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中国建筑史习题集共12页文档作文 中国建筑史答案网课文案

2019-03-07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中国建筑史习题集共12页文档作文 中国建筑史答案网课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国建筑史习题集共12页文档作文  中国建筑史答案网课文案

中国建筑史习题集共12页文档作文 中国建筑史答案网课文案:

《中国建筑史》习题集“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一、填空题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1、半坡村是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
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平面八边形。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7、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
18、《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19、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0、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为我国五大古都。
21、宋代彩画主要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三种形式,清代彩画的等级次序由尊到卑是和玺、旋子、苏式。
22、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主要有抬梁式、穿斗斗式、井干式三种主要结构形式
23、中国营造学社创立于1929年,创始人是朱启钤。
24、窑洞主要的三种形式:靠崖式、地坑窑、锢窑。
25、我国的四大石窟为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
二、名词解释
平棊:大的方木格网上置板并遍施彩画的天花。
平闇:平棊天花中格小而不施彩画者。
和玺彩画:清代彩画的最高等级,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等部位。
间:古代木构建筑由两榀屋架所围合的范围。
方上:汉代对陵体之地上部分,即坟冢的称谓。
金厢斗底槽:宋式建筑平面,内外两圈柱子。
副阶周匝:建筑主体外部另加一圈回廊。
槫:宋式构件,位于梁架顶端平行于屋脊的构件,承托着屋面。
举架:清式屋架折举的方式。
普拍枋:宋式建筑位于柱顶和额枋上的水平构件,上置斗拱。
侧脚:为使建筑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外檐柱在前后向内倾柱高10\/1000,两山向内倾8\/1000,角柱双向倾,此做法称之为侧脚。
庑殿顶:即五脊顶或四坡顶,正脊两端各有两条直抵屋角的戗脊。
升起:宋辽建筑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逐步升高,使檐口呈现一缓和曲线。
硬山顶:双坡屋顶中两端屋面不伸出山墙外
斗口:①斗或升上放构件的槽口②清代模数单位。
材:宋式建筑的基本尺度单位,材分八等,根据不同建筑等级采用不同等级的材。
推山:庑殿屋顶的一种处理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使四条垂脊呈柔和曲线。
收山: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样式雷:清代负责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氏建筑世家。
抱厦:中国古代建筑中主要殿宇在外突出的一间小屋(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须弥座:多层叠涩组成的台基,源自佛像基座。
雀替: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的承托梁枋的构件。
计成:明代的造园家,著有《园冶》一书,我国造园学的重要著作。
罩:用于需要有一定分隔,又不完全隔死的室内空间的木装修隔断。
昂:斗栱的斜置构件,起杠杆作用。
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礼制建筑。
嫩戗发戗: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大起翘,嫩戗斜插在老戗背上,并形成50-60度夹角。
北京四合院:是庭院式住宅的最典型布局;主要单体多“一明两暗”,核心庭院均“一正两厢”加垂花门或过厅;可纵向增“进”、横向增“路”以扩大规模;建筑的空间等级秩序反映了封建伦理秩序并能满足安居功能;表现了严整、端庄、凝重、和谐之美。
平坐: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
叉柱造:将多层木建筑的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檐柱斗栱上,但向内退进半柱径。
三、识图题(绘图题)
写出下图所示对象的名称、朝代、地点
临潼姜寨原始社会氏族村落遗址平面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平面岐山凤雏西周建筑遗址平面唐大明宫总平面唐长安总平面明清北京城总平面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平面,唐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剖面,唐山西五台县南禅寺立面,唐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立面,唐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平面,唐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剖面,唐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立面,宋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平面,宋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剖面,宋山西太原晋祠飞梁,宋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剖面,辽山西永乐宫三清殿立面,元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唐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唐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隋北京妙应寺白塔,元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立面,五代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剖面,辽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唐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明
明清北京故宫鸟瞰明清北京故宫午门明清北京故宫中和殿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立面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平面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剖面北京天坛总平面,明清北京天坛祈年殿立面,清北京天坛祈年殿藻井,清北京天坛皇穹宇,清北京天坛皇穹宇平面,清北京天坛圜丘,清
写出下图所示的建筑类型名称、主要分布区域
北京四合院黄土高原窑洞吊脚楼(四川、贵州)云南傣族民居藏族民居云南“一颗印”
写出下图所示园林的名称、地点
北京颐和园北京颐和园北京北海苏州拙政园苏州网师园承德避暑山庄
给下图填空
第一排:重檐庑殿、庑殿、歇山第二排:卷棚、悬山、圆攒尖、四角攒尖第三排:硬山从中轴线往右:明间、次间、梢间、尽间
写出下图所示的结构形式
叠梁式井干式穿斗式
四、简答题
1、简述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征
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整对称,沿南北轴线将宫城、皇城置于全城最主要位置;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长安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道路两旁种有成行槐柳,又称为“槐衙”;路面土路,两边设明沟排水。
2、简述山西应县释迦塔的造型特征及结构技术成就
造型特征:释迦塔内部高九层,其中四个暗层,所以外部看来只有五层,再加重檐共六层。第一层柱高和第二、三、四层包括柱、斗拱、屋檐、和上层平座四个部分的总高都相等,在立面上形成有规则的韵律。各层屋檐按照总体轮廓所需以华栱和下昂进行调整,形成优美的总体轮廓并丰富了檐下造型。最下一层绕以副阶周匝,加强塔的稳定感。塔的总高恰等于中间层外围柱头内接圆的周长,也是塔设计时的重要比例数字。
结构技术成就:柱网和构件组合采用内外槽制度,内槽供佛,外槽供人活动;结构上,外槽和屋顶使用明栿和草栿两套构架;这种双层套筒室平面和结构,不仅扩大了空间,而且大大增强了塔的刚度。塔内部有暗层,作为容纳平作和屋檐的空间;各层上下柱不贯通,采用“插柱造”,每层外柱与其平座层柱都比下层外柱推入约半个柱径,并向中心略有倾斜,不仅形成各层向内递收的轮廓,也符合力学特性。
3、简述晋祠圣母殿的造型特征
晋祠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四周施围廊,前檐廊深两间,空间开阔,前檐廊柱采用盘龙柱,盘龙造型栩栩如生。圣母殿斗拱用材较大,柱间仅施一补间铺作,角柱升起颇为显著,而上柱尤甚,使整作建筑具有柔和的外形。
4、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
唐代建筑柱础矮平,柱身矮,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整体造型舒展大气;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
5、写出三种不同地区的民居并简述其特点
北京四合院:建筑按南北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布局严整,等级严明。入口多在东南角,门内迎面设影壁,入口院落南侧多为倒座。一般房屋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屋顶样式多以硬山居多,次要建筑多用平顶或单坡顶。一般住宅以大面积灰青色墙面和屋顶为主,在主要住房处施色彩,大门、影壁、墀头、屋脊等部位加砖雕。
四川民居:充分利用地形灵活布置建筑,朝向往往取决于地形。布局上,主要房间仍有轴线,但左右房屋不一定对称,院落的形状也不拘一格。房屋结构通常采用穿斗式木构架,墙面材料因地制宜,有砖、石、夯土、主板、竹笆等;建筑外墙多用白色,木构部分多为本色或黑色或枣红色,与高低起伏的灰色屋顶相配,形成朴素而多变的外观。
福建土楼:由于聚居而形成的形体巨大的群体住宅。平面多为方形、矩形或圆形,最大的土楼直径达七十米,用三层环形房屋相套,房间达三百余间。底层通常为厨房及杂物间,二层贮藏粮食,三层以上住人。中间建堂,共族人进行公共活动。建筑外墙夯土承重墙厚达1米,下部不开窗,外观封闭,坚实雄伟。
6、试举出建筑近代建筑师3位及其代表作品
吕彦直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
杨廷宝北京和平宾馆王府井百货大楼
童寯南京中山文华教育馆
7、唐乾陵的布局特色是什么?
利用地形,因山为坟,以墓前双峰为阙;平面布局是在山陵四周筑方形“神墙”,四边设门,门外建角楼,陵前主神道向南延伸;遍植松柏,精神表意。
8、写出中国塔五种主要类型,并各举一实例(说明建造年代和地点)
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
密檐式塔:河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
单层塔: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隋代
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元代
金刚宝座塔:北京大正觉寺塔,明代
9、简述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的造型特征及其结构技术成就
造型特征:观音阁台基较低矮,各层柱子略向内倾斜,下檐上面四周建平座,上层复以坡度缓和的歇山式屋顶,造型上兼有唐代建筑的雄健和宋朝建筑的柔和,是辽代建筑的一个重要时代。
结构技术成就:
1高三层,外观为两层,中间设暗层。
2结构上使用内外两槽的构架和明栿、草栿两套屋架,内外槽和两套屋架紧密联系。
3上下柱子不贯通,采用“叉柱造”。
4上下两层空井采用不同形状,有利于防止空井的构架变形,加强阁的刚度。
5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座楼板以下的夹层,柱间施以斜撑,加强了结构刚度。
6利用下昂和华栱出跳相等而高度不同的特点调整屋面坡度,使外观更雄壮有力。
10、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中国古典木构建筑属框架结构体系,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离;适应于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条件;抗震性强;而且取材方便,加工容易;其缺点是不耐久、不耐潮、不耐火、不耐虫蛀、不耐腐蚀。
11、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建筑的造型特点
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建于晚唐时期,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的成熟期。大殿平面形式为金箱斗底槽,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七铺作双抄双下昂,单檐四阿殿,屋面坡度较平缓。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肥硕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唐代建筑总体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
1柱础矮平
2柱高约等于明间面阔,柱身较矮
3斗栱尺度大,补间铺作数量少
4屋面坡度平缓,出檐深远
5建筑装饰简洁有力
12、结合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清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1斗拱的结构机能大大减弱,成为纯装饰构件。
2斗拱的比例大大缩小,补间铺作的数量增加
3柱的比例细长了(唐宋1:8-1:9,清1:10)
4屋面举折加大,坡度变陡,出檐深度减小
5柱的升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了
13、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清式彩画主要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种
和玺彩画:清代彩画制度中等级最高的形式,仅用于宫殿、皇家坛庙的主殿、堂、门等主体建筑上。该彩画用金量较大,各主要线条均沥金粉,金线一侧衬白粉线或加晕。
旋子彩画:明清时期常用的一种彩画类型,以旋花为主体进行构图。旋花纹饰为旋纹。
苏式彩画:起源于清代早期,因苏州始用而得名。常以人物故事、山水、花鸟、虫鱼、异兽、流云、博古等绘画及各种万字、回纹、夔纹、锦纹等为图案为画题。
14、《营造法式》及其成就
《营造法式》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这本书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珍贵的文献。
五、问答题(答案为要点,仅供参考)
1、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发展经历了几次高潮,在何时?
①汉代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体系,到汉朝已经基本形成,确定了台基——屋身——屋顶的三段式木架结构。在建筑群体组合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艺术手法:多用对称形式,加强纵向中轴线;以低矮的次要建筑烘托中央主体;多层楼阁式建筑以斗拱承托腰檐;在宫殿、陵墓外部使用阙,加强建筑群的隆重感。斗拱已普遍使用,未定型化。屋顶形式以悬山、庑殿顶最为普遍。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都有了巨大进步。
②唐宋是中国封建前期建筑的高峰。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木建筑采用古典模数制,开始定型化,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也都有了长足进步。砖石建筑有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佛塔的建造。园林兴盛
③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的最后一个高潮。
制砖技术有了较大发展,砖被广泛应用。官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建筑装饰琐碎繁缛。在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出现了故宫、天坛等经典建筑。民间建筑的类型和数量较前加多,质量有所提高,民族建筑也有了发展。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传统基础上创造了新手法,留下若干优秀作品。
2.结合实例论述中国民居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中国民居类型丰富,从北到南,变化很大,其中自然环境是民居建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巧妙结合地形,充分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因地制宜、因材致用也是民居最大的特点。
气候:一般说来,北方墙厚,屋顶厚、重视南向、争取日照,院落宽敞;南方屋檐深挑,天井狭小,室内空间高敞,以利通风而屏蔽强烈日光辐射,往往强调风向而不强调日照。(举例说明)
地形条件:民居与地形的结合也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平原地区对民居空间的制约小,布局较为宽松;山地则对民居的布局产生较大影响,山地民居往往顺应自然地形的变化,采用挑、吊、台、梭、拖等处理手法将建筑与地形完美结合,智取空间。黄土高原地区,人们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条件还形成了独特的窑洞民居。
3.中国清代皇家园林的特征
①规模很大,是包含有起居、宴集、骑射、观剧、祀祖、召见大臣、处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多种用途的综合体。清代帝苑的布置一般都有两大部分;一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另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
②清代苑囿造景通常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再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景点。
③帝王苑囿的建筑布局与形式除宫室部分较规整严谨外,其它多较活泼,随意布局,建筑式样多变,与地形结合紧密,建筑体量比较小巧素雅,常不用斗拱,但同私家园林相比,又显得堂皇壮丽。苑中的中心建筑,为了与空间相称,体量尺度都很高大。
④帝王苑囿主要依靠堆土来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起伏,再适当点缀山石,形成真山与假山相结合的方式。
⑤花木配置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不似私家以单株欣赏为主。
论述时应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试述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
①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在城南加筑外城,主要为手工业、商业区及天坛、先农坛。
②内城城门都有瓮城,上建城楼和箭楼。
③皇城位于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呈方形。宫城四角建有华丽角楼,西面辟们,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听政之所,城外有护城河。
④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所有城内宫殿及其它重要建筑都沿此轴结合起来。
⑤内城街道沿用元大都的,城内干道以平行于主轴的两条为主,胡同与胡同之间配次干道,形成相互垂直的方格网。
⑥饮水主要靠人工凿井。护城河只起防卫、排泄雨水之用,城中什刹海、太液池起空气调节作用。
⑦北京市肆相对集中在皇城四侧,形成四个商业区,各行业有“行”的组织。
⑧大小干道下用砖修排雨和污水的暗沟。
5、试论述故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艺术成就。
答案(要点):故宫建筑群是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它的主要成就包括:
1)规模宏大、布局严整。
仅以宫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为例,它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故宫分作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故宫中的乾清门,就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分界线。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它的两侧是供嫔妃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
2)建筑群组合方式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群体设计思想。
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主要建筑除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外,特别强调其中的“三大殿”,在总体布局上,“三大殿”不仅占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它前面的广场面积达2.5公顷,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主脑。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米分作三层的汉白玉石殿基上,使太和殿显得更加威严无比气象非凡。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们从属于外朝,故布局比较紧凑。
3)辉煌的建筑单体艺术
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4)建筑色彩的巧妙运用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
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

中国建筑史习题集共12页文档作文 中国建筑史答案网课文案:

得分【】一、填空
1、公元前1世纪罗马一位名叫维特鲁威的建筑史曾经用实用、坚固、美观为构成建筑的三要素,他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建筑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2、中国建筑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创造了中国木构建筑这种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3、我国在大约六七千年前逐渐进入氏族社会,房屋遗址以大量出现。但由于各地气候、地理、材料等条件的不同,营造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常见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前者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后者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是西安半坡村遗址。
4、西周时期已经出现的板瓦、筒瓦、人字形断面的脊瓦和圆柱形瓦钉,这种瓦镶嵌在屋面泥墙上,解决了屋面防火防水问题,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
5、在金饰上,发现春秋时期的金釭,釭在西周时曾是加固木构节点的构建,发展到春秋时期已经蜕变为壁柱、门窗上的装饰品。
6、战国时期的陵墓不仅垒坟而且植树,并且在封土之上见有祭祀性质的享堂和祭殿,这是战国时期陵墓的一大特色。
7、自东汉以来传入中国的佛教逐渐兴盛,建寺立塔成为当时建筑活动的主要内容,同时还建造了大量的石窟寺。
8、始皇陵是我国历史上体型最大的陵墓,在骊山主峰北麓的原地上,史称“骊山”,显存陵体为三层放锥体夯土台东西345米,南北350米,高47米周围有内外两重城垣
9、长城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宁遂城长3000公里。在黄土高原用土板筑,无土则石磊,如赤峰段,山岩溪谷则用木石建筑。
10、由于砖墓、石墓和崖墓的发展,自周以来长期使用的木椁墓逐渐减少,至汉末三国时期几乎绝迹。
得分【】二、选择题
1、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是我国古建筑的开端,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础
A、仰韶文化B、龙山文化
C、华夏文化D、河姆渡文化
2、后来中国封建时代的宫室常用的前殿后寝和纵深对称式布局方法,在奴隶制时代的商朝后期宫室中已略具雏形
A、夏朝后期B、商朝后期
C、商朝前期D、周朝前期
3、土和木两种材料是我国古代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
A、土B、石
C、砖D、木
4、佛塔有木构的楼阁式塔和砖造的密檐式塔
A、楼阁式B、密檐式
C、D
5、永乐宫,位于山西永济县,是元朝道教建筑的典范,是一组迄今保持最完整的元代道教建筑群。
6、仰韶文化时期的建筑特点
仰韶房屋墙体和屋顶多采用木骨架径扎结后涂泥的作法,为了承托屋顶中部的重量,常在室内用木柱作支撑,柱与屋顶承重构件的连接,推测用帮扎法,地面、墙面抹泥或烧烤表面使之陶化,地面铺木材、芦苇等,室内有烧火的坑穴,屋顶有排烟口。
7、木结构经元代的发展,到明代加之砖墙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定型化木构架,其官式建筑形象不及唐宋舒展开朗,以严谨稳重见长。
8、在近代中国城市中,居住建筑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两极分化。贫与富,棚户与小洋楼。
9、中国近代建筑教育起始于派留学生到欧美和日本学建筑,国内的建筑学科是建筑留学生回国后才正式开办的。
10、在建筑教育体系上,德国与日本的建筑系偏重于工程教育,比较注重建筑技术。在20世纪初的美法的建筑教育,还属于学院派,设计思想还偏重于折衷主义的创作路子,强调艺术修养,偏重艺术课程。
11、建筑的开端:据文字记载,人类从事建筑活动大概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原始社会在人类历史上,占了相当长的时间,但真正从事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社会建立以后才开始的
12、建筑三要素:学习建筑史,可以了解到建筑始终围绕这满足人们使用功能和物质技术、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要求而发展。公元前1世纪罗马一位名叫维特鲁威的建筑史曾经称实用、坚固、美观为构成建筑的三要素
13、建筑重点的转移:在十九世纪末以前,建筑的艺术发展远远比功能、技术等的发展变化丰富得多,因此占着比较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大型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的建设,是建筑的功能、物质技术条件等摆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14、距今六七千年前,周系氏族公社达到鼎盛,建筑幼苗得以发展,产生了两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干阑式建筑――木骨泥墙房屋。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使穴居发展到木骨泥墙,所以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是我国建筑的开端,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础。
15、商:前17世纪始,青铜文化、夯土及版筑技术是一项创造,主要用来筑城墙、及建筑物的台基。土和木两种材料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土木工程),以二里头为代表
16、周:前11世纪,陕西岐山遗址,可以看出当时的宫殿已经形成“前朝后寝”以及门廊形制。陶瓦以用于屋面上。前770年的春秋时期,开始使用彩绘及雕刻等手段进行装饰美化建筑。
17、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特点。㈠筑城方法:战争导致夯土筑城发展,逐渐形成一套筑墙的标准方法:墙高与基宽相等,顶宽为基宽的三分之二等.㈡高台建筑:是贯穿于整个建筑过程的我国独特的建筑方式。(三)春秋至战国宫殿建筑的新风尚是建造台榭——在高大的夯土台上再分层建造木构架房屋。这种土木结合的方法,外观宏伟,位置高敞,非常适合建造宫殿的要求,留存至今的台榭夯土基址有:秦咸阳宫殿、燕下都老母台、邯郸赵王城的丛台、山西侯马新田故城内夯土台等
18、西汉长安:位于西安市渭水南岸的台地上,最初就秦朝的离宫——兴乐宫建造的长乐宫,其后建未央宫和北宫,有十二个城门,八条主要道路九府三庙九市160闾里(lvli)(
19、应县木塔:宋辽金时期最典型的楼阁式塔,是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州塔),建于1056年,是国内现存的唯一木塔。塔位于山门和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身平面八角形,高九层,有四个暗层,外部是五层,最下层是重檐,共有六层檐,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木构架柱网和构件采用内外槽制度,功能上内槽供佛,外槽为人流活动的空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距今已近千年。
得分【】三、简答题
1、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的住房相比较有哪些区别和进步?
参考答案:
(1)村落是龙山文化的特征之一(大村36万㎡,小村几百平米)
(2)居住遗址,多为图形平面的半地穴居房屋,室内多为白灰面的居住面。比仰韶更普遍采用白灰,使地面收到防潮、清洁和明亮的效果,另外在龙山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土坯砖。龙山文化的住房遗址留有家庭私有的痕迹,既有圆形单室,也有前后二室相连的布局方式(中间狭窄门道)
2、简答夏、商时期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
参考答案:
(1).主要用土、木、砂、石天然材料
(2).人工材料:①陶管――排水管②青铜――石和柱之间的铜锧(砧板)
(3).工具:已有了斧、凿、钻、铲等青铜工具
(4).夯土技术逐步应用到了建筑中去①解决防潮②高大威严
(5).木柱栽埋在夯土基内,柱底铺垫卵石
(6).商墓,发现白玉雕琢的鸟兽,棺外表雕以花纹,这是我国一直最早的的石雕作品。
(7)、商遗址中还发现排水的水沟。
3、战国时期的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
参考答案:
(1)、青瓦大量使用在屋面上,(图3-3上)
(2)、战国晚期开始出现陶制的栏杆和排水管(图3-3下)
(3)、砖除装饰用的条砖,还有方砖和空心砖(图3-4)
(4)在一些铜器上还镂刻了若干二三层的房子
(5)、铜器装饰图案上柱子上出现了栌斗形象,它是中国特有的斗拱的雏形
(6)木椁上出现了榫卯(见图3-5)
(7)、燕下都的瓦上有20余种花纹,楚墓雕花板花纹构图相当秀丽。
4、简述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建筑成就
答案参考: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统一了法令、货币、度量衡、文字是中国真正成了大一统的民族,功莫大焉。他修驰道通行全国;开鸿渠,凿灵渠建万里长城,构筑了当今中国的框架。集中六国人力物力和技术,在首都咸阳附近建造规模巨大的宫苑建筑,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始皇陵至今遗址犹存。
5、简要回答两汉、三国时期的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
(1)、制砖技术及拱券方面有了巨大进步,大块空心砖及普通长条砖大量出现在河南一带的西汉墓中(图3-13)还有大量的楔形砖和企口砖(吐-14)
(2)、石料使用逐渐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阙、石兽、石碑及完全用石结构的石墓
(3)、石刻技术不断提高,艺术水平高:四川雅安高颐墓石阙和石辟邪,北京秦君墓表,山东郭巨墓祠为代表
(4)、木构架体系到汉朝日趋完善,两种主要结构方法——叠梁式和穿斗式都已发展成熟(见图3-15)
(5)、汉朝木构架屋顶有五种基本形式:庑殿、悬山、囤顶、攒尖和歇山
(6)汉建筑风格特点:第一,高级建筑的庭院以门与回廊相配合,衬托最后的主体建筑更显庄严重要。第二,以低小的次要房屋和纵横参差的屋顶以及门窗的雨搭等,衬托中央的主要部分,是整个组群呈现有主有次富于变换的轮廓。第三,合理运用木构架的结构技术,创造出中国楼阁是建筑的特出风格。(图3-17)
(7)、在装饰方面,汉朝建筑综合运用绘画、雕刻、文字等各种构建的装饰,达到结构与装饰的有机结合,成为以后中国建筑的传统手法之一。
6、简述隋唐时期的佛塔
隋唐时代的木塔都已经不存在,现在保存的砖塔,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塔三种。
(1)楼阁式塔楼阁式塔可供登临用,结构多为木结构;苏州虎丘塔是其代表
(2)密檐式塔。密檐式不能登临,后来虽可登临,但因檐密窗小,有没有平坐栏杆,登临观览效果远不如楼阁式,建塔材料一般用砖石。单塔为僧人的墓葬。(喇嘛塔没窗子,金刚宝塔是建在高台上的五座塔。这两种形式是后来传入我国的)。西安荐福寺小雁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现存唐代最高的砖塔之一
唐代密檐式塔的塔身多数朴素无饰但具有显著收分,塔身建在低矮的台基上,塔身以上是层层密叠的叠涩檐;相对低上面的出檐比较长,而且整座塔的卷杀在中断比较凸出而顶部收杀比较柔和,这就使得唐朝密檐式塔的外观较北魏的嵩岳寺塔更加挺拔。
(3)单塔
单层塔多做为僧人的墓塔,有砖造也有石造,平面多是正方形,但也有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规模小,高度一般在3-4米以内。
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建于611年,较有代表性
7、简述清代住宅的概况
清代住宅建筑式样繁多,有西北、华北黄土地区的窑洞住宅,北京四合院式住宅,长江下游院落式住宅,闽南土楼住宅,云南一颗印住宅,西南干阑式住宅,云南和东北森林地区的井干式住宅,藏式雕式住宅,蒙古包等。但最能反映清代住宅特点,最具代表性的要首推北京四合院住宅(图5-39)
四合院建筑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它的踪迹,到清代已经发展成了一套成熟的布局方式。传统的四合院以南北为中轴线,住宅大门一般都设在东南角,门前设一影壁,如屏风,入门迎面仍为一影壁,。入门西折为前院,南侧为倒座,北侧轴线上做成华丽的垂花门,为全宅最醒目处(见图5-40)门内为四合院的主体,北面为正方两边附有耳放,东西两面为厢房。正方后面一排罩房,布置厨、侧、贮(zhu)藏仆役住宅等。住宅周围均由各座房屋的后墙或围墙封闭起来,一般不对外开窗。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住宅,较北京四合院建筑有自己的特色,方向不像北京那样正南征北,现存的杭州吴宅是这一地区的典型住宅
8、妙应寺白塔:全名大都大圣寿万安寺释迦灵通塔。由尼泊尔青年工匠阿尼哥设计,建于1271年,是喇嘛教建筑中的典型事例(见图5-6)。他由塔基、塔身、相轮三部分组成,高约53米。建在凸字形台基上,(图5-7),宝瓶肚子,塔脖子,十三天(相轮)5-8
9、简述明清故宫概况及其建筑特色
(1)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工匠蒯富设计督造,工程进行了十四年。宫城南北长960米,东西长760米,房间9000多间。全部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图5-11a、b)
(2)外朝主体建筑有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清朝以此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呈工字形排列。奉天殿(太和殿)是皇帝登基朝会、颁诏等大典的地方,平面九间(清改为11间)重檐庑顶。中和殿建于永乐18年,初名华盖殿,是一座亭子式方殿,方攒尖顶,石雕栏杆及御道上,刻有极其精美的龙和云的浮雕形象。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始建于永乐18年,全木结构,现大体上仍是明代建筑物的原物。“三大殿”设在同一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形成一个整体,与两旁对称排列的低矮的廊庑对比,更显出其高大壮观。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3)内廷主体建筑也以三大殿为主,依次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其中乾清宫为皇帝正寝,(见图5-17),在三大殿东西两侧为东西六宫。
(4)故宫建筑群在总体布局、建筑造型、装饰色彩及技术设施等方面,可以舒适封建社会后期建筑的典范。在平面布局上,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对建筑的精神功能要求比实际使用功能更为重要。如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体现居中为尊的思想。在建筑处理上,采用建筑形体尺寸对比,以小衬大,以低衬高,以此来突出主体。在建筑色彩上,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白色台基,红色墙面,加上黄绿蓝等诸塞琉璃屋面,绚丽夺目。在中国古代,金、朱、黄为最尊青、绿次之,黑、灰最下等。在各类设施上,防火、防卫、排水(70公顷的宫城内有12000米河道)、用水(玉泉山泉水加宫内80余口井)、采暖(火道地炕)
10、简述天坛及其艺术特色
(1)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每岁冬至日祭天与祈祷丰年的场所。天坛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北墙呈圆形,南墙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占地4000亩东西长1700米,南北长1600米。天坛建筑按其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内围墙里在中轴线北端是祈年殿及附属建筑;南端至皇穹宇及圜丘。内围墙西门内的南侧是皇帝祭祀时住的斋宫;外围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的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其中主要建筑是圜丘、皇穹宇和祈年殿。可是祈年殿是天坛总体建筑中最主要的建筑群。
(2)圜丘的平面为圆形,三层,青色琉璃砖贴面(乾隆时改为汉白玉),现上层径26米,底层径55米,因天为阳,故一切尺寸、石料件数均需阳数(3、5、7、9等)以代表天。如,圜丘三层,每层石板均为九的倍数。圜丘周围用两重短墙围绕,内圆外方,且四面正中均建有白石棂星门。圜丘往北距北棂星门40米为皇穹宇
(3)皇穹宇是一座单檐攒尖的圆形小殿,是平时供奉“昊天上帝”牌位的建筑,径63米,高约19.80米,青色琉璃瓦,金顶,朱柱和门窗,下为白色石雕台基栏杆。内部藻井及金柱彩绘十分精美。两侧各有一配殿,外墙为正方形,墙面采取磨砖对缝,上加青色琉璃瓦,围墙有回声,俗称回音壁。
(4)祈年殿,祈年殿与圜丘之间以长约400米宽30米高4米的砖砌角道——丹陛(bi)桥相连。祈年殿平面呈圆形,径为30米,高38米,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底层径约90米,三重檐,青色琉璃瓦,金顶,朱柱和门扇,檐下彩绘金碧辉煌。祈年殿和其东西配殿由方形围墙围合南有祁年门,北有皇乾殿(单檐庑殿顶,立于单层台基上)。他与祈年殿的关系恰合皇穹宇与圜丘的关系。祈年殿和圜丘在空间上存在着强烈的对比。前者高耸,后者扁平;前为殿宇,后为露坛。遥遥相对。天坛主要建筑均为圆形。
11、华表
华表在古代具有“指路”和“纳谏”的作用,后屡经变迁,净化为纯象征或装饰的对象了。石制柱身,刻有云龙浮雕,其下部设有石栏,上部设蹲兽,在造型和装饰上十分精美。明清时在宫殿、陵墓、桥梁等处用华表作为空间中轴线的开端。
12十三陵概况及其建筑特色
十三陵是十五世纪初到十七世纪中叶建造的明代十三代皇帝的陵墓。,位于北京城北45公里处的天寿山麓。陵墓分布图见图5-23
(1)陵园入口为一座五间六柱十一楼的石牌坊,是我国最大的是牌坊,见图5-24.。牌坊中线遥对天寿峰主峰,距其十一公里
(2)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详见平面图5-25(风水),长陵最重要的建筑是祾(ling)恩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见图5-26,是其外观图,一座3.21米高的三层白石台基承托大殿的60根柱子,柱子全部采用名贵的整根楠木制成,最高的约12米,其中四根大柱直径达1.17米,虽经500年至今完整无损,香气袭人,这在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3)长陵由陵道和陵园两部分组成。陵道是入陵的引导部分,以一座雕刻精致的石牌坊开始,沿途依次是大红门、碑亭、华表、石兽、石人等建筑物和石雕。陵园是长陵的主体,由陵门、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和宝城组成。这一组建筑群排列于一条南北纵轴线上,与北面10公里外天寿山主峰之巅遥相呼应,显示了十三陵整体布局的规模和气魄。
13、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发展特点
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因此,在建筑上中国封建城市就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城市的建筑与发展完全是以政治、军事为目的的,根本不考虑其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2)城市因此具有明显的封建等级标志和军事防御功能。行政级别越小,其所在城市规模也相应的小。
(3)城市人口组成中,消费人口多与生产经营性人口,消费意义大于生产意义,商业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商品生产水平
(4)城市发展兴衰无偿,人口数量忽高忽低,一旦改朝换代或各级行政中心迁移,都有可能造成城市的兴盛与衰败。
(5)中国封建城市布局的一般特点是:(1)城市中心为皇家宫殿或各级官府衙门,居于支配地位,商业活动用地少量在城市偏远地带,多数设在城外。(2)城市道路一般为方格网是,因宫殿或官府占据城市中心大量土地,只是大多数城市中心地带交通不畅东西或南北经过中心地带一律绕行。(3)直到宋代前,城市一直奉行坊里制度,城市居民受到严格控制,临街建筑不许开窗,晚上街坊均要上锁。同时期的西方封建城市则正与之相反,因为西方的封建社会一直处于分裂,没有统一过,富裕阶层与统治者都住在农村地区的城堡,城市居民以手工业为主,故西方封建城市规模都不大,城市规模受到城市生产水平制约,其城市中心多为教堂广场,工商业市场相对发达。
14、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几种类型
鸦片战争后的半殖民地状况,给中国城市建设带来重大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大体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一)帝国主义租界城市。大连、青岛、哈尔滨、港澳等
(二)新兴的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铁路交通城:郑州、石家庄、宝鸡;工矿城市唐山、无锡大冶南通等
(三)有古代旧城市演化发展起来的的半殖民地城市,主要是各省省会
15、简述对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影响
鸦片战争及其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对中国近代城市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1)改变了原有以政治职能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城市性质,突出了城市经济职能。突出表现是中国近代经济较发达的城市,都出现了集中或分散的工业区、商贸中心区,开放性代替了封建城市的闭塞。
(2)城市用地布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出了新增加的城市工业区和商服娱乐中心用地外,还增加了对外交通用地,尤其是沿海、沿江、沿铁路的大中城市。
(3)市政设施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这也是近代城市与旧有封建城市的重要区别之一。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许多城市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渐发展了煤气、电力、排水与污水处理、电报电话公共汽车等市政公用事业,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生产与生活条件,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4)出现了一批在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理论指导下建设的城市。如青岛、哈尔滨、南通、上海。
16、简要回答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建筑概况
(1)从公元1279年元朝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近七百年时间。
(2)元统一后利用宗教作为统治工具,尤其是喇嘛教占有特殊地位中原地区普遍兴建喇嘛寺庙及西藏式的瓶式塔。
(3)明代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而成,城市中心是紫禁城。明长城成为驰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4)明代帝王陵墓,北京昌平,十三陵。体现了高度成熟的建筑技巧
(5)1644年建立的清王朝沿袭了明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生活,在建筑上也是一脉相承。清代建筑划时代的成就表现在造园艺术上,在北京西郊建立景区,整修三海,建避暑山庄,在南方营造私家园林等
17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及其艺术
(1)金属材料的运用,主要用于装饰
(2)大量墓他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出现了一些新构件:砖散水,柱础出现了覆盆和莲花瓣两种新形式(图3-27一、二),等等
(3)建筑装饰花纹随佛教的传入而愈加丰富(图3-28)
概括地说,显存北朝建筑和装饰风格,最初是茁壮、粗旷,微带稚气。到北魏末年后,呈现出雄浑而带巧丽,刚劲而带柔和的倾向。南朝遗物在六世纪已具有秀丽柔和的特征。
18、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
1、建筑材料有砖、石、瓦、玻璃、石灰、木、竹、金属、矿物颜料和油漆
2、石砌的塔、墓和建筑也很多

中国建筑史习题集共12页文档作文 中国建筑史答案网课文案:

中国建筑史(最贴近考试的资料)
内容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1、我国原始社会氏族时期房屋遗址类型?
干阑式建筑木骨泥墙房屋
2、陕西岐山凤雏村建筑遗址的特点是什么?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的平面特征是什么?
a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和后堂之间用廊子连接。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屋基址下设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屋顶已采用瓦。b平面略成方形
3、《周礼·考工记》是如何记述周代的都城型制的?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4、秦始皇陵的布局特点?
整个陵园由南北两个狭长的长方形城垣构成。内城中部发现一道东西向夹墙,正好将内城分为南北两部分。高大的封冢座落在内城的南半部,它是整个陵园的核心。陵园的地面建筑集中在封土北侧,陵园的陪葬坑都分布在封冢的东西两侧。形成了以地宫和封冢为中心,布局合理,形制规范的帝王陵园。
5、汉长安城规划布局的特点?
城市布局不规则,主宫未央宫位于西南,长乐宫位于东南;城市每面三门;设有外郭;城内设有160个闾里;在东南与北郊设有七座陵邑,加强中央集权;城内分为八街九陌,主干道分三股;路面为土路,用陶质排水管和砖砌排水阴沟排泄雨水;郑渠用以漕运。
6、嵩岳寺塔的建筑特色?
塔平面为12边形,最下为低平台座。上建划为二段之塔身,下层塔身平素,无门窗及任何装饰。上层塔身辟饰以火焰式尖瓣之拱门及小龛,龛下置有壶门之须弥座。转角立莲瓣倚柱。虽门楣及佛龛上已用圆拱卷,但装饰仍多保存外来风格。密檐出挑都用叠涩,未用斗拱。塔心室为八角形直井式,以木楼板隔为10层。塔身外轮廓有缓和收分,呈一略凸之曲线。塔刹则用石构成。密檐间距逐层往上缩短。
7、唐长安城的规划特点?
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整对称,沿南北轴线将宫城、皇城置于全城最主要位置;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长安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道路两旁种有成行槐柳,又称为“槐衙”;路面土路,两边设明沟排水。
8、乾陵的布局特色?
利用地形,因山为坟,以墓前双峰为阙;平面布局是在山陵四周筑方形“神墙”,四边设门,门外建角楼,陵前主神道向南延伸;遍植松柏,精神表意
9、安济桥的成就?
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拱对桥身的冲击力,在技术上、在造型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10、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建筑特点?
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大殿建在低矮的转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檐柱有侧脚及生起。阑额上无普拍枋。
11、正定隆兴寺的布局及建筑特色?
a布局:利用建筑体量大小和院落空间的变化,轴线虽长而不觉呆板。
b建筑:外檐檐柱间砌以封闭的砖墙,内部柱网由两圈内柱组成,面阔和进深方向的次间都较梢间为狭。下檐柱头铺作出双抄偷心造,上檐柱头作出单下昂,后尾出四抄托明栿。
12、《营造法式》是什么,它有哪些突出成就?
a《营造法式》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b这本书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珍贵的文献。
13、元大都规划手法?
1方形平面,依《考工记》而建2宫城位于中轴线南侧3道路布局呈棋盘方格网布局,主次干道、胡同分区明确4水系规划合理5居住单元为分散的坊
14、白马寺的建筑特点?
以一座高大居中的佛塔为主体,其四周围环绕方形广庭和回廊门殿。
15、应县木塔的结构特色?
柱网和构件组合采用内外槽制度,内槽供佛,外槽供人活动;结构上,外槽和屋顶使用明栿和草栿两套构架;这种双层套筒室平面和结构,不仅扩大了空间,而且大大增强了塔的刚度。塔内部有暗层,作为容纳平作和屋檐的空间;各层上下柱不贯通,采用“插柱造”,每层外柱与其平座层柱都比下层外柱推入约半个柱径,并向中心略有倾斜,不仅形成各层向内递收的轮廓,也符合力学特性。
16、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
北京城的布局以皇城为中心,皇城位于全城南北中轴线上,四向开门。内城干道以平行于城市中轴线的左右两条大街为主。北京的街道系统都与这两条大干道联系在一起,但东西方向交通不便。街道系统都与两条大干道联系在一起,但东西交通不便。北京的市肆相对集中在皇城四侧,形成四个商业中心。
17、a什么叫三朝五门?b明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的三大朝各是什么?c午门制宫殿入口形式起源是什么?d北京故宫的布局特色和成就?
a三朝: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五门:皋、库、雉、应、路b南京: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北京: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c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唐朝大明宫含元殿(总宽近58米)以及宋朝宫殿丹凤门的形制,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d布局:宫殿所在地区称皇城,位于北京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形状。宫城之内,大致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内廷以乾清门为界,其北属帝王生活区。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位中轴线上。其东西两侧为东六宫、西六宫,嫔妃居住处。成就:①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②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③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④富丽的色彩和装饰;⑤技术设施
18、古代坛庙建筑的类型?天坛的建筑特点?
a1祭礼自然神2.祭祀祖宗3先贤祠庙b1、建筑设计遵循严格的思想要求,在艺术上变现天的崇高、神圣和帝皇与天之间的密切关系。(圆形平面、附会天为“阳’使用奇数,屋面使用蓝色琉璃瓦)2、在空间组织上,通过轴线及空间对比手法的运用,明确突出主题。3、大片的松柏在创造肃穆、静谧的环境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19、孔庙的总平面布局特色?
基址南北约644m,东西约147m,沿中轴线布置有九进院落。前三进是前导部分,有牌坊和门屋共6座,第四进以内从大中门起是孔庙的主体部分。
20陵体的类型有哪些?明十三陵的规划布局特色?
a地下埋葬制与墓室,地上陵台、因山为陵与宝城宝顶,地面陵台:,陵园建筑
b以长寿山为屏障,三面环山,南面敞开,形势环抱。以永乐帝的长陵为中心,分布在周围的山坡上。陵的布置,正前为明楼,楼中立皇帝庙谧石碑,下为灵寝门。明楼前置石几筵、二柱门,前为陵寝门,又前为棱恩殿、裬恩门,各陵碑都设在陵门外。
21佛塔如何分类?
根据用途分经塔、墓塔等,根据形式分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以及小乘佛塔的佛塔几类
22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一颗印的含义是什么?
a建筑按南北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布局严整,等级严明。入口多在东南角,门内迎面设影壁,入口院落南侧多为倒座。一般房屋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屋顶样式多以硬山居多,次要建筑多用平顶或单坡顶。一般住宅以大面积灰青色墙面和屋顶为主,在主要住房处施色彩,大门、影壁、墀头、屋脊等部位加砖雕。
b一颗印:地盘和外形方整如印
23宋式“材分”指什么?清式“斗口”指什么?
a斗栱中栱或木方的断面b坐斗正面的槽口
24、窑洞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优缺点?
a类型:1、开敞式靠崖窑、下沉式窑院、砖砌的锢窑。b特征:无论哪种窑洞都以向土层方向求得空间,少占覆地为原则,以拱券为结构特征。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隔音,经济适用,少占农田等优点,也存在潮湿阴暗,空气不流通,施工周期长等劣势。(采光不好,通风不好,潮)。下沉式窑院(地坑院),是在没有天然崖面的情况下,于平地下挖竖穴成院,再由院内四壁开挖窑洞的方式。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由地面入窑院的交通问题,常见的有坡道、台阶、直通或坡道与台阶并列。其次院内需排水,有对内挖涵洞或对外挖渗井两种。再则,窑洞上方应有足够的土层以满足结构,冬暖夏凉的功能要求;
25、福建土楼的建筑特色?
由于聚居而形成的形体巨大的群体住宅。平面多为方形、矩形或圆形,最大的土楼直径达七十米,用三层环形房屋相套,房间达三百余间。底层通常为厨房及杂物间,二层贮藏粮食,三层以上住人。中间建堂,共族人进行公共活动。建筑外墙夯土承重墙厚达1米,下部不开窗,外观封闭,坚实雄伟。
26、承德避暑山庄的特点?
此园山区所占面积甚大,园林造景根据地形特点,充分加以利用,以山区布置大量的风景点,形成山庄特色。园中水面较小,但在模仿江南名胜风景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而远借园外东北的外八庙风景,也是此园的成功之处。
27、屋顶的形式称谓及等级制度?
庑殿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歇山用于在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建筑中;悬山仅见于民间建筑;硬山在居住建筑中应用很广;攒尖多用于面积不太大的建筑屋顶;单坡多用于较简单或辅助性建筑;平顶用于我国华北、西北与西藏一带的建筑屋面
28、什么叫推山、收山、草栿、叉手、厦两头、藻井、副阶周匝、侧脚、华拱、明袱、黄肠题凑、鸱尾、升起、昂?
推山: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
收山: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草栿:在天花板上面的梁,做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
厦两头:宋代在非殿阁的歇山建筑
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
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斜
华拱:宋式斗栱上外跳之栱
明袱:与草袱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袱
黄肠题凑: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口均指向棺椁
鸱尾:汉至宋宫殿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
升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
昂:是斗栱中斜置的构件,其杠杆作用。分上昂和下昂。上昂用于室内支承或用于平坐下,因昂首向上而得名。下昂用于外檐承挑檐,因昂尖向下而得名
29、宋式彩画和清式彩画类型及特点?
1、宋代彩画主要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三种形式
五彩遍装:以青绿迭晕为外缘,内底用红上绘五彩花纹,或用朱色迭晕轮廓,内底用青
青绿彩画:是碾玉装以及青绿迭晕陵间装用青绿的彩画:前者以青绿迭晕为外框,框内施深青底描淡绿花,
后者用青绿相同的对晕而不用花纹
土朱刷饰:是以刷土朱暖色为主的彩画,依古来赤白彩画的旧制。
2、清式彩画主要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种
和玺彩画:清代彩画制度中等级最高的形式,仅用于宫殿、皇家坛庙的主殿、堂、门等主体建筑上。该彩画用金量较大,各主要线条均沥金粉,金线一侧衬白粉线或加晕。
旋子彩画:明清时期常用的一种彩画类型,以旋花为主体进行构图。旋花纹饰为旋纹。
苏式彩画:起源于清代早期,因苏州始用而得名。常以人物故事、山水、花鸟、虫鱼、异兽、流云、博古等绘画及各种万字、回纹、夔纹、锦纹等为图案为画题。
30、中国近代建筑思潮与作品?
既有万国建筑博览的共时性聚合,也有近现代搭接的历时性浓缩。作品:天津德国领事馆,北京陆军部,南京金陵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辅仁大学,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海市政府大厦,上海江湾体育馆
31、中山陵的设计特点与成就?
作为纪念性陵墓建筑,中山陵总体规划借鉴了中国古代陵墓以少量建筑控制大片陵园的布局原则,也揉入了法国式规则型林荫道的处理手法,选用了传统陵墓的组成要素而加以简化,通过长长的墓道、大片的绿化和宽大铺满的石阶,把散立的,尺度不大的单体建筑练成大尺度整体。基庄严又不森严,既崇高又不神秘的宏伟、明朗景象,较准确得表达了民主革命家陵墓所需要的特定精神和特定格调,从单体建筑看,祭堂造型没有套用传统隆恩殿的形象,整个建筑组群既有庄严的纪念性格、浓郁的民族韵味,又呈现着近代的新格调。成就:这是中国建筑师第一次规划设计大型纪念性建筑组群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国建筑师规划、设计传统复兴式的近代大型建筑组群的重要起点。
32、中国近代建筑类型和发展变化?学社的发展概况?
类型:传统住宅的延续发展、从西方国家传入和引进的新住宅类型、由传统住宅适应近代城市生活需要,接受外来建筑影响而糅合演进的新住宅类型
发展变化:前一种保持着传统民居的基本形态,只是微弱的局部变化,后两种是近代出现的新住宅类型,一种是外来移植的,另一种是本土演进的
中国营造学社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建筑学术研究团体。学社成立于1929年,由创办人朱启钤任社长。社址设于北平。1931到1932年,梁思成、刘敦桢相继入社,全盛时期,全社有工作人员20余人。抗日战争期间,学社内迁昆明和四川南溪县李庄,1946年停办。
33、现代中国建筑的历史分期?作品与思潮?
(1)1949到1970年代末:自律时期;1970年代末开始:开放时期(2)自律时期:重庆西南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全国政协礼堂,北京和平宾馆,北京儿童公园,国庆工程,援蒙工程,广交会建筑开放时期:北京香山饭店,北京长城饭店,上海金贸大厦,州黄龙饭店,绍兴震元堂

中国建筑史习题集共12页文档作文 中国建筑史答案网课文案:

第八章《中国古代建筑》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
1、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是在。
A、魏晋南北朝B、隋唐C、元朝D、明清
2、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冠冕的是指。
A、台基B、屋顶C、彩画D、藻井
3、建筑史上出现与使用了瓦,解决了屋顶防水的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
A、西周B、商代C、秦汉D、元朝
4、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
A、河南偃师二里头B、城头山文化遗址
C、陕西岐山凤雏遗址D、彭头山文化遗址
5、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素有“南国书城”之誉的藏书楼是。
A、宁波天一阁B、河北承德文津阁
C、北京故宫文渊阁D、沈阳故宫文溯阁
6、以下关于宫殿外陈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石狮摆放一般为左雌右雄。
B、嘉量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强盛。
C、鼎式香炉是古代的一种礼器,无盖为鼎有盖为炉。
D、华表是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
7、最早修筑长城的是,大约始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
A、齐国和楚国B、魏国和燕国C、齐国和赵国D、赵国和秦国
8、中国建筑的屋顶有等级差异,以下屋顶中等级位居第二的屋顶是。
A、单檐庑殿顶B、单檐歇山顶C、重檐庑殿顶D、重檐歇山顶
9、为了使桥基和桥墩石胶结牢固,采用“种蛎固基法”的是。
A、河北赵州桥B、北京卢沟桥C、江苏宝带桥D、福建洛阳桥
10、是世界桥梁工程中的首创,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敞肩桥。
A、赵州桥B、苏州宝带桥C、泉州洛阳桥D、卢沟桥
11、是我国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喇嘛塔,由尼泊尔青年匠师阿尼哥设计。
A、北京妙应寺白塔B、西安小雁塔C、山西应县木塔D、云南大理的千寻塔
12、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陵墓是。
A、汉茂陵B、唐乾陵C、秦始皇陵D、明十三陵
13、含有统一度量衡的意义,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强盛。
A、日晷B、鼎式香炉C、石狮D、嘉量
14、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有关的是。
A、黄鹤楼B、滕王阁C、岳阳楼D、鹳雀楼
15、我国现存最大型、保存最完整的城墙是,建于1370~1378年。
A、平遥城墙B、丽江古城C、西安城墙D、明南京城墙
16、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大型密檐式砖塔是。
A、登封嵩岳寺塔B、大理千寻塔C、西安大雁塔D、西安小雁塔
17、朝代开始出现“封土为坟”的做法。
A、秦代B、周代C、唐代D、宋代
18、明十三陵中在1956年开始考古发掘的是。
A、永陵B、长陵C、定陵D、昭陵
19、根据考古发掘,我国早在时,就出现了宫殿。
A、夏朝B、西周C、战国D、商代
20、我国古代有一套标准的量器,其从大到小依次为。
A、斗、升、斛、合、龠B、斛、合、升、龠、斗
C、斛、斗、升、合、龠D、龠、合、升、斗、斛
21、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明清皇帝的皇宫。共有位皇帝在此登基执政,至今已有600年。
A、23B、24C、25D、26
22、我国古代陵墓建筑中的封土的沿革,其变革顺序正确的是。
A、秦汉“方上”—唐代“以山为陵”—宋代“方上”—明清“宝城宝顶”
B、秦汉“以山为陵”—唐代“宝城宝顶”—宋代“方上”—明清“方上”
C、秦汉“方上”—唐代“宝城宝顶”—宋代“方上”,—明清“以山为陵”
D、秦汉“宝城宝顶”—唐代“方上”—宋代“方上”—明清“以山为陵”
23、所谓“三王狮”指的是。
A、狮子、凤凰、牡丹B、狮子、凤凰、芍药
C、老虎、凤凰、芍药D、老虎、凤凰、牡丹
24、唐乾陵的封土制度是。
A、“方上”B、以山为陵C、“宝城宝顶”D、封土为坟
25、屋顶由四个斜坡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山花)组成,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共有九脊,又称“九脊顶”的是。
A、庑殿顶B、歇山顶C、悬山顶D、硬山顶
26、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之防潮、防腐的建筑是。
A、屋顶B、开间C、台基D、华表
27、湖南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墓的棺椁形式是。
A、土穴墓B、砖石墓C、木椁墓D、画像石墓
28、我国古代江南三大名楼分别是:位于湖北武汉的、湖南岳阳古城的、江西南昌的
A、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B、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
C、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D、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
29、岳阳楼的“四绝“是指。
A、滕子京修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苏舜钦手书、邵竦篆刻
B、范仲淹修楼、滕子京作《岳阳楼记》、苏舜钦手书、邵竦篆刻
C、苏舜钦修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滕子京手书、邵竦篆刻
D、邵竦修楼、苏舜钦作《岳阳楼记》、范仲淹手书、滕子京篆刻
30、建筑物里的彩画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等级最高的是。
A、包袱彩画B、和玺彩画C、旋子彩画D、苏式彩画
31、滕王阁的“三王文词”是指。
A、王勃的《滕王阁序》、王绪的《滕王阁记》、王仲舒的《滕王阁赋》
B、王绪的《滕王阁记》、王勃的《滕王阁赋》、王仲舒的《滕王阁序》
C、王仲舒的《滕王阁赋》、王绪的《滕王阁序》、王勃的《滕王阁记》
D、王勃的《滕王阁序》、王绪的《滕王阁赋》、王仲舒的《滕王阁记》
32、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联拱石桥是。
A、苏州宝带桥B、泉州洛阳桥C、卢沟桥D、安济桥
33、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
A、山海关B、嘉峪关C、居庸关D、纳款关
34、下列属于楼阁式塔的是。
A、大雁塔B、云南大理千寻塔C、妙应寺白塔D、嵩岳寺塔
35、世界最早的铁索桥是。
A、霁虹桥B、卢沟桥C、宝带桥D、安平桥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面各塔中属于楼阁式塔的有():
A、西安大雁塔B、西安小雁塔C、河南登封嵩岳式塔D、山西应县木塔
E.云南大理千寻塔
2、古代屋顶的形式有():
A、庑殿顶B、歇山顶C、攒尖顶D、悬山顶E、硬山顶
3、我国现存完好的古代城池建筑有():
A.江苏南京城
B.陕西西安城
C.布达拉宫
D.山西平遥城
E.云南丽江古城
8.以下属于我国古代宫殿外的陈设有()
A.华表
B.嘉量
C.吉祥缸
D.石狮
E.铜龟和铜鹤
9.下面属于密檐式塔的是()
A.西安小雁塔
B.应县木塔
C.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D.云南大理千寻塔
E.西安大雁塔
7、我国现在俗称的“万里长城”,是指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这些国家的长城连接起来的长城。
A、秦
B、魏
C、赵
D、燕
E、韩
F、楚
8、我国长城又三个著名的关隘()
A、山海关
B、嘉峪关
C、八达岭
D、居庸关
11、我国宫殿建筑体现了我国古代深严的等级和阶级思想,它们建造布局主要遵循()
A、严格的中轴线对称
B、左祖右社
C、建筑物的个数一定为双数
D、前朝后寝
17、我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地面建筑主要有三部分,分别是()
A、神道
B、巨大面积的林木
C、祭祀的建筑区
D、高大的牌坊
E、护陵监
18、我国古代陵墓建筑中的墓室结构有()
A、草堆式
B、土穴式
C、砖石式
E、地洞式
F、木椁式
19、中国现存的著名的古代陵墓除了秦始皇陵,还有()
A、唐乾陵
B、汉茂陵
C、明十三陵
D、北宋陵
E、清陵
21、滕王阁被众多的文人墨客所称颂,其中被人们称作“三王文词”的是()
A、王绪的《滕王阁赋》
B、王勃的《滕王阁序》
C、王仲舒的《滕王阁记》
D、王维的《滕王阁序》
22、中国佛塔的类型有()
A、楼阁式塔
B、密檐式塔
C、覆钵式塔
D、金刚宝座式塔
E、亭阁式
14、下列陵墓的封土制度属于“宝城宝顶”形式的有
A、秦始皇陵
B、北宋陵
C、明十三陵
D、清东陵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中国建筑史习题集共12页文档》作文的经历,对《中国建筑史习题集共12页文档》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中国建筑史习题集共12页文档》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建筑史习题集共12页文档》,希望对大家写《中国建筑史习题集共12页文档》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