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作文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案

2019-03-07 高二作文 类别:叙事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作文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作文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案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作文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①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的人;②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③实践的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实践的基本特征
(1)直接现实性:直接现实性是实践高于认识的根本区别。
(2)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的有意识的对象性活动。
(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4.实践的基本类型
(1)物质生产实践: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劳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社会政治实践:即人们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
(3)科学文化实践: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人类实践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许多新的发展特点,实践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而深入。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代社会开始产生一种新的实践形式,即虚拟实践。虚拟实践是实践活动的派生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
5.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丰富信息+思维模式)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生理素质的差异不能决定人的认识能力。
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是改造客体,指导实践。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2)认识、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①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的进程;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③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作文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案:

《实践论》读书笔记
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辨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辨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
这个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在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整个认识过程中是更重要的阶段,也就是理性认识的阶段。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重复地说,论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的阶段。
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各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
这种理论的错误,在于不知道感觉材料固然是客观外界某些真实性的反映(我这里不来说经验只是所谓内省体验的那种唯心的经验论),但它们仅是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这种反映是不完全的,是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再用到生产的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去
理论若不和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作文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案: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原理: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原理: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且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并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补充: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原理:  (1)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的首要条件;  (2)它是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  (3)它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发展变化;  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部分组成。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社会的物质性。  二、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应  1、意识:  (1)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  (3)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2、表现:  (1)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也能够反应。事物的本质。  (2)意识的反作用: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3、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  (2)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的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3)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原理:  (1)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科学的制定和坚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方法论: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对于青年学来说,就是要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就要了解我们的现实,就要把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1、观点:(1)唯物: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2)唯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3、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的派别:客观唯物主义;主观唯物主义。  5、方法论: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2)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  (3)客观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要有客观精神;  (4)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第二课、联系地、发展的看问题  一、坚持联系的观点  1、联系: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  (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4、联系的多样性:  (1)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1)二者不可分割;  2)二者相互影响;  3)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  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2)因果联系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1)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二、坚持发展的观点  1、原理:(1)自然界是发展变化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2、方法论:  (1)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  事物的成长。  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三、运动: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2、静止:  (1)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2)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3)静止是一种不显着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4)绝对运动、相对静止。  四、按客观规律办事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固有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  (1)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3、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1、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的始终;  方法论:  (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2)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  (1)不同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3)矛盾双方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原理: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从而找出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3、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1)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连接;  (2)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  方法论:  (1)学会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2)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4、矛盾的不平衡性:  (1)主次矛盾: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2)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全面的看问题。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1、事物发展的原因  原理:  (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  (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2)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2、事物发展的状态  原理:  (1)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有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  (1)要坚持适度原则;  (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3)要重视量的积累(优化结构)。  3、事物发展的趋势  (1)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因而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  1)旧事物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会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  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3)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方法论:  (1)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2)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分歧:1)联系和孤立的观点;  2)发展和静止的观点;  3)全面和片面的观点。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作文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案:

哲学上说:“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这就是坚持与收获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什么会有’收获”?那是因为她之前播种了干瘪的名叫“坚持”的种子。这位“坚持”不断汲取营养,集天地之精华,饱经风霜,并在狂风暴雨面前永不退缩,敢于迎接挑战,终于开始生根发芽。从芽发育到苗,不停地进行光合作用,形成以二氧化碳形式的能量不停转换,就像一个“永动机”,长年累月不停地运转,转换,永不言败。终究老天不负有心人,让她顺利开花,并成功地诞下她的女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与“收获”不停地转变,不断的更替,知道“坚持”章程一颗苍老的疲惫的大树,却还不忘呵护那些刚开始成长的萌芽,那些萌芽在大树绿荫的衬托下显得尤为可爱。大树也依旧努力开花结果,我想这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永无止境,坚持必定会有收获。
坚持是笨人的一剂良药。曾经有一个笨小孩,每天都背书到很晚。一篇很短的文章,也要读上几十遍才能背出来。因为笨,总是受人耻笑。有一天晚上,他在家背《岳阳楼记》,一个小偷蹲在他家窗外,准备等他睡觉之后,进去偷点东西,但因为这个小孩太笨了,背了一个多时辰还背不下来,小偷实在等不及了,跳进去骂:“你这个笨蛋!背了这么久还背不下来!我都会背了!”小偷把岳阳楼记从头到尾背了一遍,扬长而去。这个笨小孩,就是曾国藩。因为坚持努力,有收获,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既有影响力的人。
想要坚持有所得,那么机遇便是必不可少的。相信大家都知道“筷子兄弟”吧!他们是草根出名的杰出代表。他们也曾年少轻狂过,怀揣着青春时期那伟大的音乐梦想,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在面对机遇时,徘徊不定,踌躇不决,毕竟那是属于年轻人的独有的放荡不羁。但他们却不畏艰辛,顶着评委那尖酸刻薄的话语,终于一炮而红。终于对得起他们这些年来的奔波劳苦,实现了一直以来的音乐梦。他们劳有所得,应属于他们的荣耀终于实至名归,为他们喝彩。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你种下了满怀希望的种子,并呵护它成长,终有一天,它会以那飒爽的凉风来报答你。爱迪生曾说过:”99%的汗水1%的天才=成功。”这就意味着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只有你不想做的。
所以,奔跑吧!少年!追逐属于自己的梦!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