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谈修养作文 文案

2019-03-14 高二作文 类别:议论文 9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谈修养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谈修养作文  文案

谈修养作文 文案:

常言道:独善其身,练好内功,提高自身修养。古今知识分子把其美好的愿望寄托于读书,正如苏东坡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何为修养?修养不仅是展示给别人的一种气质,更是人的一种内在涵养。修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从后天的教育、生活中汲取的。修养是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身处官场的陶渊明没有被权势、地位、权益而冲昏头脑,曾因“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弃官而去,归隐田园,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面对世事,李白没有批判命运的不公,而是仰天长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折去历史的一页,翻开《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国人被侵略者玩弄于手掌之间,被当作靶子,而围观的国人却发出的最刺耳的狂笑,此所谓失其本心,修养何在?修养是比天空更宽广的胸怀。因为赵王把“完璧归赵”归功于蔺相如,廉颇不忍为之下,心中愤愤不平,扬言见之必辱。
而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胸襟,望见廉颇便引车避匿。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蔺相如用宽广的胸怀容纳谦颇,最终换取“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的完美结局。被人称作个头不达标的邓老抚起了不小心捽倒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此时,英国的经济处于滑坡趋势,这一举动,使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迈出一步。如果蔺相如鲁莽冲动,找廉颇理论;如果邓老袖手旁观,那么历史的镜头又将显示怎样的画面?修养是“命运可以毁灭我,但永远都不能把我打败”。
面对命运的摧残,不会顺从,而是奋起反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是不会随波逐流,在恶风恶习面前,找准自己的方向;在困难挫折面前,思考把大的困难化为小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修养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待人处事,言行举上。一个人谈吐文雅,这是修养的第一步,心灵美,就可达修养之梯的高一级,此谓真修养。
修养是为人之本,为人的根本标志。有修养的人,人人敬之,人人爱之。

谈修养作文 文案:

1、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培根
2、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周恩来
3、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培根
4、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和痛苦的事他也会感到满意快乐;他的心随时都在欢跃,他有说不尽的欢乐。——车尔尼雪夫斯基
5、吾善养浩然之气。——孟子
6、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荀子
7、“无伤”二字,修已者之大戒也。——吕坤
8、与其修饰面容,不如修饰心胸。——中国谚语
9、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欧阳修
10、君子反道以修德。——吕氏春秋
11、习惯之于灵魂犹如血管与脉络之于血液,是它流动的道路。——布什纳尔
12、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手段。——歌德
13、要想有教养,就要去了解全世界都在谈论和思索的最美好的东西。——马·阿诺德
14、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爱默生
15、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爱默生
16、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于去善而为恶。——贾谊
17、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礼记
18、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黑格尔
19、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康德
20、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21、夫子温良恭俭让。——论语
22、君子虽殒,美名不灭。——武则天
23、“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卡尔·马克思
24、一个好的习俗比法律更可靠。——欧里庇得斯
25、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一个新人。——罗斯金
26、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27、一个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弗兰西斯·培根
28、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29、天下之事,患常生于忽微,而志戒于渐习。——程颢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谈修养作文 文案:

养生,多在保养肉体以保长生。可况人有一副好皮囊,却没有中气,仍然是枉在世上百年,到如今生活学习压力如此之大,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养生,换来舒适呢?那么一定是:保持天性、磨砺心智。
天性有如生命一样是与生俱来的,它受之于父母,不可能随意更改。我们不能因为外界的某事物的改变,而抛弃磨灭我们独有的性情。所谓性情是“人天生而来的气质和情感”,无一人相同,在面对纷繁的世界,不抛弃天性应该成为我们时时刻刻的座右铭。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正是因为,人从小的天性就已经展现在世界面前,倘若后天的教育让人成熟而不再幼稚,社会大课堂又教会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和挫折,但这些只是心智的锻炼,与人的个性没有关系。美国科学家调查显示,人的天性随着年龄正在逐渐地丧失,孩童时期爱幻想的特点终究被社会埋没殆尽;与朋友的倾听与分享,最终变得世故起来。这些事例正在告戒我们什么?当事者往往对此并不会感到“我长大了,变成熟”的喜悦感,相反地总会愁容满面地说:“我不快乐啊,怀念童年。”可是,童年真的那么值得怀念吗?他们毕竟怀念的是原本的天性,天性的泯灭过于一切。“幸福指数”此词已经不再陌生,美国的金钱场幸福指数不足3,中国的幅员辽阔上指数不足2.5,日本、韩国以忙碌着称的国家即使人与人礼貌互敬但指数也少得可怜,那么,世界之大哪里是幸福的家?南亚小国不丹,这个人均GDP不足700美元的小国,正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是什么成就了那里“穷且快乐”的感受,我们不禁自问,去过那里旅游的朋友们一定不会忘记,不丹王国的每一张笑脸,他们淳朴善良,待人热情,一旦他们被问到为什么这么快乐、幸福时,他们总会说:“我们世代都是这样的,我们一直很快乐。”而这“一直”又代表什么呢?那就是,他们世世代代一直保持着善良、内敛的天性,那么他们即使贫困又有什么呢?幸福和快乐可是金钱无法换来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天性未泯灭,根据09年最新寿命统计不丹已经成为世界上长寿的国家之一,长寿率并且超越了日本。这样,谁还看不到保持天性的作用呢?保持天性,要求我们,不为世事所烦恼,就像过去一样活着,用最自然的天性面对多变的世界,何乐而不为?
诚然,天性不灭是修养个人的最基本的方式,但是,人生一世,人与人一定会擦肩而过,更不要说促膝而谈,寻觅知音了。磨砺心智在这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我在此总结了一番,就把它称为人生六义,即:尊重、信任、理解、倾听、交流、帮助。于此,对待陌生人、过客,还是朋友,最终到自己,实为磨砺。
尊重的第一要义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尊重就是“尊敬并且重视”,也许对待陌生人和过客不一定要我们过多的尊敬,但是重视是一定要有的,重视,其实就是在认同“天赋人权”,这是待人待己的重要环节,往往不尊重别人的人不会被别人尊重,那么连自己的权利都随意糟蹋的人呢?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轻佻对世,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说来,这第一步需要人与人互相地配合才能达到。这世上没有完人,我们只能努力去靠近“完人”的标准,可却终究奈它怎何!所以,也就没有完全愿意尊重别人,而不求得被尊重的人,倘使这么做,不也太低三下四了吗?
信任,我则认为是“六义”中的重要环节,这种情感,应该是建立在“心明、眼清”的基础之上,意思是说,我们可以用心感受、用眼分辨与我们交往之人的性情,“日久见人心”,常言是这么说,其实“日不久,也可以见人心”,这是因为我们都有交往的感觉,是种预感。子期伯牙共赏高山流水,正是如此,一曲既成,而二人已成知音。这就是人比动物高明之处,人能够明断好坏,如果是意趣相投的好人,那就相信敢于付托;如果是志趣不合,那就不一定信托,但最起码一定要有尊重。但要这么说,既然已经相信敢于付托的人,一定可以称得上朋友了;相对地,既然是朋友了,那么一定要信任。
理解,是更进一步的朋友之道,理解就是用自己的体会来感受到对方提出问题的想法,也是一种诠释。理解对方,要求互相退让。“宁退耕墙不毁情谊”成为千古佳话,在这种递进的过程中,就是磨砺心智然后走向成熟的表现。对待自己的要求,要及时审视是否太过分,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尽力满足。倘使双方都这样做了,朋友之情真真好于手足。
倾听,则很难去解释,但是却最容易做到,倾听要用心跟着说话人去走,情感相一致,直到入境,那么自然二者相结合,产生共鸣。也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首先克服自我为中心:不要总是谈论自己;克服自以为是:不要总想占主导地位;尊重对方:不要打断对话,要让对方把话说完。千万不要去深究那些不重要或不相关的细节而打断人;不要激动: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要急于评价对方的观点,不要急切地表达建议,不要因为与对方不同的见解而产生激烈的争执。要仔细地听对方说些什么,不要把精力放在思考怎样反驳对方所说的某一个具体的小的观点上;尽量不要边听边琢磨他下面将会说什么;问自己是不是有偏见或成见,它们很容易影响你去听别人说;不要使你的思维跳跃得比说话者还快,不要试图理解对方还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注重一些细节:不要了解自己不应该知道的东西,不要做小动作,不要走神,不必介意别人讲话的特点。这些固然是理想状态,但绝对不是死板的规矩,有人按照这些完全做,反而失去活力好象无生机的死物一般,所以倾听不是死板地听,而是“听见”甚至要“听懂”。
于是我们砥砺自我,舒服地活着,与朋友沟通交流、提供帮助,这两要义并无太多解释,但是倘使这么做必须学会倾听:
1.要体察对方的感觉。一个人感觉到的往往比他的思想更能引导他的行为,愈不注意人感觉的真实面,就愈不会彼此沟通。体察感觉,意思就是指将对方的话背后的情感复述出来,表示接受并了解他的感觉,有时会产生相当好的效果。
2.要注意反馈。倾听别人的谈话要注意信息反馈,及时查证自己是否了解对方。你不妨这样:“不知我是否了解你的话,你的意思是……”一旦确定了你对他的了解,就要进入积极实际的帮助和建议。
3.要抓住主要意思,不要被个别枝节所吸引。善于倾听的人总是注意分析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以便抓住事实背后的主要意思,避免造成误解。
4.要关怀,了解,接受对方,鼓励他或帮助他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于是,我们的心智是这样成熟起来的,也许走入社会还需要责任,把它加上,肩头好象更加重了,而心情反而是轻松,这就是养生的最佳境界。庄周磨砺心智修养性情,百年而去;孔孟尽责育教,修养品行,古稀、髦耋无疾而终,古代的圣人,养生终年,到底是哪里做得更好一些,那么其人一定贵在德、行。
所以说,养生保在天性、磨在心智,苦在皮肉。

谈修养作文 文案:

我们都说修养,修养是指人的修身养性。它像一面明镜,窥视着人们的心灵,是需要自我修炼才能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
前几个月,我从书中读到一个故事:一个近80岁的老爷爷在地上摆摊卖东西,一位管理人员看到后径直把摊上的东西踢了出去,说:“不许在这摆摊。”
我看了之后感到很生气,他是人吗?他本可以心平气和地对老爷爷说一下规定,而不是没修养地一脚踢开地摊。修养的本性就是能克制自己,而他连自己都克制不了,也真是没有修养。
世界上有修养的事随处可见:给老奶奶让座或扶老爷爷过马路都是道德修养,品学兼优是文学修养。当然没修养的事也随处可见:叫骂声、打架这多没修养呀!要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有修养那该有多好!
只要对人之善(与人为善),即使一个普通的农民都有美好的修养,希望每个人都有修养,世界变得更美好!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谈修养》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谈修养》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谈修养》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谈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