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读《中国教育缺什么》有感作文 中国教育缺什么摘抄文案

2019-03-08 高三作文 类别:读后感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读《中国教育缺什么》有感作文 中国教育缺什么摘抄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中国教育缺什么》有感作文  中国教育缺什么摘抄文案

读《中国教育缺什么》有感作文 中国教育缺什么摘抄文案:

这几天看了朱永新老师的《中国教育缺什么》一文,启发很深。朱老师认为,中国教育缺服务意识,缺人文关怀,缺个性特色,缺理想追求。所有的这些\"缺\",我都承认,也都有一定感悟。这里,我特别要说一说缺人文关怀。
教育的真正任务是什么?是让孩子成人,是让孩子的身体,心理和行为模式都健康地成长。而后才能顺利融入社会。最重要的教育任务是什么?当然就是养成教育,是人生行为教育!绝对不是让孩子学会认几个字,读几本书那么简单。会读书不如会做事,会做事不如会做人,会做人不如会感恩,会感恩的人才是最快乐,最有价值的人。如果连做人做事都不会,就没有必要读书,读了也是白读!
可我们的家长常用“好好读书,别的事情不用操心!”来教导自己的孩子。我们的老师也常给学生这样说“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一定会后悔的!”。“读书”,这怎么就如此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们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务呢?
看看我们的孩子们,他们每天都在忙碌些啥?他们生活得怎样?一个字——“苦!”。救救孩子吧!!
教育部门觉察到了,也早开始行动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变,足以说明一切。可“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同样搞得扎扎实实。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孩子仍在知识的海洋里拼命“遨游”,丝毫没有乐趣!可教育部门似乎喜欢装聋作哑——闻而不问、视而不见。
教育必须和社会接轨,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于是最近校园里又提出了“温馨教室”、“和谐校园”建设。“温馨”“和谐”,是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字眼,看上去就让人感到阵阵暖意。
“温馨”“和谐”最终强调的是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她既体现在整洁舒心的硬件环镜中,也体现在诚信协调的软件人际中;既体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在学校组织地所有活动中。她旨在促进教育生态的均衡发展和师生的共同成长。可因为有了前面“素质教育”出效缓慢的前车之鉴:无论学校、还是家庭,有哪一家不在给孩子加班加点?有多少孩子能真正享受到双休日的快乐?究其原因就是那该死的考试指挥棒。尽管考试制度在改革,可至少从目前情况看,学习成绩仍然是第一位的。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而优良率、及格率哪一个不是主要由学生的各课文化成绩决定的?如今真为“温馨教室”、“和谐校园”工程担心。担心面上温馨了(硬件角度),暗底里却“涛声依旧”(软件角度)。
“人的德性的养成,不同于知性,至少有三个基本规律:人要活动;人要读书;人要培养才艺”。朱永新老师讲得很有道理。我认为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应始终贯穿其中。然而行为教育长期以来被我们的传统教育体系所忽略。但是由于行为教育在人生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西方国家和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都非常重视:有专门的行为教育学教授和专家,也有专门的行为教育研究和培训。国内目前的成人教育中,有很多收费极为昂贵的培训课程如《成功学》等,往往一两天的培训费就达数千元,其本质上就是行为教育。现在的学校教育体系,并不提供系统的行为教育,即使教育大纲里有所谓的“思想品德课”,也仅仅是做做样子的,不被重视。所以我们这个社会里才会有卖肉的北大才子,做乞丐的南京博士,自杀的武汉博士和杀人的马家爵们!
考试制度要改革,可现在上海的中考制度给人以一种错觉,学好语数英理化,稍重视一下体育,完全OK了。思想政治等其他无所谓!一切都是走过场而已。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改革的步子该快点了,要全面铺开“学业考”,最好普及12年制义务教育(高中)。唯有这样,才能重视行为教育,真正体现人文关怀。

读《中国教育缺什么》有感作文 中国教育缺什么摘抄文案:

读了“中国教师缺什么”之后,我感触很深,发现自己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而问题最严重之处是:“缺乏教学民主”首先本人对教学民主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理解,认为教师的教态和蔼、温和、亲切就是教学民主,或是教师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有幽默感,让学生轻松的听课就是教学民主。有时认为只要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发言的人数越多课堂民主气氛就越浓厚。在读“中国教师缺什么”之前一直持有这种观点。其实这三种观点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民主。于前两种观点相比第三种观点比较贴近教学民主,但它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民主。学生发言了不一定就是教学民主,学生可能根本不思考而是根据教师的口气回答问题,比如我经常会问“对不对”?学生回答“对”,我会进一步问“到底对不对呢?”学生马上就会回答“不对”,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仍然处在被动中学习,学生为教师而学习,为教师而思考,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靠教师来操作的。这实际上只是一种浅层次的表面意义上的教学民主。其次我为追求“教学民主”而孤立的对待“教学民主”。为了实现教学民主我也是煞费苦心,千方百计的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想尽一切办法和学生交流沟通,但是学生就是调动不起来,这样越急越生气,生气后就指责学生,说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学生就越不敢回答,于是我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抱怨学生太死板、启而不发、基础差、无法沟通,很难实现教学民主。有一次在上课时提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学生没回答上,而这个问题我已经反复讲过好几遍了,我说这位同学是“你要知识没知识,你有什么?”这实质上已经严重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更谈不上什么教学民主。实质上在大多数我们缺乏耐心的时候做法就像漫画“窦尔敦”卖西瓜中描述的一样,黑着脸高举着大刀叫喊“买西瓜来”就是喊破嗓子也没人买他的西瓜。在读了中国教师缺什么之后我终于深刻的领悟了什么是教学民主:“要能做到教学活动方式是民主的,鼓励学生发问,发表独立见解,做出不同于标准答案的其他答案。允许学生与教师争辩,教师要真心接纳学生好的建议。我相信我的这种观点和做法恐怕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下面本人解剖一下个人的原因。一、对教学民主没有高度的重视,太过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教法和学法。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忽略了他们一些真实的感受,在课后也没有和学生积极的交流,及时的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就影响了教学效果。二是没有把学生和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对待。虽然有时教态很和蔼,语气很委婉,但实质上从心底仍然是高高在上,没把学生和自己平等的看待。还是希望他能够老老实实,按部就班,按照我设计的教学模式走。三是没有灵活的用运教学方式。对待不同的教学对象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太过死板。辩正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方式也应该随时间的变化有所改进,随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即所谓因材施教,因时而教。

读《中国教育缺什么》有感作文 中国教育缺什么摘抄文案:

身为教师的我深知,教师是做人的工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今天我与学生关系的民主与和谐,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属于美丽而有丰富内涵的她——《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爱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是荒谬的。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宽容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校长如果没有宽容和善待的胸怀,麦克劳德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而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解放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管理不能牢牢地固守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念,根本不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的差异。 “班级在线”、“教师论坛”(《中国教师报》中的栏目)中所蕴涵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告诉我,这种规矩应当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每一个个体的差异,把统一的规范减少到最基本、最必要、最原则性的限度,就像陶行知所告诫的“六解放”。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具体的教学中,课堂效率的提高,直接决定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新课程”、“创新课堂”、“综合实践”(同上)中每一篇文章都渗透这新课程的理念,帮助我把握好学科教育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了激发、释放和展现。阅读《中国教师报》的日子里,我有了更多的反思,在反思中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也正是因为有了她,“热爱、宽容、解放学生”的理念融入了我的灵魂,激发我更好地提高、成长。有《中国教师报》相伴的日子里,教育、生活真美妙!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

读《中国教育缺什么》有感作文 中国教育缺什么摘抄文案:

我曾经说过中国教育之所以差是因为教师的水平差。
孩子是一个很容易对看起来好像知道很多东西的人产生崇拜心理的人,可是能当教师的至少已经是成年人了,相对于小学的一班处男来说,哪怕是一个流氓,都能让这班处男肃然起敬。所以首先,小学的教师水平往往是比较低的。教师本来就是一个由低能力学校培训出来的人,像我上学的时候,周围只有成绩实在不行,而且完全没有什么特长,又不想去当兵,但考大专又嫌难听的人才选择了师范,而在师范里培养出一点真本事,或者又很漂亮,或者学习优异的人都不会选择出来做老师,所以在师范里又只有成绩实在不行,而且完全没有特长,又不想去当兵,嫌失业太难听的人选择了做教师。所以可想教师的本事能有多大。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故意将教师的地位拔高,终于拔到今天这个完全不正确的位置。并且称做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实说穿了,教师只是一种职业,是养家糊口的一个途径,和出租车司机,清洁工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全天下的教师一个月就拿两百块钱,那倒是可以考虑叫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关键是,教师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循环性工作,只要教材不改,永远就是两三年一个轮回,说来说去一样的东西,连活跃气氛用的三流笑话都一样。这点你只要留级一次,恰好又碰到一样的老师就知道了。甚至连试卷都可以通用,只要前几届考过的小子嘴紧,数理化英历地的试卷是能用一辈子的,还有寒暑假,而且除了打钩以外没有什么体力活了,况且每节课都得站着完全不能成为工作辛苦的理由,就像出租车司机一定不觉得坐着是一种幸福一样。教师有愧于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原因关键在于他们除了去食堂打饭外很少暴露于阳光下。
我上学的时候教师最厉害的一招是“叫你的家长来一趟”。我觉得这句话其实是很可笑的,首先连个未成年人都教育不了居然要去教育成年人,而且我觉得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应该大于家长和学生本人,有天大的事情打个电话就可以了,还要家长上班请假亲自来一趟,这就过分了。一些家长请假坐几个钟头的车过来以为自己孩子杀了人了,结果问下来是毛巾没挂好导致寝室扣分了。听到这样的事情,如果我是家长的话,我肯定先得把叫我来的那老师揍一顿,但是不行啊,第一,自己孩子还要混下去啊;第二,就算豁出去了,办公室里也全是老师,人数上肯定吃亏。但是怒气一定要发泄,所以只能先把自己孩子揍一顿解解气了。这样的话,其实叫你来一趟的目的就达到了。
刚才就涉及到一个什么行为规范什么之类扣分的问题,行为规范本来就是一个空的东西。人有时候是需要秩序,可是这样正常的事情遇上评分排名就不正常了,因为这就和教师的奖金与面子有直接的关系了,这就要回到上面的“家长来一趟”了。
教师或者说学校经常犯的一个大错误就是孤立看不顺眼的。比如,有一人考试成绩很差,常常不及格,有的教师就经常以拖低班级平均分为名义,情不自禁发动其他学生鄙视他。并且经常做出一个学生犯错全班受罪的没有师德的事情。有的教师潜意识的目的就是要让成绩差的学生受到其他心智尚未健全的学生的排挤。如果不是这样,那这件事情就做得没有意义了。
在抗击“非典”的时候,有的航空公司推出了教师和医护人员机票打六折的优惠措施,这让人十分疑惑。感觉好像是护士不够用年轻女老师全上前线了。但是,我实在看不到老师除了教大家勤洗手以外有什么和“非典”扯上关系的。那我是清洁工坐飞机能不能打六折?
说真的,做教师除了没有什么前途,做来做去还是一个教师以外,真是很幸福的职业了。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读《中国教育缺什么》有感》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读《中国教育缺什么》有感》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中国教育缺什么》有感》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读《中国教育缺什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