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历史将记住李清照作文 历史将记住李清照的人物文案

2019-03-12 高三作文 类别:叙事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历史将记住李清照作文 历史将记住李清照的人物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历史将记住李清照作文  历史将记住李清照的人物文案

历史将记住李清照作文 历史将记住李清照的人物文案:

历史将记住李清照作文1000字(精华作文)
历史将记住李清照作文1000字
“从来才女果谁俦,错玉编珠万斛舟。自言人比黄花瘦,可似黄花奈晚秋。”
——题记
立于湖畔,一席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发乌黑如泉,化黑眸韵律其间,如花事般绚烂的一生,将会被历史永远的铭记。
藕花深处惊鸥鹭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日暮共斜阳,翠水薄烟纱,易安女子,泛舟藕花深处。
湖畔,垂柳依依,湖心,荷语切切。乘着酒兴,悠闲而又随意,小舟载着女儿家的嬉笑声,渐渐划入藕花深处,划出一阕词的清香,萦绕着平仄的韵脚。夏日黄昏中,雾色脆笑,穿过时间的帐幔,落于溪亭泉,溅起点点水花。不远处,被欸乃声惊起的几只白鹭振翅而起,追着月光飞去。看着白鹭远去的身影,女子的目光投向紫蓝色的苍穹。“做一只自由自在的白鹭好吗?或者,就做一株冰清玉洁的月下清荷?”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生在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泉城,泉清风荷柳韵孕育了这样一般荷韵的你。如一株婉约的清荷,将一世情愁化作荷蕊的幽香,在苍茫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独自美丽的绽放。
一种相思两闲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世间离别,也无可奈何。
荷已残,香已消,凉秋至。独自泛一叶兰舟,荷风微摆的裙角,散落一地相思情。乱世,将有情人分隔两地,但永远割不断缠绕心上的相思。心间绵绵的离愁,诉说对爱情的坚守。在舟首,翘首盼郎归,如雾里看花,看不透,剪不断。执笔落花,碾一泓雅墨,填半卷清词,轻吟渐行渐远的身影,押韵了离别后的伤感,描罘罳下的倩影,述花逝别离后的伤感。
叹息吹不走满腔郁郁的失落,泪水冲不尽心上厚厚的蒙尘。丝丝愁情,萦绕在婉约细腻的字句中,才情流露,尽致淋漓,绽放出水墨美丽的淡花。
试问忧愁几人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深秋菊花残,惨淡梧桐叶,颠沛流离,物是人非。
心已残碎,被黑暗乱世所伤。笑容依旧如温香萦绕,但有掩盖不住的凄美。纤弱无骨之手,娇弱无力之躯,演绎得令人刻骨铭心。已然不是女儿家的闲愁,那种空落的悲凄,又岂是一个愁字说尽的。那一笺失色感伤的诗行爬满了浓郁的心房,只剩下一抹心酸的晶莹之花。
是谁的思绪,曾在天涯一端守望着清愁若许的孤单?醉卧在噬骨冰冷的佳期如梦,用半杯残酒念往昔尘缘如烟,湮灭昨日欢颜成了水月空流连。是谁的心事,曾在流水一方飘零着暗香盈袖的惆怅?摇曳着千丝万缕的一地柔情,用泪水也无法挽回依稀的依恋,换不来风雨共蹁跹?
当初的清丽少女只剩遥远的一个背影,当依旧不变的是那满腹才华,浇灌的是少时早已盛开的那朵美丽的花。易安居士,你用你绝世的孤独,在文化长河上跳了一支震撼人心的独舞,你已被世人传颂了千年,但未来也将被历史所铭记。
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离开奋斗的沃壤,天赋的种子便寻不到春华秋实的前程。同样的旋车,车轮不知前进了多少,陀螺却仍在原处。小鸟眷恋春天,因为它懂得飞翔才是生命的价值。开拓者走的是弯弯曲曲的路,而他留下的却是又直又宽的足迹。海浪宁可在挡路的礁山上撞得粉碎,也不肯后退一步。即使脚步下是一片岩石,它也会迸发出火花,只要你拿起铁锤钢钎。上游,是勇士劈风破浪的终点,下游,是懦夫一帆风顺的归宿。躺在被窝里的人,并不感到太阳的温暖。人最可悲的是自己不能战胜自己。奋斗者的幸福是从痛苦起步的,享乐者的痛苦是从“幸福”开始的。

历史将记住李清照作文 历史将记住李清照的人物文案: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记忆中的易安,就是以一个天真活泼,自由爽朗的形象闯入我的心里。她的朝气、豪爽,以及那一身的才气,使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迷恋上了她和她的词。
也许是受她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吧,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的她,很早便工书能文,通音律,在诗词的造诣上更是当时无人能及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如此之自然、活泼,充溢着少女生活情趣的词,便是她早期最擅长的。而她的人,也正如所写的词般充满灵性,惹人怜惜。正是如此的出类拔萃,如此的有才气,才使她遇到了懂她惜她之人――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赵明诚由于事务的繁忙,常不能陪在她左右,她便将思念化作一纸诗词,传递出自己的情感。用黄花来比人瘦,用人瘦来说相思的煎熬,低吟中跳荡着她对爱情生活的热烈向往。“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随着时间的流逝,易安婚后在深闺中的寂寞和孤独,向往广阔天地的愁苦却从未消失过――红菏残香,竹席生凉,独上兰舟,望天思夫,月满西楼,更映出她的相思之苦;流水无尽,花自飘零,更突出了她与赵明诚身在两出的苦闷。
也许天真的不从人愿,越是相思,便越难相守在一起。赵明诚在受命赴任湖州的途中与易安永远的分离了。如此悲痛之情,易安并不是从此一蹶不振,而是将感情寄托在了更重要,更理智的抱负上――国家安危。“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词中之愁,是对南宋朝廷求和苟安,不思抵抗的忧虑。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担忧。可此情又有谁知?一名弱小的女子又能为国家做什么呢?“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蝶恋花》)国破家亡,孤雁南飞,此等沉痛之情,纵是花光月影,春色宜人也是排解不了的。日日梦回故都,醒来时才方知只是梦而已,那种心底最深的悲伤,相信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体会到的。
李清照的一身,不可否认,充满着坎坷。也许她曾埋怨上天让她的一生痛苦不断;也许她曾咒骂社会的黑暗;也许她更曾怨恨自己只是一名女子……但她那从未被磨灭的豪义,不是在饱经风霜后显得更无畏么?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错,记忆中的易安,是永远不向困难低头的。她匆忙走过的一生,留下的是永世的敬仰。

历史将记住李清照作文 历史将记住李清照的人物文案: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楚霸王乌江自刎
留下千古遗恨
白发遗恨上阳篇
哎,古代的人怎么就那么想不通?
为了英雄名节
可以连命都不要
霸王别姬
四面楚歌
李清照的词寄托了对楚霸王的哀思
对英雄的悲剧同情
对那段历史的反思
南宋词人婉约派
再见争渡,一滩鸥鹭

历史将记住李清照作文 历史将记住李清照的人物文案:

乱世中的美神溶溶月,淡淡风,烟随风逝,名流史流,在那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唯独记住了她,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
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价值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人敢于企及。于是,她就被当成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越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在写这首词之前有太多太多的欢乐。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的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烂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其父不觉一惊,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神起雷声。少女李清照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李清照的爱情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进蜜罐里,这蜜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力。然而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
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历史上国家民族及屈辱的一页。一家人过着飘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身为地方长官的丈夫不是身先士卒的指挥战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李清照为丈夫临阵脱逃感到十分惭愧。丈夫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流亡,一路上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江镇时,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丈夫听后无地自容。第二年被召回京复职随即急病而亡。失家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丈夫去世,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他一直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
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一路上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丈夫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苦苦地坚持着。丈夫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他希望送给朝廷,然而她她没能追上皇帝,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也被金兵焚掠一空,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被贼人破墙盗走1130年11月,李清照望着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感到无限的失望。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人民怎么不犯愁呢?她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时她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相觅也难寻了。
她这时是《诗经》的《离黍》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啊。后人评价李清照常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她的内心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她想把一生所学相授于朋友的女儿,然而孩子却说“才藻非好事也\"原来在这个社会有才情的女子是多余啊。而她却奢想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别人看如同怪异。她的国愁,家愁,情愁,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是研究金石学文化史的,她知道从夏商到宋,女人有才藻,有著作的廖如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都说物以稀为贵,而她却被看做是异类,是叛逆,是多余。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李清照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役使的歌者,她本在严装靓容地侍奉着这个社会,但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所歌唱的无一实现,不由得一阵心酸,只好“佯说黄花与秋风\"。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孤独的悲哀。李清照不同于别人,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爱情,婚姻,她绝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与无法解脱的悲哀。李清照骨子里追求的是一种人格上的超凡脱俗,这就难免像屈原一样“众人皆醉我独醒\"难免有超现实的理想化的悲哀。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可李清照却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想通。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如相通的女性--秋瑾。那秋瑾回首长夜三千年,也长叹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如果李清照像那孙姓女孩一样麻木,也就算了。
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的事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玉秋凤凰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而我也一直相信古人不远,她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结语:《历史将记住李清照》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将记住李清照》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将记住李清照》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