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关于教学的几点建议和思考-最新教育文档作文 对于教学的建议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关于教学的几点建议和思考-最新教育文档作文 对于教学的建议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教学的几点建议和思考-最新教育文档作文  对于教学的建议文案

关于教学的几点建议和思考-最新教育文档作文 对于教学的建议文案:

关于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语数外三大科目一直是高考的三大重头戏,作为母语的语文课更是重中之重。“语文”顾名思义:“口说为语,书面为文”,也就是说语文这门科目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高考考查的形式是笔试,这就更加凸显了书面表达的特殊地位。作文正是高考语文试卷书面表达的重要体现形式。
通观2016年“国卷”及各省市高考语文卷,对于作文的考查可以细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材料作文,分值60分,这是最普遍的作文命题形式,全国卷、天津卷、浙江卷和山东卷均采用此形式;第二类是微写作与材料作文相结合,微写作分值10分,材料作文分值50分,总分值仍为60分,北京卷采用此种形式;第三类仍是材料作文,但分值更高,70分,以江苏卷为代表。通过以上信息,作文在高考试卷中的地位一目了然。
作文是深层次考查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设置话题,考查学生是否具备通过分析材料,形成自己独特观点与见解的能力;透过谋篇布局,看学生是否拥有合理的逻辑思维与组织材料的能力;纵览文章语言,辨析学生遣词造句的功底以及能否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形成精妙有魅力的语言;总观全文对观点的阐释,考察学生是否拥有广阔的知识面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能力。作文对一个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的要求之高,可见一斑。作文对学生的考查面之广也是其他类型的题目所不能比拟的。高考卷中赋予它如此高的分值也是理所应当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得作文者,得语文”。看来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是广大考生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问题。
然而,目前普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并没有真正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是日常教学以课文学习为主,语文教师往往碍于赶教学进度或其他原因,很难做到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兼顾作文指导,通常是作文的教学就是定期安排两节语文课,布置好作文题目,然后放任学生自由发挥。在这种模式指导下,学生往往会形成一种错误认识:作文课就是写作文的,我只要把作文课上的时间花在作文上,其他时间就不用拿来学习作文了。因而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课文学习与个人写作之间的联系,并且还会对作文本身产生误解,认为作文就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文章。长此以往,学生感受不到写作的乐趣,体会不到创作的激情,反而觉得就是在完成一道题目。试问这种状态下,学生真的能写出好的文章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教学理念不仅让学生写不出好作文,更是与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相违背,更不可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鉴于此,下面针对作文教学,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深化认识,厘正作文的实质和目的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学习作文,从一开始的看图作文到高中的材料作文,与作文打交道的时间已经有十几年。那么到底什么是作文呢?作文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我们写作文的目的何在?夏?D尊、叶圣陶先生在《文心》里提到“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很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1]也就是说夏、叶两位先生认为作文是应付实际需要的一件事情。并且在《文心》一书中多次提到“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部分学者将这种观点总结为应需论,在此,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有其合理之处,比如我们遇到一件难忘的事情,内心情感复杂,于是写篇文章把这种记忆记录下来,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不正是生活的一部分吗?而这正是作文应付实际需要的体现。另外,贡如云《请给文学写作一席之地》[2]一文中提出,中学生写作,除了议论文外,也要重视文学写作。他认为文学写作可以滋养诗性,丰富情趣,对文学阅读以及人格修为都能带来积极影响,而这些又是语文素养赖以提升的内在动力。从这方面来看,作文就不仅仅是写一篇文章,而是创作一件饱含文学涵养兼具审美功效的文学艺术品。也就是说作文除了应付一般的实际需要,还可以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和内在品格,激发个人的想象力、思辨力等。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而作文正是人的思想的结晶。从以上分析来看,作文既是应付实际的需要,又有它不可忽视的文学功用。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激发写作兴趣,避免陷入“作文就是完成练习”的误区。
二、重视课堂教学,强化课文学习与作文写作之间的联系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作文水平提高的基础。人教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教材共5册,每册4个单元,总共60多篇课文,涉及唐诗宋词元曲,议论散文、记叙散文、小说、戏剧、人物传记、社会科学论文等各个领域,汇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这些作品都是值得学习和反复研读的典范。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这些课文都能为学生个人写作提供无尽的养料和养分。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欣赏、领悟。也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也学会写作文。
(1)积累词汇,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文既然是通过书面形式传达信息,那么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是最基本的能力。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提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这一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去不断提高。通过课文的学习,不断积累词汇,句式,不断夯实遣词造句的功底,提高组织语言的能力。以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为例: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这段文字中加点的三个词语都有“给”的意思,但仔细品味,各有不同。“抛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抛给”是指有目的的恶意的输出;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指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侵略。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表达的意思和感情确完全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准确调配词汇的匠心。通过分析这三个词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正确用词在文章写作中对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意义。(2)赏析语言,学习技巧,适当动笔,实践演练
不同类型的课文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杂文语言犀利简练,散文语言优美精炼,议论文往往说理深刻,鞭辟入里。学习不同类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不同类型的语言,学习作者的行文技巧。以散文为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散文中的名篇。学习此文时,第四段“荷塘中的月色”和第五段“月色下的荷塘”是重点赏析的段落。特别是第四段,语言之美,不可言喻。此段作者通过综合运用叠词、博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美和谐的月色笼罩的荷塘美景图。仅凭分析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感受到荷塘的“美”,但这种“美”是不深刻的。于是,我们可以设置个小练笔,让学生们通过想象,把自己想成朱自清,外出散步,此情此境下看到一方荷塘,你会怎么写?于是我们会看到几十种不同的“荷塘月色”。写完后,让学生自提自问,比较一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与自己写的有何不同,哪个更好,好在哪里,差在哪里。通过这种实践练习的方式,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和自问,便能够真正体会到课文第四段的语言美,也能够发现自己写作的不足之处,从而为以后的作文写作提供经验。《语文建设》之《例谈小学高年级散文教学策略》一文中也曾提到“通过动笔使学生在想象中引起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强烈共鸣,使他们得到审美的感受,领会到作品包含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3]所以课堂适当动笔,不仅有利于课文本身的学习,更能让学生建立起课文学习与作文写作之间的联系,两方面是互相促进的。
三、强调课外读写,引导学生积极“触发”,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亦是如此。自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很多素材,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苏武传》一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忠君爱国、宁死不屈、贫贱不移、坚韧不拔的勇士形象。倘若学生写作过程中需要类似英雄人物来例证自己的观点,苏武的故事便是很好的诠释。但是,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想素材丰富,还需课外下番功夫。
(1)多读多写
“读”不仅指“阅读”,还指“朗读”。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教导学生要多读书,扩宽知识面,开阔视野。这里的“读”,多指阅读。事实上,出声地朗读也是读书的很重要的方式。《文心》中如是说“我以为别的功课且不管,如国文。英文等科是语言学科,不该只用眼与心,须于眼与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4]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有声调是其区别于其它语系的一个重要标志。汉语的四个声调,平、上、去、入,音值各有区别,这就使得汉语读起来抑扬顿挫,给人以节奏感,再加上轻重音和句子升降调的作用,通过朗读,能够更好地感知作者寄予字里行间的感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写”我们在这里主要谈谈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主要指摘录笔记(摘录自己认为精彩的名言警句等),和心得笔记(即指读书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笔者认为心得笔记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以古代读书笔记类的著作宋人王应麟的《困学纪闻》为例,其中有这样一条:
古以一句为一言。左氏传:太叔九言。(定四年)《论语》:“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秦汉以来,乃有句称。今以一字为一言。如五言六言七言诗之类。非也。[5]
这条读书笔记,大家看后知道它是作者考证的古今词义的变化,告诉我们“句”与“言”的区别。举出这个例子,是让大家看到“读书笔记”是需要动脑子的,是前后联系,综合分析自己掌握的材料的结果。因此,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大有裨益。“写读书笔记”是学生把看到的东西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的绝佳途径。积累作文素材不是把那些材料孤立地一条一条储存在大脑里,积累的材料应该是鲜活的,学生自己消化了的东西,这样才能在写作时用的得心应手。
(2)引导学生积极“触发”
所谓“触发”,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触发”这个概念最早是在《文心》中看到的,原文是:“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时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6]回过头来,再看2016年的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目,例如北京卷的微写作的第二个题目:很多家长在微信或QQ等媒体上建立了班级“家长群”。请对这种现象发表评论。要求言之有理,自圆其说,150字左右。再如2016年全国乙卷的作文题目是一组关于分数的漫画图,让考生根据材料内容和寓意进行作文。这两个作文题目都是要求考生针对社会现象发表个人看法。事实上,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情况理解为“触发”,由现实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现象,引发个人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此看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产生“触发”,这便是与高考作文接轨的最直接的方式。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经常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热点产生“触发”,积累作文素材。灵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平时多“触发”,有了感悟就记下来,真正写作文的时候方能信手拈来。
总之,“作文”是一项综合工程,是不可能凭一时一事之力就可以打造好的。如果我们把优秀作文比作一块玉石,那么这块玉石需要经历长期打磨,精心雕琢,才能散发诱人的光泽。因此,在作文教学这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授予他们打磨玉石的方法。朱熹《读诗有感》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也是如此,“读书要读出新得,作文要作出新意”,要让自己的作文始终有“新意”,法宝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学多思”。

关于教学的几点建议和思考-最新教育文档作文 对于教学的建议文案:

摘抄:
1. 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
2.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3. 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
4. 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5. 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
6. 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7.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
8. 复习是学习之母,不要让它变成后娘。
9. 复习时要放过细节,抓住要点。
10. 观察是思考和记忆知识之母。
11.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12. 书写不好的人,总是那些阅读也不好的人。
13. 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该引以为荣的事。
14. 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15. 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时间。
16. 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
17. 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18. 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
19. 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20. 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21. 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22. 每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
23.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24.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25. 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26. 在你的科学知识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27.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28.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29. 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30. 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部力著,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都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并论述教了师如何协调各种教育力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方法,读这本书,不仅了解了那一条条独立成文的建议,更使我逐步接触和领会了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
在第一条建议中提到“教育的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的教育每个儿童。”这句话使我感触很多,作为经常与学生打交道的老师,我们会经常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学习成绩好的,也有学习成绩差点的,有让你喜欢的,也有让你感到头疼的等等,但我们面对任何一类学生都应该充满希望,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充满信心,绝不能放弃对每一个学生的期望。正如文中所说:“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因此,每一个决心献身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也就是说,我们要允许孩子们犯错,对他们所犯的错要能够理解,不能一棒打死,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承认错误,亦步亦趋的去感化和教育他们。
再有“教师的艺术和水平正表现在是否善于把热忱和智慧结合起来。”是的,作为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缺少了热情,对待学生们总是抱着一种冷淡的态度,那么他是不适合做老师的。正如“教师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学会如何去接近学生,学会去关心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家庭以及他们的课余生活一步一步走进他们的心灵,取得他们的信任,要让学生就像待知心朋友一样的对待自己,不要高高在上,使学生“敬而远之”,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中间,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文中提到关于教师的健康问题,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现在我国对学生的健康问题提到一个重要位置,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学校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而我们教师却很少去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出现在我们教师群体中有很多的职业病,如:慢性咽炎、颈椎病、双腿静脉曲张以及一些心理障碍等,有资料说明,有人曾对重庆市500余名一线教师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发现76.9%的教师感觉压力大,51%的教师落下“职业病”,37%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所以我们教师应在工作中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要使自己总是或长期处于过于激动的状态。教师的工作是劳其心,费其神的,学生让教师生气的地方实在太多,如:上课捣乱、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等。如果我们面对这些不会调控情绪的话,恐怕一天下来就会让你吃不消。书中对消除激动和气愤提出了几条建议,我们不妨在实际教学中作一尝试。
说道神经衰弱,这也是在教师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状,防止神经衰弱最好的方法就是使自己常有一颗童心,使自己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同时还要学会去关心别人,与学生心连心,使师生共处在一个美好和谐的氛围中,就像书中所述“我亲爱的同行,这种心连心的感觉、善于看到别人的内心,就是使你保持健康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关于教学的几点建议和思考-最新教育文档作文 对于教学的建议文案:

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要认真引导消除,否则正确概念难以形成.
一、加强实物演示,丰富感性认识,有利于消除错误前概念,确立正确概念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实物演示消除错误概念.
太阳曝晒下的木块和金属块的温度如何?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认为金属块温度高,形成错误认识.所以只有通过实验测定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感觉的错误,才能消除错误前概念,否则任何讲授都是苍白无力的.
由于学生思维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往往以物质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作为依据,形成错误认识.如学生认为马拉车前进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从而对牛顿第三定律产生怀疑.所以教学中针对这种问题设计一个实验:2个滑块,2个轻质弹簧秤,使一个弹簧秤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滑块上,用另一弹簧秤拉动连在一起的木块,去演示使一物块前进时,另一物块同时前进,通过弹簧秤显示两物块之间相互作用力,这样就可以排除学生形成的错误认识,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很难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结果当然不会完美.当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实验也就是要重复“伽利略斜塔实验”,使学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从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几乎一样的事实,然后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演示及创造条件进行实物演示,积极消除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对提高物理学习效果是重要的.
二、重视物理模型的运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消除学生思维障碍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中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过运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物理概念分析区别,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时,设想的“理想实验”就是建立了一个没有摩擦的光滑轨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后,问题便简洁多了。
这是我在新教材教学工作中对以上三点的一点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坚持与写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这半年的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在新课程下,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往开来,做好教学反思,写好课后心得,促使自己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的物理教师。

关于教学的几点建议和思考-最新教育文档作文 对于教学的建议文案:

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一落实教育管理体制,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合理有效配置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教育投资体制,切实解决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基本上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赞助为辅,非义务教育阶段除了公共财政的投入外,还有相当多份额的私人投资和社会赞助。对于基础教育,采取以政府公共投资为主的模式,主要有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责任;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在政府严格审查资质条件的基础上,采取民间主体自主兴办模式,依靠社会民间力量进行投资;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办学,积极倡导社会的捐资助教;鼓励民办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走出一条以商养学、以学促商的路子。
第二,进一步优化教育投入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其一,在财政的教育投入方向上,应该按照我国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需要,把财政的教育投入的增量,重点用于缩小地区之间的公共教育投入差异和城乡之间的公共教育投入差异,尤其要加强对贫困县乡的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其二,在财政的教育投入结构方面,应该按照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扩大财政对教育领域的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尤其要加强对公用经费中正常教研经费和教师再培训的投入;其三,要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强化预算监督,合理调度资金,在保障教师工资发放的基础上,保障各项业务活动资金和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使教育经费的使用主体尽量避免低效、无序,进而提高财政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落实基础教育资源有效合理的配置,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针对我们现有的体制状况,我们所需要做的具体体制创新和工作包括:一是实现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尤其对于农村地区要加大生均经费拨付力度,促进办学条件的均衡化。二是努力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要通过合理、良性流动,走向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化。三是逐步实现生源的均衡。四是加强基础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均衡。为了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资源的共享制度。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例,如果校校分割,学校将无力配备一些大型劳动技术教育设施,而即或个别学校有能力配备,利用率也不高。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将改变这一状况,这也是另种意义上的办学条件均衡化。同时,充分发挥现代化远程教育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山区、农村和薄弱学校的学生借助教育信息化平台,站在与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发达国家的相同起跑线上,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第一,均衡发展重中之重是要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缩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差距。均衡发展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改善办学条件,而是人的发展,要努力实现人的基本素质大体均衡发展,而素质教育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因此,无论是何地何校,都要把追求学生人人成人、学业人人合格、身心人人健康作为办教育的第一目的。
第二,均衡发展的前提是必须保证合格的办学条件。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地区、城乡、学校之间在办学天健、学校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和人的发展方面的差异性较大,其中最显性的差距是办学条件上。政府应承担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的主要责任,提供能满足课程实施和教学需要的办学条件,努力实现不同地区办学条件的大体均衡,尤其要为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素质发展提供必须的物质保障。为此,必须明确各级政府和行政官员的职责,并将其落实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情况纳入政绩考核范围,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第三,均衡发展的关键是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一要增加师资培训的经费投入。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教师专项培训经费,特别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投入,确保面广量大的农村教师能得到水准较高的经常性、系统性培训。而是要加强校本教研。要真正建立起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立足校本培训,促进专业发展,使广大农村教师能够适应或者基本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需要。鼓励并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成名成家,一次带动整个农村教师队伍业务水平的大幅提升。三要推进教师交流。选调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薄弱学校示教、挂职,薄弱学校的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进修。
三建立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一是坚持依法治教。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政协作用,通过人大常委会的法律实施情况审议、执法检查、预算审查、工作监督;通过政协对教育的调查与建议,扩大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共识,对政府落实《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教育政策进行督促,特别是对教育经费保障进行督促。
二是深化制度和机制创新。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政策支持,不仅是一时的政策倾斜,而需要成为一项制度。在资金分配上、在师资配备上、在教师流动上、在教育教学设施上、在生源分布上等向弱校倾斜。要加快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要进行体制创新。比如将农村薄弱学校收归政府直管,或者将地方薄弱学校和名校合并,借助名校的强势来改变弱校。
三是建立以教育均衡发展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建立和健全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体系,把基础教育学校的评价重点从“经验型”奖罚性评估向“专业型”发展性评估转变,不仅要检查现实差距在哪里,更重要是看缩小这一差距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效果,并作为重要标准和重要内容及表彰奖励的依据。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实行问责制。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关于教学的几点建议和思考-最新教育文档》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学的几点建议和思考-最新教育文档》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关于教学的几点建议和思考-最新教育文档》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