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对扶贫的思考作文 对扶贫的思考和建议文案

2019-03-10 高三作文 类别:议论文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对扶贫的思考作文 对扶贫的思考和建议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对扶贫的思考作文  对扶贫的思考和建议文案

对扶贫的思考作文 对扶贫的思考和建议文案:

青年当怀家国志,凝心聚力思扶贫我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新时代领路人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学子,当铭记家国志、常怀扶贫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我们指明了精准扶贫的方向。“志”,激发脱贫斗志;“智”,提升脱贫能力。精准脱贫仅依靠政府支持是不够的,“输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贫穷,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令贫困户切实理解“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帮助贫困户树立信心、坚定信念、拥有自我“造血”功能才能根治贫困。正如张桂梅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就是扶“志”与“智”的典型代表,让贫困群体“心中充满希望,眼中充满渴望,脚上充满力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精准扶贫,锁定“志”与“智”,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精准扶贫,致敬时代楷模,汲取精神力量。深情凝望,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为代表的驻村干部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 “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毛相林为代表的老党员们不等不靠,主动想办法、解难题,在绝壁上开凿“希望”,历时7年,在陡峭的崖壁上修成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李保国扎根太行山区30多年,推广实用技术36项,让140万亩荒山披绿,打造了“浆水”板栗、“绿岭”核桃等全国知名品牌,帮助农民增收35亿元以上,用科技力量打开百姓致富之门。“脚上沾满泥土,心中装满百姓”,可以想象扶贫之路荆棘遍布,洒满汗水和付出。

这些在共产党员带领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是百年党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我们不竭的精神之源。

精准扶贫,铭记你我有责,心系家国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何其有幸,身处 “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有机会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追梦是我,圆梦有我。“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漫漫扶贫征途,惟有躬身奋斗。身为青年学子的我们,更要勇担时代使命,时刻铭记:青年当怀家国志,凝心聚力思扶贫,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对扶贫的思考作文 对扶贫的思考和建议文案: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通俗地说,谁贫困就扶持谁。精准到人,精准到物,可精准扶贫竟然出现了极其荒唐的事,拍完照片再没来过。如果这样也算是精准扶贫,实在是对这个词的亵渎。
荒唐“精准扶贫”不只是表现在拍个照就走了,有的扶贫干部是“走读”,根本没有驻村帮扶,有的长达10个月都没露面。有的是乱扶贫,比如武汉江夏区舒安乡何桥村的易学火老人今年82岁,目前只有每月180元的农村养老保险且患有严重风湿病。被列入精准扶贫户以后,扶贫工作队给他安排养鸡项目,并送来了100只鸡。4个月后,由于老人缺乏养殖技术,送来的鸡苗全部死亡,老人为此还倒贴了几百元。老人连自己吃饭都有问题,还让老人去养鸡,这样的扶贫完全是瞎胡闹,怎么能说是“精准扶贫”?
要做到“精准扶贫”,一方面需要扶贫干部将工作做到家,将扶贫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做,在事先调查了解情况的基础之上,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将扶贫工作做好,因为贫穷的原因各不同,乱扶贫只能适得其反,甚至使受助群众成为受害者;另一方面则是需要“精准监管”和“精准惩罚”相结合。对于扶贫干部的乱作为现象,需要监管到位,及时纠正,对于屡教不改的干部,要果断摘掉其乌纱帽,决不能让被扶贫的群众受到伤害。
不是所有的扶贫都叫“精准扶贫”,不是什么样的扶贫都能够帮助让群众脱贫。唯有扎实的“精准扶贫”,才能让贫困群众受益,才避受骚扰。
“精准扶贫”是个好词,对于困难群众来说,是希望,是期待,可有“精准扶贫”这个好制度,还需要好干部去实施。如果是不将群众利益当回事的干部,再好的“精准扶贫”也无济于事,也会被“毁”掉。显然,真正实施“精准扶贫”,就先要管好扶贫干部。法宝离不开“精准监管”和“精准惩罚”。武汉曝光荒唐的“精准扶贫”让人点赞,但显然不能止于此。举一反三,堵住漏洞,才能让“精准扶贫”造福于民。

对扶贫的思考作文 对扶贫的思考和建议文案: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生活条件,有好有坏。而贫穷会让一个人的心态变得消极。若要扶贫,那么就要先给他们送志气,先改变他们的陈旧思想。
时代在快速发展,但仍有一些偏远落后的山区里,生活条件并不好,交通不方便,教育水平也低下,当地的人缺乏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而导致当山区外的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内部却并没有太多的改变,让当地的生活无法得以改善。回想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若想要群众脱贫,那么应该对处在贫困中的群众进行思想引导,将“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但“不怕穷”的陈旧观念和习俗,犹如一道“文化的枷锁”,很大力度地压制一些贫困户脱贫的意愿与动力。
在那些贫困地方的人,以当地的自然条件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很难过上山区外界的好日子。并且有人会安于现状,很是满意当前的生活,并不想做出改变。这样的想法让贫困地区内部人员动力不足,毫无志气可言,给扶贫增加了难度。虽我们有扶贫的想法,但他们“不怕穷”的想法让他们不愿去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这一消极的想法让人早已缺乏了“人穷志不穷”的信念,缺乏活力。所以若要真正实现脱贫就要先扶志,之后再扶智。
若只是扶贫而不扶志,即使通过我们的资源改变了他们现状,但最终没有志气的他们还是会回到原状,并没有达到真正扶贫的效果,只是昙花一现。在扶贫的过程中,应先给他们灌输志气和信心,让他们明白,他们可以通过自己自强不息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比之前更好的生活。精准扶贫这一项目可以更深入地展开全面的工作,去感化他们,在无形中慢慢地转变他们的观点,慢慢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在其过程中,让他们明白所谓的命运不可能一开始就注定的,后天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可以改变的。让他们明白幸福不可能空降,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知识也是改变成年人的陈旧观念的有效途径。教育方面是很重要的,虽然自己这一代是穷的,但让自己的儿女得到良好的教育,会让自己的孩子走着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之后的生活也会改变很多。
要让贫困人民靠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主动撕掉贫困的标签。
点评:论据充分有力,分析透彻合理,哲理性较强。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对扶贫的思考作文 对扶贫的思考和建议文案:

局长召集班子全体成员开会,研究挂点联系村的扶贫帮困工作。年初时,市委下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市直各单位必须在各自的挂点联系村中找两个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支持他们发展生产,走向富裕。班子反复研究,决定拿出600元资金作为扶贫款。扶持哪两个贫困户呢?局长的意思是先下村作调查,选准有心搞生产但又缺乏投资的贫困户,让这扶贫款稳准地落在刀刃上。第二天,局长带上两名副局长和司机兼出纳的老黄下乡。挂点联系村在腊梅乡塘沟村,这是个全市最边远的村屯。老黄先给车子加了油,然后直扑塘沟村。在村委办公室里,村干向他们介绍了两家贫困户的情况。局长说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实地察看,确定其是否真的贫困。在村干带领下,他们逐一进入贫困户家中。第一户住房低矮潮湿,家有长病号,无钱医治;第二户住的是茅草房,摇摇欲坠,户主残疾,煮饭用的大铁锅侧面缺了个大口子。这让局长大为震惊:天下竟还有如此贫穷的老百姓!他当即难过得泪流满面。回到村委,局长称赞村干们实事求是,勇于给上级反映真情实况。之后,局长提出请全体村干们到腊梅乡酒家聚一聚。共十人,刚围满一桌。他们猜拳喊码,宴席直到近晚上十二点时才结束。席间,局长不时为当天看到的情景而感叹,并数次为之流泪。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对扶贫的思考》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对扶贫的思考》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扶贫的思考》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对扶贫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