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读论语心得作文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读论语心得作文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论语心得作文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文案

读论语心得作文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文案:

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读了于丹老师所写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朴素、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其实,高官厚职的,生活得不一定快乐。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整与他人的关系,倡导良性竞争而非恶性竞争。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多能干的人,缺少他人提供的帮助,成功也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于丹教授分析的《论语—心灵之道》,读过之后,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同样一件事情,看待的角度不同,心态会不同,心情也会不同。就像平时开车,同样是红灯前的第一辆车,有的人会想:真倒霉,别人都能赶在红灯前过,怎么偏偏我过不去,心情就会变得很糟糕;而有的人会想:我真幸运,下次变绿灯时,我能第一个通过,心态就会很平和。《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调整自己。
感触较深的还有于丹教授讲的《论语—交友之道》。朋友有好坏之分,良朋益友可以带来很多帮助,恶朋佞友却会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什么样的朋友是好朋友?什么样的朋友是不好的朋友?书中说到的“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细细想来,颇耐人寻味。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朋友,特别是那些身世显赫,家境优越的人,周围更是不乏与其称兄道弟的人,但是,当他们失去了这些优越的条件,或是当他们身处困境时,网,又会有多少真正站在他们身边,肯为其两肋插刀的人?怎样才能交上好的朋友呢?《论语》也给出了答案。要想交到好朋友,一要有仁爱之心,二要有辨别能力,都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有了一个好的朋友,人生便开启了一段美好的生活。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能够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过一生,这是每个人心中的梦。相信我只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工作、以诚相待地交友;学会放弃、学会舍得、学会宽容、学会立志,就会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完美、强大,就会享受到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读论语心得作文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文案:

论语读后感2篇
一、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读 论语 有感
论语 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 论语 ,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
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读了 论语 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 论语 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子曰:“君子不器”。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
一部 论语 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契合。儒学的那种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归宿的。正如 论语?雍也 中所提到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二、 论语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 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 论语 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xx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敬礼!^_^】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通过学习 论语十则 ,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 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译文】 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 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2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3.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译文】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 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 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译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译文】 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译文】 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 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译文】 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有君子去这些地方住,就不闭塞落后了。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译文】我没有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4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的知识学问就不巩固。做人主要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 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译文】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
53.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54.寝不尸,居不容. 【译文】(孔子)睡觉不像死尸一样挺着,平日家居也不像作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译文】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
56.未知生,焉知死?【译文】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译文】这个人平日不大开口,一开口就说到要害上。
58.过犹不及. 【译文】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5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文】 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下页余下全文

读论语心得作文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文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谦虚诚实,切不可不懂装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问习题,对于这些问习题,我们要报以谦虚诚实的态度去对待,有不懂的问习题,应当及时向别人求教,甚至是“不耻下问”,假如不懂装懂,敷衍塞责,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闲杂人员整日靠骗人过日子。就那算命来说,明明是封建迷信,可算命的偏偏要揣着糊涂装明白,愣要给你的一生说出个所以然来,可笑至极。
再比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习题,这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应当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迅速向教师同学请教,而有些同学总是偷懒,想凑凑合合混过去,给自己找各种各样做错了的理由,总认为自己的错误仅仅是个失误,这样时间一长,就必然会破绽百出。
让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一个于人于己都诚实的人吧!

读论语心得作文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文案:

论语心得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人读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矢志不渝,有人读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就应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就应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论语》所传递的第一个生活的要诀,便是持续平和的心态。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前遭遇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的问他,怎样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够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因为穷而作乱。这份安于贫穷的心境至为难得,而他之所以能够安于贫穷,正是因为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够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点,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孔子并不掩饰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诚的说:如果能够发财,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但他也并不强求:如果发不了财,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爱的工作。达致幸福的路径有很多,金钱并非唯一途径,关键在于内心的快乐。他赞赏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观贯彻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能够在物质的清贫之外,找到自己心灵的安稳和快乐,因为他们的喜怒并不依靠于外物,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平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让几个徒弟各述其志,对那些看似远大的抱负,他置之一笑,而当曾点淡然说出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风中与童子嬉戏时,他却赞许的点头。可见孔子在内心并不真的认为君子务必治国平天下,人生最终的追求,仍然是要归结到内心的平静,要能够体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这些,其实都取决于心境。
人就应如何生活呢?孔子给出的第二个答案便是爱。读过《论语》的人都明白,孔子最看重的东西似乎是礼,如何宴请宾客,如何侍奉国君,所以礼节他都一板一眼、严谨无差,并认为礼乐是治国安邦之本。但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在他看来,没有仁爱的根基,礼也是无用的。这点孔子曾反复阐述。尤其是对父母之爱。他谈论孝,人人都说孝就是奉养父母,而他却说如果不能从心底里敬爱父母,这又与饲养犬马有何区别?事实上,也只有基于真诚的亲子之爱,才有可能到达真正的孝道。当别人向他请教治丧之礼时,他简洁的回答: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在面子上搞得隆重,不如从心底里真的为逝者悲伤,一场充满爱的丧礼,才是对死者真正的尊重。其实,不论是古今中外,对于任何人来讲,爱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们能够达致幸福快乐的阶梯,不懂爱的人便不会懂得生活。但这天的孩子呢,他们受过更好的早期教育,很多孩子比那个时候更聪明更灵巧,却很少看到他们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激,父母尽最大所能给了孩子一切,却独独忘记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他人让孩子觉得理解别人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爱的缺失,不仅仅仅会让孩子在今后的群众生活中遇到种种挫折,更重要的是,心中没有爱的人,无法体会到生活中最高的快乐。因此,真诚的仁爱之心,是孔子反复向他的学生所强调的,这也就应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永恒中心。
人活在世上快乐与否,很重要的因素,取决他能否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持续自己人格和心灵的独立性。他用一句话为这个原则做了最好阐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告诉人们,与朋友之间,不管相处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强求两人观点完全一样。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就应能够持续内心精神世界的独立。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进而获得真正的友情。当受到他人伤害的时候,他不赞同无原则的以德报怨,因为善待对自己坏的人,实际就是怠慢了真正对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认为就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也是做人原则性的体现。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这点说来容易,但它需要个人有足够的决定力,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世界,
才能够明白什么是自己就应坚持的,什么是能够包容的,什么是就应反击的,这一切的前提,便是个人具有精神上的独立性。最能体现这种独立性的,便是那句着名的不怨天、不尤人,这是一种充分自我负责的态度。有了精神的独立性,便能够在任何状况下独立承担其自己的职责,而不是从外界或他人身上找借口,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逆境中奋发而起,不论外界条件是贫是贱,是乱世还是太平,他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温故而知新听起来很简单,孔子为什么说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够做老师了呢?其实细想一下,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读过《狗熊掰棒子》的寓言,在学习上要想不像狗熊掰棒子那样掰一个丢一个,就得经常温习旧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做到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而不是止步不前,故步自封。我们每一天学习一个汉字,掌握一个英语单词,每月读一本有益的书,这样做并不困难,如果能长期坚持,不忘旧知,学习新知,几十年后必然博学多才。这体现了孔子学而不厌的教育主张,也贴合当前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我感觉《论语》和其它经典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关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诉人们就应怎样去生活才能够达致幸福,它是温暖人心的。而如何生活,是我们每个人在学习其它各种知识之前最就应学习的,因为它关乎一个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拥有充实的内心世界。在这天这个充满了诱惑和选取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们去用心感悟。


结语:《读论语心得》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读论语心得》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读论语心得》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