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许崇德:宪法学界泰斗作文 改革先锋,许崇德曾参与1954年宪法起草文案

2019-03-11 高三作文 类别:素材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许崇德:宪法学界泰斗作文 改革先锋,许崇德曾参与1954年宪法起草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许崇德:宪法学界泰斗作文  改革先锋,许崇德曾参与1954年宪法起草文案

许崇德:宪法学界泰斗作文 改革先锋,许崇德曾参与1954年宪法起草文案:

中国宪法学界泰斗、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许崇德先生于3月3日晚11时5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消息称,许崇德,著名法学家、著名政治学家、杰出法学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奠基人、新中国宪法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原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原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原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原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许崇德是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学位点建立人和主持人,共出版专著、合著和参与编写学术书籍70多种,发表各类文章300多篇。许崇德是新中国宪法制定的重要见证人,参加过1954年宪法起草的辅助工作,全程参与了1982年宪法修改,并参加起草了香港、澳门两个特区基本法。
许崇德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有一定造诣,诗词散文、书画篆刻都有涉猎。编有三卷本《香草诗词》,出版了《许崇德诗草》《学而咏怀——许崇德诗词集》及杂文集《涓水苔痕》。
从小就很重视读书
1929年,许崇德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现隶属于上海市)的一个小镇上,出生仅几个月爸爸就去世了。许崇德的外公是清朝时期的秀才,妈妈也是读古书长大的,后来在当地招收一些女学生,教她们读书。听着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长大,加之书香门第的文化熏陶,许崇德从小就很重视读书,“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抱着我唱唐诗”。
后来,许崇德上了洋学堂,妈妈对他要求颇为严格,不仅学习任务要完成,还要练习毛笔字。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被日军占领,母亲带着年幼的许崇德四处逃难,先后辗转江苏农村、上海租界地和皖南,但无论到哪里,许崇德都会被安排到当地的学校继续学业,努力不受战乱的影响。
当问及幼年遭遇战乱、四处逃难的境况,为何依然不放弃读书时,许老很平淡地说:“无论如何,我就觉得,念书是不能放弃的。”
命中注定学宪法
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不能放弃念书”的许崇德考上了复旦大学学习法律。
许崇德说,当时是由于看到远东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有中国法官参与,遂立下要学习法律的念头。“因为战争原因,当时我讨厌侵犯中国的日本人,就想着怎么‘整’他们。看到法庭审判战犯用的武器是法律,于是决定了要学法。”许老一字一顿地说。
但这只是促使他选择法律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颇为有趣。“因为从小我数学老不及格,对数理化也没兴趣。”就这样,许崇德开始了漫长的“与法结缘”之路。
与宪法结缘还是在他进入复旦大学读书之后。
那时的宪法还叫做国家法。在复旦大学,有位叫做张志让的老师开了一门很“火”的课,主要剖析蒋介石时期制定的中华民国的国家法。之所以“火”,是因为张老师讲得很透彻,学生们听得也津津有味、获益匪浅。这给了许崇德很大影响,让他喜欢上了国家法研究。
1950年本科毕业后,许崇德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太过凑巧的是,许崇德居然真得被分配到了自己喜欢的国家法研究方向,“正中下怀”,许老高兴地回忆道,“所以我说我也许是命中注定学宪法”。
全国第一期普选
1953年暑假,许崇德和同学们被派到山东泰安农村,参与全国第一期普选的试点工作。当时,选举法刚颁布,在“没有选举法、没有普选”意识的群众中间宣传并开展普选工作,是一件难度相当大的事情。
许崇德所在的工作队首先从培训当地青年团员开始,再一步步严格按照选举法进行实践,努力把选举和选举法讲得很通俗,整个工作进行得都很顺利,群众们觉得自己的选民证就如同一张“光荣证”。
借着第一期普选的机会,国家也希望可以结合选民登记来进行人口普查。“当时一直说我们有四万万同胞,但究竟新中国有多少人?不得而知。”
问题出现了。由于旧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当地妇女几乎全都没有自己的名字。怎么办?
“现起名字呗”,提到这个小插曲,许老颇为得意地说,“我给她们起了好多好多名字,告诉她们,‘以后这就是你的名字了’,她们都很高兴的。”
25岁进中南海
1954年,从山东普选试点回到北京,许崇德正赶上了当时新成立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在招兵买马。作为学习宪法的“对口”人大研究生,他自然被选中进入了委员会。
委员会全部工作都在中南海展开,刚刚25岁的许崇德进驻中南海,开始了自己在秘书处资料组的工作。
当时,作为委员会的普通工作人员,许崇德的工作主要有三项:
一是收集整理各国宪法。最后成果是“印了三册资料”,分别是中国近代宪法、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宪法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宪法。
二是整理编辑了一本“宪法名词解释”。“当时的领导们大多打仗出身,得编一本类似于字典的名词解释给他们看。”
第三项工作才是重点。宪法的起草在全国征求意见,掀起了全民大讨论。许崇德所在的资料组负责整理来自全国各地的意见建议。
正是这段时间,我国淮河和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水灾。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人民群众们对宪法的讨论热情,这让许崇德记忆深刻。
“当时听说,有的地方,人们一边抗洪,一边抽空在河堤上学习讨论。”许崇德回忆说,“由于水灾,很多‘意见’都是先用防水的油纸一层层捆好,再专程由飞机运到北京。拆油纸的时候心情是很激动、很感动的”。
心怀这种感动,许崇德他们在中南海里日夜整理来自全国各地的宪法起草意见,并且分门别类,从几百万条意见中最终形成了一本厚厚的“全民讨论意见汇编”。
1954年9月,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亲历过当时场面的许崇德说:“宪法通过时会场气氛十分热烈,墙外鞭炮声四起,很激动人心。”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只选出了1226名代表,为什么是1226名呢?因为怀仁堂只有1226把椅子。”每当回忆起这些有趣的小段子,许老总是显出惊人的记忆力。
就这样,这位当时只有25岁的年轻人,在中南海见证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的全过程。
夺回自己的自行车
“‘文革’对我没多大影响。”回忆起十年动乱被下放到江西劳动的时光,许老平静地说。
也许,“文革”对于许崇德最大的“损失”就在于,这让他失去了自己勤奋摘抄了一箱的读书卡片,以及保留齐全的整套《新华日报》。
面对这些,许崇德似乎格外地乐观。“老发愁也没用,而且我也不觉得孤单,大家都一样。”许老说,他总是觉得,这一切终究会过去的。
当时全国红卫兵大串联,许崇德的自行车被红卫兵征用走了。过了好长时间,迟迟不见归还,这让他“耿耿于怀”,一直惦记着。
后来有一天,许崇德上街溜达,突然发现了自己的自行车就停在路边。想到当初配的两把车钥匙还有一把在手,许崇德上前开了车锁就把车骑回家了。
那个时代,给许老的回忆依然是这么平静而有趣。
本分的教书匠
做了大半辈子的“教书匠”,许崇德似乎格外“本分”,从没有考虑过要换工作,只是埋头做学问、带学生。
人大毕业后,许崇德留校任教。“第一次上课不紧张”,许老说,当时都是集体备课,要先写出讲稿,经教研室通过后再去给学生上课。
许崇德面对的第一拨学生都是有着5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同志们,几乎都比自己年龄大。“我和他们就是同志关系,跟后来那么多学生也都是同志关系。”许老生前半幽默半认真地总结道。
到现在为止,他一共培养了近六十个博士生,这其中不乏韩大元、王振民等业界精英
许崇德说,学术之于他,也是责任、也是兴趣,“其乐无穷”。面对“为什么选择一直当老师”的问题,许老说,可以培养出人才,桃李满天下。“我妈妈也是老师。”
许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他说这些都是用来“调剂生活、调剂心情”,只是闲暇时的自娱自乐。
许老的故事很多,说起这些故事,依然低调、淡然与世无争的。

许崇德:宪法学界泰斗作文 改革先锋,许崇德曾参与1954年宪法起草文案:

最近在家正在读一本书,获益匪浅,在这给我即将毕业的朋友们推荐下,书名《致年轻律师的信》其作者是艾伦.德肖维茨,律师、法学教授、作家。28岁时即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法学教授,成功代理过许多重大案件,包括辛普森案、泰森案、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案、克林顿总统弹劾案和美国总统大选案等著名案件,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辩护律师。该书对于即将选择迈入法律职业的年轻人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虽然美国的国情可能与我们国家存在很大不同,但至少人性上是存在某些聚合点。以下一篇是摘自该书一章,打印出来,如对于我在法学道路上选择的朋友们有点滴帮助,该文也就有其价值了。
致法学毕业生
你们毕业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现在要敲响警钟了,你们将要进入一个道德缺失的行业,危险地点普遍没有标志,有时甚至标志错误。腐败的可能性将永远存在,而你要看到的将与《传道书》的景象不谋而合:君子遭殃,小人当道。你将会看到,周围到处都是或隐或现的精英舞弊行为,你也被人引诱加入其中,因为回报颇丰而风险很小,对于很多人,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通常也是经营方式,他们不假思索地就接受了它,从法学院一毕业,这个过程就开始了。如果你是书记员,你会看到法官歪曲事实,曲解法律,对律师不能一视同仁,所作的判决带有自己的政治观点、野心和偏见。出于对法官的爱戴,你对他们的做法视而不见。或者更糟糕的话,完全接受他们的道德观,如果你成了检察官,你会看到你的一些前辈暗中帮助做伪证的警察把伪证做得更圆满。如果你当了一名辩护律师,你会看到同时操控证人并与法官和检察官拉关系。如果你进入了一家律所,你会听说合伙人多收小时费,而在这期间他在做其他事情。你会参加律师协会对道德可疑律师的听证会,看到诚实的律师被解聘或丧失客户,因为人们认为他们不够积极。现在,到了决定是否为了飞黄腾达而在道德上作出妥协的时候了。
你将成为什么样的律师?你会与无处不在的骗子精英同流合污,还是坚守自己内心的个人呢和职业道德标准?你必须作出抉择,没有回旋的余地。你是接受还是拒绝浮士德协定呢?与浮士德不同,许多律师从来没有作出明确的选择。他们只是堕入被广为接受的精英腐败,从来没有像哈姆雷特那样自问“是生还是死?”多数越过红线沦落腐败的律师都没有明确决定要腐败。他们并没有精心考虑迈过红线的那一步,只是一步步接近它。当他幡然醒悟时——有些人从来都没有意识到——那条红线已然在他身后了。问题之一是,这条这条分界线并不那么清晰可辨。他们被故意弄得很模糊,以便赋予纪律委员会和法庭最大的自由裁量权。另一个相关问题时,只有很小比例的腐败律师像韦伯.哈博尔那样被抓住,从而名誉扫地。哈博尔明知自己向客户和律师多收费,而且将受到司法部上级的监督检查,他还是甘愿冒此风险。这一事实本身足以说明,他认为自己被追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悲剧就在于,成本——收益分析可能导致经营腐败,可能让你成为一名成功的律师,但你依靠的不是法律书籍而是电话本和支票簿。历史上有一位最伟大的法官非常了解腐败,因为他曾亲身经历过——他的父亲就是腐败分子。本杰明。卡多佐一生致力于腐败,度过了一个纯净的法律职业生涯。他没有随波逐流,他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律师,什么样的人。他最终做了法官。从某种意义上说,做一名有道德的、从不违背原则的法官,远比一名从不在个人道德上妥协的刑事辩护律师要容易。
在道义上,为了当事人的利益,刑事辩护律师有义务作出一切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行为。要不失时机地为刑事被告争取法律允许的利益,因为作为律师的你如果觉得在道德上难以接受这些手段,实际上就等于否定了他接受积极辩护的宪法权利。例如,即使你知道目击证人所讲的都是事实,因为当事人私下里告诉过你,你还是要围绕他的指认对其进行交叉询问。如果你认为某证据将对当事人被判谋杀罪还是无罪释放产生重大影响,就应该引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使陪审团无法运用有罪证据,哪怕这个当事人还会杀人。你不能说谎,但只要运用的手段为道德所允许,你就尽力造一哥与事实有误的陪审团裁决。这是你的特权。
但很多年轻律师并不明白,这种特权是有限制的,而且只能适用于为他人辩护。它不能延伸到与你本人生活有关的个人或职业决定。当你并非在以代理人的身份行事时,你不可以逼近那条红线或者奉行“目的决定手段。”
事实上,太多的律师都将这条道德准则颠倒过来:他们将为他人的积极辩护的原则适用于自己身上。在为他人辩护时不够积极,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却过度亢奋。
《申命记》中说:“正义,你要追求的是正义。”评论者问为什么正义一词要被重复一遍。我自己的解释是,为了让你知道,当你为他人和为自己做事时,正义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为道德冲突做些事先准备吧。骗局总是引人入胜。要知道你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职业责任守则》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当然,你必须遵守该守则的规定,但是他们只是最低标准。
好好想想你自己的标准是什么。
怀揣了不起的梦想。
去做了不起的事情。

许崇德:宪法学界泰斗作文 改革先锋,许崇德曾参与1954年宪法起草文案:

朝鲜的“天下第一商”林尚沃15岁时,父亲林凤库为了培养他的性情,磨炼他的意志,特地把他送到金刚山的秋月寺做了一年的行者。 秋月寺里有一位名叫石崇的高僧。一天,林尚沃从山上打柴归来,正好遇到手持禅杖的石崇大师。大师突然把他叫住,然后伸出攥着拳头的左手,问道:“我这手里有什么?” 林尚沃全然不懂石崇大师的发问究竟包含着什么禅机,于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不知道。” 石崇大师用手中的禅杖敲着林尚沃的头说:“小子,连这都不知道。你给我听着,我还要问你,如果不知道,我还要敲你,直到你的脑袋开窍为止。” 从那以后,每次见到林尚沃,石崇大师都会伸出拳头,问同一个问题。林尚沃每次都回答“不知道”,每次都照例挨上一杖。 最后,林尚沃心生一计,想出一个躲过劫难的好办法。这天,林尚沃又与石崇大师相遇,就在石崇大师又要伸出拳头的一刹那,林尚沃抢先把自己的手握成拳头伸向石崇大师。 面对林尚沃的这一举动,石崇大师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说: “你问我你手里有什么?这个问题可难不倒我。我现在就告诉你,你的手里有一把刀。” 林尚沃终于使巧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第二天,林尚沃又遇到迎面走来的石崇大师。大师照例伸出手问道:“我这手里有什么?” 已经知道答案的林尚沃脱口而出:“大师手里有一把刀。” “对。”石崇大师又问,“那我手里拿的这把刀,是救人之刀,还是杀人之刀?” 这又是一个奇怪的问题。无奈之下,林尚沃只能试着回答: “大师手里拿的是一把救人的刀。”结果,他马上挨了大师一禅杖。林尚沃又回答说: “大师手里拿的是一把杀人的刀。”但是他又挨了大师一禅杖。 第三天,林尚沃被逼得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得模棱两可地说: “大师手中所拿的那把刀,既可以是杀人之刀,又可以是救人之刀。” 奇怪的是,这次石崇大师竟没有用禅杖敲林尚沃,只是点了点头,然后便转身走了。 此后,林尚沃再也没有受到石崇大师的诘问和敲打。

许崇德:宪法学界泰斗作文 改革先锋,许崇德曾参与1954年宪法起草文案:

张齐贤(942—1014),字师亮,山东菏泽人,徙居洛阳,宋初著名政治家。进士出身,先后担任通判、枢密院副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官职,曾率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名相赵普年老病重时,向皇帝赵匡义推荐张齐贤为相,他在相位上前后21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还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张齐贤还是平头百姓的时候,自己没钱住旅店。一次,有十多个强盗在旅店里面大吃大喝,住店者吓得四处躲藏。张齐贤却径直走进去,作了个揖,说:“我穷秀才一个,想和各位一起吃个酒足饭饱,行乎?”强盗们很高兴地说:“秀才你肯委屈自己,有何不可?我们都是粗人,还怕你笑话呢。”于是给他让座。张齐贤说:“做强盗的,不是卑鄙之人,都是世上的英雄。我也是一个豪爽的人,各位不必客气”。就拿了个大碗倒酒喝,一饮而尽,这样连喝三碗。又拿了大猪肘,用手掰开,大口吞食,似虎狼一般。这群盗贼都看傻了,恭敬地说:“真是个宰相的料子。要不然,怎么能这样不拘小节呢!以后您管理天下,要记住,我们都是迫不得已才当强盗的啊,但愿能早点交上您这样的朋友。”于是纷纷送上钱物。张齐贤全都收下,满载而归。

张齐贤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志存高远,苦心向学。宋太祖赵匡胤巡洛阳时,年轻的张齐贤竟然跑出来拦驾,要求向君王建言献策。宋太祖将他召入行宫,他指天画地,条陈十策。分别是:下并汾;富民;封建;敦孝;举贤;太学;籍田;选良吏;慎刑;惩奸。宋太祖认为其中四条很好。张齐贤坚持说这十策都很重要,皇帝必须全部采纳实行。无论皇帝说什么,他都毫不妥协,大声和皇帝争辩,气得宋太祖将手一挥,命人将他拉出去,好让耳根清净。
赵匡胤虽然没采纳张齐贤的治国十策,但却对张齐贤心生佩服,这人不但有真才实学,还敢在皇帝面前据理力争,具有真正的大臣风范啊。回到京城后,宋太祖将张齐贤郑重推荐给了弟弟赵匡义,希望他将来重用此人。

张齐贤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于公元976年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他勤于政事,体恤百姓,敢于担当,政绩卓著。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足智多谋,富有军事才能。公元986年,北宋大将曹彬、潘美率军北伐攻辽,结果大败而归,名将杨业战死在朔州。张齐贤主动请缨,去接管前线军务。结果旗开得胜,大败辽军,斩首数百级,缴获战马二千匹以及大批兵器。
张齐贤凭着他的才干和皇帝的知遇,步步高升。先后任秘书丞、著作郎、直史馆、左拾遗。公元991年,宰相赵普年老重病后,上书宋太宗赵匡义,请求让张齐贤来接自己的班。这样,张齐贤以枢密副使,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

张齐贤在担任江南转运使时,一天举行家宴,一个仆人在收拾餐具时,偷了若干件银器藏在怀里,张齐贤在门帘后看见却不过问。后来,齐贤当了宰相,他家的仆人很多都做了官,只有那位仆人没有官职俸禄。这个奴仆趁空闲时跪在张齐贤面前说:“我侍候您时间最长,您的门客与奴仆都已经封官,为何唯独遗忘了我?”说毕哭泣不止。张齐贤平静地对他说:“我本来不想说,怕你难受。你还记得在江南时,你偷盗很多餐具银器的事吗?我将此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没有告诉过任何人,你应该不会忘记。我现在位居宰相,任免官员,激励贤良,斥退贪官污吏,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我数十年的份上,现在给你三十万钱,你离开我这儿,自己谋生去吧。”仆人十分震惊,哭着拜别而去。

张齐贤非常能吃,他的饭量极大,一人的饭量超过5人的饭量。第一次见到宋太祖赵匡胤时,张齐贤一口气吃掉5大盘熟牛肉,好像还没有吃饱。宋太祖连称他是奇人,说他饭量大,学问也好。
张齐贤长得又高又胖,特别喜欢吃肥肉,一次能吃好几斤。史书上记载着一件张齐贤吃饭的趣事,一次,一个厨师想知道张齐贤的饭量到底有多大,就在他请客人吃饭时,专门找来一个大木桶,看见张齐贤吃什么,就照样往木桶里倒进去一份,张齐贤喝一杯酒,厨师就向木桶里倒一杯酒。宴会结束后,厨师让大家看那个木桶,只见“酒浆浸渍,涨溢满桶”。
张齐贤还把药当饭吃。当时的开封城里有一座寺院,这座寺院里配制的中成药“黑神丸”很有名气,能够祛风活血、疏通经络。一般人服用很小一丸就足够了,可是张齐贤一次就吃七两左右,夹在烧饼里,转眼间就吃下去了。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把这件事写在了他的《归田录》里:“天寿院风药黑神丸,常所服不过一弹丸,公(张齐贤)常以五七两为大剂,夹胡饼而顿食。”

公元1000年冬至,皇宫举行朝会仪式,文武百官朝见天子。如此庄重场合,宰相张齐贤却以醉酒的姿态出现,他衣冠不整,站立不稳,摇摇晃晃,“几颠仆殿上”。御史中丞见此情形,当即弹劾张齐贤失仪。张齐贤连忙解释:“因为天气寒冷,故而饮酒抵御风寒,以至于喝醉了。”解释归解释,但他自知违规,只好叩头谢罪。宋真宗对他说:“卿为宰执大臣,何以做百官表率?朝廷有宪典,我不敢徇私,卿即听候处理。”三天以后,朝廷罢免了张齐贤的宰相职务。客观地说,张齐贤不愧为一代名相。因此,第二年,宋真宗又封他为右仆射、判邠州兼经略使。

张齐贤的母亲孙氏,已80多岁了,被封晋国太夫人,经常到皇宫里做客。宋太宗赞叹她福寿双全,有个好儿子,赏赐之外,还写了几道手诏专门颂扬,大家都觉得张齐贤很有面子。老太太去世后,张齐贤七天不吃饭,每天只食一小碗粥,直到守丧结束。如此能吃之人,此时却能忍住不吃,足见他的孝心。
公元1011年,张齐贤请求归家养老。回到洛阳,住进唐朝名相裴度留下的别墅午桥庄。庄中有很多池榭松竹,每天与亲朋旧友喝酒吟诗。张齐贤写有一首《自警诗》:“慎言浑不畏,忍事又何妨。国法须遵守,人非莫举扬。无私仍克己,直道更和光。此个如端的,天应降吉祥。”显示了他的思想情操。
公元1014年夏天,张齐贤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这位能吃的宰相,临终还满满喝了一碗人参汤。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