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鲁迅的小故事作文 鲁迅的小故事100字左右文案

2019-03-10 高三作文 类别:叙事 5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鲁迅的小故事作文 鲁迅的小故事100字左右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鲁迅的小故事作文  鲁迅的小故事100字左右文案

鲁迅的小故事作文 鲁迅的小故事100字左右文案:

童年时代,鲁迅常跟母亲住到绍兴乡下安桥头外婆家里,后来又到皇甫庄大舅父家里寄居。安桥头、黄甫庄都在绍兴昌安门外水乡,宽狭纵横的河流静静地流过村边。鲁迅喜欢到乡下去,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
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儿来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湖里的戏台前面,看武功演员翻筋斗。有时,他还和农民的孩子一起学演戏、扮小鬼。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
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是很有吸引力的。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鲁迅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还和农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同时也看到了旧社会阶段压迫、阶级剥削的血淋淋的事实。鲁迅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两天不下河打渔),饿得发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要哭出声。”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

鲁迅的小故事作文 鲁迅的小故事100字左右文案: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因为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的文学家。

鲁迅的小故事作文 鲁迅的小故事100字左右文案:

说起鲁迅,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跷起大拇指,因为他是我们绍兴人的骄傲。最近我读了《绍兴名人故事》这本书,其中鲁迅刻“早”的故事令我深深地感动。
鲁迅小时侯家事败落,父亲生病。所以鲁迅先生一面读书一面要做家务,天天奔波在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次,鲁迅上课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声:“以后要早到!”鲁迅默默地回到了座位上,他为自己的迟到后悔和难过,就用小刀在桌子右下边刻了这个“早”字来提醒自己。从此以后,他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我认为鲁迅先生做的和寿镜吾老先生说的都很对,干什么事都应该早。
我也曾到过鲁迅上过学的“三味书屋”,走近鲁迅用过的书桌、椅子,见到过鲁迅少年时亲手刻下的“早”字。我想:下个决心刻个“早”也不难,但要天天做到,每天坚持,这要多大的恒心啊!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我没有鲁迅先生那“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和自觉性。别人在周末是努力把作业快点做完,然后出去玩,甚至星期五就做完了作业。我呢,在星期五或星期六,只做一点抄抄写写,不用动脑筋的作业,到星期天下午才开始磨磨蹭蹭地写,写到快吃晚饭了,开始后悔为什么不早点做完,发誓下周一定早做。到了下周,又开始拖,然后又开始后悔……
长辈们常说:“早起三光,晚起三慌。”虽然我不知道是哪三光和哪三慌,但早和光、晚和慌是很有联系的。如果起床晚了,急急忙忙地去上学,既吃不好早饭,还会忘拿公交卡、红领巾之类的东西。若我们能早点儿起床,既能香香甜甜地吃好早饭,还能趁早晨这大好时光温习功课呢!俗话说的好:勤能补拙,勤能生巧。可能有些人的文化程度及能力不如他人,但如果他们能比别人先行一步,早些下手,那么就会缩小和别人的差距,甚至超越他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没错,做事快,不是做不到,而是不肯做。我想,我也应该的的确确得好好学一学鲁迅先生那“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了。凡事都要牢记一个“早”字,努力做到一个“早”字,把“早”深深地刻在心里。真正做到从“早”字做起,让“早”精神永记心中!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

鲁迅的小故事作文 鲁迅的小故事100字左右文案: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鲁迅的小故事》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鲁迅的小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鲁迅的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