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语文知识积累 字音 成语 素材时事 周读周练4.3作文 时事读音是什么文案

2019-03-07 高考作文 类别:素材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语文知识积累 字音 成语 素材时事 周读周练4.3作文 时事读音是什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语文知识积累 字音 成语 素材时事 周读周练4.3作文  时事读音是什么文案

语文知识积累 字音 成语 素材时事 周读周练4.3作文 时事读音是什么文案:

周读周练4
一、【点击基础】
(一)字音字形
纰(pī)漏 庇护 (bì) 蚍蜉(pí) 砒霜(pī) 毗邻(pí)
哂笑(shěn)洒脱(sǎ) 牺牲(xī) 风吹日晒(shài) 栖息(qī)
蹊跷(qiāo) 骁勇(Xiāo) 侥幸(jiǎo) 百折不挠(náo) 沼(zhǎo)泽
讥诮(qiào) 艄公(shāo) 稍息(shào) 削弱 (xuē) 自缢(yì)
不屑一顾(xiè) 悄无声息(qiǎo)长吁短叹(xū)垂髫(tiáo) 萦纡(yū)
韶光(sháo) 狗尾续貂(diāo) 迂回(yū) 滥竽充数(yú)
诏书(zhào) 昭然若揭(zhāo) 笤帚(tiáo) 千里迢迢(tiáo)
关隘 (ài) 以铢称镒(yì) 谥号(shì) 溢于言表(yì)
(二)成语积累
1、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例句:我记得历史上的罗马何等殷阗繁盛,怎么今日却是~,春燕无归,满眼凄惶。(清·梁启超 新罗马 )
2、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例句:每日到局只要把照例的公事办完,立刻回公馆吃饭,一到下午,便一个人~,出门逍遥自在去了。(清·李宝嘉 中国现在记 第七回)
3、安贫乐道: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4、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指安于本乡本土的生活
5、安身立命: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示例】: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以~。明·施耐庵 水浒全传 第二回
【近义词】:安家立业、安居乐业【反义词】:萍踪浪迹、颠沛流离、浪迹天涯
二、【素材积累】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 老人与海 ,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 老人与海 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分析】:
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
话题:“成功的曲折”“永不言败”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三、【阅读·写作】
高考佳作 2014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
2014年湖南高考作文题: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的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也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语文知识积累 字音 成语 素材时事 周读周练4.3作文 时事读音是什么文案:

《论语》中的成语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泰伯》
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语本《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后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卫灵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7、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8、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9、理屈词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0、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
21、内省不疚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自己反省没有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的事。《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2、能近取譬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指要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23、年富力强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子罕》:“后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24、匹夫不可夺志匹夫: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5、轻裘肥马裘:皮袄。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骏马。《雍也》:“赤(公西华)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来就用“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26、三复斯言。反反复复地体会这句话。《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27、杀身成仁仁: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语本《卫灵公》“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为了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生命。
28、善贾而沽贾:同“价”。等好的价出卖。《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也用来比喻怀才未遇,等待有赏识他的人才肯效劳出力,或得到高职位才出来做官。
29、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四肢;勤:劳动。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后泛用以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
31、驷不及舌意思是言已出口,驷马也追不及。指说话应当慎重。《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32、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33、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指文和质配合得很好。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4、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在。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5、循序渐进循:依照,沿着。依照次序逐步地向前。《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36、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后来泛用以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37、言必有中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得正确。《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那)
38、言不及义及:涉及;义,这里指正经事情。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39、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来概括。《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0、以直报怨直:正直。以公道来对待自己怨恨的人。《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1、仁人志士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卫灵公》:“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现泛指爱国的愿意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语文知识积累 字音 成语 素材时事 周读周练4.3作文 时事读音是什么文案:

语文知识积累 字音 成语 素材时事 周读周练4.3作文 时事读音是什么文案: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语文知识积累 字音 成语 素材时事 周读周练4.3》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语文知识积累 字音 成语 素材时事 周读周练4.3》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知识积累 字音 成语 素材时事 周读周练4.3》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语文知识积累 字音 成语 素材时事 周读周练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