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观察事物作文 观察事物从哪几方面去观察文案

2019-03-12 高二作文 类别:叙事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观察事物作文 观察事物从哪几方面去观察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观察事物作文  观察事物从哪几方面去观察文案

观察事物作文 观察事物从哪几方面去观察文案:

观察事物作文400字
可爱的小兔子
三年级郑圣烨
我有一只兔子,只不过它已经死了。它是一只有警戒性、凶猛的兔子,只是它意外地踩到了捕鼠器。我和它已经相处了三年了,它还是那么凶猛,这是因为它身上还残留着野生动物的敏捷、血液和凶猛。
有一次,我把手伸进去,结果被它咬得鲜血直流,我只不过想摸一下它都不行?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花花。每天,我去给花花喂青菜、胡萝卜。我总是先用手把萝卜伸进笼子里,花花却当做没看见似的。我把食物放到里面,就在隐蔽的地方藏起来。它等看不见我的时候才吃。它每一顿饭都吃得津津有味。它的长耳朵伸到笼子外面,可是它一见到我就把耳朵耷拉下来了,露出了它那雪白而锋利的如刀的牙齿。我天天在想,为什么它会害怕我呢?
它死后,就被我深深地记住了。
可乐喷泉
三年级牟健豪
盐是可乐的天敌,所以它们今天要准备大战三百回合。
我们先准备一号主角可乐以及它的天敌——盐,它们俩的擂台就是盆子。然后,我们把可乐的盖子拧开放进擂台里,再把盐倒进可乐里,可乐瞬间变成气泡小兵。气泡小兵们把盐从这唯一的出口——瓶盖带了出去。气泡小兵和盐一起喷了出去,好像壮观的喷泉。可乐喷泉是棕色的,不停地由下往上冒,真像给可乐瓶穿上了一件棕大衣。
看到这令人震撼的场面,同学们的尖叫声根本停不下来,可乐喷泉停了,可乐只剩下一半不到了。老师告诉我们了原理:盐遇到可乐会产生很多二氧化碳,所以会有那么多泡泡涌了出来。
这实验太赞了,回家后我也要试一试。
可乐喷泉
三年级吴书葶
不用去公园看喷泉,不用去著名景点看喷泉,今天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迷你喷泉。
只见桌子上摆着好喝的可乐,咸掉牙的食盐,粉色的盆子。同学们猜测老师难道要给地板敷面膜吗?我们带着好奇心实验开始了!老师先摇了摇可乐,我发现瓶子里有很多气泡,将瓶子放在盆子的中央。再把可乐拧开,老师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瓶盖似乎还纹丝不动。它似乎心想:你的力气太小了吧!老师使出全身力气,眉头紧皱,咬紧牙关,终于打开了。然后,打开我们的食盐倒进可乐里面,刹那间,数以万计的泡泡喷涌而出。泡泡们带着淡淡的棕色,圆圆的,像一颗颗大大小小的珍珠,好像使用着魔力往外喷。最后,奇迹发生了,一眨眼,泡泡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问到。
原来,盐遇可乐会产生二氧化碳才变成那么多的泡泡往外冒啊!
可乐与食盐
三年级蔡梓轩
可口的可乐遇到食盐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有人说会涌出来,有人说会变成冰块,还有人说会爆出来。老师先快如闪电地打开盖子,可乐发出“哧”的声音,再把食盐袋撕开,最后倒入可乐中。可乐像喷泉一样涌了出来。可乐在那时可能会说:“大家注意,食盐大军来了,大家快变身成小泡泡!”食盐可能会说:“可乐们,你们要小心一些了,因为要被我打出城外了,哈哈哈哈!”可乐们涌了出来,食盐似乎在说:“可乐都去哪了,怎么都是小泡泡,而且还是白色加焦糖色的。”小泡泡还把瓶子包住了,我还听到“嘶嘶嘶”的声音,还闻到一种很重的可乐味。不一会儿,可乐只剩下一半还要少了。
其实是因为盐和可乐在一起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产生泡泡了。
师评:本单元要求观察,我们可以观察小动物,也可以观察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我们写了两种版本。

观察事物作文 观察事物从哪几方面去观察文案:

小道边,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慌慌忙忙地伸叶爬蔓。不多时就铺满沟沿儿,田埂,远远望去,绿绒绒的一片,恰似一条绿地毯,踩上去,软软的,松松的。我索性躺下,打着滚儿,尽情地享受春的温馨。

观察事物作文 观察事物从哪几方面去观察文案:

观察不全、不细,是同学们在观察事物时常犯的毛玻这就使对事物的观察容易出现遗漏或太笼统。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观察时缺乏正确的方法。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全面些细致些呢?
(1)对静止的事物,构成它的各个部分要看全,每一部分的各方面的情况要看细。
每一个具体事物,总是由几部分构成的。如果我们在观察的时候遗漏了某个部分,那么观察到的事物就是不完整的。
例如,我们观察一盆茉莉花,就要注意到它是由根、茎,时、花这四部分构成的。特别是可以看得见的茎、叶、花,在观察时是不能遗漏的。如果遗漏了,我们所观察到的茉莉花就是不完整的,表达出来就不能使人清楚地知道它的整体。构成事物的各部分,又都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如果我们观察时马马虎虎,就不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就不能使人使人对它有个具体的认识。还以茉莉花为例。如果我们不注意观察它的茎的质、色和形,就很难搞清它的茎的特点;如果我们不仔细观察它的。叶的色和形,就很难抓住它的叶的特点;同样如果我们不仔细观察它的花的色、形、昧,也很难弄清它的花的特点。反之,如果我们把这几个方面的情况都观察的很细,那么,对茉莉花的认识就不是笼统的,丽是具体的,准确的了。
(2)对变化的事物,整个过程要看全,每个发展阶段要看细。.
有个同学做了个“水下火山”的小实验,写了一篇观察日记,其中“火山爆发”的情景,是这样写的:
“只见从墨水瓶里升起一股水柱,渐渐布满整个广口瓶。那景象就如火山爆发一样。”
这个同学对“火山爆发”这一一现象的观察就不全不细。首先,红墨水从墨水瓶里升起到布满整个广口瓶,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对这个过程他没观察全;其次,这个过程的每一发展阶段,那水柱的色、形、态是怎样的,他也没看细。因而他的这一段文字给人的印象是不具体的,模糊的。
后来,这位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上边我们介绍的方法,再一次进行了观察,修改了自己的日记,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请看他修改后的日记:
“老师把盛有红墨水的小瓶置入广口瓶的水中,奇迹发生了。只见一缕缕红色水柱从墨水瓶口升起,那水柱象一条火舌直;中广口瓶的水面。水柱的颜色由浓变淡,形状由细变粗,***火山喷吐着炙热的岩浆。接着“岩浆”沿着水面向四周蔓延,那景象犹如日傍晚满天的红霞。后来“岩浆”又沿瓶壁渐渐向下扩散,不一会儿,整个广口瓶里的水都被染成淡红色了看,这次他对实验过程观察得多全。水柱冲向水面——向四周蔓延——向下扩散——全部染红。他对每一阶段观察的又是多么细。冲向水面的水柱:形,一缕,由细变粗;色,红的,由浓变淡;感觉,象火舌,。似岩浆。向四周蔓延:形,象满天的红霞;态,沿着水面蔓延。向下扩散:态,沿着瓶壁,渐渐向下。全部染红:色,淡红;形,充满整个瓶子。
正是由于他对“火山爆发\"的过程观察的既全且细,所以他描绘出的情景就具体真切。
(3)观察还要调动多种感官
有的同学认为,观察就是仔细地用眼睛看,只要看清楚、看细致了,就能写明白,写具体了。这样的认识对吗?
为说清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位同学的观察日记。这位同学观察的是妈妈炒花生米,下面是他日记中的一段:“妈妈端着一小盘花生米走进厨房。花生米那一个个小小的椭圆的身上穿着粉色的外衣。妈妈把它们一股脑儿倒进了烧热的油锅里,锅里便劈劈叭叭的响了起来,不时还有几个“调皮鬼”蹦蹦跳跳的。铲子不停地翻炒着,不一会儿花生米就被炒得晕头转向了。几分钟过后,花生米那粉色的外衣变成红色的油外套了,并且发出滋滋的响声。这时妈妈把它们铲到盘中,又往上面撤了一些玉屑似的精盐。一股香味直冲鼻孔,真让人垂涎欲滴,咬一个真叫脆,吃一粒满口香。转眼间一盆花生米被我一扫而光”
炒花生米这样一件很简单的事,为什么被写得如此细致生动呢?主要是这位同学善于观察。他对这件事观察得不仅有顺序,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只停留在看上,而是调动了自己的各种器官,进行了综合观察:眼,看到了花生的形、色、态及妈妈的动作;耳,听到了炒花生发出的声音;鼻,闻到了花生的香味;口,尝到了花生的滋味。试问:如果他对炒花生的观察仅仅就用眼睛,能给我们如此具体生动的感觉吗?当然,用更高的标准要求,如果他能再动口向妈妈请教一下,动手亲自炒一炒,动脑认真想一想,那么他可能写得更好一些,感受会更深一些。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进行观察的时候,仅仅用眼睛看一看是不够的。要想使观察的收获更大,感受最深,就要尽可能多地调动自己的各种器官,用眼仔细看看,用耳仔细听听,用鼻仔细闻闻,用口仔细尝尝,问问,用手仔细体验脑仔仔细想想。去观察、去调查、去体验、去分析,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细致、深入地了解事物,才能透过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体味到生活中的道理。
关于观察事物的作文

观察事物作文 观察事物从哪几方面去观察文案:

观察小蚂蚁
大人们都说蚂蚁力量大,许多蚂蚁能搬起一颗糖,我想做一次实验证实一下。
下午放学后,我来到许多花草的花坛里,因为我知道蚂蚁一般生活在许多花草的地方。我口袋里有一颗糖,我把糖放在花坛旁的瓷板上。有三只蚂蚁爬了出来,它们想尽了所有的办法,用尽了所有的力气,还是搬不起来,只好回去请求支援。它们派了许多蚂蚁去搬糖,突然,奇迹出现了,蚂蚁们把糖移动了五毫米,“蚂蚁搬糖了!”我大叫一声,我的实验成功了,我高兴地回到家,告诉妈妈,妈妈说我是一个善于探索的好孩子。
在这个实验里我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不大,但许多人的力量加起来就非常的大。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观察事物》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察事物》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观察事物》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