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漏云子 思人作文 文案

2019-03-11 高二作文 类别:抒情 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漏云子 思人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漏云子 思人作文  文案

漏云子 思人作文 文案:

眸眼颦笑遮回首,半面淡妆舞依旧。梧桐秋,潇湘愁。不胜滋味,何去寻白头?
琵琶两意总难休,醉倾城,蓬莱洲。浅薄君子,一夜枕寒流。因君唱遍秦淮曲,只为买酒,可在相见否?

漏云子 思人作文 文案:

天下事,少年心。
出自明代王夫之的《更漏子·本意》
原文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创作背景:明朝灭亡后,王夫之在家乡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王夫之每天都在写文章,以至于磨砚,提笔都觉得费力。王夫之感到报国无门,内心感觉非常悲凉,便把内心的苦楚宣泄在文学作品中。
译文
一轮弯月挂在西边,稀疏的星星闪烁着明亮的光,可是秋夜却显得格外漫长。漏壶滴水的声音回荡在耳边,使人难以入睡。
下了霜的叶子弯了下来,幽暗角落的虫子在鸣叫,秋天的一切都是显得如此悲凉,薄酒一杯,怎么能解我心中愁?满腔热血地想要为国效力,却始终不能如愿。天下大事,儿女情长,只能深埋在心中。
注释
炯(jiǒng):明亮。
永:漫长。
滴泠(líng)泠(líng):指漏壶滴水之声。
扃(jiōng):门上钮环,喻闭门,引申为闭眼。
幽:阴暗的角落
絮(xù):鸣叫
薄:少许。
赏析
“斜月横,疏星炯”是环境描写,烘托出悲凉的氛围,也为下文作铺垫。有漏壶滴水声、霜叶坠落声和秋虫的鸣叫声。衬托秋夜的漫长和寂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的孤寂难平。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双眸未易扃”则可以看出此时作者的状态是心绪不宁,难以入睡的。“双眸未易扃”与“不道秋宵真永”前后呼应,正是作者彻夜难眠,才感到秋夜漫长。
结构上,承上启下,与上文的外在环境的凄清相应和,为下文抒壮志未酬和忧国忧民之情作铺垫。
“薄酒何曾得醉!”这句话是定语后置句,词人借酒消愁,却不能醉。原因在于他心忧天下。通过“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这些诗句,表达了忧国忧民情,表达了反清复明壮志未酬之情。通过“薄酒何曾得醉”可以看出词人愁之重、深。
全词格式工整对仗,上片写景,下片言志。作者秋宵长夜难眠,以酒求醉、求眠不得,其根本原因在于忧国忧民的情怀,作者借“更漏”以抒情怀。本词中写长夜不能入睡,为更漏声所恼。末三句感怀家国身世,更觉情意深挚,含蕴不尽。

漏云子 思人作文 文案:

绿树荫,蹊路中。来来往往瞧面愁。
近黄昏,红光日落满灰尘,斜阳照树佳人。
折槐柳,风飘花絮泉上有,杨眉怅惘离愁。
留不住君,几时何?小别胜新欢。

漏云子 思人作文 文案:

卜算子
疏漏刻章平,墨淡回香净。沉破朱红纤字凝,幕幕心头影。
歇酒断桥晴,可笑无人醒。走落残花带旧昔,错陌从何请。
南柯子
青笼闻香昼,无心懒束头。墨痕疏浅生人愁。画眼难描干涩泪,压更漏。披露低花堂,纱湿印雨稠。凉凉拭几目清流。怎都怜怜无意,拋红豆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漏云子 思人》作文,希望在写《漏云子 思人》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漏云子 思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