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部编语文课《说和做》说课稿作文 课文《说和做》教案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部编语文课《说和做》说课稿作文 课文《说和做》教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部编语文课《说和做》说课稿作文  课文《说和做》教案文案

部编语文课《说和做》说课稿作文 课文《说和做》教案文案:

《说和做》说课稿
说课的题目是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
将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设定、教法选择、流程设计、板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授之以渔”,使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朗读、默读等精读方法。
2.本单元目标要求:学习精读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上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这两重目标要求非常明确具体,所以我在对《说和做》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必须遵循和落实课标要求。
二、教材分析:
1.内容解析:
《说和做》主要从闻一多的学者身份和革命家身份入手,写了闻一多的言行一致的特点。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闻一多“说”了就“做”。尽管闻一多先后工作重点有所变化,身份有所不同,言行的特点也截然相反,但是实际上他的言行是高度一致的,这些变化和一致都源于他对国家的满腔热爱。
2.写作解析:
①结构严谨。
本文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学者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后半部分写革命家闻一多“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在两部分之间,用了过渡段,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②选材典型。
写学者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选择《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研究创编情况加以表现;写革命家闻一多“说”了就“做”言行一致,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素材。选材非常精当典型。
③夹叙夹议。
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①②段引用闻一多自评总领第一部分,第⑦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⑧⑨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文中所有的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3.语言赏析:
①生动形象。
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不仅是形象的叙述,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②精练含蓄。
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同一个字,语境不同,语意不同,实在是精炼含蓄。
③饱含感情。
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都很抒情化。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是记叙,又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是描写,又是颂扬。
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④富有音乐美
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有音乐美。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阅读的多是具体的记叙文,比较关注事件和人物,能够通过朗读、默读等精读方法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主要特点,已经初步具备了精读能力。可是这篇文章写的不是简单的故事和人物,闻一多是中国近代非常著名的诗人、学者、革命家,学生对这个伟大人物的认识不足,仅凭一篇文章就能深入认识闻一多言行一致背后的强烈的爱国情怀比较困难,尤其是文中有许多抒情性很强的议论性语言,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
在学这篇文章前还需要补充闻一多的作品《红烛》、《死水》、《发现》、《七子之歌》及《最后一次演讲》,让学生对闻一多赤诚的爱国情感有一定的认识基础,那么再学习课文时,看到闻一多孜孜不倦地研究古籍就能认同作者评价的“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也能理解他为什么转变工作重点和言行习惯,更能促使学生从心底生发对闻一多的敬仰,与作者一同赞赏“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四、目标设定:
基于以上的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精读的方法,养成圈点勾画、精思细品的习惯。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厘清作者思路。
3.抓住“说和做”的区别,结合作者的评述性语句,认识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体会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感情。
4.品味精妙的语言。
五、教法选择:
1.精读教学法:
精读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朗读和默读等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用词造句、段落层次、篇章结构、表达方法等进行揣摩品味,细读探究,有时甚至要调动已有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咬文嚼字,结合联想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判断和评价。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分析、概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本课非常适合运用精读教学法。我选择用朗读全文的方式让学生理清思路和感知人物形象;在学习学者闻一多的形象时,用默读圈点勾画提取概括闻一多研究创编的三本书的研究成果,用朗读读出行文语言的形象生动、凝练含蓄、富有音乐美;在学习革命家闻一多时,用默读圈点勾画提取概括闻一多参与的革命活动,用朗读读出闻一多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热情,用朗读读出作者对闻一多的盛赞。
2.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文本之间或者内部的异同关系设定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分析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本文中,闻一多的身份有前后不同的变化,工作重点也不相同,言行特点截然相反,这些就为文本内比较提供了可能性,通过比较,人物的变化及特点就会明确地呈现出来。我设定一个表格,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完成表格。在比较中发现并感受闻一多赤诚不变的爱国情怀。
六、流程设计:
1.认识闻一多,了解臧克家
闻一多(1899-1946),湖北省浠水县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诗作《红烛》、《死水》、《发现》、《七子之歌》、《最后一次演讲》。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在农村中生活,比较了解农民的悲惨遭遇。1930年考入山东大学,幸得闻一多先生教诲、帮助。有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主要作品有《有的人》《老马》《老哥哥》等。
说明:这些补充资料可以让学生知人论世,对人物、作家、时代及作品主旨有更具体、全面的认识。
2.理清思路,评价闻一多
说明:通过阅读把文本内容提取概括到图表中,既培养了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又在比较中看出人物前后的变化,在思考中明白了人物变化的思想根源。简单易行,提纲挈领。
3.品析语言、铭记闻一多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②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③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④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⑤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⑥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⑦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说明:我根据本文的语言特点,挑出3组语句。①②句最能体现形象生动的特点,③④句最能体现凝练对称、富有音乐美的特点,⑤⑥⑦是议论抒情句,饱含作者对闻一多的盛赞。
七、板书设计:
说明:板书偏重闻一多人物形象的言行特点,简单明确,提纲挈领。

部编语文课《说和做》说课稿作文 课文《说和做》教案文案:

部编语文课《说和做》说课稿作文 课文《说和做》教案文案:

部编语文课《说和做》说课稿作文 课文《说和做》教案文案: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部编语文课《说和做》说课稿》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语文课《说和做》说课稿》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部编语文课《说和做》说课稿》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