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平静的死亡作文 平静的死亡照片文案

2019-03-10 高二作文 类别:其他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平静的死亡作文 平静的死亡照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平静的死亡作文  平静的死亡照片文案

平静的死亡作文 平静的死亡照片文案:

小时候,讨人厌的我整天粘着妈妈,哭笑不止,有时妈妈生气起来会大声对我喊:“再吵,我就不要你了”,这时我便会马上停止哭闹,愣愣地看着妈妈发火时的眼睛,一声不响的,脑海中浮现出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暮色四合的旷野中,找不到妈妈,找不到回家的路,人仿佛浮在无所依靠的空中,空虚的感觉弥散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找不到自我的存在。年幼的我曾一度以为这应该是死亡的感觉,灵魂找不到依托的躯体,在幻空中游荡,就像无家可归的孩子。自然我无法验证这种感觉是否正确,等到有一天,我可以验证时也就无法用笔将这种感觉描述出来给大家分享,或许这就是死亡的神秘之处吧,一旦走进它,等待我们的是自我的消失。
对死亡一直没有什么印象,似乎死亡离我们很远很远。只记得七八岁的时候妈妈带我去参加一个远方亲戚的丧礼,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她,仅知道我应该叫她“姨婆”。在丧礼上没什么悲哀的气氛,前来参加丧礼的人围在一起,或打牌,或者说说笑笑,像参加婚礼一般喜庆,只有手臂上戴着的黑色纱布以及近亲们所穿的白色丧服能表明这是一个丧礼而不是一个婚礼。我和几个年龄相仿的朋友一起玩的很开心,混的很熟,像几只快乐的小兔,穿梭在圆桌之间。或许是怕我第一次来参加葬礼会害怕,妈妈千叮万嘱叫我不要去客厅左边的房间,可是妈妈越是叮嘱,我的好奇心越是强烈的驱使我去看。中午的时候趁着家里没人,我便和几个好朋友商量去看看。我们弯着腰小心翼翼地推开掉了漆的红漆,有着斑驳的门房,探着脑袋向里面张望,房间里仅有的一张老式的刻着雕花的床和一个红褐色的大箱子,中午的阳光正从窗户外照进来,照在床上,可以看见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躺在床上,身体除头以外用白布盖着,及肩的白发梳得整整齐齐的,梳在耳后,眼睛安详地闭着,阳光照在她的脸上,仿佛整个脸上都在发光,嘴角微微地翘起,仿佛在微笑。虽然知道她就是我死去的“姨婆”,但仍难以相信眼前这个安安静静的躺在床上的略带微笑的老人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人世,难以相信她的心脏已不再跳动,看她的眼神是那么安详那么安静。当时的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纯净无比的教堂,客厅里传来一点钟的钟声,仿佛教堂的钟声一般的宁静寥远,在空空的房间里回荡,庄严而又肃穆。那一次,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现在回想,我想那位老人临死前一定走得很平静,没有挣扎,也没有受苦,或许在睡梦中听到上帝在召唤她的声音,她便毫无留恋的走了。是的,到了她的那个年纪,一切都经历过的,年少的幼稚,青春的懵懂,中年的奋斗以及老年的安乐。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也没有什么可以眷恋的,结束自己的人生旅途,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她平静地走了,脸上带着笑意。
原来死亡也可以如此的平静,如此的安详,没有无所依靠的不安与焦虑,只有过完一生的充实和满足。我想人生最大的幸福应该是可以可以如此平静的去吧。

平静的死亡作文 平静的死亡照片文案:

上帝对每个人最公平的两件事是:它给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它让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生老病死.
虽说每个人每天所拥有的时间是相同的,但是却有充实与空虚之分.虽说每个人最终都得面对死亡,可死亡却也有泰山与鸿毛之别.
人生充实的人,他的一生犹如浩瀚的海洋,处处洋溢着激情的浪花.他们之所以这样,原因是他们都懂得如何有效的珍惜和利用有限的时间来不断充实自己,做出一些对自己乃至对国家有益的事.
而人生空虚的人,他的一生就犹如一叶浮萍,毫无方向与目标可言.它只能随着流水到处飘荡.这种人所过的每分每秒都失去自我,自己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些人的一生将是一事无成的.
朋友你是想做浩瀚的大海,还是一叶随波逐流的浮萍呢
时间有限,不容蹉跎.我们正处于人生的阳光季节的学生时代.我们的目的只有\"学习\"两个字.我们只有好好利用有限的时间扬起风帆,荡起双浆放舟于汪洋的学海中乘风破浪,不断前行直驶成功的彼岸,这样我们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才能充实自己,才能为自己浩瀚的人生海洋再添上一朵激情的浪花.
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去蹉跎岁月,毫无自我,毫无目标,毫无珍惜时间的意识,那么你就成了一只能随时间河流的流逝而任意飘荡的浮萍,那么你的一生将如一潭根本荡不起一点浪花的死水.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头.只有现在的付出,才能有将来的享受收获,只有现在的拼搏,才能有将来的享受美好.只有现在的努力,才能有将来的享受成功.
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的分分秒秒吧,万不可去学做那蹉跎岁月的浮萍.

平静的死亡作文 平静的死亡照片文案:

安妮说:“死亡,是一个人肉体的彻底停顿。因为这停顿,他所有的苦心经营似乎失去意义,肉体的欲望和无助,从来都不能都不能与时间做抗衡。”有时,我会想,许多年以后,当我们真正意义地死去时,还会不会有眷恋。真的有开在黄泉路的彼岸花和可以永失记忆的孟婆汤吗?我们一生最美好的回忆真的会被剪辑成电影,在去往天堂的前一天,在天国影院独自为我们播放吗?当地球上再也没有了我们,会有后人知道,在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曾经回荡过多少快乐和忧伤么?曾经有这么一批年少的我们,驻足,过往。死亡这样不可预期,生命因此珍贵。可为什么,在我们如此短暂的一生,始终还要掩盖自己,无法遵循自己的意愿生活。我们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却不能遵循。沿着相反的地方开去。告诉自己,学会宽容,变得平和。试图让那颗悸动的心沉没。是什么让我们有勇气在这落寞的世间只身行走?是什么让我们活在自我的堡垒里?是什么让我们保护自己胜过与别人诚意相对?所有时间的蔓延,带来微弱的光亮;所有真爱的温情,带来飘渺的希望。没有归途,没有止境。PS:什么时候,我可以不所惧怕地沿着内心的方向前往?

平静的死亡作文 平静的死亡照片文案:

活着就是爱“一颗纯洁的心,会自由地给予,自由地爱,直至它受到创伤。”1997年9月,一位满面皱纹、瘦弱文静的修女去世,印度ZF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成千上万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开留 悲伤的泪——特蕾莎修女,一个自由去爱、用心去爱的人。特蕾莎修女所著的《活着就是爱》中,有这么一句:“一颗纯洁的心,会自由地给予,自由地爱,直至它受到创伤。”也许正是怀着这样的信仰,她从马其顿一个偏远的乡村,来到遥远的印度,来到这个被尼赫鲁哀叹为“噩梦之城”的加尔各答。那一年,她18岁。我很难想像,在那如花似玉的年华,她竟作出了这样一个艰难而又伟大的决定。她走出修道院的高墙,走进那些不避风雨的贫民窟。在街头,她亲手握住快要饿死的穷人的手,给他们临终前最后一丝温暖;在医院,她亲吻艾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们筹集医疗资金。她,怀着对天王的信仰和对人性的尊重,影响了整个世界;她,用瘦弱的双手为全世界受苦难的人搭起爱的港湾;她,一个人走出高墙,直接替最穷的人服务。许多神父认为她大错特错,但她仍不气馁,她遭遇过失败,经历过挫折,但她的信仰一直支持她勇敢走下去。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特蕾莎修女,本该独善其身,却做出了兼济天下的壮举。在书中,我无处不感受到她那母性般伟大的爱,她是一个乐于付出一切的人,她的住处,除了电灯之外,唯一的电器就是电话。她不给自己留一点积蓄,也不使用任何奢侈品,就连教皇赠送给她的一辆林肯高级轿车,她也通过义卖,将所有得款项用于修建一座麻风病医院。特蕾莎修女常常强调耶稣在十字架上临死前的一句话:“我渴。”对她而言,当时的耶稣代表了古往今来所有受苦难的人,“渴”,就是人在受苦难时最需要的、来自人类的爱与关怀。我现在才明白,感恩,就是永远记住那些曾付出过爱和关怀的人,并时刻准备好付出自己的爱和关怀。也许,我永远无法做到像特蕾莎修女那样,全心全意地爱每一个受苦难、需要爱的人,我所能做的,就是给予身边的人更多一点关怀。“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不够,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特蕾莎修女如是说。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能给的有什么?穷人饿了,不只是希望一块面包,更希望有人关爱;穷人赤身露体,不仅希望有一件衣服,更希望有人能给他人应有的尊严;穷人无家可归,不只是希望有一间可以遮风避雨的小屋,更希望自己不会再被人遗弃。感恩,是爱和关怀的基础。当漠然成为一种文化,这个浮华的社会也就失去了最起码的良心。特蕾莎修女的爱太伟大、太无私,既然无法像她一样,那就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至少,爱没有大小之分,给予从来不在乎多少,付出再少也是高尚的。


结语:《平静的死亡》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平静的死亡》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平静的死亡》作文应该怎么写吧!