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北京2017西城区期末考试()对与好作文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文案

2019-03-08 高三作文 类别:其他 7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北京2017西城区期末考试()对与好作文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北京2017西城区期末考试()对与好作文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文案

北京2017西城区期末考试()对与好作文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文案:

“对”即是指合乎要求和规定不逾矩,而“好”则是指令人满意,使人欣赏。我认为,一切好的事物需建立在对的基础上,这样才可称为“正能量的好事”,为人模范。
违反了“对”基础上的好事,如果被大家当做好的象征,则可能会引起更多人的跟风,模仿,对社会秩序造成影响。
例如两名大学生为了完成青春梦而脚踩轮滑鞋代步上路,由山东至北京完成了五百多公里的刷街。此事刊登到网络上收获的是一片称赞声,但如若没有异味交警指出这是违反交通法规的错事,引起的可能是更多的轮滑、滑板等爱好者将他们心爱的运动搬上本就拥挤且人满为患的公路上,造成更大的交通难题。与之相似的可能是学生为了追求个性美,私自改动校服或者佩戴饰品上学,也可能是某位歌星为了彰显个性而写出不合时宜的词曲。这样追求好,追求个性的方式是错误的。打破常规的一些做法例如书法家为了艺术效果而改变常规笔顺可称之为好,但规定原则确实不可被忽略务实的东西。无法度不可定天下,因此,打破规章以求个性的错事,不可被称为好。
但同时,我们也应在“对”之上努力争取达到好,即推陈出新。鲁迅先生曾在《呐喊》中写道:向来如此,便对么?这便是要求我们有辨证的思想,吸取前辈优秀的经验,也要有改正前世过于陈旧的事物的创新精神。例如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就有人提出要将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博采众长,方能更好地传承经典,又不使现代受众人群感到单调乏味。这便是在“对”的基础上争取好,为这个新时代中每一件小事注入新鲜活力。
追求好,即是在对的层次上又提升了一个台阶。我们既不该为了有功而做错事,也不应怀着“无过便是功”的心态一板一眼地生活。生活需要阳光和雨露。对的事物是温阳,好的事物则是甘霖。
对与好本就密切相连又同等重要,让我们怀着尊重法规的心做对的事,怀着勇于创新的心做好事吧!

北京2017西城区期末考试()对与好作文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文案:

古人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确,我们活在世界上,总要遵循各种规矩,也就是法律与规章制度,但这些都是外界的,是最低标准。对于每个人来说,自己内心同样有一种规则,便是道德。符合道德的便是好的,不触犯法律的则是对的。
但只按着自己道德准则做事,做“好事”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便一定是对的么?最近,一条狗的事引起了大家的热议。狗狗在主人不注意的时候抛出了家门,被一位女士捡到。但她捡到后非但不归还,反而漫天要价讹钱,最后恼羞成怒将狗从窗户扔下活生生摔死。并且之后拒绝道歉。她的种种行为引发了网友的强烈不满,更有热心网友人肉出了摔死狗的女士的个人信息进行人身攻击。诚然,摔死狗女士讹钱,残害小动物,不道歉的做法突破了绝大多数人的道德准则,是不好的事,而网友责骂他是帮助受害者,是伸张正义,是好的事。但人肉他人信息,进行人身攻击,便是对的事么?殊不知这已经触犯了法律。由此可见,好的事,不一定是好的,做好事之前也需要三思而后行,否则,这又与被声讨的所作所为有何区别呢?
从另一方面讲,对的事情便一定是好事么?古时候侠客层出不穷,他们替天行道,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深受民众爱戴。这些事情,毫无疑问都是极符合人心中的道德的,但我想,这是用于封建社会,但绝不能够在如今法律健全的社会加之宣传。设想,若人人都按自己的法律做事,社会将变得血流成河。对于我们,唯有依照法律做事,生活才可幸福,社会才得以长治久安。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我们唯有相信法律,才可做对事,才有资格讨论是否做了好事。只有对的,才可能是好的。
古往今来,一个健全的社会体系离不开健全的规则。我们依照规则行事,更应以高道德朱泽要求自己,做好事,但切不可以自己打的准则规范他人,做出好但万万不对的事。只有这样,我们自身才能够提升,成长。
认识那“黑暗”,但永不成为那“黑暗”。做好事,但永不凭借“黑暗”做好事。

北京2017西城区期末考试()对与好作文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文案: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时常可见,贵所代表的“好”与“对”似乎是相对的两种观点。然而,我认为“好”与“对”作为情感与理智的两个方面,而者是相辅相成,时时促进的。
“对”最为兮手现实的一面,时常为追求自由的“好”之人所诟病为刻板、教条,殊不知,前者却是后者的基石。校园生活中,宽大统一的校服或许并不雅致美观,甚至因为强求一致而将青春期爱美的本性所限,但却为和谐学术的学校氛围创造了更深远的意义。相似的着装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衣服饰品的攀比,有效防治了恃强凌弱,因贫富现象的出现,更能时时提醒这份新的女孩自己学生的身份与学习的本业。另一方面,依照不同校规设定的校服更代表一种精神归属,当所有人集中在操场,又或是公共场合因熟悉配色而来的惊鸿一眼,无不在内心为我们提供了极强的安全感。穿着对了,氛围好了,自然能够促进我们的发展。
同样,好座位理想的代表,有时亦能超出法治,行政条文的明线,于无声中更为对补充。元旦假期,有车主串门误停车在路边,赶回时却发现车窗上并未夹着罚单,反而是一张画着笑脸的空白罚单,并附书:“新的一年第一天就不罚了,但以后要注意。”若以“对”的角度审视,这位交警的做法显然是不合条文规定的,担当这张罚单拍上网,却收获了一片赞誉之声,不少网友都表示不好意思再乱停车添麻烦了。显而易见,是因为交警的人情味儿“好”了冬日,才有更多人紧跟了“对”的队伍。
对与好,二者都是如今社会中人们所提倡的积极因子。现代社会多元复杂,我们不能再因着古老的条例将人们置于法律的的重压之下,更不能随心所欲的“法外开恩”,造成社会极度混乱。因此,盲目苛求其中一方都是极端的,只有将二者视为同一目标的不同达成路径,才能发挥最大效益。让对成为好,让好符合对。
随着时代进步,生产力发展,不少姑娘的衣服价格下降,质量却更为上升。好与对之比较的分别日渐缓和,二者相互融合发展,这能推动时代的更好前行。

北京2017西城区期末考试()对与好作文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文案:

“世间安得双全法”,生活中,有时好的事未必对,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事,两全其美着实很难。人们心中认同的便为好,但仍应考虑到事物本身的规则和限定,不给别人造成困扰和伤害。
符合校规的着装不一定是学生心仪的着装,但不穿校服上学不仅违反了校规,且使得班级服装凌乱不统一。穿校服上学是一个学生应遵守的,是学生的责任、纪律。如同军人穿军装,医生穿白大褂,无从质疑。或许校服并不符合有些同学的心意,但这种情况下,应当服从校规,压制住心中的“好”,作对的事情。
共享单车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有了些许负担。有些人为了自己方便,将自行车停放在自己小区中、楼道里。有些地方不属于共享单车合理停放的地方,但人们以心中的喜好任意停放。这样,不仅使周围人不方便寻找单车,而且堵塞了小区、楼道的通道。这样的好,只针对乱停车的那个人,对其余人是造成了麻烦和困扰。这种“好”其实很自私,不仅不对且对别人并不好,应尽量减少甚至杜绝。否则人人以此为好,将会有更大的负担。
书法家为了写出好字,常常打破正确的笔顺以求艺术上更美,我认为这样做无伤大雅。人们学习写字,以教科书、字典为准,并不会参照书法作品。况且,书法本是艺术,是美的展现方式,书法家打破笔顺也是一种创造,可以让人们欣赏到更优秀的作品,无可厚非。只要不误导人写错字,“对”在此时可退而求其次,先以“好”来为主。
对与好的选择在于平衡,不违反规章制度,给别人造成麻烦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偏重于心中认为好的一面。但有些事不能太过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做正确的事,这是原则,也是事实上对大家都好的事,而不是你一个认为好的事。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