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故乡作文 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文案

2019-03-09 高三作文 类别:叙事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故乡作文 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故乡作文  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文案

故乡作文 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文案:

不高不矮的青山下是黑瓦旧墙的楼房,藤蔓青青的菜园边有波光粼粼的鱼塘,晨闻鸟语,夜听虫鸣,春去秋来,白桅子,紫桑椹,红板栗,嫩冬笋……时有花果飘香,伴我快乐成长。这个安静朴实的小村庄,就是我的故乡,我儿时的乐园,我精神的家园。
春,到了。晨风和煦,后山飘来的阵阵幽香唤醒了我。踏着小径上还未被蒸发的露水,迎接我的是一股细细的山泉,那泉边洁白的身影,不正是野生桅子花吗?初春的暖阳斜斜地照下来,小小的花瓣轻轻摇曳着,莹光点点,周围那圈白色的光晕格外柔和。它的芬芳,也在湿润的空气里弥漫开来,裹住了整座后山,也飘忽在整个小村庄。我们最爱这桅子花,总是采一大把,欢快地跑下山去,送给妈妈,送给奶奶,据说在花瓶里插半个月还是很香呢。
夏,近了。草木葱茏,山也成了墨绿色。在一片翠色欲滴中,最炫目的莫过于那一粒粒的饱满的紫色了,那就是我们最爱的桑椹。红色的还未成熟,尖尖头上带着点黑,酸得很;紫红的就可以吃了;最好吃的还是那些紫黑色的桑果,已经熟透了。咬一口,汁水就溢出来,满嘴鲜甜,有时吃多了,整个嘴唇都变乌黑的了!这时,小伙伴们你看着我笑,我瞧着你乐,笑声一直传到很远很远。夏天,光是在这桑林里找桑果,就有着无穷的乐趣了。然而,我最喜欢的,就是摘桑椹和奶奶一起泡桑椹酒了。奶奶在酒里面放了冰糖,蜂蜜,再放上我们摘来的大大紫紫的桑椹,盖在酒缸里。过三个月舀出来,酒就变得红通通的了,很好看。我偷偷用筷子头醮一点舔舔,又酸又甜又有点辣,味道太特别了。妈妈说这酒比红酒强多了。
秋,熟了。一阵阵稻香也随之飘拂。这可真是一个打板栗的好时节。那一个个躲在树上的板栗,已经裂开了,正如一个个咧嘴笑的娃娃,现在只需用竹竿稍稍一碰,板栗就掉下来了。其实不需要打,我们都可以在树下里找到好多栗子。拨开枯叶,看到一个个亮光光的大栗子安静地躺在地上,心里别提有多兴奋了,有好几次我的口袋都装不下了。我们还把干瘪的栗子片收集起来,用针起来做项链,做沙包,大伙扔来扔去,简单的游戏却玩得热火朝天。直到今天,还是记忆犹新。
冬,来了。雪,落在那静悄悄的山上,黑黝黝的屋顶上,光秃秃的树枝上,大地一片雪白,寂静无声。殊不知,那一个个生命,正在地底下悄悄酝酿。遇上雪后天晴,我最喜欢和叔叔扛着锄头去挖冬笋了。叔叔说有的土地上会有一条条裂缝,只要深深地挖下去,准会有笋。果然,我们斜坡上挖了很久,找到了一根较大的,剥掉笋衣,洁白如玉。带回家去,笋和肉一起放入锅中,那诱人的香味留下的是家乡的味道。
大山的馈赠总是让人惊喜连连,而奶奶的菜园总是藤蔓青青。吃不完的瓜果,奶奶都会乐呵呵地送给邻居,邻居们有什么好吃的,也都会送到家里来。
我的童年,就是在这个小村庄度过的,这就是我的乐园。现在节假日回去,怎么也待不够。
此时,坐在书房,窗外银杏已微黄,我仿佛又看到了那座山,那片栗林,那曾经的童年。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世界上只有一种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幺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过去的习惯,决定今天的你,所以,过去的懒惰,决定你今天的一败涂地

故乡作文 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文案:

小时候,
故乡是一片嫩黄的枫叶,
掉进我的梦里,
故乡有山,有树,还有外婆站在田埂上守望的景象。
长大后,
故乡是一首写不完的诗,
它总是在笔尖颤抖,
打湿了我的双眸,
模糊了我的笔记,
却清晰了关于故乡的记忆。
后来,
故乡是一个长长的梦,
梦里我回到了幼年,回到了故乡,
那里依旧有山,有树,还有田埂上外婆的守候,
我伸手拉着她走在回家的路上,
醒来的泪水催促着我回家的脚步。
再后来,
故乡是一列长长的列车,
轰隆隆的汽笛声是我咚咚的心跳,
回到故乡才发现原来它已不是过去的景模样,
虽然依旧有山,有树,却没有了田埂上外婆的守望。
梦里,我又回到了故乡,
故乡依旧有山,有树,还有外婆站在田埂上守望的景象,
我拉着外婆的手漫步在回家的路上……
何时我才能回到承载着儿时记忆中的故乡!
高三:刘晓琴

故乡作文 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文案:

在他乡的道路上,我用车轮碾过的痕迹拼一封书信,以寄故乡,告诉亲人我悠悠的思念。反复回旋的车轮将路上的风景一米又一米向身后抛去,急匆匆,在马路似曾相识的景,呼唤游子思归的心。还有那日日守望的花朵,把相思染在花瓣上。以及那热闹非凡的街道,和故乡一样。相似的景在车轮的转动下变成了想念的信封,随着风飘向一个久久凝望的地方。
伴着飞逝而过的行道树,心随着车轮延伸到家乡。车轮反复的回旋,一圈紧跟着一圈,将尘迹飞扬,将热浪吹散。看着周围匆匆闪过的树,突然回忆起守护家乡的英勇的行道树。尚若带着发泄急速驶过,行道树就像无畏勇猛的战士,向坏心情出击。叶被风快速向后扯去,一抹抹翠玉般的绿被抽成条状,就像油画上那种被排笔着鲜艳的色彩任意刷过的痕迹。我能感受到树保护家乡土地上的人们的迫切心情。而当我悠悠驶过时,行道树则像是坚守的哨兵,高大的树冠为路人撑一把遮阳的伞,阳光通过绿伞的过滤,便化作了清凉的风,总会温柔的撩起刘海,在携来几片凉爽的,夹杂醇醇泥土香的绿叶。行道树挺拔的身姿带给我们极大的安全感。在他乡,没有了故乡熟悉的树,心里仿佛缺少了一份安全感,仿佛初生的婴儿霎间离开了母亲的怀抱,仿佛在拥挤的人群中突然失去了朋友的手,仿佛车迹在向着迷茫前行。
思念还停留在故乡的树,车身的颠簸却将我拉回了异地。在铺着花瓣的小石子路上,轮迹随着颠簸。那颗颗如琥珀般光滑的卵石被随意搁置在路上,带动着轮迹的起伏。道路两旁盛开着留恋故乡的花朵,一朵朵笑靥如阳光般炫目。向日葵着金色的盛装将阳光绽放,在温柔的风的沐浴下,一如被泉水浸泡的纯纯的黄色花瓣,仿佛在闪着金色的眸子,那样明澈动人,在深深凝望着蓝色画布般天空中浮动而过的白云。或许,那里有天堂,曾是一方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雅静的地方,曾是它们前世居住过的家乡。风乍起,就将遥远天际的思念带给它们。它们又轻轻挥手,着手书一封家信,待下次风的来临,又将它们的思念回寄家乡。路面零星散落着一些花瓣,像是它们刚因思念而泣下的泪滴,一点点,将大地浸染,将车迹浸染,将车上的我浸染,将那颗思念家乡的心浸染。这时,再感受那车迹微微的颤动,便不知是因为石子还是那相思了。
当轮迹在街道反复辗转时,热闹也辗转成寂寞。那一栋栋参差不齐伫立着的旧楼,身上爬着几条斑驳的裂纹,一如那故乡里深爱着我的奶奶脸上几道深深的皱痕。喧喧嚷嚷的人群总像是混着几个朋友的背影,仔细看来,却又不是。风将罗列在道旁的各种小吃的香味扑鼻送来。窄窄的道路也总是会被那吆喝声,车鸣声,人群的欢笑声挤满,让那形单影只的过客,也觉得几分热闹。而这样陌生的我骑着单车从这里路过,却觉得添了几分孤独,仿佛那热闹隔我很远,眼前的喧嚣化作了孤独,随单车驶过的痕迹一直延伸入我的心。车轮滚过的风声在热闹中分隔了出来,带着寂寞与思念的车迹,在热闹的街道也显得格格不入,我仿佛被这个他乡的时间空间阻隔,只那样只身一人行驶在远离故乡的地方。不是家乡的地方总是充满着陌生与寂寥。就像朱自清说的那样: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只有耳边呼啸的风声和车迹留在路面时深深的疼痛。
单车走过,思念也打马而过。带一缕故乡的温柔的微风,随落花飞过,树荫掠过,缕缕秀发抚面而过。车轮下,浅唱一首故乡的牧歌,一声声呼唤我包含归心的脉搏;写一封绵绵的车痕长诗,寄给深深念着我的故乡的山河。思念的痕迹,伴着单车行驶的我,飞到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车迹,延伸到久久思念的故里。

故乡作文 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文案:

群山相连 植被稀少 那是父老乡亲走不出的身心“驻地” 也是我梦中经常回望的心灵“圣地” 故乡的山峦 沉郁、苍凉、悲壮 赤身裸体横陈在苍穹下 只有到了春夏之际 才能露出最原始的本性——一种不可名状的沉静、厚重、大气 瘦弱的小溪在山沟中走走停停 孤单的山雀偶尔来这里嬉戏、饮水 幽独让故乡的溪流显得寂寞冷峻 但即便如此 那一条条溪流依旧是我童年的水上乐园 故乡的无名山遭受了狂风的袭击、豪雨的冲刷、霜雪的欺凌 皮肤都变得焦黄 但不靠山花、绿树、庄稼以及地里的“宝藏”垂青世人 默默地仰视苍天 与大自然无言对话 等到真正的春天来了 故乡的山水草木便成汉子和婆姨的广阔天地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勾勒出庄稼人的精耕细作 画出敬天爱人的和谐共生 让天地人三者更加祥和 等到真正的春天来了 胸中装满故事的父老乡亲便在春风里哼唱 歌唱永远流行的信天游 歌唱最直白的情感 歌唱最淳朴的故乡人 世界到处浮燥和喧哗 惟独故乡依旧贫瘠而坦诚 解除乡思的禁锢 遥寄一枝春 赠与故乡人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故乡》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故乡》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故乡》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