形行不行?(播放主题B师画)教师:行不行?(生答,行)而且第一拍要画重一点。(师演示123、123)圆舞曲的特点是不是重音落在第一拍上。一起来画一画(播放主题B)教师:刚才的两段旋律是第一小圆舞曲的两个主题,我们完整地把第一小圆舞曲来听一遍。(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一起做动作)教师:(听后问)旋律有反复吗?(生答,有)如果两个主题分别用AB表示,那这部分的结构是?(生答ABA)
教师:请同学们听第二小圆舞曲,思考:第二小圆舞曲和第一小圆舞曲相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生答,更欢快、活泼)(教师:力度上更强了)我都用了这个动作,来看它的谱,音从中音区到高音区到两个点的高音区又到低音区,跨度很大,表现的是溜冰者什么动作?(旋转、腾空、跳跃)教师:一起来做做这个动作(播放音乐)教师:第二小圆舞曲的第二主题是描绘溜冰者身上挂着的铃铛发出的声音(师唱,哒……,一起来做)教师:两小节后开始,总共六小节)再来一次教师:再完整的来听第二小圆舞曲教师:它的结构是怎样的?(生答,ABA)
教师:也是ABA的结构。那第三和第四小圆舞曲也会不会是这样的结构呢?(听了以后才能下结论)请同学们轻轻地拿出你凳子下的卡纸。当音乐出现时用右手举起红纸,第二个主题出现时仍然用右手举起黄纸,如果有反复再举起第二张红纸,你的右手上应该是三张纸,没有反复就是红黄两张。先听第三小圆舞曲(播放第三小圆舞曲)教师:(师做动作)手上都拿了两张,它的结构是——(AB)教师:好,继续听第四小圆舞曲(播放第四小圆舞曲)教师:它的结构是(ABA)太简单了!请同学们把卡纸放回凳子下。
教师:我们来回顾一下,四个小圆舞曲哪个结构是AB?(生答,第三)其它都是ABA的结构。(点击图标)其实在四个小圆舞曲前还有一段由圆号演奏、节奏自由、描绘美丽冬景的序奏。来听序奏,请同学们分辩,序奏的旋律跟哪个主题很像?(播放序奏)教师:(生答,第一小圆舞曲第一主题)完整的来欣赏这首乐曲。如果你能听出第一小圆舞曲,举起一个手指,第二小圆舞曲两个,第三三个、第四四个。举起后可以把手放下,专注地听音乐。(再现一小、三小、结尾时提醒)教师:我发觉同学们在第一小圆舞曲出现时都能准确判断了,它是怎样唱的?(师生同唱)
拓展教师:不错!请同学们看屏幕,括号里的字应该填什么?找找规律(多媒体出示:()游芳草地,()咏荷花池,()饮菊花茶,()吟白雪诗)教师:(春夏秋冬)今天我们欣赏的溜冰圆舞曲是冬天的圆舞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听听春夏秋的圆舞曲分别是《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皇帝圆舞曲》(屏幕出示)教师:今天这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教师鞠躬)下课!
第三课时
课题:《雷鸣电闪波尔卡》、《蓝色的探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讲解、分析、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波尔卡和探戈的概念和特点,体验力度、速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让学生在讨论、探究、合作的愉悦过程中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认识二种舞曲体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蓝色的探戈》,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并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对舞曲音乐和相关文化感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讲解,使学生熟悉作曲家及作品的音乐体裁。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理解乐曲的内涵。
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光盘、钢琴、竖笛、小军鼓
教学过程:
导言,同学们,请你们展示课前所搜集的有关音乐家施特劳斯、安德森的生平和主要代表作品。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舞蹈的世界,来感受舞曲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知识讲解:
波尔卡,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只一种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曲。
探戈,19世纪末,发源于阿根廷的一种民间舞蹈。20世纪初,发展为一种社交舞蹈。其舞蹈音乐逐步形成为一种音乐体裁。它既受到了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了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的影响。
探戈的旋律多为二拍子或四拍子,中速,强调切分节奏,音乐情绪多为惆怅、哀伤的。这可能与大批欧洲移民强烈的思乡情绪密切相关。
音乐家简介:
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有“圆舞曲”之王的美育,168首圆舞曲,200首其他舞曲,40部进行曲,16部轻歌剧。代表作品:《兰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活》。
安德森:美国作曲家,擅长写作较严肃的轻音乐乐曲,被人们称为“半古典音乐作曲家”。代表作品:《打字机》、《兰色的探戈》、《拨奏爵士乐》。
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另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带着以下问题完整聆听作品。
1、乐曲留给你的总印象是怎样的?它属于哪种音乐题材?从大的范围看,它属于管弦乐;从具体的音乐说它属于波尔卡。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2、乐曲可分为几个部分?其中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部分?每部分的音乐情绪如何?
分段聆听乐曲。
熟悉个部分的音乐主题,深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其表现的生活内容,思考乐曲所反映的文化内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想象,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复听全曲,展开想象,结合乐曲思考并讨论:结合图片创作音乐,表现音乐。可以以打击乐器,自制乐器和自然音响为主。《蓝色的探戈》是一首著名的轻音乐舞曲。人们称之为布鲁斯,布鲁斯的内容主要是表达黑人被贩卖到欧洲后的痛苦、忧郁、哀伤的心情的。结合探戈舞的表演录象,在欣赏时,引导学生分辨乐曲有几个主题,有没有风格相近的内容,它们各重复了几变。要感受、体验、理解、判断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风格及美感。
教学回顾:
第四课时
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
.教学目的感受琵琶魅力,领略彝族风情,热爱民族音乐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小丫\"和我们一道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音乐欣赏开心辞典\".为了加强大家的合作与竞争性,分四个小组——小丫组、小鸡组、小猫组、小狗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主持人,一名记录员,一名发言人.好,准备,开始,请——听——题: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中所描写的乐器是:A古筝B古琴C琵琶D扬琴.正确答案:琵琶.
2、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个片段,请问白居易是我国那里人?A杭州,B太原,C长安,D济南.正确答案:太原.

人教版音乐教案作文 一年级下册人教版音乐教案文案:

年级
教师
20-20学年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1
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1、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2、配乐诗朗诵。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的即兴表演。
教学过程:
1.播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绪。
2.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演?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3.第二遍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4.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5.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曰短的桀纣有什么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6.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联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2
课时:第二课时
课题:1、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2、配乐诗朗诵。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的即兴表演。
1.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拍击节奏,在“三角铁”出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2.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哪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3.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
4.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以有学生自主设计其他方式进行表演。
5.学生转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配乐诗朗诵:
(1)学生认证阅读材料上的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播放《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录音,学生安静的聆听,感受作品的情绪;
(3)教师在为学生播放几段音乐,用学生自主选择乐曲给诗歌配乐;
(4)教师宣布:小小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5)学生自荐、自愿为老师和同学表演诗朗诵;
(6)教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3
课时:第三课时
课题:欣赏《飞来的花瓣》
教学目标:认真聆听两首欣赏去,比较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遗精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过程:欣赏《飞来的花瓣》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那一天吗?为什么要为教师给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令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学生活动: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
3.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
4.教师引导: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5.学生活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欣赏后的体会。
6.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
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7.寻声活动: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和变化。学会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8.学生活动:展示猜疑,为老师唱一首心中的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与祝福。
9.师生互动:老师为学生弹唱《校园的赵晨》,请同学认真欣赏,然后将听到的歌词记写在书上相应的乐谱下面。
第二单元《祖国颂歌》4
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歌曲《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演唱风格,复习乐谱知识。
重点:通过在课堂上学唱这首歌曲达到会背唱的目的。
难点:在学唱这首歌曲时,要与唱谱联系。第一,用首调唱名法,了解D大调的音位;第二,掌握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从理论上理解时值关系,从感觉上体会节奏。
教学过程:
1、学生伴着歌曲的录音走进教室,体验歌曲的行进节奏和雄壮的风格。
2、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
3教师进行乐谱分析(如果学生音乐基础较好,可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分析),并做练习。
(1)调式、调性(D大调)和唱名;
(2)节拍及其特点(四二拍子、弱起小节、附点音符);
(3)典型节奏型;(4)旋律进行特点;
(5)音乐结构,乐段和乐句;(6)词曲关系。
4、教师引导学生唱乐谱,然后边听录音(或跟琴)边唱乐谱,直到唱熟。
5、再听一遍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等。同时,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三段体,以及它们所造成的“陈述——对比——再现”的艺术效果。
6、按照讨论出的音乐演唱风格,以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并背唱。
第二单元《祖国颂歌》5
课时:第二课时
课题:歌曲《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
教学目标:欣赏《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不同方式;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
重点:辨别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
难点:(1)本课音乐材料比较多,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2)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各项任务;画旋律线,填写表格,制作小插图。
教学过程:
1、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欣赏4首歌颂祖国的歌曲,或复习歌曲《歌唱祖国》“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声,在这一课,我们能欣赏到不同的歌颂祖国的歌曲,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2、请听第一首歌曲《祖国颂》。简单介绍作曲家刘炽、词作家乔羽。
3、提问:(1)在这首歌曲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它们是如何表现的?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歌颂的、辉煌灿烂的、欢跃的、抒情的、热烈的、流畅的、气势宏伟的等等。感知歌曲各段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情的关系。)
(2)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什么演唱形式?
(3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几个段落?各表现什么?启发学生感知音乐结构,说出歌曲的音乐段落;简单表述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包括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旋律线、音色等)。
第一段:四句,男高、女高、男声、女声音领唱接合唱,表现朝阳普照大地的灿烂。
第二段:合唱“啊”为背景,男声朗诵,表现祖国江山美如画和人民的号脉。
第三段:合唱,表现祖国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段:分为三段词。第1、2、3段词分别为女高音领唱接合唱;男高音领唱接合唱;男、女高音领唱接合唱,以抒情性和叙述性表现对祖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歌颂和赞美。
第五、六段:合唱,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烈的赞颂和祖国的光辉前景。
4、再听一遍《祖国颂》,同时要求学生画出旋律线,并思考上述问题。
5、课堂讨论上述问题,并填写表格。
第二单元《祖国颂歌》6
课时:第三课时
课题:歌曲《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教学目标:欣赏《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不同方式;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
重点:辨别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
难点:(1)本课音乐材料比较多,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2)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各项任务;画旋律线,填写表格,制作小插图。
教学过程:
1、请听《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2、提问:(1)这两首歌曲在音乐形象上与《祖国颂》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祝福祖国》抒情的、叙述性的、歌唱性;《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欢快的、热烈的、充满想象的。感知并简述每一首歌曲及其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不同段落的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情的关系。)
(2)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各分为几段?(《祝福祖国》女声独唱,分为两段;《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女声领唱和混声合唱,分为两段。)
(3)这两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祝福祖国》为民族风格或民歌风,bE宫调;四四拍子;《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通俗风格,E宫调;四四拍子。而《祖国颂》为美声风格,以F大调为主,变化拍子,包括四四拍子、四二拍子、八六拍子。)
(4)在歌曲中是怎样歌颂祖国的?以歌词为线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这两首歌曲制作小插图。如《祝福祖国》有民歌风格,可结合我国农村的景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可与“国庆”的主题相结合。
3、再分别听一遍这两首歌曲,同时画出旋律线。
4、请听《祖国颂》。
5、介绍这首歌曲的产生背景和民间乐曲《老八板》,调式(A调式)、节拍(四二拍子)、
分句。强调这是前辈们唱过的歌,前辈们在这首歌的激励下,努力学习,许多人成为国家的栋梁,我们同样要有前辈们的这种精神。
6、小结:我们已经学唱和欣赏了5首歌唱祖国的歌曲,它们各有不同的演唱风格、演唱形式、各具不同的艺术感染力。《祖国颂》为领唱、合唱包括朗诵形式,气势宏伟,是一首歌颂祖国的颂歌;《祝福祖国》为女声独唱,音乐更加富于时代感,接近青年的生活;《祖国歌》自20世纪20年代广泛传唱于校园,这首歌曲把我们带入了另一意境,由于曲调取自民间乐曲《老八板》,形成了特殊的音乐风格,词曲都带有时代的烙印。请学生们想一想还有那些歌唱祖国的歌曲?
第二单元《祖国颂歌》7
课时:第四课时
课题:交响曲《伏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了解捷克和伏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重点: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主题旋律中所蕴含的深厚爱国热情
难点: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1导入:在上一课,欣赏了四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欣赏一首以歌颂祖
国为题材的外国交响乐作品,体会一下器乐曲表达情感、形象的不同特点。
2介绍捷克和伏尔塔瓦河。
在欧洲有一个国家叫捷克,捷克有一条美丽的河流是伏尔塔瓦河。(出示地图)
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是一部著名大赞美祖国的音乐作品。(出示斯美塔那的画像,简介交响套曲和《我的祖国》。)
其中的第二曲《伏尔塔瓦河》是最著名的,它的主题旋律优美、宽广,形象地描绘了伏尔塔瓦河,充满了对它的歌颂和赞美。
3欣赏主题旋律(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跟随录音,看着乐谱哼唱。
4介绍乐曲内容,分段听赏。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是以什么乐器表现的?如伏尔塔瓦河的源头——小溪是以长笛和单簧管等表现的;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是以小提琴为主表现的等等。
介绍每段中的主要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1)伏尔塔瓦河的源头1源头2长笛、单簧管,后弦乐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显。
(2)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3)林中狩猎:圆号的狩猎号角节奏型,小号上行分解和弦等。
(4)乡村婚礼-波尔卡舞曲:弦乐为主,乐队全奏(有三角铁)。
(5)月亮、水仙的舞蹈:长笛吹出流水的波纹(水仙主题),弦乐奏出平静的旋律(月亮的主题),竖琴间插琶音如水波。
(6)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7)圣.约翰峡谷:木管组和长号奏出和弦长音,大管奏出长音和上行级进旋律,圆号和小号奏出连续一拍的和弦音型,弦乐组奏出各种不同音型,大鼓和定音鼓奏出长音,以较快的速度和很强的力度描绘河水波涛汹涌。
(8)伏尔塔瓦河的滔滔流水和“谢维格拉德”动机;乐队全奏。
5、听赏全曲。随音乐画出想象的图画。在听赏音乐时,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将听音乐时在头脑中产生的画面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6、小结:
通过今天的欣赏课,我们了解了“捷克及其境内的伏尔塔瓦河”。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及其第二首《伏尔塔瓦河》和“交响套曲”。在听辨作品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乐器的音色,了解了《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作曲家通汇在作品中的对祖国的深情。
请同学们列举其他中外歌颂祖国的音乐作品。(《我爱你,中国》、《芬兰颂》等。)
在本单元中,我们学唱了歌曲《歌唱祖国》,欣赏了歌曲《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交响乐作品《伏尔塔瓦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不同的作品、不同的声乐演唱形式、交响乐,体验了不同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同学们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唤起同学们热爱自己祖国的热情。
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8
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唱歌《西风的话》、欣赏《金色的秋天》、《四季――秋》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秋》,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中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2、学会演唱《西风的话》。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难点: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和协奏曲《四季――秋》的区别和不同感受。
教学方法:讲解法、体验、欣赏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录音机、磁带、钢琴等。
教学过程:
1、采用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说出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之间相关的主题词。如“金色”“收获”“红叶”“谷穗”“登高”“旷远”“赏荷”“狩猎”“载歌载舞”“凋零”“萧瑟”等。
2、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描写秋天的?
3、介绍维瓦尔第与《四季――秋》。出示三个乐章的主题片段谱例并播放乐曲,请同学们伴随音乐朗读每个乐章前的附诗。启发学生讨论乐曲表现了哪些生活场景(如村民的舞蹈、酒宴、狩猎、枪声、犬吠、野兽的恐惧、奔逃、死亡等)。
4、请同学们思考并举出其他描绘大自然和生活场景的音乐作品的例子,调动学生个人的音乐经验,引发其对于音乐具有描绘性功能的认识和兴趣。
5、介绍黄自和《西风的话》。教唱《西风的话》,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这首抒情歌曲。
6、设计提问:该曲寄予了作曲家对青少年怎样的殷切希望?该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力度记号的表情作用是怎样的?
7、总结,再次有表情地演唱,可分为男女声轮唱,着重要求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9
课时:第二课时
课题:《庆丰收》、《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庆丰收》、《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感受、了解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以及表现与之相关的人类社会生活。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打击乐合奏、节奏律动训练等活动,实现音乐实践创造活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节奏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讨论总结音乐与相关的表现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启发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多媒体光盘、相关风景图片等。
教学过程:
1、采用提问导入新课。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音乐作品是如何运用多种体裁形式表现人们欢庆丰收的喜悦呢?
2、播放乐曲《庆丰收》,介绍讲解乐曲;再次欣赏。
分组训练:讲解八分音符;学生与教师合作进行打击乐训练。
3、介绍、欣赏《丰收锣鼓》,注意打击乐主奏乐器的演奏。
再次欣赏,做填空练习。下列乐器作为主奏乐器依次出现的顺序如下:(3)笛子(1)
堂鼓(2)唢呐(5)云锣(4)二胡(见教材中的练习)
4、介绍、欣赏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讨论乐曲中反复运用典型节奏模拟、象征什么?(送粮车队的马蹄声)乐曲表达何种音乐情绪?
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律动动作,扮演角色(如赶车人、送粮人等),全班分组,一组用打击乐模仿马蹄声节奏,为乐曲伴奏;另一组随音乐做律动。
要求调动学生以热烈欢快的情绪参与教学活动。
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10
课时:第三课时
课题:配乐诗朗诵《秋》、欣赏中国画《深秋》
教学目标:1、学会用竖笛吹奏《秋声》、《秋收》两首小曲。
2、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比较、总结音乐与美术、文学等姊妹艺术在表现“秋天”同一题材时艺术特点上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重点:用竖笛演奏音乐,注意音乐的表现情绪。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讨论总结音乐与相关的表现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多媒体光盘、相关风景图片等。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配乐诗朗诵《秋》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秋的私语》,引导学生默读抒情散文《秋》,体会音乐与文学作品
的意境。
2以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二者在表现秋天主题时的共性与特点。如艺术范畴:听觉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区别。艺术形式:钢琴与乐队、散文。
表现特征:【文学】以语言为媒体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抒情散文具有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为主的特点,要求作者把浓郁的思想感情融入生动的生活画面中,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常采用托物言志、借镜抒情等手法,运用比喻、象征等技巧,在含蓄蕴籍中启迪读者,引入深思,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音乐】以有组织的声音表现事物和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通常认为,音乐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由此奠定了不同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
3、播放背景音乐《秋的私语》,组织集体表演配乐诗朗诵。
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11
课时:第四课时
课题:配乐诗朗诵《秋》、欣赏中国画《深秋》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比较、总结音乐与美术、文学等姊妹艺术在表现“秋天”同一题材时艺术特点上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重点:用竖笛演奏音乐,注意音乐的表现情绪。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讨论总结音乐与相关的表现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多媒体光盘、相关风景图片等。
教学内容及过程:
1、有表演基础的学生表演配乐诗朗诵,并组织其他同学观赏中国画《深秋》
(二)欣赏中国画《深秋》(让绘画好的学生做一些作品展示)
2、介绍画家傅抱石简况。
3、组织讨论:观赏《深秋》(作品表现内容、情绪、形象、色彩等)。
美术作品的特征:【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具有造型性、空间型、构成性特征的表现手段,创造出直观形象的艺术。绘画借助于线条、明暗、色彩、解剖、透视等造型手段,创造反映事物审美属性的图像,表现其内容和社会意义。中国绘画的特征是融绘画、书法、篆刻、诗词为一体,强调意境的表现。
4、请同学们讨论、为本单元的各音乐作品构思画面、造型形象、色彩等。
5、讨论完成教科书中的表格。
6、请全班同学以组为单位,写一首咏秋的小诗或散文;画一幅秋景图;选一段背景音乐,
在下节课上展示(亦可自选文学作品、美术作品)。
7、小结: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12
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
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教学目标:
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难点: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准备:音响、CD唱片、影碟;钢琴、打击乐器(木鱼、铃鼓、双响筒、三角铁等)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示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1、2小节,于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姐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人教版音乐教案作文 一年级下册人教版音乐教案文案: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丰富学生对农村生活的情感体验。感受浓郁的生活气息,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合唱练习,培养学生合作、协作的意识,学会用富有对比(连和跳)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感受达翰尔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唱、并唱好歌曲《美丽的家乡》,丰富歌曲的音乐表现力,感受达翰尔音乐的风格。
2、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准,特别是合唱部分第二乐句的低音旋律。用富有对比的声音(连音、跳音)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感受音乐风格,教师示范导入歌曲。
师根据自身特长采用:范唱歌曲、舞蹈、器乐演奏等形式导入。并根据其中音乐的旋律特点思考:这是汉族音乐还是少数民族音乐?如果是少数民族的,你能说说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吗?试一试吧。
二、展示歌曲
1、展示歌曲、视唱旋律,感受旋律的风格特点。(《美丽的家乡》动画)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播放歌曲《美丽的家乡》。
2、聆听教师范唱旋律,关注旋律的特点。
教师:请同学们边听边观察歌曲前四句乐谱:前四句的骨干音有哪些?即:哪些音出现的次数最多?
教师总结:以“do、mi、sol”为骨干音构成了第一乐段的旋律,同时也增强了音乐的民族风格与特点。听上去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它是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了。
3、聆听教师(或录音)二度范唱。引导关注歌曲内容与主题。
教师:请同学们再仔细听一遍歌曲,结合歌词。边听边思考歌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吗?
三、《美丽的家乡》歌曲学习
1、听范奏,深入感受歌曲情绪,熟悉旋律,为歌曲分段。
(教师采用钢琴、口风琴等乐器演奏歌曲旋律,注意表现出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情绪对比,建议在伴奏织体上作变化。引导学生为歌曲分段。)
2、从第二段二声部入手,开始学唱。
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采取听辨、模唱、范唱、分工合作(如教师唱二声部、学生唱主旋律)的方式反复练习二声部。
3、学唱第一乐段。
(1)按照节奏读歌词。
(2)学唱第一段,注意词曲结合与重音记号。
4、尝试完整演唱歌曲,提示学生注意第一段三四乐句的结束音以及第二乐段的二声部的音准。
四、处理歌曲
1、指导演唱,表现歌曲的情绪对比。
教师:我们知道这首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轻快而又活泼,第二段抒情优美且具有高潮与激动感。同学们在唱第一段时,要注意把声音唱得富有弹性,像拍皮球一样(边说边示范),字和字之间可以断开一点,而第二段则要求把声音唱得连贯优美,每个字之间要衔接好。(示范)
2、教师指挥演唱。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好老师的指挥手势再唱一遍,注意把歌曲的情绪对比唱出来。
3、加入打击乐器或舞蹈,丰富歌曲表现。
根据教师特长或学生的基础以及学校条件,为歌曲加入打击乐器伴奏或舞蹈,丰富情感体验。
五、巩固和拓展
1、播放《傲蕾·一兰》故事简介,欣赏电影《傲蕾·一兰》片段。
2、播放《美丽的家乡》风景。边欣赏边记忆歌词,背唱歌曲。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丰富了同学们对农村生活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并通过合唱练习,培养了学生合作、协作的意识,同时也感受了达翰尔音乐的风格特点。
《驯鹿》
教学内容:
1、欣赏《驯鹿》
2、知道《驯鹿》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感受歌曲旋律。
2、通过欣赏《驯鹿》这首作品,了解月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0××│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提问。
听到乐曲,你想到了哪些画面?
学生讨论
自由发言
5、教师总结。
6、请学生对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冬猎》
教学内容:
欣赏《冬猎》。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感受歌曲旋律。
2、通过欣赏《冬猎》这首作品,了解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4、提问。
听到乐曲,你想到了哪些画面?
学生讨论
自由发言
5、欣赏《驯鹿》。
6、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师总结。
7、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鸿雁
教学内容:
1、欣赏鸿雁。
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
2、能够理解歌曲并有情感的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了解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了解蒙古族文化(图片展示),是否会唱蒙古族的歌曲?
2、今天一起来了解蒙古族的歌曲(视频介绍长调和短调)
长调是蒙古民歌主要艺术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牧区。音乐特点为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多采用复合式节拍。
短调在蒙古语中称之为“宝古尼道”,大凡曲调短小、节奏较快,不同于长调民歌的歌曲,都可归为短调民歌。其音乐特点为曲调简洁,装饰音较少,旋律起伏不大,带有鲜明的宣叙性特征。
二、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
(1)节奏练习
(2)带入旋律
2、出示课题听范唱
3、学唱歌曲:听老师范唱--听范唱注意歌曲中音程跳跃的准确性
跟唱--跟琴唱体会歌曲感情色彩
全体唱--对中间不准确的地方加以强调
三、学习
回顾长调、短调知识,判断《鸿雁》为蒙古族长调歌曲。
四、小结
蒙古草原辽阔美丽,蒙古人们畅快豪爽,蒙古歌声悠扬、婉转。希望我们能记住和更加走近美丽多彩的民族——蒙古族。
《长城放鸽》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现代爱国主义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改变为合唱歌曲之后,被广泛选取为合唱比赛的曲目,本歌曲第一乐句采取了合唱的形式来模仿鸽子的声音。歌曲抒情而豪迈,节奏中有很多弱起小节,歌曲表现了祖国经济国力的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长城放鸽》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长城放鸽》,学生能用抒情、豪迈的情绪和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能够依据《长城放鸽》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
4、培养学生从小养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对歌曲的难点进行练习,如升记号处进行练习。
2、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1、作业反馈:上节课布置了两个作业,请学生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请个别学生讲讲自己查找资料的过程,如何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再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的历史、有关景点等。
2、学唱歌曲:教师播放课件《长城放鸽》,上学生初步感觉歌曲的特点。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歌曲。(抒情、自豪、豪迈等)
3、学习歌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视谱练习,鼓励小组向老师提出问题,什么地方需要得到帮助,教师可以直接辅导也可以让其他小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4、课后小结: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灵活处理。有些可以让他们回去查资料。有些可以让会的同学帮助。有些老师堂上要马上解决的,如音高关系等等。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能够感受歌曲中合唱的魅力。
2、能主动地参与歌曲的创编及其它音乐活动。
3、通过学习,感受冬天带给人们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欢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2、能主动参与到歌曲的创编活动中。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串铃。
教学过程
1、导入:
猜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千变万化六个瓣。一夜北风花盛开,飘飘洒洒落下来。
2、师:雪花精灵带着冬爷爷的祝愿乘着银色的马车过来了,它还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赶紧去听一听吧。听的时候想想这首歌曲情绪怎么样,冬爷爷送给我们什么祝愿。
生:欢快……
生:祝天下的小朋友勇敢锻炼意气风发,愿天下的小朋友心灵永远洁白无瑕。
3、师:下雪天,同学们可以做什么?大家什么心情?
生:欢快、高兴……
师:我们就带着这种欢快、高兴的心情再来听一遍歌曲,听的时候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特别注意每段结尾处的力度变化。
4、师:马儿听见同学们回答这么积极,跑得越来越欢快,脖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请同学们从下面四种节奏型中选两种作为马铃声的节奏型(X、XX、XXX、X—)。
(拍一拍、动一动选出来)
生:XX、XXX
师:拿出串铃将这两种节奏型演奏出来。(演奏遍数就学生掌握程度定。)
师:我们再听一遍歌曲,边听边将这两种节奏型找出来。
5、师:现在老师示范一遍,我唱到这两种节奏型,同学们用串铃演奏出来。
6、师:我们用马铃铛的声音来模唱歌曲,同学们马铃发出什么声音啊?(就学生说出的响声来模唱)
7、师:我们加上歌词唱一遍。
生:……
同学们评价一下自己唱的。
8、就学生掌握的不好的地方着重学学。
9、师:现在老师和同学们配合着唱一遍,第一段,同学们唱第一乐段,老师唱第二乐段,第三乐段合起来;第二段老师先唱。
10、同学们分两组配合唱。
11、学生跟音乐唱,老师用串铃伴奏。
12、师:歌曲后半部分是一个二声部合唱,同学们观察一下一、二声部基本是几度关系?
生:三度。
师:三度和六度是和声中最和谐的。老师和同学们配合着唱一遍,同学们声音稍微小点,保证能听得见我唱的,感受合唱的效果。
13、师:如果你们是冬爷爷,你们对小朋友有什么祝愿,唱出来。
(祝天下的小朋友——,愿天下的小朋友,——。)
14、在学生的《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
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们在热爱自己民族的同时加深对其他民族的认识并能充分感受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学会运用愉快的、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在音乐活动中大胆投入、人人参与、热情表现。
教具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课件、图片及视频资料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好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
2、唱准音高,控制好结尾处的高音。
3、把握好歌曲节奏,并能较好的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
听唱法、视听结合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互相问候
2、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有几个小小的问题想问大家:
(1)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共有几个民族吗?(56个)
(2)你知道你是什么族吗?
(3)你能说说你自己的民族或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相关情况吗?(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后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做拓展)
3、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个民族——羌族,羌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羌寨。
二、了解羌族、揭示课题
1、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歌曲中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羌族也用汉文,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
2、多媒体播放歌曲并展示有关羌族的相关民居、服饰、人物、羌笛、跳羌族锅庄舞等的图片并作简单的介绍。(加深学生对羌族的了解)
3、羌笛和锅庄舞
羌笛:羌笛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逢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想起羌笛的声音。
羌族的锅庄舞: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羌族人民也经常跳锅庄,在羌寨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的去参加,可见羌族人民对锅庄舞的热爱。锅庄舞的动作主要有甩袖、弓腰、边唱边跳等形式。
4、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乐和舞蹈都具非常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羌族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三、学唱歌曲
(一)整体感知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说说听后的感受。(体会歌曲的情绪、速度)
(2)集体朗读歌词一遍(体会歌词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3)再次听歌曲录音,轻声哼唱并根据歌曲节奏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二)学习歌曲
(1)教师分乐句教唱歌曲,并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后8小节与前8小节基本相同。
(2)准确演唱歌曲,(给学生重点强调歌曲结尾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3)请个别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找出容易唱错的乐句,同学互相帮助并唱准易错乐句。
(4)全班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歌词挖掘,歌词中有两个词最能表达羌族人民幸福心情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唱和互动
同学想一想这首歌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演唱?(分组表现)
四、律动与舞蹈
1、教师根据歌曲节奏教几个锅庄舞的基本手势和动作。
2、播放歌曲,师生一起随音乐做相应的锅庄舞动作。
3、集体边唱边跳。
小结
本堂课我们共同合作完成了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还学会起了锅庄舞,并用轻快地歌声,优美的舞姿表达出民族自豪感热爱民族音乐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快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请同学在课外再收集一些有关羌族的相关资料作进一步的了解。并复习巩固好本堂课所学的内容。
欣赏《瑶族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各主题音乐,从情感体验入手,分析音乐要素、分析音乐进行的特点,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2)通过听、唱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熟记主题,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1)乐曲中的第一部分为重点,熟记作品第一部分中的第一主题片断。
(2)感受乐曲中不同情绪的对比。
教学方法:
听唱法、分析讨论与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问:我们曾学过哪几个民族的歌曲?请同学们举例。
2、展示瑶族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猜是哪个民族的。师作总结介绍。
3、通过瑶族的相关视频片断,让学生产生对瑶族的直观印象,初步认识瑶族,师从旁解说学生所看到的片断。
4、播放瑶族长鼓舞蹈(2段),让学生感受瑶族舞蹈的风情和特点。
二、《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
(一)展示全曲谱例。
(二)分主题让学生欣赏。
1、主题a。
①展示主题a的谱子,并让学生熟记主题a。
问:主题a是什么拍子的?速度如何?音乐情绪如何?
②跟唱主题a。
③欣赏整个主题a,问:主题a的旋律一共出现了多少次?每次的出现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从乐器构成和音乐情绪上去感受。)
2、主题b。
展示主题b的谱子,让学生听辨。并与主题a作比较。
问:主题b是什么拍子的?速度如何?音乐情绪如何?
3、主题c。
展示主题c的谱子,让学生听辨。并与主题a、b作比较。
问:主题c是什么拍子的?速度如何?音乐情绪如何?
4、主题d。
展示主题d的谱子,让学生听辨。并与主题c作比较。
问:主题d是什么拍子的?速度如何?音乐情绪如何?
(三)欣赏全曲。(视频)让学生边看边听。
请各位同学指出各主题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并说说出现的顺序如何?
三、总结:
我国幅员辽阔,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乐器,他们通过这些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文化及丰富多彩的民俗。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并乐于去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演奏《瑶族舞曲》
教学目标
1.能听辨出乐曲《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
2.能熟记《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伴奏。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重、难点
1.能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
2.能熟记《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
教材分析
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这是一首几乎家喻户晓的管弦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的歌舞场面。全曲为复三部曲式,在简短的引子后,进入首部(第一部分),第一主题优美抒情,来自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课本中A段旋律),描绘了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舞态,第二主题是由第一主题派生出来的,速度加快,节奏变密(课本中B段旋律),音乐情绪起了变化,更加热烈欢快,甚至有些粗犷,表现了小伙子们奔放的舞姿。中部(即第二部分)出现了三拍子的优美旋律,表现了青年们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再现部(即第三部分)再现第一、二主题,人们又纷纷加入群舞的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欢快的羌族民歌《吹起羌笛跳锅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管弦乐曲《瑶族舞曲》,感受一下瑶族的音乐风格。
二、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初听乐曲《瑶族舞曲》,谈感受。
师:《瑶族舞曲》描写了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
2.走进瑶族。
(1)这么美的音乐展现的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瑶族。请学生说说他们收集的资料,引导学生从居住的地区、风土人情等方面作简单的交流。
(2)欣赏瑶族视频,学生的交流进行配合,增加学生对瑶族的熟悉和了解。
3.熟悉主题。(主题A图片、主题B图片)
(1)用听唱与视唱结合的方法学唱主题。
(2)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3)有口风琴的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口风琴带领学生自主学习。
(4)用主题A做声势练习。
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②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③练习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
4.分段欣赏。
(1)欣赏《瑶族舞曲》第一部分。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A主题出现时可随音乐模唱。
(2)欣赏《瑶族舞曲》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3)欣赏《瑶族舞曲》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三、完整听赏(听音乐填空)
教师可用指挥的方式提示学生注意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也可加入课堂打击乐器。如部分学生演奏口风琴,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木鼓歌
教学内容:
歌曲《木鼓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唱歌使学生了解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激发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
2、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达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熟练地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木鼓是佤族特有的一个鼓种,歌曲《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佤族人民唱起欢乐的《木鼓歌》,跳起轻快的佤族木鼓舞,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歌曲表达了佤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及歌颂。


结语:《人教版音乐教案》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音乐教案》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人教版音乐教案》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