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世界环境十大问题作文 世界环境十大问题有哪些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世界环境十大问题作文 世界环境十大问题有哪些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世界环境十大问题作文  世界环境十大问题有哪些文案

世界环境十大问题作文 世界环境十大问题有哪些文案: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汽车限行,暂停生产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变暖和雾霾污染。
2、臭氧层破坏
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1)、废气破坏臭氧层
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如N0和N02等),这些氮氧化物可以破坏掉大量的臭氧分子,从而造成臭氧层的破坏。
(2)、CFCs和哈龙对臭氧层的破坏
美国科学家莫里纳(Molina)和罗兰德(Rowland)提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是造成臭氧层被破坏的元凶,最典型的是氯氟烃类化合物(CFCs)和含溴化合物哈龙(Halons)。
3、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
(1)首先,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2)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几千年以前,那里还是一片十分富饶的土地。树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种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及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这里已变成生物多样性十分贫乏的地区,到处是黄土荒坡,遇到刮风的天气便是飞沙走石,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由于人工植树,大搞\"三北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沙漠化进程得到了抑制,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3)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现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为21%,供给我们自由呼吸,这主要应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地球早期的历史中,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低很多。据科学家估计,假如断绝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那么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由于氧化反应在数千年内消耗殆尽。
(4)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永远不可能再生。今天仍生存在我们地球上的物种,尤其是那些处于灭绝边缘的濒危物种,一旦消失了,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4、酸雨蔓延
酸雨的危害(一)
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碱度指数的Ph值低于5.6的酸性降水。
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13%至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酸雨对森林和其他植物危害也较大,常使森林和其他植物叶子枯黄、病虫害加重,最终造成大面积死亡。
酸雨的危害(二)
现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
酸雨可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害。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能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酸雨还可使森林的病虫害明显增加。现在大多数专家认为,森林的生态价值远远超过它的经济价值。
5、森林锐减
森林锐减是指人类的过度采伐森林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森林大量减少的现象。众所周知,森林可以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还可以为人类提供资源、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森林遭到破坏以后,它们的这些作用就会全部消失,森林锐减直接导致了全球六大生态危机。
一、绿洲沦为荒漠
历史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以及我国古黄河文明的发祥地,原来都是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的地方,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已经导致了文明的衰落和转移。全球荒漠化土地每年仍以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这意味着,地球上已有1\/4的土地基本失去了人类生存的条件,1\/6的人口受到危害。
二、水土大量流失水土流失是森林破坏导致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据测定,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需要100—400年的时间。目前,全世界有l\/3的土地受到严重侵蚀,每年约有600多亿吨肥沃的表土流失,其中耕地土壤流失250多亿吨。全球地力衰退和养分缺乏的耕地面积已达29.9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23%。
三、干旱缺水严重
森林被誉为“绿色的海洋”、“看不见的绿色水库”。预计今后30年内,全球约有2\/3的人口处于缺水状况。所以,半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讲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话:“林木伐尽,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
四、洪涝灾害频发
水灾与旱灾是一对“孪生子”。破坏森林,必然导致无雨则旱,有雨则涝。大量事实说明,森林有很强的截留降水、调节径流和减轻涝灾的功能。森林凭借它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调节降水的作用。森林的防洪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截留和蓄存雨水;二是防止江、河、湖、库淤积。这两个作用削弱后,一遇暴雨必然洪水泛滥。
五、物种纷纷灭绝
科学家分析,一片森林面积减少10%,能继续在森林中生存的物种就将减少一半。地球上有500万至5000万种生物,其中一半以上在森林中栖息繁衍。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现有物种的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
六、温室效应加剧。1997年度日本林业白皮书说,日本现有森林的年降炭量是2700万吨,相当于4500万辆家用小轿车排放的废气量。
该报道称,从这六大生态危机可以看出,破坏森林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目前,森林锐减导致的一系列生态危机,已经构成了对人类的严重威胁,国际社会对此给予了前所未有的。
6、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其危害及其产生的灾害却是持久和深远的。它不仅对当代人产生影响,而且还将祸及子孙。2003年,中国重沙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中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与发达地区差距更大。土地荒漠化、沙化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一、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
中国国家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世纪末,沙化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每5年就有一个相当于北京市行政区划大小的国土面积因沙化而失去利用价值,全国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1.7亿。
二、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
土壤风蚀不仅是沙漠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首要环节。风蚀会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和细粒物质的流失,导致土壤粗化,肥力下降。中国科学院测算,沙漠化致使全国每年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合化肥2.7亿吨,相当于1996年全国农用化肥产量的9.5倍。
三、自然灾害加剧
还有一个最能让人类有直接感受的危害,那就是导致自然灾害加剧,沙尘暴频繁。
7、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另一种是气体状态污染物;若按形成过程分类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二次污染物则是由一次污染物经过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强。
我国大气污染程度越发严重,而由于我国环境治理中,仅水污染与固体废弃物治理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其余如大气污染治理由于易受天气影响并且会在不同地域间转移,因此一直以来,政府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积极性较低,这部分市场也较为薄弱。
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自于工业端排放,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工业二氧化硫废气排放中,电力行业所占比例高达47.52%,而钢铁、水泥建材、有色冶金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达10.64%、13.26%、6.04%。
从我国大气污染排放量来看,2000-2011年,中国工业废气排放量年均增速为19.06%,由2000年的138145亿标立方米增长至2011年的674509亿标立方米,11年间增长了2.39倍。
8、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所造成的污染。这会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污染,疾病之源水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水的质
量将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由于水是自然环境中化学物质迁移、循环的重要介质,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很大一部分以水溶液的形式排放。所以化学物质容易进入水体,并产生以下危害:1.介水传染病,2.急慢性中毒,3.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4.球化学性疾病。除上述之水体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还有重金属元素污染也引起人们的重视,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指汞、镉、锌、铜、镍、钴等对环境的污染。以汞的毒性为最大,镉次之,铅、铬等也有相当的毒性。
9、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marinepollution)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自1980年以来共发生赤潮300多次,其中1989年发生的一次持续达72天的赤潮,造成经济损失4亿元,仅河北黄骅一地6666.67公顷对虾就减产上万吨。1997年10月至1998年4月,发生在珠江口和香港海面范围达数千平方公里大赤潮,给海上渔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也是数以亿计。
10、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地点,某些物品对用户不再有用或暂不需要而被丢弃,成为废物;但对另些用户或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废物可能成为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原料。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力求使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那些不可避免地产生和无法利用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处理处置。
2003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0.0亿吨,比上年增加6.3%,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941万吨,比上年减少26.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5.6亿吨,综合利用率为55.8%,比上年增加3.8个百分点。危险废物产生量1171万吨,比上年增加17.1。
2003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857万吨,比上年增加8.8%;其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7550万吨,比上年增加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0.8%。
二、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世界环境十大问题作文 世界环境十大问题有哪些文案: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3)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酸雨在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当时北欧的酸雨是欧洲中部工业酸性废气迁移所至,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城市和工业的大气污染,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烟囱的高度,这一措施虽然有效地改变了排放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迁移的问题却更加严重,污染物越过国界进入邻国,甚至飘浮很远的距离,形成了更广泛的跨国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矿物燃料的量有增无减,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全球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我国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4)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测再过20~30年,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达46~52个,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这些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和省会城市、工业型城市。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离不开水,人们贴切地把水比喻?quot;生命的源泉\"。然而,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激增,生产迅速发展,水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尽和湿地的消失,不仅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而且许多生物也正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河流改道、湿地干化和生态环境恶化而灭绝。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5)资源、能源短缺当前,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所至。本世纪九十年代初全世界消耗能源总数约100亿吨标准煤,预测到2000年能源消耗量将翻一番。从目前石油、煤、水利和核能发展的情况来看,要满足这种需求量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新能源(如太阳能、快中子反应堆电站、核聚变电站等)开发利用尚未取得较大突破之前,世界能源供应将日趋紧张。此外,其它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在日益减少,这些资源终究会被消耗殆尽。
(6)森林锐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原来减少了11%,相当于7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此外,在亚太地区、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
(7)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1996年6月17日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到二十世纪末,全球将损失约1\/3的耕地。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就是指生物种类。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1000万种生物。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据《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估计,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到2000年地球上10~20%的动植物即50~100万种动植物将消失。而且,灭绝速度越来越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发出警告:本世纪鸟类每年灭绝一种,在热带雨林,每天至少灭绝一个物种。物种灭绝将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威胁,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
(9)垃圾成灾全球每年产生垃圾近100亿吨,而且处理垃圾的能力远远赶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处于垃圾危机之中。美国素有垃圾大国之称,其生活垃圾主要靠表土掩埋。过去几十年内,美国已经使用了一半以上可填埋垃圾的土地,30年后,剩余的这种土地也将全部用完。我国的垃圾排放量也相当可观,在许多城市周围,排满了一座座垃圾山,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还污染环境。危险垃圾,特别是有毒、有害垃圾的处理问题(包括运送、存放),因其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产生的危害更为深远,而成了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环境问题。
(10)有毒化学品污染市场上约有7~8万种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约有万种。其中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约500余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今每年又有1000~2000种新的化学品投入市场。由于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全球的大气、水体、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毒害,连南极的企鹅也未能幸免。自五十年代以来,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题目: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虽然铅在土壤中的溶解度低,且不易移动,但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不断开发和破坏,加上工业
的发展,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铅污染。铅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具有潜伏性和长期性的特点[1]。
由于铅中毒事件的不断发生,有关铅污染及铅毒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2]。有
研究表明,人体血铅水平和土壤铅含量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2]。要最终解决铅污染问题,一方面
应减少污染的来源;另一方面则要对已被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本文就铅对土壤的污染及
其修复技术作一综述,为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1土壤的铅污染
铅在地壳中的平均丰度为1215μg\/g。土壤铅含量一般在2~200μg\/g,平均变化幅度为13~
42μg\/g。全国土壤背景值基本统计量的结果表明,我国土壤铅含量最高可达到1143μg\/g,最低
为0168μg\/g,平均可达到26μg\/g[3]。根据来源不同,环境中的铅可分为“原生”和“外源”
两种。土壤成土过程中保留在土壤母质中的铅称为原生铅,主要来源于岩石矿物。岩石在风化成
土过程中,大部分铅仍保留在土壤中。无污染土壤铅含量大都仅略高于母质母岩含量。除母质母
岩风化保留在土壤中的天然原生铅以外,由于人类活动也可造成污染,引起土壤中铅含量升高。
通过尘埃沉降及各种污染途径进入土壤的铅称为外源铅。土壤外源铅主要来源于大气传输和沉
降。铅的密度较大,空气中的含铅颗粒容易沉降下来,不断积累在土壤里。
表170年代~90年代铅的全球产量
1975198019851990
Pb产量\/103t\/年-1343212344812343112336712
表1列出了70年代到90年代铅的全球产量。据统计,80年代释放到土壤中的铅达到796×
103t\/年[4]。人类对铅的开采和使用,打破了铅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平衡,造成严重的污染。
·12·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1年GUANGDONGWEILIANGYUANSUKEXUE第8卷第9期
?1995-2006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htsreserved.
1923年开始在汽油中加入铅用作抗爆剂以后,更加速了全球性铅的污染。因此可以说如今世界
上已难找到土壤铅含量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一片“净土”。Kabata-Pendias和Rendias[5]报道在靠
近公路的某一块土壤铅含量高达7000μg\/g。潘如圭等[6]研究了汽车尾气中铅对公路两侧蔬菜的
污染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公路两侧200m范围内生长的蔬菜均受到汽车尾气中铅的污染。管
建国[7]等研究了在金属冶炼厂周围和公路两侧200m范围内蔬菜的受污染情况,发现所调查的普
通叶菜的铅含量均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彭珊珊等[8]对我国一些常用茶中Pb进行了测定,结
果表明茶叶中的铅超过一般标准,应引起重视。
土壤中的铅大部分形成PbS,少部分形成PbCO3、PbSO4和PbCrO4等无机化合物,或与有机
物螯合。铅的无机化合物大多难以溶解,而且因受到下列因素影响,铅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也很
弱:(1)土壤有机质对铅的络合作用。土壤有机质的—SH,—NH2基因能与铅离子形成稳定的
络合物。(2)土壤粘土矿物对铅的吸附作用。粘土矿物的阳离子交换位点可对铅离子进行交换性
吸附。另外,铅离子进入水合氧化物的配位壳,直接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结合于固体表面。由于
铅在土壤中迁移能力弱,而且溶解度低,因而人为因素造成的铅污染大多停留在土壤表层,随土
壤深度的增加其含量急剧降低,20cm以下趋于自然水平。
进入土壤中的铅有可能被植物吸收,或溶解到地表水中,通过食物链和饮用水进入动物和人
体,进而影响人类健康。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具有不可逆性和远期效应[9]。
Page[2]等研究表明,人体血铅与土壤铅含量存在一定关系:
0112(Pb-B,μg\/100mg)=ln(Pb-S,μg\/g)-4185
这一关系式仅说明了某一地区的特殊情况,并无广泛适用价值,但它足以表明土壤铅含量与
人体健康有直接关系。
2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由于铅对人体具有很强的毒性,近年来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铅污染
土壤的修复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又可分
为隔离包埋技术、固化稳定技术、PyrometallurgicalSeparation、化学稳定技术和电动修复技术等。
生物修复技术又可分为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等。
211隔离包埋技术(isolationandcontainment)
该法采用物理方法将铅污染土壤与其周围环境隔离开来,减少铅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或增加铅
的土壤环境容量。具体措施为:以钢铁、水泥、皂土或灰浆等材料,在污染土壤四周修建隔离
墙,并防止污染地区的地下水流到周围地区。其中以水泥最为便宜,应用也最为普遍。为减少地
表水的下渗,还可以在污染土壤上覆盖一层合成膜,或在污染土壤下面铺一层水泥和石块混合
层。
212固化稳定技术(solidificationandstabilization)
固化稳定技术包括两个方面:采用化学方法降低铅在土壤中的可溶性和可提取性,同时采用
物理方法将污染土壤包埋在一个坚固基质中。Wheeler报道[10]将水泥、炉渣和石灰混合物加入污
染土壤中,搅拌均匀凝固之后,形成一个大石块,将污染土壤包埋在其中。也有人采用电导产热
原理给土壤加热升温,当土壤冷却后,土壤凝固成玻璃样块状结构,称之为玻璃化。该方法包括
三个具体步骤:(1)在土壤两端插上电极电流通过土壤形成环路,土壤温度上升并熔化。(2)在
自然冷却过程中,土壤凝固形成玻璃样土块。(3)在土块上覆盖一层干净土壤。这一技术已经实
际应用于铅污染土壤的修复。
·13·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1年GUANGDONGWEILIANGYUANSUKEXUE第8卷第9期
?1995-2006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htsreserved.
213PyrometallurgicalSeparation
在一定温度下,金属就会熔解或升华为气态。Pyrometallurgicalseparation技术利用这一原理,
将铅等重金属从污染土壤中“蒸发”出来以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蒸发”出来的金属可以再回
收或固定,同时富含金属的剩余炉渣也可用于进一步提炼[11]。铅污染土壤在高温熔化之前要进
行预处理,以促进铅的熔解。这一技术主要应用于具有较高回收效率的严重污染土壤(5%~
20%)。
214化学稳定技术(chemicalstabilization)
化学稳定技术就是应用化学反应将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氧化或还原,从而达到降低土壤中重
金属的活性[11]。对于铅污染土壤,可用还原剂(二氧化硫、亚硫酸盐或硫酸亚铁)将铅离子还
原,以减少土壤中铅的可提取量。这一技术也可作为其他修复技术(如固化稳定技术)的前处理
步骤。但必须注意的是,还原剂的施用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初步研究表明,施用石灰调节土壤
PH7可降低铅在土壤中的溶解度,减少植物对铅的吸收[13]。研究表明,施用羟基磷灰石[14]、水
合氧化锰[15]、磷灰岩[16,17]也可促进铅的沉淀,减少土壤中的可溶态和可提取态铅。Vidac和
Pohland[18]已将这一技术运用于地下水的修复。
215电动修复技术(electrokineticetechnology)
在污染土壤两端插上电极,接通电源后,土壤中的带电粒子向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最终积
聚或沉淀在电极上,以达到清除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目的。在欧洲,这一技术不仅应用于铅污染
土壤[19],同时也应用于铜、锌、铬、镍和镉等污染土壤的修复。
216微生物修复技术(microremediation)
微生物修复主要是借助微生物的生化反应来清除或稳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根据原理不同可
分为生物还原沉淀、生物甲基化和生物吸附三种。生物还原沉淀是应用硫酸还原菌(SRB)将硫
酸根还原为HS-再与铅生成不溶性的Pb2S。生物甲基化是利用微生物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甲基化,
甲基化的金属更容易蒸发,可做为PyrometallurgicalSeparation的预处理。生物吸附是利用细菌细
胞和藻类来吸附地下水或其他污染水体中的有害物质。Leusch等[20]报道一种海藻(ns)
对铅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369mg\/g。Rahmani等[21]研究了浮萍(Lemnaminor)对污染水体中铅
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浮萍在亚致死水平下也能有效清除水体中的铅。
217植物提取修复技术(phytoextration)
植物提取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超积累植物,将土壤中各种过量元素或化合物大量转移到植株
体内特别是地上部分,从而修复污染土壤[22]。超积累植物相当于一个太阳能驱动泵将土壤中的
过量元素不断泵到植株体内[23]。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两种,Salt等[24]把利用超积累植物来吸收
土壤重金属的方法称之为持续植物提取(continuousphytoextraction);而把利用螯合剂来促进植物
吸收土壤重金属的方法称之为诱导植物提取(induccedphytoextraction)。
21711持续植物提取(continuousphytoextraction)
运用持续植物提取技术来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关键是植物超积累铅的能力。一般认为,只有铅
积累量达到1000μg\/g(干重)才能称为铅超积累植物[25]。已见报道的铅超积累植物有Brassica.
nigua[26],nsis[27],[27]和ifolium[28]。其中i2
folium的铅积累量最大,可达到8200μg\/g(干重)[28]。目前对于植物吸收、运输和积累铅以及耐
铅胁迫的机制研究甚少。Liu等[29]研究发现印度芥菜(Brassicajuncea)可在根部积累大量的铅
但只有极少部分运输到地上部。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根部细胞内存在高浓度磷酸盐或碳酸盐,
在细胞内近中性pH条件下,铅主要以磷酸盐或碳酸盐形式沉淀在根细胞壁或细胞内;另一方面
·14·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1年GUANGDONGWEILIANGYUANSUKEXUE第8卷第9期
?1995-2006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htsreserved.
铅从根部向中柱迁移的过程还会受到内皮层凯氏带的阻拦。Wozny等[30]认为铅进入中柱后随蒸
腾流被动运输到地上部分。运输过程中铅可能会与中柱内的阳离子交换位点结合,从而被固定在
茎部中柱内。研究表明,铅可与多种小分子有机物螯合[31~33]。推测铅也有可能与各种小分子有
机酸、植物螯合肽结合,减少与阳离子交换位点结合的机会,从而增加进入了叶部的数量。作者
在对浙江西部的某一铅锌矿土壤进行调查时,发现一种可高浓度积累铅和锌的植物,据初步调查

世界环境十大问题作文 世界环境十大问题有哪些文案:

近二、三十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等八大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来自太阳(太阳辐射)的能量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而从地球反射出来的热量则被大气层中的气体部分地阻挡或吸收了。这样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一氧化二氮等,我们称之为温室气体。其中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大约占所造成温室效应的50%。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石油、煤碳等矿物燃料和农用化肥被大量使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据统计,100多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30%,甲烷增加了145%,一氧化二氮增加了15%。过多的温室气体使地球表面温度不断上升,在过去100年中,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0.3—0.6摄氏度。据联合国《1996-1997年度世界资源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能源消耗将比增50%至100%,由此造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增加45%-90%,按估计,在未来100年中,全球气温可能再升高1-3.5摄氏度。
全球气候变温给人类带来的决不仅是一个“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冬天,人类的整个生存环境面临严峻的考验。
地球变温将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尽管一部分科学家坚持认为这还有许多未确定的部分,但有一点可以确信无疑,那就是海平面将不断上升。目前这一变化已初见端倪。本世纪海平面已上升了25厘米,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预测,到2010年海平面还将上升60厘米。
海平面升高60厘米,意味着美国将有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水淹没,纽约长岛的海岸线只需海水升高30厘米便要向后退缩30米。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对许多生活在大陆上的居民而言影响还不算很大,但对于大洋中由珊湖礁组成的岛屿国家来说,则意味着“国将不存”。
日本学者不破敬一郎主编的《地球环境手册》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如对体弱的老人和婴儿抗暑热能力产生影响,并且气候变暖可能会扩大疟疾等热带传染病的病原生物和传播媒介昆虫等的栖息域。还有随着气候变暖而加重的大气污染,可能会加重因一般环境恶化引起的疾病。
通常,传播痢疾的蚊子在17摄氏度以下只能生存几天,目前全球有58%的人可以避免受到痢疾的侵害,但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认为,如果气温再上升2至5度,那么全球将有60%的人口生活在痢疾感染区域。
下面是一个病源菌借气候上升之便蠢蠢欲动的典型例子:从80年代开始,美国西南部连续6年遭受旱灾,猫头鹰、蛇和效狼等食肉动物减少了许多。1993年春天大雨之际,蝗虫大量繁殖,靠捕食蝗虫为生的一种老鼠因缺少天敌而骤然增加。这种老鼠携带着亨特病菌,一旦人类感染上这种病菌,就会导致身体出血、肾脏受损,严重的会引起呼吸困难。结果1993年起该地区居民最终处于这种病菌的威胁之中,并有人因此而死亡,引起了全美国的震惊。
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对关系人类生存的农业、水源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据估计,人类每排放一吨温室气体,所引起的全球增温损失大约为20美元。目前全球排放温室气体所造成的损失约2696亿美元-3157亿美元,占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4-1.7%。
图1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资料来源:不破敬一郎:《地球环境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130页。
臭氧层耗竭
1985年10月,英国科学考察队在南极的南纬60°观察站发现上空出现巨大的臭氧“空洞”(臭氧浓度极低区),从而引起了公众对臭氧耗竭问题的关注。
事实上,自1958年对臭氧层进行观察以来,科学家就发现了高空臭氧层浓度有减少的趋势。臭氧是一种自然产生的气体,它在地球大气平流层中,聚集在一起形成“臭氧层”。平均起来,臭氧层只有0.35厘米厚,但它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保护地球免遭紫外线(UV)辐射,大约90%的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被臭氧层吸收。有人强调,臭氧层对于地球生命的重要性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如果没有臭氧层的保护。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就会达到使人致死的程度,整个地球生命就会像失去空气和水一样遭到毁灭。
70年代早期科学家们已着手调查某些化学物质与臭氧层耗竭之间的关系。两名美国科学家马里奥·莫利纳和舍伍德·罗兰德研究认为,“氯氟烃”可能是导致臭氧屋耗竭的顽凶。氯氟烃进入大气后,在阳光中会进行分解,并释放出大量的氯,而氯可以进行一种链式反应,极快地破坏臭氧分子。1986年世界气象局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主持发布了一个有关臭氧层的报告,肯定了上述推断。
臭氧层的耗竭与氯氟烃的大量排放有关,而氯氟烃大量产生正是人类自己所为。在本世纪30年代,氯氟烃还被介绍为一种“奇异的气体”,人们发现它具有多种用途:致冷剂、火箭发射剂、泡沫发生剂等等。氯氟烃的广泛利用,确实给人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例如有了家用冰箱,人们不必为食物保鲜而烦恼。在发达国家,氯氟烃的生产和消费量非常高,1985年美国人均消费氯氟烃1.22公斤,日本人均消费水平达0.91公斤,日本氯氟烷烃年产值达4万亿日元。
无疑,氯氟烃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但它的负面效应也是巨大的。氯氟烃造成臭氧层的耗竭,带给人们的是日炙、眼疾和皮肤癌。据估计,臭氧层每减少1%可使有害的紫外线(UV-B)增加2%,结果是皮肤癌的发病率提高2%-4%。此外,更令人担心的是臭氧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人毕竟是高级动物,已掌握了不少防止紫外线侵害的保护方法,但单细胞的海藻们无法躲避紫外线的魔爪,紫外线通过破坏其脱氧核糖核酸,进而阻碍其生长和繁殖。许多也面临着海藻同样的问题,人们日益关心:如果紫外线增加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作为全球初级生产系统的森林生态系统必将受到严重破坏,随后在生物圈产生连锁反应,那么,人类能否继续“快乐的活着”?
酸雨
19世纪,英国人发现在氯碱工业地区,降雨呈酸性,并导致农作物和森林枯黄。1852年,英国一个污染检查团的成员发现曼彻斯特附近的降雨中有硫酸,并证实燃煤导致酸性降雨。1872年,英国人史密斯出版了《大气和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首次使用“酸雨”一词,并指出酸系燃烧排放物所致,并可以远距离传输。此后,“酸雨”及其危害成为人们关注的视点。
酸雨产生的原理非常简单,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物与水蒸汽结合便形成硫酸或硝酸等,这些酸再以雨、雪、雾的形式落回地面或直接从空气中沉积到植物或建筑物上,并产生酸蚀作用。
酸雨的产生是人类行为导致环境恶化的又一明证。酸雨首先为19世纪的英国人关注,与英国首先开始的工业革命有关。可以说,19世纪的英国即是产业革命的中心,也是酸雨的最大发源地。1873、1880、1891、1892年伦敦先后多次发生烟雾事件,具有讽刺意味的看,伦敦因此获得“雾都”的“美名”,雾甚至成为伦敦人夸耀的“土特产品”。
导致酸雨的废气不仅是来自于工业生产方式,如以煤作为主要能源,也来自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汽车等运输工具的大量使用。到本世纪60年代,酸雨的危害全面呈现出来,受污染的淡水江河湖泊PH值降低,鱼类减少,森林、农作物死亡,土壤变酸,建筑物受侵蚀,人们的饮用水也质量下降。
酸雨传输性扩大了其危害性,往往一地排放的有害气体而在其他地区形成酸雨。例如,美国中部和南部地区污染物的排放,使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部大气中的酸性物质明显增加,加拿大安大略省70年代发现在雨后和融雪区,鳟鱼和鲥鱼大量死亡。据统计,该省目前4000个湖泊被酸化,鱼和其他生物消失。加拿大环保局调查表明,加拿大受酸雨影响的地域达120万-150万平方公里,面积为日本的数倍。而欧洲中部地区和东欧的废气排放已对欧洲大陆北部地区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造成不利的影响。目前,欧洲、北美和中国西南部是世界酸雨最集中的地区。酸雨的传输性,促使人们认识到酸问题的解决必然是多方合作、国际性的。
水资源状况的恶化
水是生命之源,在外星探测中,科学家判定一个星球是否具有生命的重要依据是看是否有水的存在。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资源,覆盖地球表面71%的面积,但是,地球上的水有约98%是既不能供人饮用,也无法灌溉农田的海水,淡不不足3%。而在这少得可怜的淡水中,87%左右存在于冰川冰盖及大气和土壤深层,人类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利用的淡不资源仅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003%。
本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全球淡水用量飞快增长。从1900-1975年,世界农业量增加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加了20倍,并且近几十年来,用水量正以每年4%-8%的速度持续增加,淡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不是神话。
陆地淡水资源主要来自降雨,由于地球水资源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衡,使得有的国家洪灾不断,有的却干旱无雨。世界上至少有80个国家属于干旱半干旱国家,约40%的世界人口受到同期性干旱的影响。大气变暖加剧了干旱的程序,而干旱使越来越多的人离开祖辈繁衍生息的地方,成为“环境难民”。
在水资源短缺越发突出的同时,人们又在大规模污染水源,导致水质恶化。水资源污染主要来自人类所有制造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把治理污水放在心上,而放任污水横流,甚至把大江小河当作城市“清洁器”,只望一江春水向东流,带走垃圾和废物。全世界目前每年排放污水约为4260亿吨,造成5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受到污染,约占全球径流量的14%以上。另扰联合国调查统计,全球河流的稳定流量的40%左右已被污染。
水污染不仅对淡水,而且海洋污染的情况也是令人震惊的。海洋的浩瀚无边与自动净化能力,使人类一直把海洋当作最好最大的天然垃圾坑,倾废是人类利用海洋的主要方式。各国特别是工业国家每年都向海洋倾倒大量废物,如下水污泥、工业废物、疏浚污泥、放射性废物等。在各种倾废中,倾倒放射性废物尤为令人关注,因为这相当于在人们四周放置了一个又一个失控的核弹,一旦废物产生泄漏,其产生的生态灾难远远超过二战日本广岛核爆的程度。尽管如此,海上倾废至今仍然为一些国家所乐衷。
此外,海上石油污染也是海洋污染的凶手。石油污染形成海面油膜,影响海水复氧和海洋生物的生存,石油中所含的有毒成份又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危害不易忽视。
回顾历史,是水养育了人类,造就了文明。两河流域兴起了古巴比伦文明,尼罗河创造了古埃及文明,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海洋使古希腊文明一度辉煌。但今天,水却成为人类生存的障碍。1977年,联合国警告全世界:“水不久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是水”。

世界环境十大问题作文 世界环境十大问题有哪些文案:

2019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4
一、填空题(10分)
1.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
2、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相当严重。
3.环境科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环境质量和环境质量的科学。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的概念。
1、臭氧层破坏
2、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3、变化规律、保护、改善
4、可持续发展
二、名词解释(10分)
1.臭氧层破坏
2.物质生产力表达式
3.自然
4.可持续发展
1、臭氧层破坏:是指人类大量使用作为致冷剂(氟利昂)和溶剂等的氯氟烃类物质,造成大气的臭氧层逐渐减少,地球上的人和其他生物遭受紫外线伤害的现象。
2、物质生产力表达式: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
3、自然: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
4、可持续发展:人类应当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
三、简答题(20分)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0分)
(1)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着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强调了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指数规律,即: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显然,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
(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18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电力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的工业革命的浪潮。20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的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改变着人的知识能力,创造了现代文明。导致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2、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要求有哪些(10分)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概括地说就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维护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最终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生态安全,保证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合理增长的精神需要。归纳起有以下几点:
(1)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2)营造“合理、优化、有序、文明”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3)完成“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逻辑自洽和多维临界阈值匹配。
(4)寻求“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社会资本”的科学组合。
(5)有序地控制并达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资源能源的消耗速率、生态的退化速率”三个“零增长”。
(6)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需求,又泽及后代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7)既满足一个地区不断增长的需要,又不损害其他地区不断增长的需求,消除贫困和不合理的区域差异。
四、论述题(3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说法(15分)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冲击和破坏,它具有两重性。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现代物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如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许多学者赞同如下的描述公式: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
(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在历史上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人的生活方式,例如,通过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查询最新、最快的、遍及全世界的信息、资料,扩大人们获得教育的机会。人们又可通过上网、娱乐、游戏,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导致了整个社会人际关系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3)科技革命与自然环境的冲击和破坏
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膨胀,对自然的索取更加变本加厉。在过去一百多年中,人类大规模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不仅直接消耗大量资源,还把大量的废弃物返还自然,使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等等现象接踵而来。被人类破坏的环境又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条件产生不利的影响和严重后果。现在,我们必须对科技发展的模式进行深刻的反省。
(4)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必然的选择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场所。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关心自然和爱护自然,学会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必然的选择。
2、你如何理解“人和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15分)
答: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场所,人类自身不仅是在适应地球环境长期发展演化过程中成长的,而且为了求得更美好的生活,又不断地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改造、利用地球环境。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人依赖于自然界,另一方面,人又要从自然界独立出来。地球环境是唯一适合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场所,早期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生存,必须适应于自然界先定的条件。首先必须保证自己生存,解决衣、食、住等问题,才可能谈得上从事社会活动。此时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地域性的自然条件。因此,依赖自然界,甚至对自然顶礼膜拜是人类的唯一的选择。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在依赖自然界的基础上,逐渐萌发对自然界的相对独立性。人类不断试图对抗自然界的统治地位,表现出一种独立性,仿佛必须要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然而,人类表现出来的对抗自然的欲望,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独立性的增长,恰恰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进一步的加强。例如,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和掠夺,只是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资源依赖的一种历史变化,而并不能完全从自然界独立出来。
如果人类愚蠢地认为自己可以脱离自然界和自然规律,而可以不依赖自然界,即不承认自己行动必须服从于自然规律,那么,人和自然的矛盾就会加剧,现代生态危机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产生了环境问题。说到底,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虽然世界各国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要建立起一种既协调、又演进的关系,这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
人类应当享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过着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的生活权力。这种思想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营造“合理、优化、有序、文明”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需求,又泽及后代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调查自己学校或居住小区的自然环境状况,写一篇调查报告。(800字以上)
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与意义:
小区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那样,密不可分,谁也离不开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了,再加上政府部门和物业的作为,小区环境较以前已有很大改变,但在调查中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白色污染,可怕!
纸张的发明使到人类的发明迅速地发展。但是现实生活中,一张张洁白无暇的纸张让人类的周围环境遭到了极大的污染。
浪费纸张:在我们班级里和学校的垃圾池里,每天都有一大堆的纸张在垃圾池里。黄的、白的、绿的……眼花缭乱。一张张色彩艳丽的作业纸揉成一团。
纸张回收:我在调查中,发现有95%的人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块。“混”,原来这就是纸张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人们把垃圾分开来,分门别类进行回收,那白色污染对自然环境就会大大减少,并且我们生活环境也就大大不同。
一次性纸杯:现代生活中,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一次性用品浪费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杯子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喝水的杯子应该怎样选择呢市民为了贪图方便,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一次性纸杯。人们说既方便,又便宜。可正是因为一次性纸杯的产生,使到我们周围的环境受到了极度的破坏。市民们使用了一次性纸杯,就随地乱扔,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
2、水污染,健康当心!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地球的什么生物都会无法生存。“清凌凌的河水鱼在游”再也不见了,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也许你会说,不是有桶装饮用水吗但喝桶装水不是解决水污染的最好办法,喝桶装水一样要用到水资源。而且喝桶装饮用水对人们的身体不是很健康。
河流:我曾经油田周围的河流进行调查,发现许多河流的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河水混浊,水面上漂浮着许多塑料垃圾,并且时不时会传来一阵难闻的味道。许多人把垃圾仍到河里,这给河流留下了很大的创伤。还有人吃喝拉撒,随地大小便……任由他们这样持久的持续下去,就算是再清澈的河水也会被他们给糟蹋。如今,大多数河流都已干涸,而那些尚未干涸的河流也早已不堪重负。
所以,我们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我们的饮用水中不是总有许多漂白粉么,这些东西就是为了净化水源。
在调查中,我深受启发: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环境你我他,环境靠大家。只要人人都爱环保,我们的周围环境就更美好!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世界环境十大问题》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环境十大问题》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世界环境十大问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