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庄子》和人与自然作文 《庄子》和人与自然的区别文案

2019-03-10 高三作文 类别:议论文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庄子》和人与自然作文 《庄子》和人与自然的区别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庄子》和人与自然作文  《庄子》和人与自然的区别文案

《庄子》和人与自然作文 《庄子》和人与自然的区别文案:

闲听古琴曲,时韬晦,时恣肆,时深沉,时激越,顿挫不惊,抑扬不乱,张弛有道,收放有方,遂暗忖:《庄子》何尝与之有异?故潇洒自然之态,兼古拙遒劲之风。思之量之,揣之度之,其乐无穷,其妙无穷。
庄子其书其人,悠闲洒脱,清新质扑,理趣盎然。纵横而观,惟三点庄子视之最重:生命的保全、精神的自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说到保全生命,有这样一个寓言在《庄子》里反复出现,说是一棵树,生长多年,巨大无比,却无人砍伐。因为这种树做船船沉,做棺棺朽,做器器毁,做门流油脂,做柱生蠹虫,什么用处也没有,故而得以保存。庄子认为保全生命的关键在于对他人无用,于是不为任何人所用,这样便可保全了。而对于精神自由,在他看来与生命具有同等的价值。这种自由的最高境界,是摆脱对一切外物的依赖和被束缚。摆脱依赖,《庄子》举了很多缥缈的神仙例子,借神人们的吸风饮露和御龙而行,道出心目中最佳的个人状态;至于摆脱外物的束缚,他提出了人类群体生活的方案:山无路,水无桥,居无房屋,行无舟车;万物群生,人兽杂处,人们于浑浑噩噩中安享纯自然的无忧无虑。智力则被认为会使人迷失本性,当摒弃。总的说来就是与其它动物毫无二致地回归自然。无独有偶,18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鼻祖卢梭也提出“回到自然去”的口号。相似地,卢梭认为原始社会是人类的黄金时代。三千年后异邦得知音,庄周可曾预见?
尽管以今天的观点去审视先哲的思想,会觉得它们在很多时候极端、偏激,但上面提到的人与自然如何共处却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庄子虽然片面、武断地否定人的智力及生产力的作用,却坚定地强调了人作为一种生物,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当爱护自然,维护它的整体性,不能随意按自己意愿对其进行分割和破坏。《庄子·应帝王》中关于浑沌的寓言就很好地阐发了这种观点。不仅如此,同上文提过的一样,庄子还希望人们顺应自然、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庄子基于这几点上的设想虽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但横向比较一下,便可知他这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这种精神,儒家称为“天人合一”,但儒家主要用来指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还没有上升到庄子探究天人之际的高度。
横向地看,上古时代的西方没有像古代中国那样稳定、封闭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人们为生计转徙四方,由此产生发达的工商业和航海业。这当中,人对自然强调的是抗争和改造,是为西方“天人相分”的传统。漫长的中世纪,《圣经》宣讲的人的种种优越坚定了西人心中人的主宰地位。及至文艺复兴,人更被推得至高无上:“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其后,工业革命使生产力飞跃,同时进一步把人与自然拉开成为对立的两面。人们想方设法对付自然,从自然那里竭力搜刮财富。并要叫嚣要征服自然。我国在五六十年代也曾提出“人定胜天”,结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办了很多错事。事实上无论何时何地,破坏自然、违背自然的做法最终都遭到了自然严厉地报复——我们损害了自然,自然因为被损害而反过来损害我们自身。在看到和预见到自然被破坏带来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曾为人我们创造辉煌的“天人相分”的局限和片面,开始关注古老而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东方“天人合一”哲学。而东方诸多哲人中,思想最贴近“天人合一”实质的当推庄子。他认为人本来就属于自然,顺应、爱护和融入它是自然而然的。若身为自然一分子却要“改造”、“征服”它,无异于动物体内细胞癌变,尽管暂时夺到营养,最后还是一同覆灭。
可贵可喜的是,庄子并不一味地消极维护、顺服自然,他对自然同样有积极的看法。庄子主张从自然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不否定这其中人的作用。《庄子·养生主》里庖丁解牛的故事就表明了这点。庖丁由于“依乎天理”,“因其故然”,懂得牛的骨骼结构,才不致于把刀砍到骨头上。将故事的意义引申开来,庄子是在告诉我们,应该去学习、了解自然,而且要善于运用自然,为自身服务。看来,协调顺应而非肆意破坏,学习运用而非贪得无厌,也许是人与自然共处的最佳准则。
纵览《庄子》,幻想中有务实之法,偏激中有冷静之思,消极中有积极之道。去虚而存实,去芜而存精,去伪而存真,或有助我们对自身、对自然多一些认识,从而在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中平稳和谐地进行自身的发展;而《庄子》中浸透着灵气与睿智、潇洒与旷达的人与自然的哲学,也必将裨益于我辈,振铎于来者,启迪于后人。

《庄子》和人与自然作文 《庄子》和人与自然的区别文案:

庄子的思想中始终贯穿着大道合乎自然的思想。这是要求人们的内心与外界形成一种和谐。这世界有太多事情难辨是非,如此纷杂,需要我们时常擦亮心中的镜子,看清其真相。这社会有太多面具,人们无从知道面具下是副怎样的嘴脸。这时,我们必须擦亮心中的镜子,看清世间的真实面目,认清朋友及损友。
在举世皆浊的战国,屈原却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两任昏君面前,他十分清楚国家必会在这硝烟中走向灭亡,此时一切繁华皆徒有外表。正因为屈原心中始终有一块光亮洁净的镜子,是与非在他心中从不模糊。这样一块心镜为他点燃一盏明灯,让他无悔地付出宝贵的生命,以抒其独特的爱国情。
以笔代枪的鲁迅,用犀利的语言意图拯救麻木不仁的国人。鲁迅为何会弃医从文?因为心中的那块明镜照出了世间的丑、假、恶,令他明白了国人当前需要的是精神治疗而不仅是肉体。为何他明知为先驱者摇旗呐喊必定承受诸多苦难却毫不退缩?也因为心中的那块明镜指引着他,让他无怨地以拯救国民为己任。
孔子曾教导弟子子路,世间益者有三,损者有三。这里也暗示我们择友的重要和必要。
当我们擦亮了心中的镜子,就会体味朋友给我们真挚的关爱,体验诤友给我们良师般的的帮助。
当我们擦亮了心中的镜子,就会发现损友用心的险恶:友善背后实为伪善,亲近之中暗藏杀机,其处世原则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
世间事太纷杂,世间人太混杂,我们心中的镜子时常被灰尘蒙蔽。为此,我们应该及时擦亮心中的镜子,让心中的大道与社会与自然保持和谐。

《庄子》和人与自然作文 《庄子》和人与自然的区别文案:

读庄子,就像在空中飘游,随风随性而行。庄子主张一切顺其自然,顺乎我心,不要被世俗所累。所谓的“世俗”不仅包括爱恨情仇、名望金钱这些身外之物,也包括自身的生老病死。他就像是北冥的那只大鹏鸟一样,欲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御驾着风游走在天地之间,可以晓梦迷蝴蝶,可以感知鱼的快乐,可以观赏独立野外旁支横溢却于世人无益的大树并为它的无用而辩解,可以拿着骷髅当枕头睡而心无所惧,不顾世人的不解与讥讽,不屑世人所不愿放手的,他追求的是逍遥游的境界,是“承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游无穷”的。所以庄子是站在空中看整个世界的,换个言之就是立于广阔的宇宙之中。因为远离或者说有意避开人群,他看到了个体生命的终极无意义:无论身前如何,百年之后还是难逃大限。从没有生命到出生再到死亡回归大自然,这其中包含着一般人以为的生的喜悦和死的痛苦,和对待生死时的困惑以及个体名声的是是非非。做一回人决不是那么容易的!然而庄子立于云端,看世间人世沧桑,着眼大自然,终于突破了狭隘的思维,大悟。他从自然的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和生物的生生不息中看到了大自然的伟大。他窥探到自然的秘密在于大自然不停的循环。自然从来就不是一层不变的,人的一生不过不过是从自然大循环中的一环,是大自然变化中偶尔的一瞬暂留。有生就有死,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对于无生命的自然而言,所谓的生死不过是个遥远的传闻,然而对于个体生命,包括庄子都是自我超脱一个不小的难关。有人执着于生,追求永恒,然而自然轻轻运转,永生的梦想便破灭;有的人挥霍生,过着今朝不想明朝事的日子,死神来临都不曾察觉;有的人被世俗名利所累,无暇顾及,等到死神来临,才感叹一生为空。庄子冷眼看人间的形形色色的生活套路,悟出该看淡生死,生亦何欢,死亦何惧?生死原本一样,生有生的痛苦,活着的人所生存的社会那样混乱,“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夺走了多数生者为人的权力,死亦有快乐,因为没有形体的束缚,可以随意飘荡,反而顺了自己的心意,消遥自在。顺乎生命的循环,安于自然的变化,才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疏。作为一个凡人,他不可能真像姑射山中神人一般,“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他要吃饭睡觉,有精神之外的物质需要,时常面临生的尴尬。在一次次的思考与论辩之后,庄子终于不再坚持“奇生死”的消极观点,他不再不屑世间的繁琐事务,但是他有他的“道”,有他的精神追求,所以他可以从容地存活于这个世界不至于被社会所不容,同时又可以驰骋于天地之间,做他的哲学家,探索人与自然的本源与归宿。顺乎生活,似乎才不至于失去在这个星球上的立锥之地。庄子不是一个神人,他有心,也会受伤害,然而他在经历活看过一番情感的困惑与苦痛之后,提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庄子?天道》)的观点,又指出知人之心当若镜,可以包容万物而不受到伤害,所以他要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上,用大口嘘吸以得到一点湿气。用唾液相润湿,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确实,与其在死胡同里无望地共度难关,不如各自分开各自寻找出来,彼此在内心祝福,竟然心相连,又何必在乎身体的距离,况且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自由空间,距离太近,难免会有冲突和矛盾,所以要讲背景放到江湖之中,而不是一块弹丸之地。无论是“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还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位智者始终坚持独行,独自来往与广阔的天地。然而这位智者却有着无数的追随者,这些追随者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贯穿古今,横贯东西方。这样的人格魅力很少有人可以能与之媲美的。这样的魅力源自他的“忘形”与“忘情”。〖作者:若华兮〗

《庄子》和人与自然作文 《庄子》和人与自然的区别文案:

大自然中,有许多的动物,植物在生长,它们种类繁多,五颜六色。而大自然,也孕育了我们人类,让我们人类有一个美丽的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大自然让我们的地球充满了勃勃生机,让这个世界不枯燥,不单调。可是
我们,作为大自然中的高等生物的人类,几千年来和大自然和睦相处,是大自然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应该感谢它,保护它。但是,近几年来,人们却一直在破坏大自然,改造大自然。例如:人们不用的垃圾随地抛撒;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出的尾气都污染了空气;为了除虫人们还用飞机在树木里洒农药,污染了环境;更可恨的是,还有人砍伐森林,捕杀动物。这些破坏大自然的事,数不胜数,令人寒心。
当然,人类也摆脱不了大自然的惩罚。人们砍伐森林,致使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面积越来越大。人们挖山开矿,建房修路等活动,致使山体不稳定,因此便容易形成滑坡或泥石流。据统计,1991年9月23日头寨沟的滑坡仅3分钟,1800万立方米的坡体就冲出3600多米远,造成216人死亡,8人受伤,毁屋202间,埋没牲畜近300头,覆盖农田300余亩,淹没公路350多米,损坏电线和通信线路300多米,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万元!真是惨不忍睹。
为了免受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一起来保护大自然吧!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庄子》和人与自然》作文的经历,对《《庄子》和人与自然》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庄子》和人与自然》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庄子》和人与自然》,希望对大家写《《庄子》和人与自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