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秋月作文 秋月梨苗哪里最正宗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写景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秋月作文 秋月梨苗哪里最正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秋月作文  秋月梨苗哪里最正宗文案

秋月作文 秋月梨苗哪里最正宗文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秋夜的天空上,有一个神秘的天体悄悄莅临人间,它被满天星斗相衬着,共同闪烁出璀璨的光芒。在天际上,这个神秘的天际现身了——一轮明月。
它浮在远处的树梢上空,浮在黑黝黝的屋舍上空,它那么圆润,光滑,像一颗衬在黑丝绒上的玉璧,但这玉璧不是经过人工加工而成的,而是自然的,不经过雕饰而成,体现出一种清水出芙蓉的美,那么自然,那么清新。月亮由弯到圆,似乎蕴含着一种阴阳哲理。
一轮明月,一种不可捉摸的情感,惟有中秋值得拥有。中秋的月亮代表着思念,代表着牵挂,代表着祝福,代表着爱。身在异乡的游子,看到这月亮,不禁会思念家乡和家人,他们有的会千里迢迢共婵娟,有的只能望空思念。
我也踏上了回家之路。一群鸟儿飞过,似乎都在争分夺秒的回家,早点儿见到家人。一阵秋风吹过,吹得树叶沙沙作响,但我却不怎么觉得有一丝萧瑟,反倒觉得这阵风是邮递员,它也在争分夺秒地为那些日日盼望孩子回家的家人传语报平安。我忽然觉得世界不再孤独寂寞,世间万物都在忙碌着,迎接中秋的到来。
虽然说回老家的路程不算是很远,但我的心确提到了嗓子眼。我已经有点儿迫不及待了,恨不得身上马上长出一对翅膀,飞回那片属于我的天空。我一抬头,看到那又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那环境,那河流,那大坝,那郁郁葱葱却又略显沧桑的满堤法桐树;那种种…;陌生的也是那种种,总觉得变了,变得苍茫了。车子缓缓驶入那熟悉的地带,把我一下子拉入了回忆的世界,回忆起童年时的无限乐趣和做得种种傻事,现在想想,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我在一步步的靠近,靠近那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仿佛闻到了故土的味道。滨河大道两侧的美景如烟飘过,无暇欣赏。故土的味道好似妈妈的味道一般,那么的亲切,温暖,这才是我的故乡。车子终于停了下来,我也终于踏上了家乡的土地。我推开了那已生了锈的大门,看到了一切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东西,这才是我的家。我们的到来,让爷爷奶奶惊喜不已,他们都在嘘寒问暖,生怕委屈了半分。面对这火一般的热情,让我的心温暖了,爷爷奶奶连忙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零食。此时此刻,我明白了,原来这才是中秋的味道。
中秋,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也不仅仅是一个月饼,而是团圆。团圆的味道就是中秋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爷爷奶奶的招待是发自内心的,这就是家。渐渐地,天空渲染了黄色,袅袅炊烟升起,伴着“当”“当”的切菜声,“哈”“哈”“哈”的说笑声,黄昏已到来。它的到来,让中秋更加亲切起来,让家更加温暖起来。
夜幕降临到秋色浓厚的小家。饭菜的阵阵飘香勾起了我的味蕾,我恨不得马上尝一尝这怀念已久的味道。终于菜齐了,人也齐了,开饭喽!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地对我说:“使劲吃,多吃点,全是你喜欢吃的。”一句简单朴素的话,让我知道了中秋的寓意——团圆。我看见一家人一起其乐融融,有说有笑地吃饭,不禁沉思。原来,这才是真正的中秋,中秋的几天假,不仅仅是休息,是旅游,而是回家看看。中秋的圆月也是在暗示我们要团圆。中秋,圆月,和起来就是秋月,就是让我们常回家看看,与家人团圆。
晚上,一轮明月悄悄升起,这时的月亮比任何时候的都圆,它把这美好的画面定格在这里,给中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夜,更深了;月更圆了。

秋月作文 秋月梨苗哪里最正宗文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李白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3、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7、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对联
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1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11、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
12、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韩愈
13、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14、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
15、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
1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17、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18、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李白
19、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
20、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李白
21、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杜甫
2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
2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2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2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26、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岑参
27、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光
28、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
29、举头忘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30、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3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3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
3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3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36、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37、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刘方平
38、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欧阳修
39、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40、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
4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42、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苏轼
4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4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
45、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韩愈
46、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47、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
4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
49、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
50、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张先
5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5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5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5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5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56、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贾至
57、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袁枚
5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5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秋月作文 秋月梨苗哪里最正宗文案:

“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月令》中。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因此农间俗称它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因为这一天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故也被称为团圆节。最初的中秋,是由地方政府赐予老人稀饭的日子。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的习俗。到了北宋,才正式开始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的节令食品。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据《礼记》中的描述,中秋,也要祭月的。祭月本是皇室中的礼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为朝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的祭月活动,也流传到民间。礼仪式的皇家祭祀行为变成了大众化的公益性民俗活动,并逐渐变成了一种风俗延续下来。每个朝代祭月的意义不同。宋代起,祭月是为了祈求月神赐福,男人求功名利禄,女人则求貌美如花。到了明清时期,祭月却没有了目的性,人们则是将祭月当成一种固定的祭拜仪式。至今,这种仪式仍被人们一直沿用。
中秋之夜,在余光中先生心心念念的海峡那头,多少家庭幸福地共享婵娟。传说中,朱元璋等人不满元政府的统治,便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他们之间互通消息十分困难。于是军师刘伯温想出一计,将写着“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放入饼子里,再派发给各地起义军中。到了起义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很快便攻下了元大都,起义成功了!将士们在朱元璋的应允下,都回去与家人团聚。这日恰是八月十五。
但总有少部分人,是无法与家人团聚的。
明月相伴的是,故乡的情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尽情地享受着团圆的天伦之乐,但这秋月的愁诗,总归是要找地方落脚的。月出皎兮,张九龄望着明净无瑕的圆月,发出无限的哀叹。彼时,他刚经历仕途失意,远谪他乡。孤身一人的他念起被山水阻隔的亲友,不禁发出哀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情之人都愿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怀念着远方的亲人,漫长的月夜、无情的月光,载满了不能与亲人相望、欢聚一堂的情绪。中秋承载了游子的愁思,绵绵不尽的哀愁。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张九龄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屋内徘徊。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终不如早日还家。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又能向谁诉说?远方的游子啊,锦城虽云乐,不如趁着七月流火,早些回家去,好在八月仲秋与亲朋一起赏着明月,品着月饼。
中秋,想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你。月出皓兮,张九龄起了兴致,去到院中对影成三人,在明月广阔的月光下,与影子一起举杯邀明月。他披衣徘徊深感叶露寒凉,却不愿离开与亲人遥遥相望的皎洁月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都捧给你,只盼能在梦中与你相见。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光流照君。月亮啊,请带走亲人的哀思愁苦,带去我对他们的美好祝福,深深祝愿!
月初照兮,月光普照大地。沐浴在月光下,张九龄感受到了来自亲人衷心的祝福。
如果问我的思念有多重,我会答:不重的,像一座秋山的落叶,像整片夜空的月光。像是中秋里手中放不下的月饼,心头放不下的你。

秋月作文 秋月梨苗哪里最正宗文案:

霜月
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妍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注释
⑴霜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蝉鸣,仲秋之月鸿雁来,季秋之月霜始降。”
⑵“初闻”两句: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哀蝉无留响,征雁鸣云霄。”《晋书·乐志》:“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楼与天连。”按:“水接天”之水,一说指霜月之光,即俗言月华如水。则此句乃言秋空明净,月色澄清。
⑶“青女”两句:《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高诱注:“青女,天神,青腰玉女,主霜雪也。”素娥:谢庄《月赋》:“集素娥于后庭。”李周翰注:“常娥窃药奔月,……月色白,故云素娥。”婵娟:左思《吴都赋》:“檀药婵娟,玉润碧藓。”吕向注:“檀药婵娟皆美貌。”斗婵娟即比美。
鉴赏
此诗作年无考。冯《注》以为艳情诗。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文学作品,特别是,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化工。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读了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这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着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鬓风鬟之美。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经得起寒冷的考验啊!
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这样,诗人所描绘的就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当然不能肯定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诗人隐以自喻;或者说,它另有所实指。诗中寓情寄兴,是不会如此狭隘的。王夫之说得好:“兴在有意无意之间。”(《姜斋诗话》)倘若,理解得过于窒实,反而会缩小它的意义,降低它的美学价值。
范元实云:“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他引了《筹笔驿》、《马嵬》等篇来说明。(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五引《诗眼》)其实,不仅咏史诗以及叙志述怀之作是如此,在更多的即景寄兴的小诗里,同样可以见出李商隐的“高情远意”。叶燮是看到了这点的,所以他特别指出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寄托深而措辞婉”(《原诗》外编下)。于此诗,也可见其一斑。
这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一点值得注意: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秋深了,树枝上已听不到聒耳的蝉鸣,辽阔的长空里,时时传来雁阵惊寒之声。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楼独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闻征雁已无蝉”二句,是实写环境背景。这环境是美妙想象的,它会唤起人们脱俗离尘的意念。正是在这个里,诗人的灵府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中去了。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是从前两句生发出来的。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秋月》作文的经历,对《秋月》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秋月》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月》,希望对大家写《秋月》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