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文案文案

2019-03-15 高二作文 类别:其他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文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文案文案

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文案文案:

明天是6月23日,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一天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以明天是特别的一天,是热闹的一天,更是欢快的一天。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为什么呀包粽子,划龙舟,有这么一个传说: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屈平,字原,屈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下划龙舟吧,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多有龙头,而且又长又窄,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记得去年看电视上的龙舟竞赛,那场面真是壮观,划船手个个都鼓足了干劲,力争上游,锣鼓手虽不划船,但也用力。
有了大家的配合,使得我们能欣赏到这么壮观的比赛可惜的是家在北方,大多数地方是哪个都没有水,所以不能亲眼看见了,但是,还有别的活动等着我们,有得必有失嘛。在端午节,当然少不了吃粽子了。家乡的粽子,一个个长长的尖头,加上短短的小角,组成了金字塔那样神奇的样子,又活脱脱像个可爱头。真是“粽子很久远,代代永流传”,可不嘛,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筒棕”,到现在怎么说也有几千年了吧。而且粽子有很多的口味,北方有很多种,南方也有很多种。但后者居上,且应有尽有。
我觉得粽子就是糯米,花生,大枣再加外面的粽叶一包,下水一煮,就行了,但南方的配料有的让人倒叫不出名字。还有的粽子竟然是用稻草被火烧过的灰又泡又煮,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人的一身是很短暂的,有机会学习就学习吧,在端午节,我们姐应该学习端午的知识。可能你会发现你的家长在门上挂艾草,不要以为这是迷信,其实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它也是有用的。明天就是端午了,然我们一起去迎接这个欢快的节日吧!古老的中国节日,端午,我们的骄傲。

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文案文案: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 屈原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现在淳安地处浙西南山区丘陵地带,由于山水阻隔,形成了数以千百计的源坞,人们聚居其间,形成了“十里不同风,八里不同俗”的特点。所以,要较真起淳安各地的习俗,还真有些不一样。就拿即将临近的端午节来说,不同村子就有着明显且有趣的区别。节日将近,我们一起来掰一掰淳安当地有哪些传统的端午习俗,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汾口:用四季豆炒面,此外,还做包子,这个包子不是我们平常早上吃的包子,是没有馅的包子,俗称“淡包子”。另外,鸡蛋、鸭蛋和土大蒜一起煮着吃,还有吃佛豆(兰花豆)等等。界首:吃的也是炒面,习俗接近于汾口。老茶园:吃大蒜,整个的煮熟来吃,据说吃完了还不会口臭。左口:吃五黄—黄瓜、黄鳝、雄黄酒、黄鱼、咸蛋黄。这和杭州习俗有些相似,白蛇传里的许仙给白蛇喝的就是端午的雄黄酒。汪宅:做包子或者馒头,同时还杀鸡杀鸭,为的是“杀鸡、杀鸭,请原德子(方言)。”威坪:吃馒头,馒头上还点上一个小红点。除此之外,还做豆腐。由此可见,淳安很多地方除了吃粽子,更多的地方是吃包子馒头类的面食,究其原委,上了年纪的人会告诉你,那是因为端午时节,正是当地小麦成熟之际,以往条件不好,孩子又多,所以赶上端午,用麦粉做包子馒头是最好的了,而且也只有端午才吃得到。有些地方吃鸡蛋、杀鸡、杀鸭也是趁过节之际吃得好一些,吃些平常难得吃到的东西。除了给孩子买新衣挂香包,那就是家家户户门口会插几根艾叶,为的是用艾叶特殊的味道驱除蚊虫。还有一种很土的驱虫方法就是在家家户户的屋前屋后撒石灰,这个撒石灰时,嘴里还得念念有词。威坪人边撒边说:石灰验一验,蜈蚣晰蜴不出现。汪宅人会说:毒死蜈蚣,毒死蜗牛……插艾叶,撒石灰,这个在农村还一直保持着,为了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少些蛇虫鼠蚁的骚扰,但是念念有词的撒石灰,估计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了。?

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文案文案: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端午节
端午节
李清彤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又称“重午节”。
清晨的窗外,阳光明媚,小鸟儿在枝头歌唱。还在睡梦中的我,一阵阵诱人的肉香夹杂着粽叶的清香直往鼻子里钻。我急切地从床上爬起来,发现餐桌上多了几个粽子,立即想到今天是端午节。妈妈给我剥了个肉粽,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咸香软糯,非常美味。妈妈的家乡是有名的粽子之乡——浙江嘉兴。那里的“五芳斋”粽子远近闻名,粽子的口味也是五花八门:豆沙粽、蜜枣粽、火腿粽、栗子蛋黃粽......真是应有尽有。每次回来,我们总要带上几个。
吃完早饭,打开大门,发现门口的角落里放了一束野草。我好奇地指着它问:“妈妈,这是什么,为什么放这儿?”“这是艾草和菖蒲。”妈妈摸着艾草对我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古时候端午家家户户都要以菖蒲和艾草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赶蚊虫。”接着妈妈又问:“那我考考你,你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吗?”“屈原!”我立刻脱口而出。
这个可难不倒我,我开始滔滔不绝起来:“吃粽子、赛龙舟就是为了纪念屈原,他是楚国著名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公元前278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打下了楚国的国都。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放声大哭。他知道楚国没有希望了,可不愿意看到楚国被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土地、人民落在敌人手里,于是在五月初五那天,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汩罗江,以身殉国。楚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十分悲痛,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他的身体。”看我说得头头是道,妈妈给了我一个赞赏的眼神。
提起赛龙舟,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激动人心的热闹场面。那一只只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在湖面上你追我赶,互不相让。特别是那震耳欲聋的鼓声,仿佛敲打在人的心上,令人热血沸腾。可是至今我还没亲眼看过龙舟竞渡,有点小小的遗憾呢。
下午,我碰到了好朋友肉包。她今天有点不一样,两只手上都戴着五色丝线做成的手环,五彩斑斓。她把手伸过来,让我仔细看了看,得意洋洋地说:“看,这是我奶奶做的,可以避邪驱瘟哦。”别说,还挺漂亮的。“能给我一个吗?”我有点羡慕。“五色线不能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才可以抛到河里,寓意着让河水将疾病都冲走。”肉包慢条斯理地说着,显得很有文化的样子。但看到我失望的眼神,连忙拉起我的手:“明年我让奶奶也给你做两个!”我听了,立刻高兴起来。
原来,戴五彩线也是端午节的习俗,它表达了人们对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给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端午线。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
饮菖蒲美酒,尝糯米角粽,戴丝线香囊,观龙舟竞渡,端午节的习俗可真有意思!

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文案文案:

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午日节”、“五月节”,传说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而形成的习俗,以防止汨罗江里的鱼虾去咬屈原的遗体。在许多地方,在端午节来临之际,便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菖蒲、蒿草、艾叶。还有的地方会薰苍术、白芷,而大多数地方都会去喝雄黄酒。我的家乡虽然习俗不多,而出名的就只有包粽子,不过,这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好不容易,今年的端午节到了,我和表弟、表妹都不约而同,心有灵犀,直往外婆家“奔”去,因为外婆早已准备好了粽叶来包粽子。来到外婆家,看见外婆正坐在火炉旁,小心翼翼地包着粽子。我立刻找了一根板凳,不声不响地坐到外婆身旁,看着外婆是怎样包粽子的。不一会儿,骄傲的我就自以为学会了,迫不及待地拿起几张粽叶,学着外婆的样子,将粽叶卷成“枕头”,在盆中抓起一把糯米放进“枕头”里,也“象模象样”地用一根筷子在“枕头”间划来划去(说是以防糯米没有填实),然后又放入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排骨、红豆、绿豆、巴山豆之类的,我图多,抓排骨抓了一大把进去,再拿几张粽叶封口,最后用线五花大绑,把“枕头”从头到尾、密密麻麻绑了个结实,就大功告成。哈,原来包粽子就这么简单!我洋洋得意,开始包第二个、第三个……一会儿功夫,我就包了五、六个大大小小的“枕头”和“圆锥”,想到即将就要吃到自己包的粽子了,口水忍不住“咕咕咕”地直往外窜。我迫不及待,将自己包的粽子集中捆在一起,并暗地里打上记号,一股脑儿地同外婆包的粽子一起放到锅里……几个小时后,粽子煮好了,我急不可耐地打开锅盖,暗暗地翻找我包的粽子——天哪,这哪里是粽子,明明就是“粽叶煮糯米饭”呀!我不敢往下看,怕被外婆看见,心里不住地责怪自己:真该死,怎么包时就不检查一下是松是紧呢?终究,纸是包不住火的。在外面休息的外婆哼着小曲走了进来,我连忙站到一旁,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看着外婆小心翼翼地打开锅盖……外婆看到这壮观的一幕,既好气又好笑地问我怎么回事。正在我不知所措,不知怎样自圆其说时,干了一天农活的外公走进来了,看到眼前这一幕,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帮我打圆场,对外婆说:“别怪玲玲了,第一次包粽子嘛,看这样子,哈哈,一定蛮好吃的嘛!”说着用筷子挑了一些既像稀饭又不像稀饭的“两不像”送到嘴里,津津有味地嚼起来。早已跑进来看“热闹”的表弟和表妹,也拿起筷子,学着外公的样子品尝着我的杰作,做起了鬼脸……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围着火炉一起吃粽子,有说有笑,享受着欢乐,享受着幸福,温馨极了……在我的家乡,人们还有将自家包的粽子送给乡亲和亲朋好友分享的习俗,寓意传递欢乐!传递平安!传递幸福!这就是家乡的端午节,它虽然很朴素,但却朴素得迷人,朴素得可爱,朴素得温馨……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端午节》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端午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