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作文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文案

2019-03-07 高考作文 类别:其他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作文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作文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文案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作文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文案:

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XX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层层分封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  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  (3)礼乐制度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XX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贯穿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条主线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  一、西汉  (一)七国之乱  1、原因:①历史原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  ②直接原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  2、过程: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二)汉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  ①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要点解析】  ②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③推恩令(解析: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辖。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3、作用:  ①积极: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注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所决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  二、唐代  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  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宋太祖改革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  统兵权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  调兵权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  (2)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央:削弱了宰相权力财权——三司使  行政权——中枢门下(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3)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胜利而结束。)  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贯穿中国古代史的第二条线索: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  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二、明朝皇权的加强  1、明朝初年,沿袭元制,设中书省。  2、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①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  ②由于事务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3、明成祖时期  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注意:“票拟”和“批红”  三、清朝专制皇权的加强  1、清朝初年:承袭明制,设立内阁。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军机处的设立  (1)时间:清雍正年间  (2)职责: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但由于军机处官员品级不高,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作文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文案:

导语:中国是个很神秘的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历史文学常识,大家一起看看吧!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作文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文案: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1923年)
时间背景经过评价五四运动根本原因: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国际原因:导火线:爆发:口号:两大阶段(中心、主力、斗争方式)结果:性质:特点: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条件:外部条件:中共一大中共二大性质:特点:意义:工人运动高潮兴起原因: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和领导()。顶点:结果:教训:
配套练习
1、(90上海)“五四”运动成为我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标志是因为(多选)A、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初步胜利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中国共产党给予重大影响D、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领导
2.(04江苏)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C.十月革命的影响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3、(01上海)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代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4、(99上海)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5、(00广东)中共“一大”确定的任务与目标包括①领导工人运动②打倒封建军阀③争取民族独立④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
6、(91上海)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关史实,比较说明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7.(01上海)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某要校举行新老党、团员宣誓仪式。请你为该校推荐一个在上海市范围内中共活动的重要纪念地,并作简要说明(应包括曾在该地发生的中共的重要活动及内容、影响和在该地举行宣誓仪式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6.中国有了一个统一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改变了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状况,说明了无产阶级力量已壮大。联系“一大”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无产阶级已达到达200多万人。
中国共产党有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改变了过去反帝反封建不彻底的状况,使全国人民有了更明确的奋斗目标。联系中共的最低纲领并和同盟会纲领做比较。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放手发动工农群众,改变了过去资产阶级不敢发动群众的做法。联系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建立统一战线等。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改变了过去斗争老是失败的状况,使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终于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联系反对北洋军阀或帝国主义或国民党反动派,壮大力量取得胜利的史实。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民主革命引向社会主义的方向,开辟了革命新时期。联系中共最高纲领。
7.例:中共一大会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在此召开,会议选举了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党纲,从此中国出现了工人阶级的政党(或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在此宣誓,有助于坚定对党的信念
二、四次革命或战争(1924-1949年)
时间双方背景经过评价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革命)1.“”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惨案和()运动的教训。3.()提出了合作的建议。4.()为合作提供政治基础。兴起:第一次()的实现,()军校创建发展:()运动和()罢工,巩固()革命根据地。高潮:1.北伐战争(目的、对象、胜利进军的原因)。2.收回()()英租界。结果:性质:功绩:失败原因:教训: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或国共十年对峙)1.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的反动统治。国内社会()矛盾发生变化。2.国共两党代表的()利益不一样,()不同。3.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对共产党实行()政策。“工农武装割据”日本大举侵华:“攘外安内”与红军长征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抗日战争1.日本继续推行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政策。2.()在日本的建立。3.中国()给日本以可乘之机。4.世界主要大国对日推行()政策。5.()危机使日加紧侵华步伐。防御阶段:日本共产党国民党相持阶段:日本共产党国民党反攻阶段:日本共产党国民党性质:国内意义:世界意义胜利原因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为()。2.美国推行()方针,国民党力图维护()制度。3.共产党七大提出()主张。争取和平民主: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结果:胜利原因基本经验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作文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文案:

两汉时期的铁农具和牛耕
秦汉时期已较广泛使用铁农具与牛耕,人们认识到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是发展生产的重要环节。《盐铁论·水旱》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考古发现西汉铁农具的地区,黄河流域有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长江流域有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珠江流域有广西、广东、贵州。此外,还有辽宁、福建等边远地区。主要铁农具因地而异。总的说来,主要有犁铧、铲、镐、锹、锄、镰、耙、刀等。犁有大、中、小多种类型,适用于不同的地质和耕作要求。在不少地方还发现了铁犁壁,这是在耕地时使用的一种帮助翻土、碎土的装置。西汉铁犁壁的发现,证明了我国使用此种农具的时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年左右。西汉初期,牲畜比较缺乏,牛耕尚不普遍。《淮南子·主术训》说:“夫民之为生也,一人耜耒而耕,不过十亩。”大约在汉武帝以前,耕作方式仍然以使用人力为主。为了促使牲畜繁殖,封建国家对盗马与盗牛者给予严厉处罚。武帝初年,民间牛马的数量有了很大增加,许多地区“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牛耕的主要方式是二牛抬杠,即《汉书·食货志》所说的二牛三人的“耦耕”。但在一些“地势温湿,不宜牛马”的地区,农民仍然用人力耕作,负担而行,劳累而寡功。考古资料表明,东汉铁制农具出土地区比西汉进一步扩大,新疆等地也发现了犁铧。从出土的画像石和壁画可以看到,东汉耕犁的结构比西汉也有了改进。江苏睢宁双沟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的犁铧,装在犁床之上另一部件的前端与犁箭交叉,表明可以上下移动,用于控制深浅。从上述图中可看出,当时已用牛环、牛辔导牛,因而图中只绘刻一人扶犁驱牛。这种牛耕方式已超越二牛抬杠式阶段。东汉末年,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说:“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由此可见牛耕在当时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