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逝去的诗人》作文 《逝去的诗人》作者是谁文案

2019-03-11 高三作文 类别:读书笔记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逝去的诗人》作文 《逝去的诗人》作者是谁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逝去的诗人》作文  《逝去的诗人》作者是谁文案

《逝去的诗人》作文 《逝去的诗人》作者是谁文案:

这是一本独特的书,是陆小曼的两个弟子展望之和张方晦所写,用小说的形式给诗人徐志摩的一生“抛光”。我读这本书总觉得在“独特的氛围”中完成,经常泡图书馆,本无意翻开这本书,这时走过来一个熟识的女孩和我开玩笑道:你也读我读过的书呀?!于是,我就较真的读了起来。上部捂着鼻子读完,因为那种半诗半文十分破坏叙述的完整性和连贯,矫情的抒情是上部小说的硬伤。到了下部书,我才读到此书的乐趣,也读出了遥远诗人的那份独特的气质——一半是诗人的,一半来自于孩子的。
诗人出身富商家庭,受过剑桥的大学正统教育,崇拜孔子、卢棱,喜爱雪莱、拜伦、济慈,结识曼殊斐尔、罗素,交往林长民,师承梁启超,满脑子自由,爱和美——就像孩子,心中只有纯真、快乐和黑白分明。然而诗人的生活中有痛苦和污浊,所以诗人有宗教——清教徒似的执著于自己理想的世界,执著行走于自己的诗歌,背负着忠实于心中的爱情,哪怕被现实“拥踏而死”也在所不措。
诗人本来不叫徐志摩,小时候有个苦行僧志恢大师走过诗人的家乡硖石镇,抚“摩”过诗人孩童时的头颅,赠几句诸如“此子前途不可量”之类廉价的吉祥话,得徐家施舍而走,却留下了“志摩”这个后来不同凡响的名字。
诗人生命中的初恋情人是林徽音,一个绝色的美女,也是个内敛的才女。一对浪漫无边际的诗人,爱情因彼此的才气惺惺相“吸”,对平庸生活的不满,于是用激越的浪漫将它淹没,用伤感的诗歌将它忽略,用寂寞的爱情将它占领。
他们的爱情,几乎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精神恋爱,是梦呓般美好而无奈,诗人喜欢引用爱德娜那句浪漫得无以复加也无药可救的诗:如果我突然飞了起来,你得答应我抓住我的两只脚,好吗?不然,我就永远下不来了。
这是注定的悲剧,但谁又能说这不是最纯粹最晶莹剔透的爱情呢?太纯粹的东西往往经不起现实的一点伤害,原先爱情有多纯粹,后来身上的伤口就有多深。
他们是对沉默的恋人,喜欢用眼神和诗歌倾诉一切,绝对的浪漫真实的感动。以致后来林徽音在解释为什么拒绝给诗人回信中说:你偏要我把心底难以言喻的感受用贫乏的语言来表达一番吗?你难道不知道沉默有着无限大的容量?
敏感成为习惯的诗人,麻木起来更令人害怕,当诗人沾沾自喜地把离婚的通告昭白于天下时,林徽音不辞而别(历史的一个谜团,但我想这和林与张幼仪女性相通的同情本性分不开的,当浪漫遇到善良的叉路口,她们宁愿选择善良行走),再到后来遇到梁启超的公子,并且相爱时,她和诗人的爱情即为灰烬。“老奸巨猾”的梁启超对年轻人的善变心理洞明得无以复加,知道林和徐的感情随时可以“死灰复燃”——所以安排儿子和林到国外读书,直到林心中对诗人爱情的灰烬没有了温度……
当林再一次见到诗人的时候,是他们的爱情彻底灰飞烟灭的时候,林对诗人说道:爱做梦的人都喜欢圆明圆。一块破石,几根残柱,任你用想像重塑昔日的锦华,真要把它重建起来,就没有了想像,没有了怀念。……志摩呀,不要给我们的故事添一个平庸的结局吧,这样就没有诗意了。
这不过是林以诗人能接受的方式拒绝了他,但诗人很久之后才接受这个现实:直到很久后泰弋尔访华。诗人和林一起陪伴,在分手后的火车上,诗人给林写了最后一封情书,然而最终没有送到林的手中,而是被诗人的红颜知己叔华保留。当后来叔华要把这封情书物归原主时,诗人不是接受,而是孩子气十足地学着当年张生在《西厢记》里对红娘的台词;姐姐真乃小生生平第一知己。其时,他已经结识京华名媛陆小曼。
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孩子。
当孩子的一半浮出生活的海面的时候,让人好笑,好气,但你却忘记记仇,他更不会。最后你还会不可思议地被他孩子气的可爱打动。上面的两位女性,和诗人的心灵靠的更近的时候,就是和诗人结束一段感情之后,在最不可思议的时候。
诗人和陆小曼的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用社会道德的眼光,陆是红杏出墙,诗人是第三者插足。但人们不忍用道德的眼光来否定诗人,因为诗人孩子似的气质中根本没有道德的杂质,而只有爱,忠实于心灵纯粹的爱。
人们以对孩子宽容的一切容量宽容了诗人,也成全了诗人的爱情。
用书中的话讲,他们的相遇,就像两个圆的相切,奇迹就在这个切点,生命的意义,也在等候这个切点。但我想说,当等到这切点之后,生命的意义该沿着哪条河流的方向?
陆小曼的丈夫,王赓,那位西点军校毕业的,当年随同顾维钧出席巴黎和会的随从武官,他也像当初张幼仪成全诗人一样的善良而伟大,和陆小曼离婚给他们自由。
诗人,从来不同意“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种说法,然而被自己的婚姻求证。
他们结婚后,诗人的家庭不再给诗人以资助(大部分是张幼仪的资助),交际花陆小曼仍旧挥金如土不学无术(最后竟荒唐地领一唱戏的小生到家里陪她吸食鸦片,但此书因避讳未谈及),所以诗人不得不没日没夜辗转于几个高校之间讲课,但仍入不缚出常常靠借贷维生。有意思的几件小事,胡适等几位好友筹钱给诗人夫妻出国深造的银元,陆小曼用来作演戏用的服饰;诗人让陆学习写字,陆问诗人:我的一个香吻可以省写多少字……诗人的诗歌开始沉默无语,他的浪漫无边际被自己一手营造的庸俗淹没,他灵感的翅膀在现实中受伤,再也飞不起来。
当在北京的胡适让诗人来北京就职时,诗人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他意识到自己该逃离一些东西了,就像叛逆的孩子本能的知道,世界在眼中的黑白分明是不真实的。
诗人到了北京,义无反顾的,但陆小曼割舍不掉繁华奢靡高朋满座歌舞升平慵懒浅俗的大上海生活,所以诗人不得不常常往返于理想和现实之间……他喜欢坐飞机,飞在天上,出入云霞,俯视尘寰,其乐无穷。
诗人的第一任老婆张幼仪,是父亲做的主,据资料载应该算作中上等的美女,不过此女让人佩服的地方是“善经营”、“有豪气”、对爱情决绝的姿态。她现实的生活方式和传统道德的矜持,使得诗人的浪漫产生了“抗体”——像至清的水中的油污,怎么也融不到一起。在明白此节之后,她主动要求和诗人离婚,给诗人的浪漫以绝对空间,诗人的肉体以绝对的自由,诗人的爱情以绝对的宽容。于是她终身未嫁,一个人孤苦零仃地背着爱的灰烬一生冷清。
她是个女强人的类型,在她到徐家后便帮徐家打点生意,而且井井有条,特别是令徐老太爷眉开眼笑(也导致了后来陆小曼进入家门后的冷遇,徐老太爷对陆的评价“真是一个洋娃娃,中看中玩就是不中用”,可见张幼仪是参照系);后来到德国深造后,回国兴办实业,成为当时极少见的女实业救国者。
我看她最可贵的还是她的宽容。
她主动和诗人离婚后,诗人大喜过望,像得到了方糖的孩子:脑子发热常常先于嘴中的甘甜,也绝不去想大人会为一个月的盐巴无着落而愁苦。诗人把自己写的《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刊发在《新浙江》的副刊上,恐天下人不尽知(时有评论家认为此举为“自由先驱之举”),而诗人的快乐和自由是建立在一个善良女性痛苦和一生幸福的终结基础上的。无怪乎,诗人的家庭宁舍其亲生的儿子,也要留住外来的儿媳——这是善良的感召,与封建主义无碍;也无怪乎诗人的恩师梁启超写信规劝:万不容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况多情之人,其幻想起落鹘突;而满足宁贴也极难,所梦想之神境终不可得,徒以烦恼,终身己耳。最可畏者,不生不死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
可谓字字见血,惊心动魄,但诗人仍有自己的信仰和自己的选择:我将于茫茫人海访我唯一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诗人的浪漫无边际是背叛现实的选择,他也以后来的生命承担了选择的后果,所以诗人也没有错,只是对一个善良的女性太过惨忍。而张幼仪更像他的母亲,承受着自己孩子给予自己的痛苦毫无怨言——后来诗人和陆小曼生活无着落,她常常给予救济,这看起来像个玩笑,其实是个讽刺——是现实对诗人生命过程进行的一个无伤大雅的讽刺。
终于有一次,他得到中航公司一个朋友的免费票,乘运送邮件的济南号飞机返回北京途中,于开山失事,是年36岁。许多人扼腕恸哭,我看大可不必,人生犹如一篇文章,可以长而冗余,可以短而回味无穷,至于最后一个标点为句号、叹号甚至于耐人寻味的省略号,那就无关大雅了。
诗人死后,陆小曼开始真正的悔过,不再贪恋热闹的繁华而归于平静的清苦,整理徐志摩的文稿中也许她才开始真正了解诗人:感情是他的指南,冲动是他的风,她难以置信世间曾跳动过那样一颗孩子般晶莹的心灵,而且还曾经是自己深爱却不了解的人。
陆小曼,用整整后半生的孤独,寻找诗人前半生的执著,两颗分开的心这时才真正契合起来。我想起徐志摩送给陆小曼的《爱眉小札》中的开头:幸福还不是不可能的。
直到诗人的生命结束以后,这种幸福才凸现其原形。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逝去的诗人》作文 《逝去的诗人》作者是谁文案:

秋天袭来,
枯萎的花儿也落寞了,
也瑟缩在枝头暗暗哭泣。
误会重重的遗憾,
再也无法弥补。
无法判读是真的无奈,
还是假的超脱。
恰如白菊,
默默无闻,
宁可枝头抱香,
不肯兀自贪功。
在清雅素结的风姿中,
鲜有人闻到你的芬芳。
盛季过,
花零落,
在身影上留下岁月斑驳的痕迹。
然而此时此刻,
芬芳的香味,
不可阻挡的四溢,
伴随着清水的味道,
澄清了过往的所有一切。
静静的芬芳中,
遗忘了岁月的匆匆而过,
落空的愁思遗忘了枫叶的红染,
我在患得患失中迷失了方向。

《逝去的诗人》作文 《逝去的诗人》作者是谁文案:

致我们逝去的青春
作者:饶明明
一本往事录,合上谁的归宿,盛开的烟花,在空中匆匆的谢幕遗忘,记录,一本泛黄的书,行走停留,擦肩而过的幸福。
一、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2010年的最后一抹霓虹渐渐凋尽在黑雾弥漫的夜色里,远方斑斓的烟火划破了年关寂寥的天空。我站在年华与年华的黏合处,抬头仰视迷醉的红色夜空,守望着一片片斑驳。
又是年末,不喜欢用“一转眼……”这样的句式,用这种态度面对时间的凋逝太过轻佻。我所钟情的是“蹙眉”,一蹙眉,骊歌唱罢,天下就不再是曾经的天下了。
2010年,我又向自己的迷茫义无反顾地靠近了一步,就像一场身负万千道义的死亡,像一场神圣庄严的血祭,不容任何推脱,逃也逃不掉。二十岁的生日过得很单调,我没有太多的奢望,容易被自己和家人忘却,只是在早上刷牙时对自己说了一声生日快乐,一切又恢复了常态。父母的每一句叮咛都带着最殷切的盼望,像一块历经千万载的蓝冰,化也化不开。感谢他们,给了我这个世界上最深情的牵挂。
毕业之前的那一段时间,身边的朋友一个接一个地离开,相识,分别,像一场预设的宿命,又像是一张无法撕裂无法逃出的网。曾经的种种不断在心头回放,像开在头顶的巨大烟花,绚烂凋尽,却令我经久不忘。闪着炫目灯光下的相识,每天上课下课的相守,还有那毕业前满目踌躇的离去,这些逐渐淡成了灰白的场景像烙在心头的久远图腾,在悠长的岁月里经历了千难万劫,成为了一道道经不起触碰的伤口。
二十岁,一簇簇年华的灰烬飘散在黑色的夜风里,仿佛时间这株樱花的碎片。繁华演尽,我所有的朋友,感谢上苍,让我们相聚在这即将沦陷的青春末世,感谢上苍,赐予我们这场逃不掉的宿命。二十岁,苍老的痕迹开始在我的面颊上暗暗滋长,年华之轮惨白的转动中,变迁无止境地袭来,成长像一场长久不退的高烧,灼蚀的温度令我恐惧,颤抖中,忘却了所有的方向。我举目四望,迷失的感觉却愈发强烈。
2010年,孤独开始在我的身上留下愈发浓重的阴影。曾经的一大群朋友像推倒的积木塔般哗啦啦散开了,时间设定了一个谜局,最伟大的占星师也参不透。我们是否还能再聚到一起,我共同经历了成长风霜的朋友们。忘不掉从前的那些日子,那些温情如水的旧时光,那些我们一起嬉戏,一起在市里乱逛在商品前指指点点的日子,这一切都幻化成了一张永不褪色的油画,钉在了我心底深处的围墙上。
我终究还是离开了这所与自己生活了两年零五个月的学校,冬天还没有来的时候,我已领着大包小包开始自己的打拼生涯。成是我上这所大学,从孤寂的边缘上拉回来的朋友,我们有说好一起出去闯荡的但没有如愿,刚下火车的时候凌晨一点刚过,我猜他已经睡下,不想电话铃声突兀地响起把他吵醒,黑暗中让人有些轻轻的恐惧。我握紧电话,想在苍凉的风中把那段温暖的回忆搁浅。我回不去了,我一直这样说,说了好多遍,直到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把背靠在冰凉的墙壁上,眼泪不知不觉的留了下来。我就这样靠在墙上,茫然的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妈妈显然是电话吵醒语调慵懒听她一遍遍地嘱咐在外面要小心,她说过年一定要回来,直到我不小心按动了某个键,通话“咚”的一声断掉,整个人沉浸到寂静的大海中,耳畔的话语全部消失不见。我从行李箱找到一件马甲穿在身上走在大街上,这座城市的夜特别静,很久才会有一辆车闪着迷离的灯光从远方开过来。
被电话和手机短信打破工厂打工生涯的时候甚至还没有热,朋友告诉我这个消息,早在预料之中,没想到时间会这么快。我呆立在那里看了自己的电话薄很久,良久没有说话。其实我想自己不应该这样麻木的,至少应该笑笑或者大喊一声我又可以和同学见面了,像电影中的那些角色一样。可是我没有,我只想说了一句,谢谢你们。
和大多毕业场合一样,嘘寒问暖,领了毕业证然后找一家餐馆然后长篇大论的高谈自己的工作,毕竟没有多久没有太多的改变,不晓得十年或是二十年我们是什么样子,鬼才知道。给过我最多帮助的朋友,离别却近在这一场聚会之后,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对这样的事实做出怎样的反应。今朝有酒今朝醉吧,我的朋友,有些人过去可乐代酒的,却没有在因为不能喝酒寻找开脱的借口,尽情的玩吧,然后在一个个悄然的离开,像我们预想的那样。有朋友这样问我,我们下次相聚会在什么时候?我只能摇摇头不说话。
二、曾经年少
这一年经历了太多太多,一切就像是一场缠住人不放的梦魇。我想要找个真正无人的角落,用我受过伤的右唇,含住自己的小指,不再压制,任泪水划破眼睑。
我在这里认识了一个女孩,她的脸庞上绽放的笑靥总是甜美得像不经世事的幼童。我本来在这个厂里安安分分当一个过客,在等着去学校去领毕业证,然后在和同学一块出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恐惧了一个人。我们是一起进厂,没有太多的言语,她的笑容或是朝夕相处吧我们开始慢慢熟悉,开始聊一些生活的琐事,很快乐。刚开始的工作我俩合作,感觉她在有意的帮我,我想说感激的话,却总是说不出口,但是她对我的好,我一直都记得。我不知道我和他能不能像以前的朋友那样或者更近一步,但我依旧感激,她给我的,哪怕最短暂的温暖。一个人身边的位置仿佛剧场的排椅,来来回回只有那么多,有人来,就终究会有人离开。这是我在2010年的别离中得到的感悟。人世更迭,而我依旧我行我素,百毒不侵,因为我始终记得一位朋友在临别时写给我的话:越是朋友们都不在一起了,我们越要好好的。这是我与所有朋友之间谨守的承诺。我要所有人好好的,哪怕我们相隔天涯,再也说不上一句话。
我还是没有上面写的那样潇洒,或者是出于后着原因居多吧,过完年之后我回到了那个厂去找了那个女孩,等在次不期而遇的时候,她好像已经默认我只是个过客,还是没有太多的言语。我想应该还会有后序吧,想再次进入那个厂,事与愿违,我最终没有得偿所愿,一个人心灰意冷去了无锡找我的同学。我向朋友诉说,朋友笑的前仰后合却回避我真挚的眼睛。我们现在还在联系,不过只局限在qq里,要了几次号码也空无结果。我有两次把谈话铺垫的好好的,像她诉说自己的好感,回报我的只有不或者是在说吧,或许是过早把结果预料出来的吧,心里没有想象的那么痛。之后半个月故意没有在找她聊天,想起同学的一句话做不了情侣就只能做陌生人把吧,我还是没有狠下心或者还有没有死心吧。如今的我,挺享受这段时光,曾自负说过这么一句我“曾少年也疯狂”,也对得起苏轼他老人家,他的诗还鼓励了一批人。
2010年我喜欢上了叶蓓的歌,没有缘由。以前只会听朴树像个孩子一样吟唱自己白色的孤独,却不明白叶蓓嘹亮的蓝色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意义。许多年以后终于明白,蓝色,代表的是像天空一样的没有边际没有穷尽也问不出缘由的忧伤,这种色彩,一旦沾染,便再也无法抹去。在夜色里叶蓓的声音听上去就像一个独自在一座雪山顶峰唱歌的孩子,脚下是纯净而冰冷亮得刺眼的积雪,四周是深得看不见看不见谷底的悬崖峭壁,叶蓓的声音就这样在最接近天空的地方发出来,一瞬间的嘹亮像狂躁的雪崩,所有积存的白色都落了下去,那一重淡淡的忧伤像蓝色的潮水一样一点一点漫上来,渐次淹没了所能看到的一切。很多很多个夜晚,我都是听着叶蓓的歌声入睡的,听她用忧伤的嗓音唱青春无悔,唱纯真年代,唱那天夕阳落下的模样。然后我就做了那一个场景比《后天》还要宏大还要有震撼力的梦,清晨醒来的时候,抬头看看被夹在建筑物之间的那一寸天空,我的眼前就会突然飘出许多带着记忆的云彩。
我感到自己太过于渺小,夹缝在这座城市不为人知的角落,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对于别人和这个城市意味这什么。小时候蓬头垢面在天圆地方的世界了,认为在这片领地就是我的乐土。可是一转身我就长大了,长到以前的小床加上一节沙发都已经睡不下。如今的我站在车站的翘首,希望下一辆车不会迟到。我经常感叹世事沧桑人生如梦。于是我经常在叶蓓的歌声中守着我的小惆怅回忆往事。
许多听惯了流行音乐的人甚至已经不再知道叶蓓的名字,我一个人躲在别人看不到的角落里,听着最后的心灵慰藉歌曲,独自祭奠自己心目中,曾经的纯真年代。
三、卷首
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且一切都圆满只能是上帝。
高三的这些日子里我过着最循规蹈矩的生活,我把自己埋在一座用书堆成的城堡里乖乖等大学这位王子披荆斩棘杀进来吻醒我带我去做他的王妃。有时候会花一中午的时间在网络上看一部电影,这是我最奢侈的休闲方式,毕竟,这一年,时间是多么有限任务是多么繁重所有人都心领神会不必多言。站在这凌厉的时光之流里,我知道自己每一步都应该小心翼翼谨慎仔细。
这些日子里,我每天都会按时擦去自行车座上那一层薄薄的尘埃,坐直身子穿过一条条点缀着绚烂霓虹和巨幅广告牌的街道,在学校和住处之间来回往返。生活节奏快到几乎看不清自己的手脚,频繁的考试像翻来覆去的死。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关于这一切,我一定仍会有清晰的记忆,这是我少年时代最惊心动魄的一场磨砺,这是我最真实的高三生活。
去年过年回家的时候,和同学相邀在一起聚聚。簇拥着人流,不知不觉来到学校门前。驻足观望,学校的门向东修整了一下,我们进校的时候第一眼看到就是我们可爱的教室,而不是想起来就感到不舒服粗堪不入的学生食堂,学校总共有三排教学楼,前后平行的簇拥着。青砖红瓦,棱角分明,瓷砖平滑光亮,探头探脑的沐浴在阳光里成长。
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畏惧成长,看到自己身上时间留下的痕迹我便难以平静,仿佛自己正在经历的成长是一场蓄意的谋杀。或许杜逊·奥斯汀说得对,时间仍在,真正飞逝的是我们,是那一颗颗曾经卓越而勇敢的心。
纷繁错杂的时光交汇在高三这一点上,在人人都必须经历的这个路口,我望着镜中自己不断变得粗糙的脸,见证着自己的苍老。杜拉斯的话像遥远的谶语一样飘过我的耳畔:十八岁,我们已经老了。望着杜拉斯晚年的照片我的心中总会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我想到的是湄公河上那位与中国情人邂逅的十七岁少女已经垂垂老去。心中的恐惧蔓延出来浸入骨髓,我感到耳畔呼啸而过的已经不再是风,而是沧桑的时光。我真的也会这样老去吗?
在旧历的新年来临之前的片刻,新年已经展开的图卷前,我怀着对时光的虔诚回首,默默祈祷。我只愿这繁华的人生,这绚烂青春的一切,深深埋在幸福之下。
致我们逝去的青春

《逝去的诗人》作文 《逝去的诗人》作者是谁文案:

几天杳无音信,就感到了一种沉闷、烦乱,更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可万没想到,你哥竟对我说,你去了,永远的去了。而且去的不是因为你的病,而是因为不可预测的车祸。这叫我怎么能相信,叫我如何面对这突来的变故。我们一直在努力,更是你的努力,才换得你哥哥和你父母的认同。决定给我们相处的机会。你哥说当天你是多么的开心,终于盼到了这种可能。可是老天却开了这么大的玩笑。将一场车祸安排在你的身上。为什么偏偏又挂在你本身病着的肝脏上,把你本身有病的器官,推向了衰绝的边缘。我却远在千里,根本不知道你的详情。我想去看看你,那怕最后一眼,我却都不知以什么面目去面对,怎么样能正视这可怕的现实。我失声痛苦,我几年没有的眼泪,不争气的全部涌出。那是一种无望的伤痛,那是一种绝望的心情,那是一种心碎的死去。在泪水中,回味了你对我一切的好。你与你父母抗争的片断,你如何把一种不可能的事情,抗争到发展的可能。直到现在,我还是不能相信,你真的去了,你真的不存在了。前几天我们还是那样的开心相聊。前几天我们还在相约争取在一起的誓言。才几天,一个大活人,一个青春靓丽的女孩子,就这么没了。一个爱好生命,一个阳光快乐,一个对社会一切都充满美好想像的生命,就没了。你单纯的像一个刚出世的婴儿,你单纯的像一张白纸,你单纯的不谙世事。也可能就是这样,你二十多岁,还不知自己有先天性的疾病,不知自己的病有多么危险。在冒着生命的危险来看我。还好从病房里又活着走出来了。也可能就是因为你单纯,所以,你对爱情才有这么执着的精神,为了我绝食自尽,接着割腕自杀。我知道你不是求死,而是用极端的方式,向家人表示,你可以为这份爱,做任何事。家人被你逼怕了,我被你感动疯了。我长这么大,都没有被这样爱过,那是一种无比的幸福感和被重视的感觉。你所做的一切,都在表示,你不是那种只说不做的人,有时你不说的话,却用行动来表示。你是言的弱者,却是行的强人。你走时,你说了一句话“对不起”。你哥说有对我的成分。是的,我理解,我明白,因为你之前得知自己病情时,想分手时同样说了这句话。我可以想像得出,你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都化成这三个字。你认为自己没有实现,和我一起生活的承诺。你认为自己愧对父母养育之恩,以及所有关心体贴你的人。你是一个把任何细小的事都放进心里的人,你是一个用行动去报答每一份真情的人。可是上天为什么要把你带走,为什么让你不再好好体会一下这个美好的世界。我再写不下去了,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心中似有千金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我深爱的人,我向上天乞求你在另一个世界里过的快乐健康。(作者:shitourr)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逝去的诗人》》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逝去的诗人》》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逝去的诗人》》,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逝去的诗人》》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