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高考人数作文 高考人数历年趋势文案

2019-03-08 高三作文 类别:叙事 3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高考人数作文 高考人数历年趋势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考人数作文  高考人数历年趋势文案

高考人数作文 高考人数历年趋势文案:

按照今年的高考时间表,语文科目的考试时间为6月7日上午9:00—11:30,考生要提前30分钟入场,即当日上午8:30入场;外语科目考试时间为6月8日下午3:00—5:00,考生也要提前30分钟入场,即当日下午2:30入场。
数学科目要提前25分钟入场,即要在6月7日下午2:35入场(考试时间为下午3:00—5:00);选测科目变化相同,6月9日上午入场时间为8:35(考试时间为9:00—10:40),下午入场时间为2:35(考试时间为下午3:00—4:40)。
考生违规将收到“告知书”
据介绍,本着依法治考的原则,对违规考生的处理,考试院增加了“下发违规处理告知书”这一程序。考试院说,增加这一程序,是为了给考生一个陈述和申辩的机会,使得对违规舞弊考生的处理工作更加规范。据悉,“违规处理告知书”将在考生违规作弊事实认定清楚后才会下发。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高考人数作文 高考人数历年趋势文案:

2015年是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元年。7日举行的首个高考科目是语文。
根据统分命题的安排,全国940多万考生共使用12套语文试卷。2015年的语文命题有什么新特点?新变化?考生今后要做哪些素质准备?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为我们做了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理解了吗?
全国二卷的“一带一路”、安徽卷的亚投行、湖北卷的南水北调……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社会热点、新闻时事、国家大政等内容很多。
“国家对教育改革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时代任务。”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说,我们在考查语文基本读写能力基础上,力求把核心价值涵盖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层面有机渗透到试题中去。
高考语文学科命题专家指出,今年命题的一大重点是要给学生上“生动一课”,通过精选材料、明确设问考查学生对社会现实和时政政策的了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举例来说,全国一卷的阅读题《马兰花》讲述了小商贩过世后,其家人坚持还债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人物群像的高贵品质,也体现了社会和谐友爱的主题。全国二卷的阅读题讲述了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与共产党的一位新闻记者成为莫逆之交的故事,学生可以在抗日的大背景下,思考戴将军超越党派利益、献身正义事业,为人平和、敢于担当等优秀品格。福建卷的语用题要求考生用排比句描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引导学生认识到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推进依法治国,你遵行了吗?
2015年全国一卷的作文题选取了5月媒体报道的一个真实事件:湖北一位大四女学生在微博上举报父亲高速路开车打电话。考生阅读相关材料后要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对女儿、父亲、交警或媒体写一封信。
“看到这个材料后,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命题点。”命题专家说,这件事在热闹的背后,其实有深层的价值冲突:中国古代伦理观念中“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传统与依法治国所要求的尊法守法某些方面存在矛盾。如何评价小陈的行为?又如何在实践中解决法与情的矛盾?如果考生能够意识到这些问题,并联系到自身的经验和立场,会对依法治国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四川卷中在《两汉经学》中介绍,儒学的五经曾经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定的根据。在语用题中多选用与法律相关的内容作语料,如浙江卷中提到我国重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被视为“最严食品安全法”,湖北卷文言文阅读谈“廉吏自古难之”的廉政话题,湖北卷中提到以法律保证普通人的阅读权益,重庆卷语用题《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等。
中华传统文化,你重视了吗?
细心的人会发现,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在古诗文阅读中,既有分析概括、翻译、古诗词鉴赏等传统题型,又有断句、文化素养以及在具体情境中默写名篇名句等新题型。
“对这些内容的考查,能够反映考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积累方面的差异。”命题专家指出,高考语文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把握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2015年的语文试卷增加了考查文化素养的新题型,对四个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词语进行解释,要求考生判断正误。如全国二卷中的“古代男子名字”“谥号”“嗣位”“阙”,全国一卷中的“登进士第”“兵部”“太子”等。
“高考命题的一个新课题是要让当代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姜钢强调。
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也越来越注意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如全国二卷小说阅读材料《塾师老汪》中要求考生对“有朋自远方来”进行解释,《将军赋采薇》,又考查学生对戴安澜将军借诸葛亮、秦始皇事迹表达壮志的两首《远征》诗的理解。
此外,四川卷《两汉经学》、安徽卷《中国经典》、湖北卷《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山东卷《四堡雕版》、重庆卷《传统技艺》等试题,都要求学生思考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意义。
创新能力培养:你具备了吗?
命题专家介绍说,今年高考语文创设了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从而得到新发现、找到新规律、提出新结论。例如全国二卷小说阅读《塾师老汪》的试题,要求考生将老汪与孔乙己进行比较,同为社会底层的读书人,二者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考生在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时必然要探究人物灵魂深处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进行发散思维,得出有创造性的结论。
全国卷与地方卷,都设置了多道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试题,鼓励考生勇敢探究。如安徽卷《蓑衣》的试题,要求从不同角度谈文章特点,给了考生很大的自由,他们可以从思想、情感、艺术不同方面入手,答案不求全面,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论证合理就可以了。
专家指出,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在高考命题中凸显创新能力,不仅符合高校人才选拔的核心要求,也是语文时代性、工具性的重要体现。全国二卷作文中以施一公教授为原型的科学家大李、全国一卷传记阅读中朱东润在传记文学创作上不愿“穿新鞋走老路”、湖南卷屈原《离骚》和《九章算术》“割圆术”的教益和启示、浙江卷汪曾祺刻画“捡烂纸的老头”的用意等,无不有助于引导考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鼓励创业创新正能量。(完)

高考人数作文 高考人数历年趋势文案:

十二年磨一剑,今朝见分晓——高考。说到高考,无数学子都不禁泪下,多年的苦,也只有自己知道。
一、重要
一场高考定终生。为了这场考试,无数学子挑灯夜战,寒窗苦读。但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是无数个家庭的战斗。为了往后生计,为了脱颖而出,他们操碎了心,但一切都值得,因为这是高考。
二、艰难
高考之所以难,不只是题目难,还有要克服心理障碍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心志。有些考生扛不住心理压力,直接从考场跑出来。这是一场磨炼,因为高考不只是考验人的能力、才华,更是考验人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但战士打战难,后勤补给更难。无数考爸、考妈,为了孩子能考好,有个好状态,不惜每日几大补,天天做好吃的。
三、考验
高考是对人才的考验,考验的首先是他们的实力,这也是高考的目的。其次考验的是心态,能否既重视它,又可以看淡它。重视它因为这是一条较好的途径,去展示自己的才华;看淡它是因为这不过是人生中的一次小考验,参加高考也不是为了追名逐利。当然这其实也考验着父母,孩子考前,父母又不能表现得太紧张不然会影响孩子心情,而且在外面等高考的结束又是一场磨砺心志的考验。
十二年是为了一场高考,但回报是可观的,高考永远没有那么简单,它总藏着一些心酸的故事。

高考人数作文 高考人数历年趋势文案:

有人说,没了高考,我们什么也不是,什么也干不了,因为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68亿的人口大国来说,高考是一个选拔人才的最简单也是最相对公平的方法。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认为,除了高考,我们还有好多种方法在这个世界上活出自己的精彩,实现自己的理想。高考之外,定还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征程。
18岁的赵柏闻,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最年轻的科研人员。高二暑假时期,他去了华大研究院实习,两个月后,他做出了一个令全家人都震惊的决定,他要放弃高考,留在华大做研究。通过自己的拼搏与努力,年仅18岁的他,现已被香港大学录取。
放弃高考,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也一定不是赵柏闻一时的冲动,定然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另一种追求所在。高考不是一个起点,也不是一个终点,它是一个转折点。只不过是有人提前跨过了,而更早的进入了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建设当中。所以,放弃高考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理性的判断与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高考,一直是一个众人议论纷纷的话题,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见解。但是,如果只是保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那也不会有什么成效的。
国家允许考生放弃高考,就说明国家允许了这种自由。如若我们放弃高考,那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高考最后的目的是选拔人才,而选拔出社会中的人才并不是只有一种方法。就像要到达目的地,不止有一条路一样,纵使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那条宽广,人流拥挤的大马路,可是为何我们不可以另辟一条清雅小路呢?
大多数人在被问到为何要参加高考时,都会说是为了上个好大学,然后找个好的工作。的确,现在的大中型企业选拔人才的主要判断一句就是依据所毕业的大学或者是学业水平。这似乎是一种人们认为的绝对的判断依据。可是我并不这么认为,一个企业,一个社会确实需要的是人才,但不单单是在学业上卓有成就的人才,我认为,还应该有更多的实践性,创新性的人才,以及善于管理的人才等等。也就是说,一个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人才集体”,这个人才并不一定要有多高的学识才算是。
这样的话,也就可以近似认为,高考并不是一个选择人才,判断人能力水平的一个绝对性手段了。所以,我们并不应在高考这个圈定单范围内苦闷的徘徊,也应该从高考之外去眺望远方。
邓金婷在高考之后才得知母亲去世的噩耗。我想,这不单单是一个家庭的写照,也应该是这个社会大多数家长,大多数人的典型缩影,许多的人将高考看的很重要。我承认,高考往往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是一个转折点。但是这比自己的母亲生命还要重要吗,一场高考,可以重来,但是一个母亲的生命也就就此陨落了,无法在续写对女儿的爱了。这不禁让我觉得,这种做法不太合理。如果我们仅仅将高考看的如此的狭隘,那么高考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了。
高考之外的世界同样的精彩,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去观察,去探索。更早的到达我们即定的目标呢。这可以是一个捷径,但这不代表偷懒了。这其中也同样有着超乎寻常的艰辛与努力。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特长与优点,大大小小的我们组成了当今的这个社会,有的人杰出而耀眼,有的人平凡却伟大着,高考之外,同样也有着不一样的青春征程,有着不同的缤纷世界。
高考之外,定还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征程。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高考人数》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人数》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高考人数》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