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笠翁对韵》全文解释作文 国学笠翁对韵全文解释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笠翁对韵》全文解释作文 国学笠翁对韵全文解释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笠翁对韵》全文解释作文  国学笠翁对韵全文解释文案

《笠翁对韵》全文解释作文 国学笠翁对韵全文解释文案:

《笠翁对韵》全文解释
一东
(1)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qi?nɡ)。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jì)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shēn)商两曜(yào)斗(dǒu)西东。十月塞边,飒(sà)飒寒霜惊戍(shù)旅;三冬江上,漫漫朔(shu?)雪冷渔翁。[注]
海树:海边的树。(南齐)谢眺诗:“暖暖江村见,离离海树出。”苍穹:苍,青色。穹(qi?ng穷),穹隆,愿意是高大圆顶的空间。这里借指天空。苍穹即青天。《尔雅?释天》:“穹苍,苍天也。”
雷隐隐:隐隐,雷声或车声。旧题司马相如《长门赋》:“雷隐隐而响起兮,象君主之车音。”古诗《孔雀东南飞》:“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秋月白:白,今读阳平,古入声字,所以是仄声。白居易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牛女句:牛,牵牛星。女,织女星。河,银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参商句:参和商是二十八宿中的两宿。商即辰,也即是心宿。参宿在西方,心宿居东方,古人往往把亲友久别难逢比为参商。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斗,指二十八宿之一的斗宿,不是北斗。两曜,古人把日、月、五星称七曜,曜就是星。又解,《左传?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子,长阏(yā淹)伯,季实况。兄弟不睦,日寻戈矛。帝迁阏于商丘,主辰;迁况于大夏,主参,使之永不相遇。(喾,传说上古帝王名,号高辛氏)。
戍旅:戍(shù树),防守边疆。戍旅,古代守边的士卒。
朔雪:北方的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五首之三:“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唐)戴叔伦吊畅当诗:“朔雪恐迷新冢草,秋风愁老故山薇。”
主旨讲解
“天对地,雨对风”是一个字对一个字,我们称为“一字对”。“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地”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两者正好相对。“雨”是一种自然气象,与它相对的必须也是自然气象,因此对“云”、对“霜”、对“雾”、对“雪”都行。这里以“风”相对,是因为要押“一东韵”。
“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都是两个字对两个字,我们称为“两字对”。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全属于同一类事物,用的都是近义词,所以它们属于“正对”。
(2)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ài)叇(dài),日曈(t?ng)曚(m?ng)。蜡屐(jī)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驿(yì)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yì)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注]
河对汉:河,黄河。汉,汉水。由于河可以借指银河,汉也可借指银河。(宋)秦观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雨伯对雷公:雨伯、雷公是古代神话中的雨神和雷神。雨伯原称雨师,为了属对工整,这里把师改作伯。
叆叇(àidài爱代):浓云蔽日之状。木华《海赋》:“叆叇云布。”
曈曚(t?ngm?ng童蒙):太阳将出天色微明的样子。
蜡屐(jī机):古人穿的一种底下有齿的木鞋,以蜡涂抹其上,叫蜡屐。晋人阮孚性旷达,一次,客人来访,正赶上他在以蜡涂屐,并且心情平静、自言自语地说:“未知一生当著几两(双)屐。”后世就成了典故。谢灵运亦有登山蜡屐。
过天星:这里指流星(陨星)。过,可平仄两读,这里读平声。
吐魄月:魄,又作霸,月球被自身遮掩的阴影部分。古人对月的圆缺道理不理解,以为月里有只蟾蜍,是由它反复吞吐造成的。吐魄月就是刚被
吐出的月,指新月,所以说它如弓。李白诗:“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落。”
驿旅句:驿(yì义),古代官府设立的招待往来官员的旅舍(sha社)。驿旅,住在驿舍的旅客。
梅子雨:即梅雨、黄梅雨。江南当梅子黄时,阴雨连绵,故称黄梅雨。(宋)贺铸词:“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池亭句:挹(yì义),酌酒。这句的意思是:荷花香气阵阵吹来,人们在亭台上饮酒。(元)王恽(yùn运)诗:“人立藕花风”。
浩月:浩,字通皓。月光茫茫的样子。这一联,是从(唐)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隐括出来的。
(3)山对海,华对嵩(sōnɡ)。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
塞(sài)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yǒu)当风停夏扇,南帘曝(pù)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注]
华对嵩:华,读去声,西岳华山。嵩(sōng松),中岳嵩山。四岳句:四岳,传说尧时分掌四时、方岳的官。
三公:古代天子以下最大的三个官员,各代的职称并不一致,如周朝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等等。四岳又释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三公又释为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公在北三星曰九卿内坐,主治万事。”
禁柳:古代皇帝居住的城苑禁止百姓出入,所以称禁宫;禁柳即宫廷中的柳树。(唐)钱起诗:“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后二句之花、柳即宫花、禁柳。
清暑殿:《宋书?符瑞志》:“清暑爽立,云堂特起。”相传三国时吴有避暑宫,夏日清凉不热。
广寒宫:古代神话,月中有宫殿,名叫广寒清虚之府,也称广寒宫。
(唐)鲍溶诗:“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
拾翠: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原指拾找象翡翠一样的羽毛,后来把青年妇女采集鲜花野草也称作拾翠,如杜甫诗:“佳人拾翠春相问”,(宋)张先词:“芳洲拾翠暮忘归”。
题红:刘斧《青琐高议》载:(唐)僖宗时士人于祐,偶然中从御沟流水上拾到一片红叶,上面题有两句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于祐和了两句:“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放在上游,红叶随水又流入宫中。后于祐娶得宫中韩夫人为妻,谈及此事,其妻倍感惊异,原来当年题诗红叶的就是她。于是她又题了一首诗:“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庄周句:庄周,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的思想表面上是达观的,实质上是消极悲观的。他曾写道:“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ú渠,姓)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后人常用这个典故,如李白诗:“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唐)李商隐诗:“庄周晓梦迷蝴蝶。”
吕望句:吕望,即太公望,又称姜太公,他曾辅佐周文王、武王,最后灭掉商纣,建立了西周王朝。传说周文王一夜梦见飞熊进帐,经人占卜,说是将得到贤人的吉兆。第二天出猎,果然遇到姜太公。
北牖:牖(yǒu友),窗户。北牖,北窗。
南帘句:曝(pù瀑),晒。曝日即晒太阳。冬烘,愿意是指人头脑不清,(宋)范成大诗:“长官头脑冬烘甚,迄汝青钱买酒回。”这里借来同“夏扇”对仗,就是冬天的火炉的意思。
鹤舞二句:(唐)李白诗:“黄鹤楼头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齐谐记》:“仙人子安曾驾鹤经过黄鹤楼。”楼旧址在武昌黄鹤矶上,为古时游览胜地。
凤翔二句:《列仙传》载:秦穆公有女名弄玉,好道。时有人名萧史,善吹箫作鸾凤鸣。穆公把女嫁给萧史,并为他们筑了一所凤凰台。史教弄
玉以箫吹凤鸣声,凤凰聚止其屋。一日,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升仙而去。后人在诗歌中经常引用这个掌故。如李白的《凤台曲》:“尝闻秦帝女,传得凤凰声。是日逢仙子,当时别有情。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迎。曲在身不返,空余弄玉名。”
二冬
(4)晨对午,夏对冬。下饷(xiǎnɡ)对高舂(chōnɡ)。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ha)锄翁。仙鹤对神龙。凤冠珠闪烁,螭(chī)带玉玲珑。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lù)万钟。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tiáo)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注]
下饷:饷(xiǎnɡ响),饭。下饷,下午饭。这里指下午。
高舂:舂(chōng充),《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注:“高舂,……民碓(duì对,古时捣米的器具)舂时也。”相当于现在的薄暮。
垂钓二句:垂钓客,垂竿钓鱼的人。荷(ha赫),担着,扛着。陶渊明有“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诗句。此处荷锄翁恐指陶渊明。这样,前面的垂钓客可能指的是严光。光,字子陵,西汉末、东汉初人,光武帝刘秀的老友,刘秀即位,曾请他出来做官,他不肯,归隐于富春山中,耕钓自乐,富春江上有子陵滩,相传为他的垂钓处。
螭带:螭(chī吃),古代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螭带,带钩上雕有螭纹的玉带。
三元句:封建科举考试,乡试第一称解(jia借)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连续考得三个第一,就是所谓连中三元,三元及第。才千顷,形容人才学之广。《元史?黄溍传》有“澄湖不波,一碧万顷”的说法。这里用“千顷”,可能是出于平仄的需要。溍(jìn近),⑴水名,溍水也;⑵水貌。
一品当朝:古代宰相为一品官爵。
禄万钟:禄,古代官吏的薪俸。钟是古代称粮的容积单位,每钟盛六斛

《笠翁对韵》全文解释作文 国学笠翁对韵全文解释文案:

燕子对鸣,才能微雨双归;鸳鸯互啼,才能相对浴衣;母牛长哞,才能母子相依。而苍狼厉嗥,才能唤来群狼共御敌;雄鹰尖唳,才能威慑敌胆所猎无失。如果你在人群里失去共同语言,无可奈何地沉默,那你就是可怜的“落花人独立”。沟通需要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语言是出征将士的倚天长剑,是匕首,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杀手锏,如果你用对了的话。是语言,让苏秦联合六国,使强秦心惊胆战;是语言,让诸葛亮说服东吴,使八十三万曹军葬身火海;是语言,让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一鸣惊人,使亚非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是语言,让水均益白岩松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使我们对央视有更高的评价……语言是友谊的助推剂,语言是亲情的粘合剂,语言是关爱的爆器,因为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啊!如果失去共同语言,如果人人都不会正确使用语言,难以想象地球将是怎样一个糟糕的世界,人的心灵是怎样荒芜的一片沙漠。那样的世界,是失去摩天大楼,失去良田好稻,失去四大发明,失去现代文明,失去古代辉煌的洪荒社会。那样的心灵,是失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共鸣,失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震撼,失去“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赞赏,失去“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贞,失去“生死契约,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动情的不毛沙漠。语言是何等的重要!语言是何等的必需!语言能连结千古,让古代的文明在沟通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铸成现今的辉煌。语言能跨越时空,让苏格拉底、柏拉图、莎士比亚、仲尼、太白和鲁迅与我们有无声的沟通,有心灵的对话。语言在情侣的沟通中,是浪漫神奇的鹊桥;语言在师生的沟通中,是坚实耐用的阶梯;语言在父子的沟通中,是朴实无华的船桨;语言在朋友的沟通中,是忠实诚恳的邮票。语言为沟通添色加彩,沟通在语言中辉煌灿烂。让语言成为沟通的最亲密朋友吧!正确而共同的语言,乃是沟通加速度。

《笠翁对韵》全文解释作文 国学笠翁对韵全文解释文案:

天空飘过一朵云,有时是阴,有时是晴,但白昼终归还是白昼。
散发扁舟
面对名高权重的位子,同僚们志得意满;面对雕梁画栋的房子,同僚们心旌摇荡;面对风姿绰约的女子,同僚们目迷神醉;面对灿然溢光的银子,同僚们争先恐后。而你却挂冠离去,撑一叶扁舟,浪迹五湖。
“咱们苦身戮力与大王共祸同难,二十年呕心沥血,方灭吴复国,换得锦绣河山。而今功成业就,西施不解,士兵不解,百姓不解,勾践不解。
你淡笑一笑。那笑里含着勾践为人与可同患,难与处安,那笑里含着飞鸟尽,户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那笑里含着大名之下,难以久居;那笑里含着功高震主皆╅嫔怼*
你走了,出人意料地走进了隐逸;你走了,情理之中地荣膺了圣哲。范蠡,智者的慧识,让你福同海阔,寿与天齐。
史圣突围
万丈高楼堕足,扬子江心翻船,司马迁心惊肠断。铁链磁疗头,镣铐加脚,狰狞磨刀,豺狼捋袖,一声惨呼,鬼神泣,天地愤。
泪已尽,牙已碎,本以为你引刀自诀;身已残,心已钝,本以为你饮药自裁;朋友弃,亲人离,本以为你悲赴黄泉。而你却活了下来,坚强如山,意志如铁,在那个信奉士可杀不可辱的时代,在那个推崇名节重似命的时代。文王拘而演《周易》,你想起了父亲临终之嘱;仲尼厄而作《春秋》,你想起了雄才多磨难;左丘失明而有《国语》,又想起了百炼方钢;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你想起了花香从苦寒;韩非囚秦而作《说难》、《孤愤》,你想起了英志还未竟。
于是任下流谤议,于是任乡党嘲讽,于是任口诛笔伐,于是《史记》铸就,于是汗青流光,于是你在出人意料中高大,于是你在情理之中不朽。
生活不可能潮平两岸阔,偶然的不幸,恰是天才的进步阶梯,风雨过后,眼前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中秋之月不可能永远见岁岁明如水,偶然的暗淡,恰是镜子的背后之面,有所缺撼,人生才会是积翠如云的空朦山色。

《笠翁对韵》全文解释作文 国学笠翁对韵全文解释文案:

对仗
所谓对仗,指一联中的出句和对句在相应的位置上,词性、词组结构相同,两两相对,像古代的仪仗队一样。语言学家王力说:“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
依照律诗的对仗概而言之,词大约可分为以下九类:
1.名词2.方位词3.动词4.形容词5.数量词
6.副词7.象声词8.代词9.虚词
名词旧时又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地理、人事、时令、宫室、服饰、器用、饮食、草木、虫鱼鸟兽等等。
方位词自成一类,主要是东、南、西、北、左、右、前、后、上、中、下、内、外等字。数词自成一类:孤、独、多、半等字也算数目。形容词中的颜色字自成一类。这三类词很少跟别的词相对。
此外,连绵词只能跟连绵词相对。所谓连绵词,是指由两个音节联缀而成的单纯词。包括双声、叠韵、非双声叠韵三种。双声词是由两个声母相同的音节构成的单纯词。如蜘蛛、参差、澎湃等。叠韵词是由两个韵母相同的音节构成的单纯词。如阑干、徬徨、逍遥等。非双声叠韵词是由两个声母不同、韵母也不同的音节构成的单纯词。如玻璃、玛瑙、芙蓉等。连绵词当中又可再分为名词连绵词(如鹦鹉、翡翠等)、形容词连绵词(如逶迤、磅礴等)、动词连绵词(如邂逅、徜徉等)。不同词性的连绵词一般不能相对。叠音词也只能跟叠音词相对。如“萧萧”对“滚滚”、“漠漠”对“阴阴”、“冉冉”对“翩翩”等。
从对仗的严格程度来说有工对与宽对之分:
所谓工对,指出句和对句的词组和词性对得工稳整齐。即在出句和对句的同一部位,工对要求词组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或相反。能按小类的划分构成对仗,如名词中的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人物对人物,形容词中的颜色字对颜色字,数量词中的数量对数量,那就可以称之为极工。如:
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
(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房》)
此联就词组结构而言,“北户”对“南檐”,为偏正对偏正;“迎风”对“纳日”,为动宾对动宾;“夏月凉”对“冬天暖”,为主谓对主谓,毫发不差。就词性而言,“北”对“南”,方位词对方位词;“户”对“檐”,名词对名词(居室部分对居室部分);“迎”对“纳”,动词对动词;“风”对“日”,名词对名词(天文对天文);“夏月”对“冬天”,名词对名词(时令对时令);“凉”对“暖”,形容词对形容词。写诗能达到如此工整的地步是很少见的。一般来说,能做到词组、词性都可相对就算是工对。如: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杜甫《不见》)
此联就词组结构而言,出句和对句相同。但若看字面按照某些韵书里附载着的门类,“诗”字属文学门,“酒”字属饮食门,不属同一范畴,由于都是名词,更由于自有诗人以来,就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故以“酒”对“诗”,算是工对。他如“金”与“玉”,“金”与“石”、“人”与“地”,“人”与“物”,“兵”与“马”等等,用为对仗,都被认为工对。
凡是一联之中,或词组对得不十分严格,或词性对得不怎么工整,这种对仗,便被称为宽对。如:
下药远求新熟酒,看山多上最高楼。
(张籍《书怀寄王秘书》)
此联上下两句,词组结构虽然相同,但“药”与“山”、“酒”与“楼”,只是词性大类相同而已。
更宽一点的就是半对半不对,如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
此联就词组而言,“遥怜”与“未解”,都是偏正结构,可对。“小儿女”是偏正结构,“忆长安”是动宾结构,不能相对。从词性看“未”是副词,“遥”是形容词;“小”是形容词,“忆”是动词。“儿女”属名词中的人伦类,“长安”属名词中的地理类,对得都不工整,为了内容的需要,诗人在形式上也就不讲究了。
几种对仗形式技巧:
1.流水对,又叫“串对”。凡是两句之间一脉相承,构成一个整体,表达出一个完整意思的对仗形式,便称为“流水对”。一般的对仗,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自独立。流水对上下两句缺一不可,独立起来便没有意义,至少意义不全,而且不能颠倒。如: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李白《送友人》)
此联是一句话分为两句说。大意是:自从在此送别以后,友人便独个儿象飞蓬一样开始走上万里征途。显然,这里的上下两句是一个整体,如果去掉下句,上句便没有着落。
其他象“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在狱咏蝉》)、“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王维《辋(m?ng3)川闲居》)、“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刘眘(shèn4)虚《阙题》)、“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悼亡》)等等,都应作如是观。
2.当句对,亦称“自对”。即除了上下句之间词语相对之外,在一句之内前后词语亦自成对仗,故称。句中使用当句对,上下两句之间的对仗可以放宽,不必讲究。如: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杜甫《曲江对酒》)
此联下句“黄鸟”、“白鸟”,对上句“桃花”、“杨花”,不算工整。但本句之内,用“杨花”对“桃花”,“白鸟”对“黄鸟”,上下两句相互配合,便显得十分工整了。再如:
吴楚东南坼(chè),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此联以“乾坤”对“吴楚”,是以天文对地理。以“日夜”对“东南”,是以时间对方位,用的是所谓“邻对”。但上一句之间,以“楚”对“吴”,以“南”对“东”;下一句之间,以“坤”对“乾”,以“夜”对“日”,用的便是工对了。
也有无论上下句对仗和当句对仗都很工整的,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此联以“柳暗花明”对“山重水复”,从词组来看,是联合式对联合式。从词性来看,是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就当句而言,“水复”对“山重”,“花明”对“柳暗”,可谓极工。
3.交错对,又称“蹉对”。指出句和对句的词语不拘位置,颠倒错踪。如: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李商隐《隋宫》)
此联是以“鸦”对“萤”,以“暮”对“火”。若改“萤火”为“火萤”,非但不成话说,平仄也不协调。又如: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jié2)挽巫山一段云。
(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
此联是以“巫山”对“湘水”,以“一段”对“六幅”。若改“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一段巫山云”,对仗工整,文理也通。但平仄不调,所以非颠倒过来不可。
再如宋胡仔《苕(tiáo2)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说:“僧惠洪《冷斋夜话》载介甫诗去:‘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此一联以‘密’字对‘疏’字,以‘多’字对‘少’字,正交股用之,所谓蹉对法也。”若改为“春残叶多花枝少,睡起茶密酒盏疏”,上句勉强可通,下句的“茶密”便不成话。且如此一改,平仄也不协调。
由上述三例可见,交错对都是在词语对仗安排与格律发生矛盾的时候,才采用这种形式加以补救的。
4.借对,又称“假对”。有两种情况:一是字面能对而词义不能对的,称“借义”;一是谐音能对而词义和字面都不能对的,称“借音”。“借义”的如: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李商隐《马嵬》)
此联是以“牵牛”对“驻马”。但“驻马”是动宾词组;“牵牛”是星宿名,属名词。二者本不能对,可是拆开来看,“驻”是动词,可对动词“牵”;“牛”,由甲义换为乙义来理解,是动物,正好对动物的“马”。字面上便十分工整。借音的如: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昼眠。
(杜甫《恨别》)
此联是以“白”对“清”。“白”是颜色字,“清”则不是。但借“清”为“青”,便可用来对“白”。
借音多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沧”为“苍”,借“珠”为“朱”等。
对仗要避忌的:一是“合掌对”。所谓“合掌对”,即同义词相对。如以“神州”对“中国”、以“天孙”对“织女”、以“思”对“忆”、以“看”对“见”、以“红”对“赤”等。二是上一联对仗方式和下一联对仗方式不能雷同。比如上一联用了二一二节奏,下一联就得改用二二一或二三节奏,否则就会显得十分板滞。三是避免同字相对。同字相对,在古体诗里,是不避忌的,但在近体诗里,通常总要设法避免。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律诗是由八句组成的。它和绝句的主要不同点是,除了押韵、平仄之外,必须讲对仗。为了说明的便利,古人把每两句称为一联:第一、二句称为“首联”或“起联”,第三、四句称为“颔联”,第五、六句称为“颈联”或“腹联”,第七、八句称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颔联和颈联,按常规必须用对仗。如: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维《观猎》)
王濬(jùn)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这可以说是正例。此外还有许多变例。
有首联也用对仗的,如:
度岭方辞国,停轺(yáo)一望家。魂随南翥(zhù)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jì),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宋之问《度大庾岭》)
有尾联也用对仗的,如: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有四联都用对仗的,如: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旛(fān)旗如鸟翼,甲胄(zhòu)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杨炯《战城南》)
有颔联不用对仗的。这种情形,在盛唐五律中颇为常见,如: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
寒潮信未起,出浦缆孤舟。一夜苦风浪,自然生旅愁。
吴山迟海月,楚火照江流。欲有知音者,异乡谁可求?
(储光羲《寒夜江口泊舟》)
有首联用对仗,颔联不用对仗的,前人谓之“偷春体”,如: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shū)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同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李白《挂席江山待月有怀》)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xiàn4)山》)
有时候,也有全诗四联都不用对仗的,如: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照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隔句对又称“扇对”。凡律诗中的对仗句,上一联与下一联相对,即“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严羽《沧浪诗话》),称为“隔句对”。如: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此诗以第一句中的“缥缈”对第三句中“殷勤”,“巫山”对“湘水”。以第二句中的“归来”对第四句中的“留在”,“七八”对“十三”。而上联、下联的上下句却不能成对。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溪荒僧已无。
今日重思锦城事。雪销花谢梦何殊。
乱离未定身俱老,骚雅全体道甚孤。我拜师门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泸。
(郑谷《将之泸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员外谪居于此话旧凄》)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笠翁对韵》全文解释》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笠翁对韵》全文解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笠翁对韵》全文解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