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论语中的名言作文 论语中的名言短一点文案

2019-03-10 高三作文 类别:叙事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论语中的名言作文 论语中的名言短一点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论语中的名言作文  论语中的名言短一点文案

论语中的名言作文 论语中的名言短一点文案:

本文是关于名人名言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3、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朝闻道,夕死可矣。
1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15、寝不尸,居不容。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1、巧言令色,鲜亦仁!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4、君子周急不继富。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8、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子不语:怪,力,乱,神。
32、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3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4、食不语,寝不言。
35、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6、德不孤,必有邻。
37、未知生,焉知死?
3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0、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1、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4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4、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7、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5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5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的格言警句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关于学习的名言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论语中的名言作文 论语中的名言短一点文案:

《论语》精要解读之五:
学习的目的-“为己”还是“为人”?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的名言,至今我们耳熟能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诉我们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思结合的重要性;“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启示我们随时复习,新旧结合,融会贯通……《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智慧如丝丝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灵。那么我们为何而学,《论语》又是怎样谈论学习目的的?
孔子在《论语·宪问》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所谓“为已”即学习的目的是自我完善或自我实现,“学”要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为人”则是迎合他人以获得外在的赞赏。以为已否定为人,意味着儒家将学习的目的指向自我,通过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正是儒家哲学的价值取向。这对生活节奏比较快的我们,有很重要的启示。
现实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是“为人”而学,读书更多的是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环境,或是为了给父母一个可以交代的分数,或者只是想快速达到某个目的,获得某种承认,或是为了获取一份体面地工作。这些本身无可厚非。但当我们为此狼吞虎咽学习时,强烈的功利色彩使我们很难欣赏到知识山峰在千折百回中的美感,学习成了只求结果,而忽略过程的事情,最终使我们自己成为思想的侏儒,流水线上的产品。这种功利化的读书也很容易使我们失去学习的乐趣,就像明明是一盘盘美味佳肴,我们不动用自己的味蕾,仔细地品味,只通过某种方式分解出营养元素注射到我们的身体里,这已不是享受,而是一种惩罚,凭此,要达到很高的学习目标,是不可能的。
而孔子提出的“为己之学”则可以克服这些弊端。
首先,“为己之学”是为了人的自我完善。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求道正是为了人格的自我完善。孔子把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四个目标三个是人格方面,而学习是这三者的载体。儒学大师荀子提出“君子之学也,美其身”(《荀子·劝学》)。这里的“美其身”,就是“为己”,是人格的提升与完善。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也说:“一个人精神的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这些都是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学习,我们应变得越来越聪慧,而不是越来越迂腐;通过学习,我们应变得越来越从容,而不是越来越浮躁;通过学习,我们应变得越来越单纯,而不是越来越复杂。学习开发我们的生命,知识和智慧指引我们识别美丑善恶,使我们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向前拓展;哲人的思想涤荡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心灵变得辽阔而宽广,坚韧而坚强。有一句话说:当你把学校所学的知识都忘记了,剩下的才是你所真正学到的。这些剩下的就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和完善的品格,这些是我们终身的财富。
其次,“为己之学”的过程是品味知识之美的过程。论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老师要“引而不发”,书要靠你自己去读,去思考,对知识要有一种渴望,一种追求,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平等的讨论;每读一本书的过程,也是与书中的思想交流,以补充和修正自己的思想的过程,而不是在这个过程中盲目地吸收。课堂上,是不断地与其他60人思维碰撞的过程,而不是成为口袋,一味地装填别人的思想。在一次次的碰撞中,在一次次探索中,你会不断地体会到超越自我的快乐,你会发现美围绕在你的四周,你会沉醉不知归路,你会乐而忘返,醉而忘忧。这样,学科学,就能使自己的思维运动进入极高的境界,来探究解释万物的有序、无序和混沌;学人文,能使你明晓古今,品味善恶,透彻人生,在纷扰的人世间,获得一个温煦宁静的世界,消除尘世的喧嚣与浮躁。
第三,“为己之学”的过程,是“学以致用”的过程。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不仅仅是上课要“听懂了”,更要知其所以然,并使之化为生命的一部分。学数学,不满足于仅仅会按照老师的方法做出题,更要从题目中品味思路的严密性,知识网络的系统性和那份独特的美感;学习苏东坡,不仅仅会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更要从中品味他面对困难的超然和达观,以此温暖自己的心灵……
第四、“为己之学”体现了一种宁静心境。《论语·宪问》中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意思是说: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理解其中的哲理,获得人生的真谛。不怨天尤人,思考人生真谛,就是一种宁静的心境。梁衡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称颂居里夫人时写道:“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不断地学习使他们有超于常人的宁静,超过常人的宁静,又使他们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为己之学”拒绝短期的功利,拒绝浮躁,“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一旦浮躁之后,怨天尤人,就很难有定心。在此心境下,要有深入的思考,要达到远方的目标是不现实的。
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在1985年曾写过一首《鹧鸪天》自勉:“溪水清清下石沟,千弯百折不回头,兼容并蓄终宽阔,若谷虚怀鱼自游。心寂寂,念休休,沉沙无意却成洲,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这无疑又是“为己之学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愿同学们也“心寂念休”,拒绝读书的短期功利主义,拒绝“为人之学”,用心观赏知识幽境的美丽,呼吸知识的芳香,静观人生的花开花落,涵养充实我们的灵魂,有一天,当我们蓦然回首,我们每位同学也会“沉沙无意却成洲”,成就我们人生的美丽。
结束语:孔子把读书分成“为己之学”和“为人之学”,是为了告诉我们:读书,最终要回到自己的生命中来,反思自己、调整自己、提升自己,涵养自己的灵魂。每一部经典的后面都有一颗伟大的心灵,每一种科学后面都有高明的智慧。让我们用心细细地去品尝知识的甜美,去实现我们“灵魂的壮游”。
思考:
1、《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很多,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3、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在1985年曾写过一首《鹧鸪天》自勉:“溪水清清下石沟,千弯百折不回头,兼容并蓄终宽阔,若谷虚怀鱼自游。心寂寂,念休休,沉沙无意却成洲,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是“为己之学的一个典型的例子,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理解。

论语中的名言作文 论语中的名言短一点文案:

导读:读书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德不孤,必有邻。
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6、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7、巧言令色,鲜矣仁!
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9、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10、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4、见得思义。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2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9、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3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34、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3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1、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也。
42、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43、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4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47、刚、毅、木讷,近仁。
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9、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5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1、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5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5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5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55、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56、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论语中的名言作文 论语中的名言短一点文案: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