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浣溪沙渔父作文 浣溪沙渔父和渔歌子的关系文案

2019-03-11 高二作文 类别:叙事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浣溪沙渔父作文 浣溪沙渔父和渔歌子的关系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浣溪沙渔父作文  浣溪沙渔父和渔歌子的关系文案

浣溪沙渔父作文 浣溪沙渔父和渔歌子的关系文案:

浣溪沙渔父
宋代:苏轼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注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散花州: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该词中所写散花洲系与西塞山相对的浠水县管辖的散花洲。
鳜(guì)鱼:又名“桂鱼”,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产。
庇:遮盖。
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创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途中,沿长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渔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联想,作该词描写渔父的生活。
赏析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西塞山”配上“白鹭飞”,“桃花流水”配上“鳜鱼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这就是从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为山—水—洲的画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青、蓝、绿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蓝水、绿洲配上白鹭、白鱼、白帆,构成一种素雅恬淡的田园生活图,这是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光。
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勾画出了一个典型的渔翁形象。“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着“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而忘归的田园生活情调。下片还是采用“青”(箬笠)、“绿”(蓑衣)与白(雨)的色调相配,烘托出了苏轼此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全词虽属隐括词,但写出了新意。所表现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黄州、黄石特有的自然风光。所表现的不是一般的隐士生活情调,而是属于苏轼此时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乐趣。全词的辞句与韵律十分和谐,演唱起来,声情并茂,富有音乐感。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浣溪沙渔父作文 浣溪沙渔父和渔歌子的关系文案: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准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苏轼
宋朝时期,一位将希望寄予诗词的词人诞生了。他的一生几经波折,被贬数次,越贬越南。但从他的诗词中读出的却是另一番令人羡慕与向往的情感与生活。他就是苏轼。
《浣溪沙》一词,苏轼通过描写早晨的清凉,欣赏那有淡烟疏柳的妩媚沙滩,看着水渐渐漫涨,又一边喝着飘有雪沫乳花的茶,边吃着春盘中的蓼茸和蒿笋,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悠闲与舒适。然而这看似美妙的诗句,美好的心情,却是在他被贬杭州后写下的。这似乎让人很难想象。
苏轼在事业上遇到的种种困难数不胜数,但他没有像陈子昂一般为自己才华的浪费而倍感忧愁,也没有如滕子京那般满心愤懑,却一反忧伤的基调,将自己的“诗絮”飞出那悲伤的框架,连连写下多首达观超然,热爱生活的诗词。
苏轼并不与五柳先生、韦应物一般为远离世俗,追求更高一层精神世界而去隐居,他十分明白作为一个人,所要做的,便是热爱生活。不管是在怎样窘迫与不堪的环境和经济下,我都能从他的诗中读出那一份悠闲、舒适。就连《水调歌头》这以思乡为主题的词中也寄托了其美好的心愿。
他的诗就如他的人一般,能给予人以舒适的感受。他的诗充满了快乐与希望。“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些振奋人心的词句,给予人的便是希望与精神。即使自己的人生十分困苦,却不在词中过分伤春悲秋,而是尽己所能地向世人表达自己心中所爱,正如《西江月》中他对于那一溪风月的爱惜。他从不在自身身上上找忧愁,只在生活中找乐趣。不心疼自己生活困苦,只为生活一直热爱着这个残酷的现实,能做到这般乐观的人,又能有几人呢?
诗如其名,在众多诗人词人中:舒适者是苏轼,给予人舒适者便也是苏轼啊。

浣溪沙渔父作文 浣溪沙渔父和渔歌子的关系文案: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
除了小学课本“日积月累”的只言片语、断章残句,这恐怕是我接触的第一首真真正正、完完整整的宋词。那时我是不爱这些来自千百年前的词句的,却爱林清玄的散文。说“爱”显然有些拔高自己,只不过是喜欢上面的“小故事”而已,至于后面那说理的精华也凭着“自己还小”的安慰轻轻巧巧地无视了。这首词便是在清欢中看见的,当时莫名地喜欢,至今都还能背诵。
所谓清欢,当是品过人生百味,最后品出的一味平和与淡泊。拥有一颗平常心,是清欢;品尝一杯清茶,是清欢;漫吟几句诗词,是清欢;聆听一曲弦音,也是清欢。
当年的东坡居士,就是在一个细雨斜风、乍暖还寒的日子,穿过淡烟晓雾,在一处农家里,品尝清欢的。那时的他,被贬黄州,人生当属逆境,可他依旧可以暂放名利,远离尘嚣,走进山林,来享受一段清欢。他的一生,一半在庙堂,一半在江湖;一半忙碌,一半闲逸。他喜欢翠竹杨枝,也舍不下酒肉佳肴。他向往田园山林,却又放不下仕途名利。但这并不矛盾,他收放自如,在浓郁中追求清淡,在寡欢中品出韵味。
人世间的滔滔浊浪,已经将人心鼓动得浮躁。被纷繁的世事消磨,已经没有闲暇,静下心来抬头去看一朵白云的姿态,低眉去赏一朵野花的素美。纵然走进田园,也感受不到清风的凉意、雨丝的温润,听不见鸟儿的鸣叫,闻不到泥土的芳香。走马观花地看那些宁静的山野风景,漫不经心地咀嚼农家饭菜,却终究还是离不开世故,品不出真正的清欢。
真正的清欢,未必是要脱下世俗的华丽羽裳,给自己穿上朴素的外衣。在深山老林中,盖一间茅舍,修篱种菜,每天清茶淡饭,无欲无求。觉得自己很幸运,在这迷茫的时候,能从这不朽的诗行中,去窥一片净土,借一份更好走下去的力量。生长在这城市的钢筋水泥的缝隙中,将根扎在残存的泥土中,拢着心中的小小平和,拼尽全力地开出花来。
愿我能在此间,也凭这借给你们一份力量。无论是在逆境中行走,还是在悲苦间徜徉,都可以让自己在失意中超脱,获得平静。所谓,人间有味,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渔父作文 浣溪沙渔父和渔歌子的关系文案: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桌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前言】《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作品。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下片以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热闹景象突出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以哀景写欢乐,以淡笔写浓情。【注释】⑴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后用为词牌,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⑵丙辰岁:庆元二年(1196),岁不尽五日:谓除夕前五日。⑶吴松:江名。古称松江。⑷重云:重重云层。⑸石塘:在苏州的小长桥。⑹打头风浪:迎头风浪⑺恶:猛,厉害。⑻禁持:“禁”通“今”,摆布。⑼浦:水滨。⑽桌:划船的工具,船桨,也指船。⑾长亚门:长得靠近门楣。⑿一年灯火:指春节至元宵节的灯笼、焰火之类。⒀要:通“邀”。陶渊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翻译】重叠的彤云低压着,连大雁也吓得不肯啼叫了。当航船经过石塘西畔时,我心中的愁苦更加浓重。船儿被迎头打来的风浪恶作剧地摆布着。迎着归桌,春天的河岸上已逐渐生出一层嫩绿;小小的梅树,新枝该长得压着门楣了吧?一年一度的灯节已经开始了,仿佛在催促我:快点回来啊。【赏析】“雁怯重云不肯啼。”起笔写向空中。大雁无声,穿过重云,飞向南方。南方温暖,对大雁来说,是一温馨的家,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作者归家的情景。长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儿心情紧张,故说“怯”字。但雁儿急于回家,一个劲往南飞,故不肯啼。此一画面,恰成词人归心似箭的写照。“画船愁过石塘西”,次句写出自己,句中着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又妙。作者既然归家但是描写的却都是惨淡景象,“打头风浪恶禁持”,作者巧妙的写出了实情,大风阻挡词人归路,人间有风浪猛打船头。天上有重云遮拦鸟道,对于思家心切的作者忧愁更深一步。“春浦渐生迎桌绿”,过片仍写水面,意境却已焕然一新。浦者水滨,河水涨绿,渐生春意,轻拍桨橹。虽云渐生,可是春之一字,冠于句首,便觉已是春波骀荡,春意盎然。歇拍与过片,对照极其鲜明。从狂风恶浪过变而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紧接便是春波迎桨,画境转变之大,笔力几于回天。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诗)的突兀感和欣悦感。笔峰骤转,却不显得生硬,两相对照,只觉笔意轻灵,意境超逸。时犹腊月,词人眼中之河水已俨然是一片春色,则此时词人之心中,自是一片温暖。“小梅应长亚门枝。”下句更翻出想象。离家已久之词人,揣想此时之家中,门前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此一意境,何其馨逸,又何其温柔。小梅之句,颇似有一番喻意,暗示儿女之生长。经年飘泊在外之人,每一还家,乍见儿女又长高如许,其心情之喜慰,可想而知。小梅应长亚门枝,正是这种人生体验之一呈现。“一年灯火要人归。”结笔化浓情为淡语。除夕守岁之灯火,一年一度而已矣。灯火催人快回家,欢欢喜喜过个年。一笔写出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此是全幅词情发展之必然结穴,于淡语中见深情。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欢乐,以淡笔写浓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下片的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热闹景象突出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结语:《浣溪沙渔父》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浣溪沙渔父》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浣溪沙渔父》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