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金庸小说读后感作文 金庸小说读后感1000字文案

2019-03-07 高考作文 类别:其他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金庸小说读后感作文 金庸小说读后感10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金庸小说读后感作文  金庸小说读后感1000字文案

金庸小说读后感作文 金庸小说读后感1000字文案:

金庸小说读后感
从小就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剧,从82版的《天龙八部》和83版的《射雕英雄传》到95版的《神雕侠侣》和97版的《天龙八部》,再到初中追金庸小说,十几年几乎是一直追着这样的一个武侠梦。在金庸笔下的角色中也曾有很多让我喜欢的,比如最开始的段誉,韦小宝。后来又偏向于喜欢一些亦正亦邪的悲情人物,如杨康,慕容复等等。不过喜欢归喜欢,很多角色为人所喜欢,为人所欣赏,但真正令人敬佩的并不多。现在说起来,金庸笔下让我肃然起敬的人只有三个:《天龙八部》中的萧峰,《神雕侠侣》中的郭靖,《鹿鼎记》里的陈近南。
这三人笔墨花得最多,最为人所知的当然就是郭靖了。从《射雕英雄传》开始,一个尚未出生起名字里就铭刻着国耻,整个家庭又经历了灭顶之灾的孩子。背负着国仇家恨,生长在异国他乡。开始的郭靖几乎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忠厚老实的傻小子。无论从天资,相貌,还是做事风度,他都远远不及他的义弟杨康。在《射雕》里对杨康的变化还是花了很多笔墨,从养尊处优的金国小王爷到一贫如洗的汉族百姓,再遭受挫折与凌-辱后,他放弃了自己本身的汉族身份,再次做回了金国小王爷,最后又因自己的不择手段而使得自己年轻的生命走向毁灭之路。确实,他比郭靖更多了一份矛盾与悲情,确实惹人同情令人惋惜。如果真的站在杨康的角度上去想,面对那样的痛苦抉择,面对那样的经历,他做的很多事无非也是人之本能,是命运与性格将他带上了一条不归之路,看到这我们实在很难再去责怪他什么。但也正因如此,才显出了郭靖的令人敬佩之处。相比之下,同样是身世悲惨,同样是生在异土的郭靖却从头到尾都保留着一份单纯,保留着最初的那颗赤子之心。
如果只看《射雕英雄传》,郭靖大概也只会是我比较喜欢的角色之一。不过到了《神雕侠侣》里对这个角色的感情却开始由开始的喜欢达到了敬佩。《神雕侠侣》里我看见了一个已为人夫,已为人父的中年郭靖。他的品行如往的正直谦虚,却比以前更加的成熟稳重。他被人们称之为大侠,并非他已有高强的武功,高深的武学。更为重要的,是他能够真正做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八个字。以郭靖的性格,他绝对不是一个贪图功名之人。如果是在太平盛世,他应该更有可能与蓉儿隐居桃花岛,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吧。但面对着一个山河破碎,社稷累卵的时代,郭靖挺身而出,全家到襄阳守城,这一守就是几十年。而这期间他的作为让我从中隐隐约约看见了民族英雄岳飞的影子。一身正气,大义凌然,还有那颗始终未曾改变的赤子之心。
我曾看见常有人批评郭靖,陈近南这些人是愚忠。理由是他们的勇气固然可敬,而他们却拼命的去忠于一个气数已尽的破败王朝,不懂顺应时势,与时俱进。这样的评语大概是对他们最大的污蔑与侮辱吧?!仔细读郭靖的对白,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他镇守襄阳,多年抗元,并非是效忠于赵送王朝。其中最为精彩的一段便是郭靖与杨过一同来到蒙古军营中与忽必烈的一番谈话了。其间忽必烈很尖锐的指出了赵宋王朝的腐朽与无可救药,称蒙古大军挥师南下是在顺应天意。郭靖立即拍案而起怒斥忽必烈大言不惭,历数元军南下伐宋破城后对无辜汉族百姓杀戮的罪恶。这一番怒斥义正言辞,振聋发聩。在历史上有着无数像忽必烈君王,野心家,打着顺应天意,为国为民的旗号穷兵黩武,使得天下烽烟四起,生灵涂炭。但亦不乏郭靖这样的反抗者,他们反抗暴-政,反抗侵略,反抗惨无人道的屠杀。元末之常州,明末之江阴,抗战之衡阳······他们又岂是在为一朝一家的王朝再战?这样的反抗者是华夏之脊梁,是一个真正儒者侠者所具备的精神与品性。正是有了这样的他们,华夏方能屹立风雨千年而不倒,这片土地的子民才不至被奴役,被灭绝。舍身取义方显正气浩荡,碧血丹心永明青史辉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们当之无愧!
在《神雕侠侣》的最后一战,杨过与郭靖联手力抗蒙古大军,击毙敌酋蒙哥后,杨过与小龙女有情人终成眷属,去过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了。此时我再一次为郭靖的命运展开猜想,会不会经过此次一战,蒙古大汗被杀,全军撤退。那郭靖会不会从此带着家人离开襄阳,从此隐居桃花岛呢?出于对郭靖这个角色的喜欢,我真希望他会做这样的选择。因为历史的残酷,在1273年,襄阳城将被蒙古军攻陷,如果他留在襄阳城,以他的性格定会选择力战到底,最后壮烈牺牲。可是郭靖还是郭靖,他没有选择隐居,而是继续留守在襄阳城。《神雕侠侣》结束了,没有对他们之后的命运做过多的交待,但联系着历史,我心中却已经隐隐有着一种不祥的预感。终于,到了《倚天屠龙记》里,通过百年后人们的口中得知当年襄阳城破,郭靖一家除了小女儿郭襄外,全部殉国。这样的结局没有让我感到意外,尽管我们没有看到如血的残阳下烽火连天的襄阳城,年过六旬的老郭靖是怎样谱写了他人生中最壮烈的一幕。但可以想象,在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为国家为百姓而死大概也是郭靖这位英雄最终的宿命吧。
纵观他的一生,经历坎坷波折,为人正直无私,品行高尚,用情专一,谦虚与淳朴,刚烈与随和,正气浩然,为武侠世界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他是一位真侠者,真英雄,他无愧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八个字。那首写给岳元帅的《精忠报国》也正如郭靖一生的写照。
金庸小说读后感

金庸小说读后感作文 金庸小说读后感1000字文案:

作为小说,它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塑造了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小说作者们通过具体感人的典型人物的塑造,描绘所处时代,诠释生活。人物形象是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媒介。而小说的情节是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的情节是虚构性的,而情节的构架是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的,是为人物服务的。
《天龙八部》是查先生一部以我国北宋年间,宋、辽、金等国的对抗斗争为背景,塑造了较多艺术形象的鸿篇巨著。作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查先生所有的情节设置皆服务于所塑造的人物。虽洋洋百万余字,却不是流俗的胡编乱造。
萧峰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第一好汉。从萧峰的身世来讲,他本是辽人,但却为宋人养育,从其襁褓中的仇杀开始,萧峰已被天命的成为一个宋辽矛盾的解决者。所以,萧峰不可能只代表宋辽一方利益,他的身世必然会被揭开,使其陷入两难的境地,从而完成小说所赋予这个人物的使命。萧峰未知身世时多次袭击辽人,这是与辽人所结的仇怨,又为耶律洪基平乱,这是与辽人的恩义;他受宋人教化习武成为中原豪杰,这是与宋人的恩义,之后为宋人围杀,聚贤庄一役结成与宋人的仇怨。作者总是将萧峰置于复杂的矛盾之中,这是萧峰个人的矛盾,所反映的是宋辽之间的矛盾,矛盾的解决者是作者钦定的萧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者正是以这些情节来塑造萧峰第一好汉形象的。这是大环境,大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样的情节必定蕴出伟大的人物。那么,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萧峰不可能是一个回避者,他不能像《笑傲江湖》中令狐冲那样选择归隐山林,《笑傲江湖》通过对岳不群,左冷禅,甚至任我行的阴谋密计的描写刻画出险恶的江湖环境,无论是辟邪剑法,还是葵花宝典,甚至是吸星大法都是极阴邪的武功,这武功的设置也与所描绘的险恶环境相一致,对令狐冲来说,能解脱也就够了。而萧峰呢,他天生是无法逃避的,可是说,萧峰塞外牧马放羊的梦想很快被作者以情节否定了,作者就是要萧峰让入世。并且塞外牧马放羊梦想的破灭也告诉我们萧峰永远无法逃避,因为这里有作者赋予他的使命等待他完成。梦想破灭后,作者很快将萧峰置于为辽国平乱的历史重任之中。萧峰的死,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塑造这个人物所必须的。我们已经分析了萧峰不可能归隐,那么当这个英雄以大智大勇解决了宋辽矛盾之后,他又该干什么呢?所以他只有死。萧峰的生是一段宋辽矛盾的开始,萧峰的死是一段宋辽矛盾的结束,这是情节的内在绝妙之处。而且萧峰为宋辽人民而死更能表现他的英雄形象。另外,萧峰的死也是解决其感情问题的最好方法。阿珠死后,他与阿紫相依为命,如果他不死而接受阿紫,这是对阿珠感情的背叛;如果不接受阿紫,萧峰又过于残忍了,这都会损害萧峰的完美形象。萧峰的形象是完美的,所以作者在情节设置上,虽然萧峰武功未必天下第一,但从未战败,作者是如此爱惜这个人物,又怎会让他在最后功亏一篑。
对慕容复的描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思想。慕容复是一个不太令人喜欢的人物,所以为他所设置的情节必定是高开低走。高开是因为慕容复的心计与抱负,地走也是由他的性格所决定的人物命运。慕容复名气所大,却多次战败,成功总是在最后时刻消失。收买各洞主岛主是这样,少林寺比武是这样,最后投靠段言庆也是这样。如此看来慕容复的失败也是情节的必然。与慕容复相对的是段誉,段誉是一个善良的人物,好人有好报,所以段誉有很多奇遇,总能化险为夷。在最危机的时刻,作者总设置情节打救段誉。如段誉学武,岳老三本要追杀段誉,但突然间要收他为徒,在常人看来已是天大的好事,但这还不够,段誉还可在无意中学到更上乘的武功。再如,在被所擒慕容复,段言庆的必死时刻,又道出其身世的天大机密,使之得救。与王语焉的爱情故事是段誉与其对立的形象慕容复的直接正面冲突,最后谁拥得美人归是一个必然的结局。慕容复复国失败,段誉却做了皇帝。
另外一个值得研究的人物是段正淳。查先生的爱情观是一见钟情,从一而终。这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就是塑造了无数对生死相依的恋人:杨过与小龙女,郭靖与黄蓉。这其实都是查先生对其爱情观的诠释,但对多情郎又该如何处理呢?查先生的作品中著名的多情郎有韦小宝和段正淳。韦小宝娶了很多老婆,但韦小宝自己也说他不懂爱情的,这使韦小宝从未涉及到爱情从而保证了爱情的纯洁。但段正淳与韦小宝不同,段正淳是懂得爱情的,他爱他的每一个情人,用现在的话说段正淳是忠于了自己的爱情却没有忠于自己的爱人。段正淳多情的人物形象决定了他应遭受种种折磨,与情人的感情纠葛剪不断理还乱,这是对这类人的惩罚。在小说的情节中,对段正淳的惩罚集中表现在两个故事:一个是马夫人康敏对段正淳的报复,他杀死了自己与段正淳的孩子,设计谋杀段正淳,在马家对段正淳的种种折磨是情节中对段正淳的最直接惩罚。另一个报复来自王妃刁百风,她与段言庆的故事用意就是报复段正淳的多情,段誉是报复的产物,这使段正淳一生无法照顾自己的女儿们,所教养的儿子又非己出。但段正淳并不是一个坏人,他的形象没那么简单。段正淳是好人,但他与众多情人必须有一个了结,这个了结只能是死亡。如果段正淳与情人们不死的话,段正淳如何继续处理与情人们的关系呢?情节的发展使段正淳已不能回到以前与情人们的那种状态,但是让一个懂得爱情的人选择不忠是不可取的。所以段正淳与其情人们的死和杀人者慕容复到没有多大干系,而是完成人物塑造的情节需要。而这一情节的设置使段正淳的爱情被人理解了,是对段正淳人物形象塑造的最重要一笔,它使人物生动丰富起来。
其实,读一部小说就是这样,不能只图热闹,我们要对作品有一个思考,我们要知道故事情节设置的原因。我们常为小说中的人物而感动,那些不朽的人物形象印在了我们的心里,我们要知道作者是如何以情节的构架完成人物塑造的。查先生是一代宗师,他在小说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上的造诣是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的。

金庸小说读后感作文 金庸小说读后感1000字文案:

美女爱英雄,英雄恋美女。今之如此,古之更甚。遗憾的是,美女太多,而英雄只有一个。
张无忌的存在真可谓是一场莫大的悲剧。他的出现,便注定了众位女子的飘忽。
“阿牛“的老实,铺就了蛛儿寻夫的荆棘路;“教主“的仁厚,悄悄夺走了小昭的芳心;而光明顶上技压群雄的一战,更是成就了与赵敏日后的磕磕碰碰。
谁是谁的谁?错是谁的过?没有人可以说清楚,也根本没有人愿意去说。然而,他在婚礼上“洒脱“的离开,却要芷若用一生的疯狂去挽留,这是不是太残酷了点?
是的,他可以用“身份特殊“来掩盖,也可以让“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去诠释。只是,四位女子的命运又该让什么来承担呢?当小昭明理忍痛离开,前去波斯的时候,该对她说些什么好呢?那蛛儿弄清真相后深藏与心的失望又有几个人可以理解呢?谁去解救芷若?
是的,赵敏似乎是最后的胜利者,她拥有了张无忌真正的爱。但是,又有谁可以体会追爱路上的艰辛呢?背叛朝廷,背叛父兄,难道真的是她心甘情愿的吗?
呵呵,美女爱英雄,爱有错吗?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时代造就了英雄,却让他们的爱如此矛盾?我们该用什么去填补它?到底谁是谁的谁呢?

金庸小说读后感作文 金庸小说读后感1000字文案:

最近不知怎么的,迷上了武侠,喜欢上刀光剑影下的那份侠情此间,与大家分享我读《天龙八部》的点点感悟。
《天龙八部》是香港作家金庸的一部经典武侠小说,写于1963年至1967年。金庸先生以佛家“天龙八部”中的八种神灵隐喻书中人物。天龙八部是佛教术语,“非人”的意思,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其中“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如书中万劫谷谷主钟万仇,即为天龙八部之一“阿修罗”。
开场时不入世事的段誉,满腹诗书却不知“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刚出场就被了刮了一耳光。之后,段誉便陷入了麻烦,连续不断。段誉有男子最真实的本性,看到美丽的姑娘就情不自禁的喜欢,哪怕抛之性命。见到钟灵,聊得很开心,差点身亡,最后还得舍命闯万劫谷。结识了木婉清,萍水相逢,居然要跟人家共患难同生死,结果被折磨得鼻青脸肿,呼喝打骂,他也无所谓。跟阿朱、阿碧也颇投缘,大有“贾宝玉”风格。及至王语嫣出现,他才把奔放浪漫的情感收敛起来,专心致志,心碎只为红颜,受尽王语嫣的冷落和拒绝也不以为忤。当然这其中出演了些荒唐的东西,忽而木婉清是他亲妹子,忽而钟灵是他亲妹子,再一会儿,连王语嫣都是他亲妹子。当然,最终真相大白,改变了这种荒唐,心里一下就畅快了。
刚开始觉得段誉多情,遇谁都喜欢,其实不然,钟灵也好,木婉清也罢,段誉心中始终只有王语嫣。或者这么说,钟灵和木婉清是为王语嫣的出现作铺垫。天真浪漫的钟灵跟段誉在一起,以为他俩是一对。及至木婉清出现,发现木婉清和他更般配。等到王语嫣出现,又觉得木婉清的个性未免太泼辣了些。现在回想起那些看了半本的书,我往往轻率的断定,误解作者的原意。此时,心里有些歉意。下次,若书没看完,便没有发言权。
接着,乔峰出现,“身材甚是魁梧,三十来岁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耳,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极,极有威势。”不得不说,乔峰的长相很大气。按说,这样的人物应该早已经过磨难,不曾料到更大的灾难在待着他。首先丐帮内乱,接着引出乔峰的身世之谜,指责他叛国,背弃信义,将他推下帮主之位,乱的一塌糊涂。无奈,乔峰离去,试图去解开层层迷雾。然而,越来越乱,养父母被杀,授业恩师被杀,曾经在乔峰心底最美好的两样东西相继离去。之后更糟,在全雄误解逼迫之下,乔峰聚贤庄大开杀戒。就在乔峰快要崩溃时,有个灵动的女子——阿朱愿意一生一世陪着他,算是苍凉中的一丝慰藉吧。乔峰的身世,金庸先生一直在兜圈,明明有线索,却要眼睁睁看着一个个失去,令人好生失望,只能期待。终于,智光和尚告诉乔峰,乔峰原本姓萧,契丹王姓。乔峰更名为萧峰。
身世揭开,萧峰再次陷入血仇之中。放不下有些东西,注定就要失去另一些东西。复仇的信念让萧峰有些疯狂,得到单方面的依据后便付诸实践。这种无意识的错误让萧峰与阿朱最终塞上牛羊空许约,阴阳两相隔。阿朱临死前将妹妹阿紫交付萧峰,之后,萧峰带着阿紫游荡于塞外。
对于阿紫,我直言讨厌。明明是个女子,却如此蛇蝎心肠,明明是很致命的伤害,在她看来却是如此的理所当然,真的很讨厌阿紫。看着书,我很想这么说,红颜祸水不过如你这般。自己要作践便算了,还要连累他人。
有时候觉得萧峰不是为自己而活,对阿朱的深情,对丐帮手足的义气,对宋辽之间的忠,对萧远山和乔三槐夫妇的孝。每一件都缠得他透不过气来。有时候我甚至这么狭隘的认为,前半部分他为阿朱而活,父母皆死,师父也离去,世间仅余阿朱一人牵挂他,与他一同抵受患难屈辱;后半部分他为阿紫而活,阿朱的死让萧峰万分歉意,他想完成她的遗愿,照顾好阿紫。所以当阿紫身陷中原的时候,萧峰毅然来寻,在少室山掀起一片风云。
“但听得蹄声如雷,十余乘马疾风般卷上山来。马上乘客一色都是玄色薄毡大,里面玄色布衣,但见人似虎,马如龙,人既矫捷,马亦雄俊,每一匹马都是高头长腿,通体黑毛,奔到近处,群雄眼前一亮,金光闪闪,却见每匹马的蹄铁竟然是黄金打就。来者一共是一十九骑,人数虽不甚多,气势之壮,却似犹如千军万马一般,前面一十八骑奔到近处,拉马向两旁一分,最后一骑从中驰出。”这一段描写的是萧峰在少室山的出场,气势庞大。此时萧峰身为金国南院王,这一气势的确与之相配。
有时我就是想不明白,为何这样的一个人会不得善终,命丧两截断箭?
不得不说,萧峰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英雄。“顶天立地,光明磊落,却受命运捉弄,做不得主”。他比平常人更勇敢、更忠诚、更深情,所遭受的磨练也不是平常人能够承受的,但是,萧峰始终逃脱不了命运。命运有意折磨萧峰,但天底下除了他自己取去自己性命之外,无人可以杀得了他,所以,他只能有这样的结局。
《天龙八部》中没有很完美的人物形象,此时侠肝义胆,彼时限于私情;这一刻伟岸英勇,下一刻便萎缩不堪。让我看得有些神智疯狂,究竟该爱谁恨谁?但后来,仔细一想,现实便是如此,不可能存在完美,美玉无瑕永远只是理想状态,有些东西或许我们应该客观看待。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金庸小说读后感》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庸小说读后感》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金庸小说读后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