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生物地理学考试作文 生物地理学考试题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生物地理学考试作文 生物地理学考试题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生物地理学考试作文  生物地理学考试题文案

生物地理学考试作文 生物地理学考试题文案:

简答:
1、生物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生物地理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从萌芽到学科的建立、发展,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按照生物地理学科的发展历史回顾,可以将生物地理学历史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达尔文时代。以早期的探险家、博物学家为主要代表,主导思想坚持地球和物种是静止的观点,探险家和博物学家的主要任务是为上帝创建“天堂物种名录”。
第二阶段,达尔文时代(19世纪的生物地理学)。(达尔文时代的生物地理学在地质学、进化生物学、古生物学等学科积累发展基础上获得蓬勃发展。)以进化论为代表的体现物种、群落等的动态发展及其分布格局变化规律的理论成为这一时代的主题。
第三阶段,现代生物地理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以系统发育谱系研究为主要方向的现代生物地理学,正成为全球环境变变、生态植被格局、保护生物学和地植物学研究的基础学科和支撑学科。
2、温度的纬度格局与植物分布的关系
中国的气温总体分布格局是由南向北随纬度的递增而递减,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秦岭—淮河一线0℃(一月等温线)左右是许多喜温植物分布的北限。而从南到北,随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的变化,植物分布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等。同时,由南到北纬度逐渐增加,温度年较差也呈现增加的趋势,故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密度呈递减趋势。其中位于西南的云南、四川等地植物丰富度及物种密度最高,而位于北部的山东、河南等地较低。
3、土壤发生灰化作用,红土化作用,石灰化和潜育作用相对应的气候和植被特征
灰化过程。指发生于寒温带针叶林生物气候条件下的成土过程。郁闭的针叶林
红土化——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石灰化——多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以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和干旱草原植被为主
潜育化作用是指土壤受积滞水分的长期浸渍而形成的土壤还原质过多、生物活动低下等影响的作用,常发生于丘陵低位及河网密集地区。
4、什么是散布?阐述其生物地理学的意义
散布(dispersal),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结果,是指植物以各种散布器官(散布体,diaspore)离开母体达到一个安全(适宜于萌发、生长和繁殖)生境的过程。如果散布体离开母体后落到一个不能再生的环境时,则被称之为无效散布(ineffectivedispersal);在散布体达到一个虽能再生,但不能繁殖的环境时,则被视为迁移(migration)。
意义:
1植物采用不同的散布体,以不同的散布策略来进行散布,能保障植物以最高效最经济的方式来提高生殖成功率,从而成功繁衍,顺利完成生活史,减少因为剧烈种内斗争而大量死亡,果实大量集结一处易被动物觉察而遭毁灭,反交机会增加而引起后代植株衰退,地区性的灾难使之全部遭灭亡等情况。
2散布动态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以及环境对植物繁殖过程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地理分布格局。例如为适应风力散布,出现尘状种子、具翅种子、冠毛种子、气囊种子以及风滚型散布等等。又如蚁播植物适应性的出现油质体,用作蚂蚁将其搬运至适合其生长的微环境(蚁穴)中的报酬。另外,因为人类散布,驯化产生了农作物、经济作物并产生了相应的农田生态系统,并造成了植物全球范围的引种及驯化,以及生物入侵现象。
5、浅谈构建“生命之树”(thetreeoflife)的意义?
Thetreeoflife呈树状分支,每个结(node)代表一个生物类群,其中分支末端的结代表现存生物类群,分支节点代表两分支类群的共同祖先,分支长度表示该分枝进化过程中变化的程度,通过构建生命之树可以用于直观表现各生物类群的发展历史及、分歧时间及其共同祖先起源等等系统发育特征。
论述:
1、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要点极其对生物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1海岛的物种数-面积关系。岛屿上(或条件相对一致的一定区域内),物种数目会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加而增加,最初增加十分迅速,当物种接近该生境所能承受的最大数量时,增加将逐渐停止。随面积的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效果在岛屿要比连续生境内明显。
2平衡说。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平衡,并且这是一种动态平衡,不断地有物种灭亡,也不断的由同种或别种的迁入而替代补偿灭亡的物种。迁入率多大取决于岛的大小和远近,近而大的岛,其迁入率高,远而小的岛,迁入率低。灭亡率也受岛的大小的影响。由此可得到,面积越大且距离大陆越近的岛屿,其留居物种数目较多;而面积小且距大陆越远的岛屿,其留居物种数目最少。
3岛屿群落的进化。岛屿与大陆是隔离的,因此,岛屿物种进化较迁入快,而大陆迁入较进化快,而且岛屿的特有种更多。
贡献: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可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以及片段化生境的保护,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自然保护区即相当于一个“岛屿”,其物种数目及面积应依据岛屿理论设计,要考虑到不同种群(密度、营养级等的不同,及特殊物种)对栖息地不同的要求,岛屿面积与所支持物种数的关系(一定范围内的正比关系),以及保护区地点的选择(物种丰富程度、特殊生境、形状),甚至廊道的建立(便于动物迁移)。
2、谈谈你对物种形成(进化)及灭绝的理解
物种形成:一个物种内部分异而产生新物种的过程,物种形成的机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包括三个环节:突变以及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料;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导因素;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灭绝指一个物种不能通过繁殖自我维持而最终消失的过程,包括常规灭绝和集群灭绝。物种灭绝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同时灭绝为新种类的产生或发展提供了空间和资源,具有积极意义。此外,物种灭绝会通过改变自然选择压力而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方向。
命题写作:
1、探讨植物系统学在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目前,植物系统学在传统分类手段的基础上,综合了数学分析、计算机技术、系统发育、进化分析,染色体分析、生物大分子分析、DNA序列分析等,对植物分类进行探索,并在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中有多方面应用,如用于世界生物多样性编目和有关文献汇编,解释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建立植物分布模型,研究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普及知识,训练新的分类学家,以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
关键字:植物系统学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应用
一、植物系统学的发展
植物系统学最初由植物分类学发展而来,随着研究手段及仪器的改进,经过了系统解剖学、细胞分类学(染色体分析)、实验分类学、化学分类学(分子水平)等阶段,且产生了许多不同学派,如表相分类学派(又称数值分类,)、分支分类学派(系统发育分类)和进化分类学派(称综合系统学派),并于80年代后快速发展起植物分子系统学(DNA分子序列分析)。其中,表相分类学派引入数学分析和电子计算机技术,认为分类群之间的性状全面相似性程度可反映分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将所有性状均等同看待;分支系统学派依据种系发生,特别注重系统发育的分支格局,认为系统发育可解释为由一系列的二歧分支组成;进化分类学派认为必须从进化的意义上解释生物类群间的相似和差异,而且对性状的选择应尽可能多,并对相关性状应用加以限制。
二、植物系统学在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中的应用
(一)进行世界生物多样性编目和有关文献汇编
应用植物系统学,稳定所有生物的命名和分类,进行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编目及相关文献的汇编,并建立国际数据库系统,以便为鉴定、比较以及为地区和专著性的研究工作等方面提供条件。
(二)解释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目前,对于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解释,主要由三种假说:进化假说、生态位保守性假说、地史成因假说。其中,进化假说认为当前区域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是由古环境决定的;生态位保守性假说认为热带是物种的分化中心,起源于热带地区的分支在进化过程中已经适应了热带生态位,并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这种特性,因此其后代对于热带的气候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从而具有更快的进化速率;地史成因假说认为当前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差异主要取决于地史时期的突发事件,如冰期—间冰期的周期性变化以及特殊的地质事件等。
究竟哪一种假说更贴近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成因的真相?利用植物系统学,可以对生物的所有类群进行从形态到分子的多学科分析,综合发育、生殖、生态和分布等方面,探究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亲缘关系的历史发展,并在地理环境层次上考察亲缘关系,权衡古环境、现代环境(降水、温度、太阳辐射、日照时数、纬度、海拔、地形等)、地史突发事件分别在多样性分布格局成因上的权重,系统分析物种分布与自然条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生物物种资源在不同尺度上的梯度变化规律,解释物种丰富度格局的成因和特点,识别影响生物物种资源分布的关键因子,重建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系统发育,发现和解释有机体的起源和多样化,从而建立一个更全面、更有预见性的成因假说。
(三)建立植物分布模型
应用植物系统学可以建立植物空间分布格局的模型,对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进行多方面模拟,一方面可以模拟现有气候条件下植物的潜在分布,为生物多样性保育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可以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为分析全球变化对陆地植被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四)研究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日趋严重,应用植物系统学,可以开发人类活动对生物物种资源的影响评价模型和方法,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污染、重大工程等对国家保护物种、地方特有种和重要经济物种的影响,开发人类活动对物种分布和种群动态的预测预警模型,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物种资源构成的风险及风险控制策略,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五)普及知识,训练新的分类学家,以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
生物系统学的发展及成熟,可以使相关知识得到普及,让科学家和公众了解情况,并针对区域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战略缺失的问题,根据区域生物物种资源分布规律及人类活动对生物物种资源造成的威胁,识别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的优先地区,开发区域生物物种资源动态变化模型和情景分析系统,研究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和途径,设计政策响应的情景,分析不同政策响应情景的成本和效益,提出区域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唐志尧,王志恒,方精云,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地史成因假说,生物多样性,2009,17(6):635–643
[2]陈胜东,徐海根,曹铭昌,张党权,吴伟伟物种丰富度格局研究进展,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3):1-9
[3]张璐,苏志尧,陈北光,山地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垂直格局研究进展,山地学报,2005.11,23卷6期736~743页
[4]马克明,物种多度格局研究进展,植物生态学报,2003,27(3)412~426
2、生物地理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摘要: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环境、资源、人口、经济四大问题。生物地理学对生物的空间分布与发展规律两方面的研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积极的理论支持、参考数据和发展的眼光,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空间时间
人类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第一命题,其定义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对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涉及环境、资源、人口、社会经济等四大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生物地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一门学科,有生物区系分布及生物生态地理这两大研究方向。其对生物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历史演化、未来趋势的研究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如何实现对人类生活圈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和长远防治依赖于生物地理学提供宏观的、大尺度的理论和数据支持(,例如对长江污染的治理需要综合考虑流域植被分布与保护、交叉水系的影响、流域土壤特性等生物地理学指标)。如何界定自然保护区范围需要生物地理学提供区系植被分布、动物迁徙路线等数据支持。此外,对于全球尺度的气候变暖、臭氧空洞等问题会造成哪些影响不仅需要生物地理学提供生物空间分布格局的相关理论参考,更需要其在时间尺度上长远评估这些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时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难点,生物地理学在全球生物资源的分布与变化规律方面的研究对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例如如何合理规划渔业捕捞区域和休渔期,寻找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最大渔获量之间的平衡点,是生物生态地理学的应用之一。应当认识到,农林副牧渔的可持续发展均依赖生物地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人口膨胀和局部人口过度密集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生物地理学提供意见。通过评估某一区域环境负担量和可能容纳空间,来指导人口的增长尺度、迁移方向与城市的扩张边界,实现释放人口压力与周边地区环境保护二者的和谐发展,是生物地理学与社会学共同承担的命题。
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同样离不开生物地理学的支持。现代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策制定者从空间尺度上考虑经济建设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更需要从时间尺度上把握二者是否能够和谐地持续发展下去。这都需要生物地理学提供静态的生物空间分布和动态的生物发展规律。
由此可见,生物地理学无论是在当下社会发展规划的评估、数据参考方面,还是在时间尺度上追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理论支持,其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

生物地理学考试作文 生物地理学考试题文案:

地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里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限大致通过(秦岭)和(淮河),与一月(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4、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方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南方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5、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交错分布的(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6、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甘肃)省北部。气候以(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西北地区河流很少,而且多为(内流河)。
7、青藏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8、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牧场和主要畜种有各具特色。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臧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9、在西北的(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在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1、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的枢纽。
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状,(皇宫)居于城市中心,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
3、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下游入海口的东、西两侧,其中位于东侧的是(香港),西侧的是(澳门)。
4、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和(旅游)中心。
5、香港人多低少,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有限。“上天”-建筑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6、澳门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7、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它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8、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此外台湾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
9、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其中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10、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这里是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素有(歌舞之乡、瓜果之乡)的美称。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1、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北有(阿尔泰山脉),中有(天山山脉),南有(昆仑)山脉,雄伟的天山南北分别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12、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新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他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13、新疆(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人们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发展了特色鲜明(灌溉)农业。(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
14、在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天然气占全国陆地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1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促进塔里木盆地周围城市、乡村使用天然气等洁净能源,缓解周边地区因薪柴砍伐而带来的(环境)压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七章省内区域
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是深圳和珠海,沿海开放城市是广州。
3、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都是高温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但夏季风的风向不同。
4、珠江三角洲的产品以港、澳为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20世纪末,这里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和日用消费品出口基地。
5、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经济,与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后厂”。
6、近年来,外商投资的热点由珠江三角洲转移到长江三角洲。
7、珠江三角洲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外地
劳动力,加快了城镇化速度。
8、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不到40%,与发达国家的70%有一定的差距。
9、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横断山脉的南部,南邻缅甸、老挝,有澜沧江流过。
10、西双版纳是我国除海南省以外,热带雨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雨林植被种类多,有层次性。
11、西双版纳主要少数民族是傣族,住竹楼,吃竹筒饭,过泼水节,跳孔雀舞。
12、西双版纳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现在旅游业发展成主导产业。
第八章跨省区域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普遍认可风成说。
2、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黄土高原基本地貌景观的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三种。
3、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见直立的陡崖。
4、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疏松,多空隙、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5、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
6、黄土高原地面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垦、采矿、修路活动,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7、一般来说,地面坡度越大,坡面越长,降水越多,降水强度越大,地面植被越少,水土流失越严重。
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减产;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输送了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9、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10、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多发自然灾害。
11、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并引发泥石流、滑坡、塌陷多种地质灾害。
12、黄土高原的治理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另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解决人地矛盾,也是根本的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产业是能源工业。
13、长江沿江地带西起攀枝花,东到上海,东西狭长的“带状”区域。
14、长江沿江地带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受地形、气候影响,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还有丰富的水能、森林、矿产、水产、耕地资源,资源丰富。
15、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16、长江是沿岸城市得以建立和发展的生命线。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7、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工业中心,最大的港口,重要的金融、科教中心,对长江三角洲、长江沿江地带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
18、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自西向东形成了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以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9、我国长江沿江地带有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
20、近年来,由于长江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是土壤肥力下降,并淤塞了河道、水库、湖泊,加剧了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21、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22、酸雨使一种大气污染的现象,PH值小于5.6的降水成为酸雨,酸雨对水土、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我国主要的酸雨区有西南、华中、华东酸雨区,其中华中是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23、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24、三北防护林地跨西北、华北、东北,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生态防护林。
25、人类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
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AaAa
AaAa
AAAaAaaa
四人的性别遗传
1.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女:44+XX)
2.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第二章用药和急救
安全用药处方药(R)非处方药(OTC)
1.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生物地理学考试作文 生物地理学考试题文案:

秋季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的情况;
这次期末考试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和综合题。从试题内容看,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读图分析技能,绝大部分是书本内容以及测试做;过的类似题目。因此,本次试题的难度不是很高,大部分都是中等的题目,少部分难题。归结起来整份试卷有以下这几点好的方面
1、知识点覆盖面广。从卷面知识点分布来看,覆盖整本书整章内容,较为全面。
2、重视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地理基础知识,体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为主。
3、重视对地理读图分析的考查,特别是对等高线地形图、七大洲四大洋的考查。
4、试题大部分考查了与学生现实较为接近的地理知识,但又不离开课本,没有脱离考点内容。
当然,这份试卷也有几点不足之处值得以后改进
1、选择题有部分不是课本的内容,考查的是学生地理拓展知识。
2、连线题所给我图形不是很符合要求,学生答题显得很复杂。
3、相对来说题目的综合性不是很强,过分强调的是。
4、最后,试卷应该出一个创新题目,考查学生创新思维。
二、答题的情况
本次四个班195人参加考试,两人不及格,及格率为98.9%,平均分81.8分,优秀率为21.5%,最高分98分,最低分56分。
1、各分数段人数及平均分;
(一)选择题答题情况20小题共40分,平均分32分,满分2人。具体情况分析如下第12题做错最多,要求选哪种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二氧化碳,这是课本的阅读部分知识,学生错在不会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看书不够全面,地理课外知识缺乏;第3,7,8,10,19题,做错也较多,主要是对课本的天气预报图形不熟悉,对世界只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没有能记住,对气候的特点容易混淆,对世界上主要的国际组织了解不够,造成失分。
第1,2,4,6,9,11,17,20题是简单的题目,而且是平常已做过的题目或者类似的题目,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能掌握,得分较高。
第5,13,14,15,16,18题,考记忆的知识,书本直接的问题,得分也较高。
(二)判断题答题情况得分不是很理想,5小题共10分,平均分只有6分,满分15人。主要错在第2,4题,学生没有能很好的记忆书本的知识,失分严重。
(三)连线题答题情况题目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实物图的连线,这题出的不是很清晰,图形和要求不是很匹配,都给了10分。
(四)综合题答题情况第1题,考地球公转引起昼夜交替和五带的划分,总分5分,平均分4.5分,少部分人就是图形没有画好扣分。
第2题,考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名称,共13分,平均分12分,这题做的是比较好的,只有极少数学生把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位置颠倒过来。
第3题,考气温和降水,共8分,平均分6分,失分在于回答时候不够全面,只回答了夏季,忽略了冬季。
第4题,考的是经纬网,共7分,平均分4分,失分多,大部分失分在于不懂得分东西半球以及东经和西经颠倒。
第5题,创新题,考的是解释地理名称“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共7分,平均分6分,这题考的也比较好,绝大多数学生能答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位于南半球,大部分发达国家位于北半球,得了满分,少部分错在答到了发达国家位于北方,发张中国家位于南方而失分。
这次期末考试一中平均分86.1分,比我们高了4.3分,因此,我们这个学期的任务比较重,要在期末考试中超过一中。
三、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
好的方面表现在从成绩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并且第三大题连线题和第四大题综合题第一和第二小题的得分率很高,这说明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七年级上册的等高线地形图、地球公转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图形的记忆和分析能力,这也是整个自然地理中最为重要的基础知识。这是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了整个学期的成果。从答题的全面程度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很好的按照要求作答,选择题没有一个同学留空,问答题也全部作答完整没有留着空白,而且答题的效率比较高,准确度也比较高。从作答的文字来看,学生的错别字现在几乎没有了,并且书写也比以前工整了很多;记得在期中考试中错别字和字迹潦草的现象是非常严重,所以在期中考试之后的测试中,我每次都提醒并引导学生注意书写规范和书写准确的地理名词,这样可以使同学们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还有一点,在最后一题的创新思维题目;中,题目问的是请利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所代表的意思,共7分。学生答对的情况比我预想的要好的很多,平均分也达到了6分,这充分说明了学生能通过学习地理,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这一点,值得表扬。
当然,这次期末考试,我也发现了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选择题选择题能拿到满分的只有两位同学,说明在基础题目方面,这次考试做的不是很好,直接反映了学生在平时对地理不是很重视,等到考试的前一周或者前两三天才看书,临时抱佛脚的很多,这点值得让人反思。二是整体答题方面虽然不错,但是有部分题目做过了,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做不对,比如选择题的第三题问北美的因纽特人是属于哪一有色人种。很多同学回答了白种人。其实在期末考试前,最后一次测试中,还考过这一模一样的题目,应该是选黄种人。可见,部分学生在期末考试的复习中根本就没有看过以前的试卷,没有认真看书,没有听从老师的复习要求。三是还有一个同学判断题和连线题完全空白在那里,至于是什么原因,做为老师,也只有下次再找这位学生来分析了。四是还有少部分学生对于如何看、如何写经纬度还是一窍不通,对于东西半球的划分也很模糊,导致了综合题第四小题失分多。这也直接影响到最后一题创新题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国家分布的答题效果。最后一点是部分学生在审题方面不是很全面,或者看题目不仔细,粗心大意、马虎等,还有读图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答题出现地理知识和地图信息不能一一对应。从而造成了简单的题目也十分,这点需在以后训练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今后的工作措施
1、提升地理学科重要性的认识。由于认识的误区,使地理学科在初中一直以来都不够重视。大部分的学生把地理学科当作“小科”“次科”等,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或者干脆不学,直接导致成绩低下。因此在往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教育学生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成绩提高的主体。只有认识到地理科的重要性,认识到知识的综合性和全面性,才会让学生足够的重视地理,从而学好地理
2、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不强,平时很少主动学习,教师一定要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把每一节课都当作提升地理学科成绩的重要机会、重要时间,努力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学会更多的知识,提高综合地理能力。
3、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学生“会学”。一是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会学”新知识。二是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地理插图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课文紧密结合,发挥着课文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地图,课本中的插图,要引导学生填图、绘图,提高分析地图的能力,使学会上养成学习地理时手不离图的好习惯。三是强化学生预习、听课、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地理成绩不断提高。
4、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地理兴趣小组的成立,配合参加学校的地理周活动以及每年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让学生参与其中,利用所学知识,发挥聪明才智,做到学好地理,学会利用地理。安排学生课余时间进行野外实地考察研究,增加对家乡地理的熟悉,学好身边的地理。
5、加强课后辅导,落实期末复习计划。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基础,课后及时辅导,在辅导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鼓励学生思考、提问。在复习时候,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总体计划分布进行,个个击破的复习进度,督促学生复习好以前考试考过的试题,注重课本的地图和课后习题等,总之,一定要认真备考。还有在每次考试之后,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试卷,分析错误所在,总结经验和教训,教给学生改正方法,避免下次再出现类似错误。
1、本次考试试卷共分为两个大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各占50分,试卷按新课标和教材命题,并注意了地理知识、认知地理能力和地理思想教育三者的统一。做到了不出偏题怪题,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题型结构比较合理,体现了地理新课标接轨的方向。试卷设计体现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拘泥于中学地理教材。试题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
2、突出了知识系统性,在本次考试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另注重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考查,如选择题21题,考查沧州市的气候类型,25题,考查低碳环保内容,让学生更多地把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生活实践来掌握。
3、试题的综合性较强,综合题50分都有较强的综合特性,取消了填空题的这种较为死板、机械的题型。
4、主观性、开放性试题比重增加,注重学生对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如33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气温和降水数据画出降水量分配图和气温年变化曲线图。32题中要求学生举出所了解的目前闻名全球的美洲黑人,这些试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5、突出对考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如26,27,28,29,30题,读图题占了36分,一个图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28,29题。
当然,在试卷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从整套试题来看,难度适宜,有的题目很灵活,对知识整合要求比较高,对刚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难度更大,如综合题26题,第28题。
(2)地图题是考查地理知识的重要题型,但这次考试中有5个读图题,再加上一个绘图题,对于刚刚学习地理这门学科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一时难以很好地掌握这项地理基本技能
二、答卷评析
本次考试是由教育局统一组织,统一时间举行,由任课教自行阅卷,由于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严重,通过对几个班调查及成绩统计综合,有的班级相对较好,七一班,及格率都能达到70%以上,优秀率20%以上,但是有的班级成绩却相差很远,在选择题中,由于答题所涉及的知识相对固定,相对失分少些,有相当多的同学能拿完50分,而综合题失分很多,如26题,学生对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好,题目稍灵活些,没有标出重要的180°经线跟0°纬线,很多学生就根本分不出图中的经度跟纬度,在地图、地球仪上辨认方向比较混淆,失分比较严重。28题中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南极洲周围的大洋跟大洲分布的空间,失分也多。30题,由于学生读图、审题不清,造成答非所问。主要失分原因有审题不清,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成因还没有真正理解,仅凭机械记忆,欠缺理解和应用能力,地理空间思维的训练欠少,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掌握程度低等等。总的来说答题情况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错别字较严重,这也是所有学科答题的一个共同问题,应当引起我们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
三、教学建议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不能因课改而丢弃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基础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次考试题的难度并不很大,但及格率不高,究其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对中下学生的辅导。学生答题时不能系统全面准确答题,就是因为对基础知识学习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所致。因此,今后的地理教学仍然应抓住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放松。
2、加强对学生地理记忆能力的培养
记忆是重要的思维活动形式之一,也是学生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既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是促进基础知识的掌握,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
3、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
综合性是地理事物的另一大特征,教学中应逐步教会学生正确分析自然、人文各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是让学生学习了终身有用的地理。
4、关注生活和生产实际。
以生活为源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热点问题,采用自行设问的方式,走出“死读书,读死书”的怪圈,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将生活实践中有兴趣、有价值的、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问题,引进地理教学,同时注意地理教学的多样性,要有计划地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野外考察、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学以致用。
5、加强地图的教学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一环。在学习地图基础知识之后,要将读图训练贯穿在地图教学的始终,长期坚持,逐步提高。对学生进行填图、绘图训练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巩固和地理技能的培养。通过地理地图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动用地图、地理图表的能力,从地图和图表中分析、解释一些地理问题和现象,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谢谢!

生物地理学考试作文 生物地理学考试题文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2.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Ⅰ卷
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只有一个准确答案,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下列关于亚洲(右图)的叙述,准确的是()
A.全部在北半球B.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全部位于东半球D.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红红打开电视,看到男男女女在街头、海滩激越地跳着桑巴舞,各种肤色的孩子欢快地踢着足球的一幕幕镜头,她马上认定这种景象出现在()
A.巴西B.印度尼西亚盋.坦桑尼亚D.沙特阿拉伯
3.下列不能说明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是()
A.两国人都喜欢喝茶B.通讯业都很发达
C.日文中有汉字D.用筷子吃饭
4.下列描述不属于亚洲河网分布特点的是()
A.大河多发源于大陆内部B.河网呈放射状
C.河流流向自西向东D.内流区面积广大
5.明明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以前与同学们一起骑摩托车从澳大利亚东海岸向西横穿大陆,一直到达西海岸,穿越过程中,他们依次经历的三大地形区是()
A.山地平原高原B.高原平原山地
C.平原高原山地D.山地高原平原
6.下列河流注入印度洋的是()
A.密西西比河B.叶尼塞河C.莱茵河D.恒河
读2020年日本地震示意图,完成7-10题。
7.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A.日本海域B.太平洋海域
C.大西洋海域D.黄海海域
8.图中A.B两岛分别是()
A.九州、四国B.四国、本州
C.本州、北海道D.九州、北海道
9.下列自然资源中日本比较丰富的是()
A.水能资源B.煤炭资源
C.矿产资源D.石油资源
10.日本平均每年有感地震达1500多次是因为()
A.日本位于海洋板块内部B.日本位于大陆板块内部
C.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D.日本工业发达所致
11.俄罗斯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产业是()
A.种植业和畜牧业B.核工业和宇航工业
C.建筑业和旅游业D.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
12.下列地区,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十字路口”的是()
A.西亚B.东南亚C.南亚D.东亚
13.东南亚成为世界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热量、水分充足B.山地多,土壤肥沃
C.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D.世界对热带经济作物需要量大
14.右图中P处地形区名称是
A.德干高原
B.恒河平原
C.喜马拉雅山
D.印度河平原
15.“绿色革命”使印度的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取得的成果绝大部分被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急剧增长的人口已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印度科学家呼吁,要在加速应用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尽快地大幅度降低人口增长率。
当前,给印度农业造成巨大压力的源头主要来自()
A.农村劳动力少B.水旱灾害多
C.人口增长过快D.劳动力流失
16.下列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A
17.近些年来,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迅速,既是“金砖五国”成员,又是亚洲经济发展中的“双子星”,受到世界普遍注重。两国发展经济共有的社会条件是()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矿产资源丰富③政策优惠④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⑤市场广阔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
18.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A.俄罗斯的欧洲部分B.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C.西西伯利亚平原D.东西伯利亚山地
19.相关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叙述,准确的是()
A.人口均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B.都位于西半球
C.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D.地形都以平原为主
读“美国地形简图”,回答20~21题。
20.下列关于美国自然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美国绝大部分国土都在温带
B.美国平原面积广大,耕地广大
C.美国森林、草地、矿产资源丰富
D.美国河流、湖泊很少,内河航运不发达
21.下图中能准确反映美国中部自西向东地势起伏的剖面图是()B
22.下列属于澳大利亚特有的珍奇动物是()
A.袋鼠、鸭嘴兽B.大食蚁兽、蜂鸟
C.卷尾猴、巨嘴鸟D.孔雀、金丝猴
23.澳大利亚这些特有生物得以保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澳大利亚有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
B.澳大利亚的地形复杂多样
C.澳大利亚大陆较早与其他大陆分离,又无大型的肉食动物
D.澳大利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
近年来,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急剧减少,仅2004年就缩减了约2万平方千米。据此,完成24~25题。
24.亚马孙热带面积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恶化,频繁发生洪灾,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
②沿海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
③土著居民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毁林开荒种地
④修建亚马孙横断公路等,对沿线木材实行掠夺性开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5.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②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
③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④削弱世界温室效应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8分)图说亚洲。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⑴亚洲跨寒、温、热三带,是世界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3)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4)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5)生活在甲图⑦地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6)甲图中③所在地区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特点,湄公河是本区河流。()
(7)乙图中①所在地区气候炎热干燥,这里的水资源比石油资源更宝贵。()
(8)亚洲南部三大半岛自西向东是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生物地理学考试》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地理学考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生物地理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