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带风字的古诗句作文 带风字的古诗句有哪些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带风字的古诗句作文 带风字的古诗句有哪些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带风字的古诗句作文  带风字的古诗句有哪些文案

带风字的古诗句作文 带风字的古诗句有哪些文案:

1、莫嫌金甲重,且去捉旋风——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3、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唐·杜甫《蒹葭》
4、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唐·卢象《竹里馆》
5、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唐·贺知章《采莲曲》
6、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魏晋·潘安《悼亡诗三首》
7、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8、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纡——唐·李咸用《咏柳》
9、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10、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唐·王昌龄《从军行二首》
11、剑起星奔万里诛,风雷时逐雨声粗——唐·吕洞宾《绝句》
12、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唐·杜甫《冬至》
13、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14、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唐·汪遵《杨柳》
15、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唐·韦庄《秦妇吟》
16、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唐·韩偓《草书屏风》
17、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宋·杨万里《三江小渡》
18、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宋·程颢《郊行即事》
19、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唐·杜甫《江汉》
20、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唐·罗隐《蜂》
21、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唐·牟融《写意二首》
22、越客羁魂挂长道,西风欲揭南山倒——唐·无名氏《秋》
23、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宋·张镃《寒食》
24、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南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25、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26、摧烧之,当风扬其灰——汉·佚名《有所思》
27、人生莫遣头如雪,纵得春风亦不消——唐·高蟾《春》
28、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隋·杨素《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29、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汉·佚名《古歌》
30、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宋·柳开《塞上》
31、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32、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宋·李清照《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33、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唐·李煜《梅花》
34、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唐·李白《长干行二首》
35、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清·黄景仁《绮怀》
36、猎蕙微风远,飘弦唳一声——唐·薛涛《风》
37、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唐·白居易《长恨歌》
38、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魏晋·陶渊明《咏荆轲》
39、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唐·李白《长干行二首》
40、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唐·白居易《母别子》
41、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汉·班婕妤《怨歌行》
42、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43、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唐·韦庄《秦妇吟》
44、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45、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唐·白居易《长恨歌》
46、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南北朝·佚名《西洲曲》
47、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宋·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48、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先秦·屈原《离骚》
49、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宋·王安石《春夜》
50、回首叫、云飞风起——宋·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51、絺兮绤兮,凄其以风——先秦·佚名《绿衣》
5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二首》
53、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唐·张说《幽州夜饮》
54、五月南风兴,思君在巴陵——唐·李白《长干行二首》
55、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宋·文天祥《正气歌》
56、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唐·许浑《秋思》
57、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唐·罗邺《梅花》
58、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唐·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59、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佚名《行行重行行》
6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61、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62、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唐·杜甫《蒹葭》
63、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宋·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64、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65、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唐·李商隐《风雨》
66、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元·王冕《墨萱图·其一》
67、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唐·杜牧《金谷园》
68、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唐·秦韬玉《贫女》
69、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唐·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70、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唐·李白《妾薄命》
71、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宋·张嵲《墨梅》
7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题临安邸》
7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74、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唐·贯休《献钱尚父》
75、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唐·杜甫《秋兴八首》
76、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唐·孟郊《古怨别》
77、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唐·刘长卿《新年作》
78、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79、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唐·李世民《望雪》
80、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唐·李白《长干行二首》
81、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宋·刘攽《新晴》
82、长堤未见风飘絮,广陌初怜日映丝——唐·顾云《咏柳二首》
83、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唐·李白《白马篇》

带风字的古诗句作文 带风字的古诗句有哪些文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冯延巳《抛球乐·逐胜归来雨未晴》
2、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3、小屏风上西江路。——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4、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5、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6、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7、风帘向晓寒成阵。——晏几道《木兰花·风帘向晓寒成阵》
8、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9、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陆龟蒙《冬柳》
10、荏苒一枝春,恨东风、人似天远。——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11、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王沂孙《八六子·扫芳林》
12、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郑板桥《咏芭蕉》
13、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张翰《思吴江歌》
14、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高適《塞下曲》
15、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16、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17、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李东阳《柯敬仲墨竹》
18、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青门柳》
19、信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20、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21、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李存勖《一叶落·一叶落》
22、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王恽《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
23、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24、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王建《田家行》
25、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纳兰性德《一丛花·咏并蒂莲》
26、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游次公《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27、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关汉卿《大德歌·夏》
28、东风吹我过湖船。——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29、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30、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31、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2、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33、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李世民《元日》
34、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柳永《破阵乐·露花倒影》
35、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王沂孙《天香·咏龙涎香》
36、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37、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薛道衡《昔昔盐》
38、半饷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纳兰性德《鬓云松令·咏浴》
39、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40、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41、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42、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43、朝京道上风和雪。——刘辰翁《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
44、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李方膺《题画梅》
45、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46、且此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王维《不遇咏》
47、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48、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49、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李白《折荷有赠》
50、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张耒《示秬秸》
51、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52、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53、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李白《采莲曲》
54、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杜牧《齐安郡晚秋》
55、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56、风销焰蜡,露浥烘炉,花市光相射。——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57、小窗风雨碎人肠。——贺铸《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
58、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59、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60、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
61、执手霜风吹鬓影。——周邦彦《蝶恋花·早行》
62、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
63、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李白《久别离》
64、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65、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66、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67、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李璟《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
68、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带风字的古诗句作文 带风字的古诗句有哪些文案:

1、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2、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唐·杜甫《绝句》
3、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唐·杜甫《望岳三首·其二》
4、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唐·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5、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6、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唐·杜甫《日暮》
7、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唐·杜甫《曲江二首》
8、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9、秋风动哀壑,碧蕙捐微芳——唐·杜甫《壮游》
10、殊俗状巢居,曾台俯风渚——唐·杜甫《雨二首》
11、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唐·杜甫《宿府》
12、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唐·杜甫《江汉》
13、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唐·杜甫《天末怀李白》
14、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唐·杜甫《绝句二首》
15、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1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7、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唐·杜甫《江梅》
18、吾辈碌碌饱饭行,风后力牧长回首——唐·杜甫《可叹》
19、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唐·杜甫《月》
20、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1、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风香——唐·杜甫《寄韩谏议\/寄韩谏议注》
2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3、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唐·杜甫《暮春》
24、河朔风尘起,岷山行幸长——唐·杜甫《壮游》
25、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唐·杜甫《夏夜叹》
26、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27、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唐·杜甫《月三首》
28、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唐·杜甫《禹庙》
29、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唐·杜甫《秋兴八首》
30、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3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唐·杜甫《旅夜书怀》
32、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唐·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33、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唐·杜甫《冬至》
34、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唐·杜甫《羌村》
35、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36、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唐·杜甫《蒹葭》
37、朔风鸣淅淅,寒雨下霏霏——唐·杜甫《雨四首》
38、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唐·杜甫《晚晴》
39、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唐·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40、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
4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杜甫《秋兴八首》
42、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唐·杜甫《对雪》
43、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唐·杜甫《绝句九首(前六首已见第十三卷中)》
44、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45、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唐·杜甫《春宿左省》
46、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47、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48、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唐·杜甫《壮游》
49、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50、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唐·杜甫《曲江二首》
51、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52、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53、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唐·杜甫《古柏行》
54、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唐·杜甫《秋雨叹三首》
55、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唐·杜甫《北征》
56、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57、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唐·杜甫《画鹰》
58、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59、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60、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唐·杜甫《秋雨叹三首》
6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6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3、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唐·杜甫《晨雨》
64、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65、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唐·杜甫《秋雨叹三首》
66、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唐·杜甫《蒹葭》
67、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唐·杜甫《雨不绝》
68、回风起清曙,万象萋已碧——唐·杜甫《雨二首》
69、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唐·杜甫《曲江对雨》
70、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71、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唐·杜甫《狂夫》
72、云山兼五岭,风壤带三苗——唐·杜甫《野望》
73、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唐·杜甫《赠花卿》
74、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唐·杜甫《野望》
75、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唐·杜甫《望岳三首·其三》
76、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7、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唐·杜甫《寒食》
7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79、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唐·杜甫《秋兴八首》
80、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唐·杜甫《野望》

带风字的古诗句作文 带风字的古诗句有哪些文案:

苏轼描写风的诗词《新城道中二首》(其一)赏析
苏轼描写风的诗词《新城道中二首》(其一)赏析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宋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注释】
①东风:春风。
②絮帽:棉帽。
③钲(zhēng):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④西崦(yān):这里泛指山。
⑤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⑥委:舍弃,这里是放下之意。辔(pèi):缰绳。
⑦散材: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
⑧卷旆(pèi)钲:收兵的号令。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
⑨耦耕:二人并耕,这里指耕地之人。
【赏析】
清晨,诗人预备去山里。这时,春风和煦,春雨初收,就好像是多情的春风为了诗人旅途顺利而故意吹散了阴云,吹断了屋檐积雨的声音。“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两句,写诗人动身看到久雨初晴时的愉悦心情。作者不直接说自己快乐,却从东风说起,赋予东风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美好性格,正因为诗人心中欢乐,才觉得东风极通人性,正所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这一联,写东风懂得诗人的心思,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新颖别致,饶有诗意,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中间两联写山村美景。颔联以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颈联选取了“野桃”、“溪柳”两种典型的景物,把山村自然美景描写得生机勃勃,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山中人生活的描绘,构成了一幅诗意盎然的山村风物画。
扩展阅读:苏轼的词作成就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升词的文学地位。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因为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升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仰头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与苏轼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持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
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很狭小,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之中。入宋以后,柳永开始将词境延利到都邑市井和千里关河、苇村山驿等自然空间,张先则向日常官场生活环境靠近。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扩展阅读:苏轼的文章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学思想指导下,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韩愈的古文依靠雄辩和布局、蓄势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苏文却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了同样的目的。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苏轼擅长写议论文。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如《贾谊论》责备贾谊不知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朝廷,《范增论》提出范增应为义帝诛杀项羽。但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如《留侯论》谓圯上老人是秦时的隐君子,折辱张良是为了培育其坚忍之性;《平王论》批评周平王避寇迁都之失策,见解新颖而深刻,富有启发性。这些史论在写作上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表现出高度的论说技巧,成为当时士子参加科场考试的范文,所以流传极广。苏轼早年的政论文也有类似的风格特点,但随着阅历的加深,纵横家的习气遂逐渐减弱,例如元祐以后所写的一些奏议,内容上有的放矢,言词则剀切沉着,接近于贾谊、陆贽的文风。
史论和政论虽然表现出苏轼非凡的才华,但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更能体现苏轼的文学成就。这些文章同样善于翻新出奇,但形式更为活泼,议论更为生动,而且往往是夹叙夹议,兼带抒情。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增强逻辑说服力,所以比史论和政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
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水乳交融。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带风字的古诗句》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带风字的古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带风字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