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寄远其一》李白的诗词作文 寄远其二李白文案

2019-03-12 高三作文 类别:素材 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寄远其一》李白的诗词作文 寄远其二李白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寄远其一》李白的诗词作文  寄远其二李白文案

《寄远其一》李白的诗词作文 寄远其二李白文案:

寄远其一[唐]李白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写水山井中,同泉岂殊波。秦心与楚恨,皎皎为谁多。
【注释】:衔书来见过。(见一作相)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寄远其一》李白的诗词作文 寄远其二李白文案:

古意[唐]李白
君为女萝草,妾作兔丝花。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女萝发馨香,兔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分类标签:闺怨诗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寄远其一》李白的诗词作文 寄远其二李白文案:

唐朝第一帅哥的好诗
《》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小朋友们大家好!
这几天就要过中秋了,我们来学习和中秋有关的诗。中秋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两大主题就是赏月和团圆。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望月怀远》,这首诗的作者张九龄,是唐代很有名的诗人,也是诗人里官当的最大的人。张九龄不但会当官会写诗,而且长得还很帅,很有风度。当时有人向唐玄宗推荐人才,唐玄宗总会说一句,他的风度气质比张九龄怎么样?张九龄可以说是唐朝诗人里第一大帅哥。张九龄对唐诗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后来人对他的诗也评价很高,著名的《唐诗三百首》里的第一首诗,就是张九龄的作品。
《望月怀远》是张九龄最有名的一首诗,也是描写月亮很有经典一首诗。尤其是第一联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历来被认为是吟咏月亮和思念的最佳句子。我们先来诵读一下吧。
张九龄和孟浩然是一个时代的诗人,但张九龄不但会写诗,还很会当官。孟浩然只会写诗,没有当过官。
我们先看首联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的开篇,就非常的精彩,直接就把最好的风景和最深的思念写了出来!在大海上,欣赏月圆的美景,是非常壮观的。大家可以想一下,海面波光粼粼,一轮圆月升起,海上的月亮因为没有参照物,会感觉比其他地方更大,更圆!而刚刚出来的月亮,就像是从海上冒出来的一样。这种美丽的风景,可能在看日出的时候有这种感觉。而诗人看到这么美好的风景,禁不住想起了最为思念的亲人。他想,我在海上看着明月,我遥远的亲人也一定在同一个时间,看着这月亮,也同样在思念我吧?你看多么自然,多好亲切。画面非常唯美。既望月,又怀远,情景交融,堪称经典。
第二联写具体的思念,“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是说因为月色太美,情人都不舍得睡觉,都在看着月亮,思念远方的亲人,因而觉得这月圆的夜晚特别漫长。两地相隔的情人们,对着月亮一晚上都难以入眠。月亮真的是一个感情的触发点,越是美好的月光,越容易引起思念的感情。
下面的两句也非常经典,我们要重点讲一下。“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意思就是,看到这么好的月色,诗人再也没有心思读书,也睡不着,干脆,吹灭蜡烛,穿上衣服,到外面走走。这个情形在唐代很多的诗中都可以见到:李白面对月光失眠了,写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刘方平也是睡不着,出来走走,写出了“更(第一声)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xia)”的名句。所以有人调侃说,唐朝那么多的好诗,都是那些“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的诗人在失眠的夜晚写成的。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我们好像可以看到,月圆之夜,诗人睡不着觉,披着衣服起来,在月下徘徊,苦思冥(名)想好的诗句。
著名的美学家蒋勋先生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就叫做《灭烛,怜光满》。文中写道,他多年后读到这首《望月怀远》的时候,觉得其中最好的句子就是这句:灭烛怜光满。因为他体验过,有一次,也是在月圆的夜晚,他也想到外面走一走,等他关了灯后,月光好像一下子汹涌地充满了屋子。让他感到非常的惊喜,亲身体验到了“灭烛怜光满”的情形,感到和一千多年前的诗人张九龄发生了共鸣,赞叹古诗带给我们的美感。
最后两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人在月圆之夜,思念远方的亲人却不能相见,也没有别的办法。诗人想,如果能将月亮赠给远方的亲人该有多好,但那是不可能的啊。我们只能是在梦中相逢了。
这首诗也是古诗中“情景交融”中的经典。诗人用优美的句子把海上的月亮描写得非常唯美。同时,也把月圆之夜的思念写得非常深刻。尤其是前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最常被引用的中秋用语。可以说是唐诗中描写月亮和思念最好的诗。同时也希望大家重视一下“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这样的句子,细细地体会其中的诗意。
好了,小朋友们,我们再来读一遍吧,这个中秋,我们来一起背这首经典的好诗《望月怀远》,好不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寄远其一》李白的诗词作文 寄远其二李白文案:

乌夜啼
[唐]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注释】:机中织锦:指闺中织妇。川:指家。怅然忆远人:指向人问故夫。孤:指空。独宿孤房:指欲说辽西。传说李白在天宝初年到长安,贺知章读了他的《乌栖曲》、《乌夜啼》等诗后,大为叹赏,说他是“天上谪仙人也”,于是在唐玄宗面前推荐了他。《乌夜啼》为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李白这首的主题也与前代所作相类,但言简意深,别出新意,遂为名篇。“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夕曛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候,乌鸦尚知要回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到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呵?起首两句,描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这织锦的秦川女,固可指为苻秦时窦滔妻苏蕙,更可看作唐时关中一带征夫远戍的思妇。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不作任何具体的描写,只让你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这样的艺术处理,确是匠心独运。因为在本诗中要让读者具体感受的,并不是这女子的外貌,而是她的内心,她的思想感情。“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悲愁郁结,无从排解。追忆昔日的恩爱,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怎不泪如雨呢?这如雨的泪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上,促使你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到这里,诗人也就达到他预期的艺术效果了。五、六两句,有几种异文。如敦煌唐写本作“停梭问人忆故夫,独宿空床泪如雨”。《才调集》卷六注:“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流沙泪如雨’”等,可能都出于李白的原稿,几种异文与通行本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隔窗语”不是自言自语,而是与窗外人对话;二是征夫的去向,明确在边地的流沙。仔细吟味,通行本优于各种异文,没有“窗外人”更显秦川女的孤独寂寞;远人去向不具写,更增相忆的悲苦。可见在本诗的修改上,李白是经过推敲的。沈德潜评这首诗说:“蕴含深远,不须语言之烦。”(《唐诗别裁》)说得言简意赅。短短六句诗,起手写情,布景出人,景里含情;中间两句,人物有确定的环境、身分和身世,而且绘影绘声,想见其人;最后点明主题,却又包含着许多意内而言外之音。诗人不仅不替她和盘托出,作长篇的哭诉,而且还为了增强诗的概括力量,放弃了看似具体实是平庸的有局限性的写法,从上述几种异文的对比中,便可明白这点。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寄远其一》李白的诗词》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寄远其一》李白的诗词》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寄远其一》李白的诗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