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昭君简介作文 古代王昭君简介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昭君简介作文 古代王昭君简介文案: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另外,有多部以《王昭君》为名的电视电影作品。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选掖庭的。当时,呼韩邪来朝,汉元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王昭君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
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此事无正史可考,但极有可能是杜撰。有诗云“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李玉刚“镜花水月”王昭君扮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王昭君画像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
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
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昭君简介作文 古代王昭君简介文案:
群山万壑之间,小小乡村之中,苍天赋予了一个女婴不凡的容貌与人生,她就是王昭君。
广阔的大漠上,一支队伍艰难的前进,车中便坐着昭君。沙漠上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印迹,满载着昭君浓浓的哀愁。在岁月的洗礼下,只剩下黄昏中那孤独、寂寞的坟冢。在青冢之上,稀疏的杂草是昭君细细的哀伤;零星的花朵是她苦涩的笑颜清冷的露珠是她无奈的泪水。如果当初宫中的她不那么倔强,是否会有另外一段故事呢?如今只有佳人的魂魄在夜幕中萦绕与宫殿之上。而这,只是徒伤感。千年的琵琶弹不尽昭君的愁情,千年的词曲诉不尽昭君的怨恨。
这便是昭君。生长在乡村,倔强在皇宫,孤独在大漠,美丽在人心。她放弃了皇宫的华丽,留下了黄昏中的青冢;她惜别了京城的繁华,留下了满腹的哀愁。他留给我们的是永叹不衰的昭君心,是萦绕不散的青冢魂。
昭君简介作文 古代王昭君简介文案:
她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她拥有完美的容颜,她更拥有一颗纯美无私的心灵,她就是王昭君。
本以为她只是凭着美丽的容颜而随意被皇帝玩弄当作彩礼送给匈奴罢了,但当我参观完昭君故里后,深深地被她吸引住了,甚至产生一种崇高的敬意!
昭君的故里原来如此美丽。进入大门,一片绿与生机映入眼帘,正盛开的三角梅的花香引诱着游客往里走,花香里带着丝丝甜味,也许它在告诉我,昭君的童年有多么甜蜜;也许它在告诉我,兴山的水果有多么甘甜;或许它还在告诉我,昭君就是用这三角梅做成香香的脂粉来梳理红妆。
往里走,是她的书房,作品室更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品味。昭君家庭富裕,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的琴声犹如清脆的鸟鸣,仿佛小溪正在奔跑,宛如高山般的狂放,她能时时变换琴声,让人身临其境。她的画秀丽,柔美,纸上跳跃着正在欢唱的鸟儿,站立着独自盛放的梅花。她的字轻柔而又刚劲有力,像潺潺的小溪流,像矗立的群山!
她的闺房更是整洁温馨,被褥正整齐地叠在小床上,衣服井井有条地挂在一旁,梳妆台上的妆品也有序的摆放着,这一切让人难以相信她已离去,她仿佛还活着,或许在花园散步,或许在书房看书。
童年时的昭君就是这么一个优雅,净美有才华的女子。
昭君一天天长大。有一天,皇宫里的宦官画师为皇帝来到民间挑选美丽的女子昭君因此被选进了宫里。宦官听说昭君家庭富裕想打捞一笔,而昭君生性刚烈以至于宦官什么也没得到,于是宦官在画人物画时将昭君丑化,还在她的右眼下点了一颗丧夫流泪字。当皇帝看见昭君的画像时非常生气,一怒之下,罚昭君扫三年后花园。
又有一次,匈奴来到中原王朝和亲,由于要嫁到远方,并于匈奴一起生活,没有一人敢站出来,但昭君站了出来,当她抬起头来让皇上看到她美丽的容颜时,皇上的心里别提有多懊悔,将五十个画师全部斩首。
在走之前,她回到兴山与她的父母告别,我能想象当时的昭君有多么的伤痛与不舍,也许,她泪流满面,紧紧握住父母的手,到最后,她还是带着满腹的才华,美丽的容颜和中原的各种文化随匈奴去了。
出塞后,她与匈奴人民和谐相处,将自己的才华与中原的文化传输给匈奴,使得整个匈奴族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她为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奔波于长江内外,在丈夫呼韩邪去世后,按照”父死妻后代母”,她再次嫁给了呼韩邪的儿子,她忍受着凌辱,受尽折磨。她所做出的贡献与牺牲使中原王朝与匈奴族保持着和平友好关系,使整个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六十年来没有发生战争,成为了中华民族和平的象征,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昭君是长江的女儿,草原的母亲,和平的使者,她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昭君简介作文 古代王昭君简介文案:
我也曾回溯千年前的历史,跨过迢迢万里山河,只为寻找一位白梅般的女子,只为瞧一眼她的惊鸿之姿,又或者,只为切身感受她和亲时的血和泪。
她唤王嫱,字昭君。
那年你因没贿赂画师毛延寿,在掖庭苦守数载,没能见上皇帝一面。当韩单于请求和亲的消息传来,你毛遂自荐,远嫁匈奴。
西征出塞,大漠是你所想象的荒凉。跋山涉水,唯有声声驼铃与愁绪作伴。你怀抱琵琶,弹了一首又一首曲子。天上的大雁猛一回头,竟为你倾倒而坠落。你凝望着中原的方向,渐行渐远。
我本以为,你是该欢欣的。可你漆黑如墨的双眸里分明噙满了泪花。里面包含思乡之情,和一腔幽寂。
我问你:“你只身远嫁,路途虎狼随行,黄沙慢慢,恨否?悔否?”
你轻轻叹一口气,报以一笑:“若以终身换得一世太平,无恨,无悔。”
我震惊,后宫女子无不为和亲一事凋朱颜,你却心甘情愿地这样奉献你的一生,哪怕最后再也不归故里。
匈奴近在眼前,你发现,这儿不是荒无人烟的贸易小镇,是一座真真正正的奢华城池。
它今日的张灯结彩,仅为了迎接你的到来。人们尊敬你,孩子们不怕生地同你追逐嬉闹。开放无束的民风也许融化了你在深宫中凝结成冰的心,你觉得亲切,又恍惚有种无端的失落感。你想,这种热闹,终归不属于你。
你开始凭着自己多年所学,辅佐自己的第一任丈夫。你为西域带来了更甚以前的兴盛,可是好景不长,他离开了你。你想家了,想去故乡重游一次,于是你给汉朝写信。
你等了好久好久,信使到来的时候,你欢喜地询问。
“从胡俗。”
三个字,如雷贯耳,一纸思乡书信就这样被驳回,你咬住嘴唇,再没说什么。再嫁的前夜,你裹着斗篷出了帐篷,是不是边塞的风太大太冷,让沙砾迷了你的眼,流下两行灼热的泪。
你又一次弹起琵琶,对月而叹。我终于理解当年你出塞一叹是为何。一叹人心难测,二叹前程黑暗,三叹哀愁同伴。但你曾怨过谁,只幽不怨,是琵琶,是你。
我又问:“辛苦十多春秋,家书驳回,你气否?怨否?”
你说:“无愤,无怨。两方交好数十载,足矣。”
第二任丈夫后也离世,无人护得你周全。你将希望寄予两位女儿,病倒在榻。你最后梦到江南的青砖黛瓦,终没醒来。
红颜匆忙,不过花开花落。五十多年太平,一位女子的终身。史书寥寥数言,原来真的是你的一生。
之后有幸,能来到你的青冢前。你静默着,我亦静默。临别时,我犹疑再三,留下了一支白梅。
你瞧,故乡的梅花,为你盛放。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昭君简介》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昭君简介》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昭君简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